APP下载

静脉应用蔗糖铁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评价

2021-04-26黄鑫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7期
关键词:压积性贫血铁蛋白

黄鑫

慢性肾衰竭是临床常见病。慢性肾衰竭患者按肾损害程度可分为肾功能不全代偿期、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肾功能衰竭期和尿毒症期。血液透析是治疗急、慢性肾衰竭的常用方法,长期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会出现环境紊乱,肾性贫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1]。很多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随着疾病的发展,会出现肾性贫血。肾性贫血是由于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或由于患者尿液和血浆中的许多毒素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人体正常红细胞的新陈代谢,从而导致肾性贫血的发生[2]。在临床实践中,随着铁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不断使用,大多数患者的病情可以得到明显改善,但仍有一些患者的病情改善不明显。因此,慢性肾衰竭肾性贫血的治疗是当前临床关注的焦点。贫血可导致抵抗力下降,继发感染、头晕等症状,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即促红细胞生成素与铁结合,能有效治疗肾性贫血,改善各项指标,但单一治疗效果欠佳。本研究探索了静脉应用蔗糖铁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慢性肾衰竭肾性贫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中男/女为29/21;年龄23~77岁,平均年龄(53.21±10.07)岁;病程1~15年,平均病程(11.21±3.41)年;透析时间最短2个月,最长45个月,平均透析时间(29.67±9.23)个月。观察组中男/女为30/20;年龄23~76岁,平均年龄(53.79±10.26)岁;病程1~15年,平均病程(11.46±3.49)年;透析时间最短2个月,最长44个月,平均透析时间(29.12±9.04)个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给予皮下注射,50 U/(kg·次),2次/周,治疗12周。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静脉应用蔗糖铁治疗:将25 mg蔗糖铁注射液溶于50 ml的0.9%氯化钠溶液中进行缓慢静脉滴注,30 min后无过敏情况则将75 mg蔗糖铁注射液溶于100 ml的0.9%氯化钠溶液中进行缓慢静脉滴注,1 h滴注完毕;之后将100 mg蔗糖铁注射液溶于100 ml的0.9%氯化钠溶液中进行缓慢静脉滴注,1 h滴注完毕,1次/周,治疗12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水平和生活质量评分,治疗效果。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贫血纠正,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等各项指标恢复正常,症状体征消失;有效:症状体征等改善,贫血改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等各项指标改善;无效:达不到以上的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3]。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水平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水平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水平和生活质量评分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水平比较()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水平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显效25例,有效2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00%(49/50);对照组患者中显效15例,有效20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70.00%(35/5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肾衰竭患者肾性贫血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存活率,病情更为严重[4]。长期反复血液透析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慢性肾性贫血。造成肾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有[5]:①肾脏受损,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尿毒症产生的有毒物质干扰骨髓造血;②由于透析液铁、叶酸、铁等体内严重缺乏,摄入不足,血清铁丢失过多。肾脏病患者在肾小球滤过率(GFR)<30 ml/min时发生贫血,且贫血程度随肾功能恶化而加重。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衰竭患者最重要的并发症之一。贫血患者在贫血后会出现组织供氧障碍、心室肥大、氧利用率降低等异常现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相关医学研究表明,贫血是肾衰竭患者的危险因素,不仅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影响患者的生存率。近年来,由于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应用,患者的贫血症状有所改善,但有学者发现,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患者通常存在缺铁,这也是慢性肾衰竭患者肾性贫血治疗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慢性肾衰竭肾性贫血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补铁。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促进红系造血母细胞增殖分化,促进血红蛋白合成,纠正肾性贫血,预防反复输血并发症的发生。促红细胞生成素会增加身体对铁的需求,导致血液透析患者铁储备不足,因此血液透析患者应补充铁。医学研究表明,静脉注射补充铁颗粒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贫血有效,能及时预防和纠正患者贫血[9,10]。蔗糖铁是三氢氧化铁和蔗糖的化合物。蔗糖分子能包围氢氧化铁,避免肾脏排出。通过静脉滴注,药物分子吸收快,避免了口服铁见效慢、吸收率低等缺陷。蔗糖铁是现阶段临床治疗中最有效、最安全的治疗方法。通过静脉注射铁和转铁蛋白的结合,蔗糖铁可以快速到达患者体内,并可以长期储存,有助于改善贫血症状,患者过敏或铁中毒等不良反应较少。

相关研究表明,由于铁摄入量不足、吸收率逐渐下降、化验过程中频繁验血、慢性胃炎失血等相关原因,患者在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后再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如果患者不能及时补充铁,就会出现缺铁。铁是人类红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患者体内存在缺铁,会对患者的骨髓造血、酶和辅酶的合成以及细胞代谢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会对患者各系统的正常运行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治疗静脉型慢性肾衰竭合并肾性贫血患者时,应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使用蔗糖铁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静脉应用蔗糖铁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确切,可纠正患者慢性肾衰竭患者肾性贫血,并改善相关指标,且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压积性贫血铁蛋白
铁蛋白:疫苗设计新平台
红细胞压积与白蛋白差值在继发性腹腔感染患者病程中的变化
肾性贫血治疗的研究进展
不同年龄比格犬红细胞压积、生理脆性的测定
甲状腺功能减退性贫血36例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毒症早期肾性贫血20例疗效观察
新型天然纳米载体——豆科植物铁蛋白
复发性脑血栓与红细胞压积的关系分析
中老年男性血小板压积参考值与地理因素的关系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羊乳中的乳铁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