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1-04-26李博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7期
关键词:氢氯吡硫酸格雷

李博

脑梗死作为临床常见心脑血管疾病之一,普遍发生于>55岁的中老年人群,其发生率、致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具有治疗难度大及发病骤急等鲜明特点,极大程度上加剧预后难度。由于老龄化形势逐渐严峻,促使脑梗死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态势。从现状来看,在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以药物医治为主,然而单一用药难以保证临床治疗效果。其中,阿司匹林是临床治疗脑梗死的常用药物,能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但是用药后存在引发胃十二指肠溃疡、胃肠道炎症、消化道不良、胃肠道及腹部疼痛等用药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反而影响总体治疗效果。同时,有研究资料显示,阿司匹林的用药机制相对单一,难以取得突出的治疗效果,特别是长期大剂量用药,可能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此次主要分析评价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在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具体研究成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102例脑梗死患者,均符合临床有关脑梗死的诊断标准,且均由患者家属(监护人)在知情条件下签署相关治疗同意书;此外,将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及抗拒此次实验者排除在外。按随机盲选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中,男女比为29∶22;年龄57~82岁,平均年龄(63.25±6.25)岁。观察组中,男女比为30∶21;年龄58~81岁,平均年龄(63.26±5.9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之后,均需及时开展常规对症医治,包括低流量吸氧、控制颅内压、控制原发疾病及纠正机体水电解质紊乱等。对照组实施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71021)治疗,即口服阿司匹林,1次/d,100~300 mg/次,可遵循医嘱适当调整用药剂量。观察组实施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即:口服阿司匹林,1次/d,100~300 mg/次,可遵循医嘱适当调整用药剂量;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93160),1次/d,75 mg/次,可遵循医嘱适当调整用药剂量。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表现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3,4],分为无效、进步、有效及显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进步)/总例数×100%。同时,以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为参照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4 d及治疗后28 d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数越低说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恢复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76.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对照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32.14±2.83)分,治疗后14 d为(29.78±6.54)分,治疗后28 d为(23.17±5.73)分;观察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32.15±2.82)分,治疗后14 d为(24.31±5.61)分,治疗后28 d为(16.78±4.49)分。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28 d,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534、6.269,P<0.05)。

3 讨论

脑梗死是复发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及发生率高的常见心脑血管疾病。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是全球范围内脑梗死发生率相对较高的国家,尤其是农村地区发生率呈逐年递增趋势,截止2019年脑卒中患者数量突破1300万人大关,大大增加国家社会经济负担。同时,我国急性脑血管患者中约为75%为脑梗死,说明脑梗死疾病的治疗形势相对严峻,严重危害社会大众的生命健康安全[5,6]。从本质角度来看,脑梗死是血流灌注障碍所引发的脑缺氧迅速转变为不可逆性脑坏死,说明动脉粥样硬化、脑栓塞及脑血栓等疾病均可能演变发展为脑梗死,换而言之,脑栓塞是造成脑梗死的主要病因。除心源性脑栓塞外,基底动脉栓塞及颈动脉栓塞对于患者脑部代偿能力的影响较为深远。

有研究资料显示,脑梗死的栓子尺寸较小,即大脑动脉分支栓子尺寸≤1.5 mm、大脑主干动脉栓子尺寸≤4 mm,而对于血管闭塞后再次疏通的患者来说,不再可能出现栓子。由此可见,脑梗死患者缺血区域内因脑部缘支逆流所形成的侧支代偿,其侧支代偿的范围与脑梗死影响范围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同时,约>35%脑梗死患者的疾病发生原因相抵复杂,说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受损原因尚未明确,包括血小板异常激活、缺血区酸碱性失衡、自由基异常、钙离子失衡及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活跃等[7,8]。此外,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恶化因素较多,例如酸中毒、红细胞压积升高及血糖升高等。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临床治疗脑梗死的常用药物,阿司匹林历经大量临床实践研究,其药效确切且安全性高,能明显降低复发率及致死率,占据着临床治疗极其重要的地位及作用。受国内外临床研究不断深化的影响,促使阿司匹林使用剂量及使用方法更为标准规范。同时,阿司匹林属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其有效物质为环氧化酶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血小板释放量阻断血小板聚集反应。即便阿司匹林的药效确切,但是其作用机制单一,存在发生用药不良反应的风险。例如消化不良、胃十二指肠溃疡、胃肠道炎症、胃肠道及腹部疼痛等,长期使用可能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由此可见,研发其他类型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是不可逆转的主流发展趋势。此外,脑梗死与其它心脑血管疾病相似,好发于>55岁中老年人群,一旦患者自身合并其他基础性疾病则会加剧其用药方案的拟定难度。

硫酸氢氯吡格雷是血小板聚集抑制剂,不同于阿司匹林,能不同程度上改善患者机体红细胞变形能力,具有明显的抗血栓作用,而将硫酸氢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能充分发挥其药物协同作用,明显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尤其是对于脑梗死患者来说,能强化其神经功能改善其缺损症状。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28 d,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脑梗死实行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的效果明显,能有效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同时,有学者经研究发现,将硫酸氢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能有效控制脑梗死所产生的炎性病变症状,抑制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作用,说明硫酸氢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能改善脑梗死的临床症状,有助于减轻机体所产生的损伤。

综上所述,脑梗死患者采取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医治的疗效优良,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与预后效果,具备推广及使用的价值。

猜你喜欢

氢氯吡硫酸格雷
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硫酸渣直接还原熔分制备珠铁
Trichosporon asahii ankle cavity effusion infection in a patient with severe aplastic anemia
2019年硫酸行业运行情况
2018磷复肥硫酸大数据发布
我们生活在格雷河畔
硫酸很重要特点要知道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