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1-04-26王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7期
关键词:非手术非手术治疗桡骨

王序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由于桡骨下端骨质较疏松,骨折容易发生在桡骨下端2~3 cm的骨质疏松位置[1]。进入老年期后,身体的各项机能都在下降,骨质较疏松,一旦受到外力的冲撞容易引起骨折,桡骨远端骨折损伤较复杂。临床上本病常用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复位和石膏固定法,由于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因为骨折不稳定,或存在患者进行复位之后的不稳定性,因此需要给予手术切开复位的方法治疗[2]。本次主要针对手术和非手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进行临床分析,特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临床诊断被确诊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AO分型为A、B、C型;患者均无心、脑、肝、肾等其他器官功能性障碍。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手术组与非手术组,每组50例。手术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55~80岁,平均年龄(65.4±4.9)岁。非手术组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53~78岁,平均年龄(66.3±4.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非手术组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即手法复位及石膏固定:对于桡骨远端骨折稳定或者相对稳定的患者,在确诊之后进行麻醉,在助手的帮助下进行关节的牵引复位,再进行患侧石膏固定,临床上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医生进行移位或者是塑形[3]。在X线片下的确诊后对患肢进行悬吊与固定,同时,医护人员还需要对患者进行患肢的主动与被动锻炼方法。1周后对患者进行X线片复查,如患者骨折部位出现移位,则需再次对患者进行手法复位[4]。

手术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指征包括开放性骨折、腕关节骨折伴脱位、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50例患者经过检查发现15例为开放性骨折,清创后进行缝合并做好外固定,术后4周左右拆除外固定,并对其关节锻炼作出专业的指导[5]。其余35例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固定,对患者进行麻醉后采取仰卧位,以桡骨远端掌侧入,在桡侧腕屈肌的一侧纵形切口,分离肌腱和动脉后行手法复位,临床医生仔细观察复位情况后,达到满意的效过采用L型、T型钢板进行固定,骨质疏松情况较为严重的患者,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固定。在X线下再次进行观察,确定复位结果满意,最后对切口进行关闭。术后第3天,医护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患侧关节功能康复训练。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影像学评分、治疗后4个月腕关节活动范围、治疗后Cooney评分、治疗效果。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后2、4、8、16周进行影像学评定,总分100分,分数越高,治疗效果越好。治疗后4个月对两组患者腕关节活动范围进行检测,包括腕掌曲、背伸、桡偏、尺偏角活动范围。采用Cooney评分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后8周、骨折愈合期、治疗后1年的骨折恢复情况进行评估,评分越高表明效果越好。针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定,分为完全愈合、好转及无效,完全愈合:局部无压痛、无纵向叩击痛、局部无异常活动;好转:局部无压痛、无纵向叩击痛、局部有异常活动;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影像学评分对比 手术组患者治疗后2、4、8、16周的影像学评分均高于非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影像学评分对比(,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影像学评分对比(,分)

注:与非手术组对比,a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4个月腕关节活动范围对比 手术组患者治疗后4个月腕掌曲、背伸、桡偏、尺偏角活动范围分别为(52.43±3.45)、(64.15±3.05)、(21.05±5.53)、(28.81±5.24)°,均优于非手术组的(41.32±3.24)、(50.03±3.10)、(16.45±5.48)、(20.05±5.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Cooney评分对比 手术组患者治疗后8周、骨折愈合期的Cooney评分均明显优于非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两组患者的Coone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Cooney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Cooney评分对比(,分)

注:与非手术组对比,aP<0.05

2.4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非手术组患者中完全愈合43例,好转7例,无效0例;手术组患者中完全愈合47例,好转3例,无效0例;手术组患者的完全愈合率94.00%与非手术组的86.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778,P=0.1824>0.05)。

3 讨论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骨折类型,是距离桡骨远端关节面约3 cm内的骨折,因为此部位是密质骨与松质骨交界位置,同时也是解剖最为薄弱的位置,所以较容易引起骨折。如治疗不当就会影响患者的关节功能,给患者在生活中带来诸多不便。目前,临床上对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法以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较为常见,非手术治疗采用的手法复位及石膏固定法是目前为止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较常用且简单易行的方法,并且已经在临床上较为广泛的应用。因此,部分医学工作者认为,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应用非手术方法治疗是因为老年人的复位效果与年轻人的最终恢复情况具有一定的差别,同时还具有损伤小、后遗症少、康复过程短等情况。但该种方法会导致患者出现关节松动现象,因此关节很难维持复位。也有另一部分医学者认为,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应该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固定,其具有创伤大、恢复时间长、医疗费用较高等特点。因此,在临床上对于选择哪种方式医治存在争论,一部分医学者认为对累及关节面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应该给予手术治疗,另一部分医学者认为采取非手术治疗的方式效果会更好。本次研究表明,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较为稳定或相对稳定的患者可以在局部浸润麻醉后行手法复位及石膏固定治疗,患者的完全愈合率为86.0%。此外,由于大多数老年患者具有骨质疏松或者骨折不稳定性,可能伴有复位后再次移位的可能,因此,对于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应该进行手术治疗,同时根据患者的骨折类型、粉碎程度、移位程度等因素进行多方面分析;对于较稳定的骨折常采用非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随着老年人对桡骨骨折后关节恢复后的要求越来越高,手术治疗变得越来越普遍。本文选用100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对比讨论,结果显示:手术组患者治疗后2、4、8、16周的影像学评分均高于非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患者治疗后4个月腕掌曲、背伸、桡偏、尺偏角活动范围均优于非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患者治疗后8周、骨折愈合期的Cooney评分均明显优于非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两组患者的Coone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完全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手术患者在早期恢复中影像学评分及腕关节活动范围均占有较明显的优势,但远期疗效无明显的区别。

综上所述,在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短期内手术治疗能更好的恢复患者关节活动,结合远期治疗效果来看,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无明显差异,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猜你喜欢

非手术非手术治疗桡骨
带血管蒂桡骨瓣逆行转位治疗舟骨骨不连12例
儿童慢性鼻窦炎非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研究
老年骨折合并糖尿病治疗分析
绝对卧床休息对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影响
Y型小骨锁定钛板治疗桡骨头骨折
非手术脊柱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
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40例临床观察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非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效果的Meta分析
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