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TNF-α、IL-1β、IL-10水平的影响
2021-04-26黄同旭黄春梅韩攸村房崇村
黄同旭 黄春梅 韩攸村 房崇村
抑郁症是临床最为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是抑郁障碍的典型情况,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其核心的症状特征为明显、持久的情绪低落、兴趣衰退等,症状严重时患者会产生悲观厌世的念头,从而产生自杀的行为[1]。至今,抑郁症的发病原因并不明确,研究指出其是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因素参与的结果[2]。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抑郁症的患病率约为3%~5%,而另有报道认为已达到6.1%[3]。由此不难看出我国抑郁症发病的严重现状,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抑郁症的预防与治疗。药物治疗是抑郁症治疗的主要方法,尤其是对于中度及以上患者而言,在非药物治疗难以取得理想效果的情况下,科学合理地采取药物治疗至关重要。目前,临床治疗抑郁症的药物类型主要有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这些也是一线的治疗药物类型[4]。米氮平为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之一,抗抑郁效果良好,具有起效快、药效强等特点[5]。氟西汀为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可选择性地抑制5-HT转运体,阻断突触前膜对5-HT的再摄取,延长和增加5-HT的作用,从而产生抗抑郁作用[6]。本研究为进一步了解米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价值,将滨州市优抚医院收治的100例抑郁症患者视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滨州市优抚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抑郁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经数字随机表法分为米氮平组、氟西汀组、联合用药组,各组病例数依次为33例、33例、34例。纳入标准:(1)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抑郁症的临床诊断标准[7];(2)年龄≥18周岁的成年患者;(3)未合并其他类型的精神疾病;(4)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5)近1个月内未使用本次研究药物治疗。排除标准:(1)合并心肝肾等严重器质性病变;(2)合并心脑血管严重疾病;(3)合并内分泌、肿瘤、全身性感染疾病;(4)近半年内使用过免疫抑制剂治疗;(5)本研究使用的药物过敏;(6)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米氮平组男20例,女13例;年龄18~57岁,平均(34.18±2.34)岁;病程1~8年,平均(4.02±0.35)年;抑郁程度:轻度6例,中度17例,重度10例。氟西汀组男18例,女15例;年龄21~56岁,平均(34.27±2.36)岁;病程1~8年,平均(4.03±0.36)年;抑郁程度:轻度5例,中度19例,重度9例。联合用药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20~56岁,平均(34.10±2.33)岁;病程1~8年,平均(4.01±0.35)年;抑郁程度:轻度7例,中度18例,重度9例。三组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在药物治疗前,均给予相应的健康宣教,提升患者的认识,使其能够积极地配合治疗开展。米氮平组单独采用米氮平(国药准字H20080101,规格15 毫克/片)治疗,口服,每次15 mg,每天1次。氟西汀组单独采用氟西汀(国药准字J20170022,规格20 毫克/粒)治疗,口服,每次20 mg,每天1次。联合用药组采用米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米氮平用法用量同米氮平组,氟西汀用法用量同氟西汀组。三组均连续用药3个月。药物治疗期间,均给予相应的用药指导、饮食指导以及心理干预,以此提升治疗的有效性。
1.2.2 观察指标
1.2.2.1 疗效评价 评价三组临床疗效,比较三组治疗总有效率。参照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标准评价[8],以减分率判定临床疗效,减分率>75%为显效,25%~75%有效, <25%为无效。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
1.2.2.2 血清细胞因子评价 评价三组血清细胞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并进行比较分析。(1)标本采集: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受试者静脉血5 ml,保存于EDTA抗凝管中。离心机(德国HERMLE公司 A206A)3 000 r/min离心处理10 min,静置15 min后分离上层清液,-30 ℃保存,及时送检。(2)检测操作: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立7600型)进行检测,检测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试剂盒购自默沙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检测时严格按照说明操作。
1.2.2.3 安全性评价 评价三组安全性情况,通过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呕吐、口干舌燥、疲惫嗜睡、震颤等,记录上述各不良反应类型,计算其发生率并汇总比较。
2 结果
2.1 三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米氮平组显效10例(30.30%),有效14例(42.43%),无效9例(27.27%),总有效率为72.73%;氟西汀组显效13例(39.39%),有效12例(36.37%),无效5例(24.24%),总有效率为75.76%;联合用药组显效21例(61.77%),有效11例(32.35%),无效2例(5.88%),总有效率为94.12%。三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41,P=0.006)。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高于米氮平组(χ2=5.584,P=0.018)和氟西汀组(χ2=4.446,P=0.035)。
2.2 三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后三组TNF-α、IL-1β水平均较各自治疗前下降(P<0.05),IL-10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三组治疗后TNF-α、IL-1β、IL-10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联合用药组TNF-α、IL-1β水平低于米氮平组和氟西汀组,IL-10水平高于米氮平组和氟西汀组(P<0.05)。见表1。
表1 三组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2.3 三组不良反应比较 米氮平组出现呕吐恶心1例(3.03%),口干舌燥2例(6.06%),疲惫嗜睡2例(6.06%),震颤0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15%;氟西汀组出现呕吐恶心2例(6.06%),口干舌燥1例(3.03%),疲惫嗜睡0例,震颤1例(3.03%),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12%;联合用药组出现呕吐恶心2例(5.88%),口干舌燥2例(5.88%),疲惫嗜睡1例(2.94%),震颤1例(2.94%),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64%。三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12,P>0.05)。
3 讨论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抑郁障碍类型,属精神系统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容易复发,可反复发作,严重时患者会产生自杀行为而危及生命安全,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9]。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年轻一代生存压力的增加,再加上不同年龄群体之间思想、理念的冲突和偏差,这些因素的不断加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抑郁症的发病,导致抑郁症的患病人数逐年上升,并呈现出一定的年轻化趋势[10]。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抑郁症的防治,积极地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疗。
目前,临床对于抑郁症的治疗,应达到三个目标:(1)提高临床治愈率,最大限度减少病残率和自杀率,关键在于彻底消除临床症状;(2)提高生存质量,恢复社会功能;(3)预防复发[11]。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可以将抑郁症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级别,对于轻度患者,临床往往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即通过心理疏导、物理治疗的手段,在尽可能不使用药物的情况下达到治疗的目标。但是对于中度及以上严重抑郁症患者而言,必须借助药物辅助治疗,才能够满足治愈的需求。本研究尝试将米氮平与氟西汀联合治疗抑郁症患者,结果发现联合用药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米氮平组和氟西汀组(P<0.05),说明了联合用药相较于单一用药效果更好。米氮平和氟西汀尽管均为治疗抑郁症的一线药物,但是二者单独用药存在一定的不足。米氮平是5-HT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用药后可通过促进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增强去甲肾上腺素神经传导作用,从而促进神经末梢释放5-HT,达到治疗的效果,但是由于吸收时间较长,服用之后起效慢,难以在短时间起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影响了治疗的有效性[12]。氟西汀作用于抑郁症患者,其机制为选择性作用于体内活性物质5-HT,因此产生强大的抗抑郁效果,具有口服后吸收良好,生物利用度高的特点,但是若患者病情严重,需大量长时间用药,可能效果也不佳,并且因此引起相关并发症,造成肠胃刺激,减慢肠胃正常运转[13]。因此,米氮平联合氟西汀的治疗方法,能够避免各自的不足和缺陷,进一步提升治疗的有效性。
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近年来随着临床对抑郁症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学者指出炎性应答系统的激活释放前炎性细胞因子,并对大脑产生作用,使得单胺类神经递质及神经可塑性发生相应的改变,因而引起情绪低落、兴趣衰退甚至悲观厌世等不良情绪或行为[14]。从已有的研究报道来看,常见的血清细胞因子有TNF-α、IL-1β、IL-10等。TNF-α的功能较多,能够使得脑部5-HT水平下降,可以激活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进而引发抑郁症。IL-1β可直接或间接透过血脑屏障,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失忆性反应,从而损害认知功能。IL-10是一种抑炎因子,在抑郁症患者中,它通过抑制炎性因子的分泌与释放,可以抑制免疫应答发生,还可维持细胞因子环境平衡。本研究结果中,治疗后联合用药组TNF-α、IL-1β水平低于米氮平组和氟西汀组,IL-10水平高于米氮平组和氟西汀组(P<0.05),表明米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抑郁症,能够更好地改善机体细胞因子水平。分析原因,米氮平和氟西汀,尤其是氟西汀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后,能够有效发挥药物功效,抑制TNF-α、IL-1β等细胞因子表达,来达到减轻认知损伤,提升治疗效果的目的[1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三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反应等是主要不良反应类型,经相应处理后均可消失,提示了米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抑郁症的临床药物治疗中,米氮平联合氟西汀的治疗方法效果明显,能够促进TNF-α、IL-1β、IL-10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改善,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应用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