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七年级与六年级古诗词教学有效衔接策略探索与实践

2021-04-25郑宏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衔接策略七年级六年级

郑宏

[摘   要]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心的重要途径。为了避免初中和小学古诗词教学出现断裂,文章立足于语文课程标准,分析了七年级与六年级古诗词教学存在的差异,从学习方法、学习方式、学习活动等方面探索了七年级与六年级古诗词教学有效衔接的策略。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七年级;六年级;衔接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10-0017-03

在大力提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今天,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瑰宝之一的古诗词的社会地位和文化价值是不言而喻的。笔者在多年的古诗词教学实践中发现,小学六年级的古诗词教学与初中七年级的古诗词教学并不能有效衔接。这个问题的存在,必然会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文化素养的提升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如何将七年级与六年级的古诗词教学进行有效衔接就成为初中语文教师亟待探索的课题。

一、有效衔接七年级与六年级古诗词教学的必要性

1.七年级与六年级古诗词教学目标存在差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三学段(5~6年级)提出的古诗词教学阶段目标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第四学段(7~9年级)提出的古诗词教学阶段目标为“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由这两个学段的教学目标可见,小学六年级的古诗词教学强调诵读、背诵、积累、想象,偏重感性的体会;初中阶段的古诗词教学已经要求学生要在诵读、背诵等的基础上,自主地理解、感悟语言,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即除了进行感性的体会之外,还要学会理性的思考,更要掌握赏析古诗词的方法并灵活运用。

2.七年级与六年级古诗词考试内容的差异

小学五六年级的古诗词教学目标决定了这一阶段的古诗词考试内容以默写为主,比较简单,大部分学生只需要好好背诵就能作答。到了七年级,古诗词的考试内容除了默写之外,还有理解词句、领悟情感以及赏析写作方法技巧等。可见,从小学到初中,古诗词考试的内容从难度到深度都有了变化。七年级学生在古诗词鉴赏方面面临更高的要求,他们需要具备更高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3.七年级与六年级教学方式的差异

七年级和六年级这两个不同学段在古诗词的教学目标和考试内容方面存在的差异,必然会导致这两个学段的古诗词教学方式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小学课程少,语文课堂教学时间比较充裕,加之考试内容简单,教师可以慢慢教、反复练。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古诗词,达到熟记的效果。到了初中,随着课程的增加,语文课堂教学时间减少、进度加快。在这种情况下,古诗词的教学内容不减反增,教学难度不降反升。这实际上就是要求古诗词教学要由以教师讲授或启发引导为主,逐渐向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转变。

以上差异客观存在,加之小学六年级到初中七年级的过渡时间仅有短短一个多月(暑假),这便使得古诗词教学十分容易出现跳跃性。如不能实现二者之间的有效衔接,必然会造成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困难,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因此,落实七年级与六年级古诗词教学的有效衔接就成为必然。

二、对七年级与六年级古诗词教学有效衔接的探索与实践

1.授生以渔,总结学习古诗词的基本方法

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有畏难情绪,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对古诗词学习是茫然的,不知从何入手。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学以教师讲解或启发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思想感情为主,极少对古诗词的鉴赏方法进行系统性的传授。到初中阶段,如果教师一开始就对七年级的学生讲知人论世、抓诗眼、分析意象等,很可能造成“一首诗学懂了,换一首诗学生又茫然了”的局面。因此,笔者一直在探索如何让七年级的学生在面对一首古诗词时,能知道从哪些方面入手去学习,让他们认识到古诗词的学习是有法可依的。经过摸索,笔者总结出对七年级学生而言比较容易掌握的“古诗词四读法”,即一读读通,二读明义,三读悟情,四读探法。下面,就以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为例,谈谈如何指导学生运用“古诗词四读法”进行古诗词学习。

一读读通。学生要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读通顺。学生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借助工具书查出并标注生字的字音。诵读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最熟悉的古诗词学习方式,而且几乎没有操作难度。学生通过诵读,能够熟悉古诗词,亲近古诗词,感受古诗词的节奏、韵律等,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读明义。学生结合课本注释、工具书等翻译《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理解诗句的含义。关于学习古诗词时是否需要句句翻译,一直是存在争议的。不过笔者认为,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翻译是学习古诗词必不可少的。当然,在翻译古诗词时可以不要求学生如翻译文言文那么“字字落实”,能够了解大意即可。课本上的注释比较詳尽,因此学生结合注释,基本能对诗词进行比较准确的翻译,掌握诗词的意思。如有学生进行了这样的翻译:“树上柳絮已落尽,杜鹃鸟在不停地悲啼。听说你(王昌龄)被贬到偏远的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条溪流。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陪伴着你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

通过翻译,掌握古诗词的意思,进而体验作者的情感、鉴赏表达技巧,这是一种由表及里的阅读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明义是学生学习鉴赏古诗词的必由之路。

三读悟情。学生在理解诗词意思的基础上,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通过“二读”,已经读懂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意思,因此他们能比较容易地通过诗中的“愁心”“随君直到夜郎西”等词句,感受到作者为朋友被贬到荒凉边远之地而忧愁及其对朋友的真切关心,从而实现对作者感情的领悟。在悟情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句去感受作者的感情,而不是靠凭空想象,以使学生树立起要有效结合词句去领悟诗词情感的观念。

四读探法。学生主动探究作者在创作中所运用的表达方法等。这一步对七年级的学生而言有难度,毕竟他们所掌握的古诗词表达技巧、方法等并不多。因此,对于这方面,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探究并归纳总结。比如,在探究《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的写作手法时,笔者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是从哪些诗句中体会到作者对朋友的担忧和关心的?”学生很快找到“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样的直接抒情的句子。笔者再启发学生:“作者第一句为什么要写‘杨花落尽子规啼呢?”在笔者的引导启发下,学生逐渐发现,原来作者写这漂泊无定的柳絮、悲啼着“不如归去”的杜鹃,是为了烘托出内心的忧愁之情、离别之恨,进而归纳出本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对刚升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而言,他们由小学时“教师牵着走”逐渐转变为“自己摸索着走”。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容易掌握并运用的“古诗词四读法”可以成为他们学习鉴赏古诗词的抓手。笔者经过教学实践发现,所任教班级的学生经过七年级整个学年的学习训练后,基本上都能运用此法自学古诗词,他们对古诗词赏析不再茫然无措了。当然,在指导学生运用“古诗词四读法”学习鉴赏古诗词的过程中,随着学生语文知识的不断积累、理解能力的不断提高、生活经历的不断丰富,笔者会逐渐将知人论世、抓诗眼词眼、按照诗词题材类型赏析等方法传授给学生,以进一步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和阅读情趣。

2.予生自主,培养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

初中阶段是学生自我意识觉醒的重要时期,培养并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意识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又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在古诗词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值得去探索与实践。

笔者在教学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的古诗词时,先引导学生有效运用“古诗词四读法”去赏析古诗词;在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古诗词四读法”后,再让他们尝试运用此法自主学习。七年级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弱,语文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因此在进行自主学习时十分适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笔者运用“先按照班级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和能力水平将他们分成四个层次,再从每个层次中各抽出一名学生组成学习小组”的方式,构建了数个四人学习小组。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笔者主要负责小组分工和任务布置等指导性工作。一般来说,笔者会鼓励小组成员中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充当组织者和小老师的角色。这样,这些学生就会更认真地进行学习探究,积极查阅相关资料,热心帮助小组成员分析理解,从而能够锻炼他们的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他们对古诗词学习的自信心。基础较差或能力稍弱的学生能在同组成员的帮助下完成探究学习任务。对于学生而言,和同学一起探究,并且给同学讲解或听同学讲解远比单纯听教师讲要有趣得多。同时,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由于个性、体验、知识广度和深度等方面的差别,会对诗句意思产生不同的理解,会对作者情感有不同的感悟。这便能够引发学生之间的讨论。“理在辩中明”,经过讨论得到的知识与体会一定会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由于成员的多样性,学生在建构知识时,“会发现不同于个人内在的知识建构的模式”,进而产生更高的效率。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笔者还注重引导学生培养多读、多写、及时归纳整理的良好学习习惯。首先,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品味古诗词的音韵之美,感受古诗词美好的意境。其次,引导学生勤动笔,及时记录探究所得。学生通过自主记录探究所得,能有效激发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书面表达能力。最后,引导学生及时进行整理归纳。这样做既能使学生更系统全面地理解所探究的古诗词,又能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同时还能慢慢增强学生及时梳理所学知识的意识。通过多读、多写、及时整理,学生能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进而为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使生有所成,在学与玩中爱上古诗词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的各种需要从低级到高级依次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学生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因为成就感是每个人都追求的,教师应借此来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内部学习动机是因好奇心、求知欲、自尊心、责任感、学习兴趣和成功感等内部因素所引发的学习动机。内部学习动机所追求的目标是学习活动本身,不追求学习活动之外的目标,其作用具有持久性。”我们常会发现,有的学生在学习时懒懒散散的,打起篮球来却能全力以赴;有的学生在学习上遇难就退,练起舞蹈来却能吃苦耐劳。为什么?因为他们在这些方面能有所成就,能获得他人的认可,从而有坚持下去的积极性。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从古诗词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帮助他们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七年级的学生比较活泼好动,乐于表达。针对其性格和心理特点,组织适当的古诗词学习活动,将学与玩有机结合,十分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设计古诗词学习活动时,既要考虑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又要结合相关的古诗词学习目标。总体来说,设计的活动要有梯度。可以组织刚升入七年级的学生开展“诵千古诗词  扬中华美德”古典诗词朗诵比赛、古诗词配画比赛等。这些活动与小学阶段的学习活动一脉相承,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较好地引导学生深入古诗词学习中,使学生亲近古诗词。比如,为了参加古诗词朗诵比赛,笔者任教班级的学生选取了三首李白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渡荆门送别》《送友人》进行练习。这三首古诗有小学学过的,也有初中即将要学的。在排练过程中,学生一起探讨哪个字应该重读,哪里应当停顿,哪里要升调,哪里要延长声音等等。通过不断推敲,学生能够有效想象出作者所创造的意境,体悟到作者的情感,理解“同是送别却有不同的心境”。这样一来,学生对这三首诗就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感受到了古诗词并不是高深难懂的,明白了古诗词抒写的也是我们共有的情怀,从而对其产生亲近感。

在学生基本掌握了古诗词赏析的方法,适应了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后,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古诗词赏鉴卡制作活动、“我是小老师”合作讲课活动、“我来考考你”古诗词知识竞赛等。这些活动对学生的鉴赏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提升自己。比如在“我是小老师”合作讲课活动中,教师把讲台让给学生小组,让学生小组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分别上讲台来为同学解读古诗词。小组成员各有分工,有的负责朗诵,有的负责翻译诗句,有的负责赏析诗歌的思想情感及表达技巧,有的负责总结归纳并板书。小组成员各尽所能,各司其职,共同配合讲解好一首古诗词。在活动中,教师发现,有的学生不仅能有感情地朗诵,还能提醒同学们注意容易读错或写错的字词;有的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将作者的情感分析得很到位;有的学生能提出不同意见,引导同学一起进行讨论;有的学生能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独到的看法,让人刮目相看。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内化了相关的古诗词知识,还锻炼了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更从中获得了成就感。这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内部动机,使他们更热爱古诗词,更有信心学好古诗词。

七年级是初中与小学衔接的关键期。在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规律,让学生掌握学习古诗词的基本方法,使他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感受古诗词的音韵美、语言美、意境美,并在各种活动中收获成功、树立信心。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学习古诗词的乐趣,并通过古诗词学习“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培植熱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  钟启泉.读懂课堂[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衔接策略七年级六年级
高校财务与责任预算体系的衔接问题
试析做好“小升初”衔接教学
六年级几何应用题教学随想
浅谈七年级英语教学的有效方法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初中七年级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参与度
探讨初中、中职新生数学教学衔接的策略
足球:脚内侧踢球的教学设计(片段)
纵观全局 把握细节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学方法探讨
中考命题变革推动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策略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