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职管理类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究

2021-04-23习波黄紫清

广西教育·C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课程思政高职院校

习波 黄紫清

【摘 要】本文论述“三全育人”视角下高职“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究的意义,针对高职“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思政教学现状,提出“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的思政实现路径及策略:“三师”打破“隔阂”,全员共设课程思政目标;“三维”创新理念,全方位实施课程思政教学;“三轨”协同育人,全过程推进课程思政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 三全育人 课程思政 生产与运作管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47-0098-03

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方位育人、全程育人,努力开创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同时,为了支持《中国制造2025》这一国家行动纲领,国家从2019年起对高职院校实施“百万扩招”计划,高质量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社会对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要求也不断提升。本文围绕着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基于“三全育人”的视角,以“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为例,探索实施思政课程改革的路径和策略。

一、“三全育人”视角下高职“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究的意义

(一)融通专业思政教育,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中国制造2025》国家行动纲领中明确地提出把智能制造作为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生产与运作作为智能制造企业生产运营过程的一个关键环节,其能否高效运作与管理,取决于人才能否满足企业的需要。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核心课“生产与运作管理”可以有效地为智能制造企业培养合格的生产运作与管理人才。该课程的理论知识来自企业的生产经营实践,内容对应着智能制造生产企业的日常生产与管理业务,如生产计划的设定、库存管理、质量管理等。但由于该课程的实践性较强,教学内容具有工程学科、管理学科的混合特点,一直被教师认为“难教”、被学生认为“难学”。实施“三全育人”,通过利用各种渠道、各种资源,教师得以因材施教、教有所得、教有所用,克服畏教情绪。全方位导入课程思政的内容,挖掘契合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思政教学资源,让学生清楚该课程培养目标,是为智能制造企业培养高技能复合型管理人才、为中国实现制造强国战略提供人才保障措施,从而让学生带着目标、带着兴趣去学习,克服畏学情绪。通过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通,解决生产与运作管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地培养出适合智能制造企业发展需求、符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生产与运作管理人才,从而为实现中国制造强国战略做出贡献。

(二)构建课程思政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通过立德树人,全面提高人才的培养能力,培养大量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阵地,自然承担着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国制造强国战略实现输送高素质可靠人才的重要责任。作为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的“生产与运作管理”,必须要把立德与育人理念全方位融入课程教学中,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设计、教学评价以及教学管理等各方面构建一整套思政体系。把“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高技能应用型的生产与运作管理人才”的教学目标与“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政育人目标有机融合。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而且要使学生在掌握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培养他们对民族、国家、社会的责任感,成为有责任感、敢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创新构建“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思政体系,努力探索课程育人的改革和实践,最终实现立德与树人的有机统一。

二、高职“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思政教学与专业教育各自为政,缺乏统一规划

课程思政虽然已经提出多年也实施了多年,但在部分高职院校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仍是相互独立、互不干涉的。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主体是各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专兼职思想政治教师和各二级学院的专职辅导员,实施内容主要是军事理论、形势与政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思想政治课程。高职生专业课程教育的实施主体则是各院校二级学院的各专业教师和企业的兼职教师,实施内容主要是和专业培养目标密切相关、特色鲜明的专业课程。这种各自为政的教学方式,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先天不足。通过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具有了一定的民族、国家、社会责任感,初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敢于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但他们仍缺乏赖以生存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企业归属感;通过学习专业课程,学生具有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但有些学生过度追求自我价值和个人自由,削弱对国家、民族、社会的责任感,当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奉献精神。因此,这种传统的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各自为政、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不统一的教学,从事实上割裂了高职生教育中的价值观引领和专业知识传授,难以在专业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实现立德树人的高等职业教育功能。

(二)教学理念滞后,缺乏创新意识

高职院校进行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在专业知识传授和职业技能能力培养之中要兼容价值观的引导,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更要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高校人才培养必须具备的根本。但部分教师认为专业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相关职业技能,认为思政教学是思政课教师的事,因此这部分教师抵触课程思政,在参与过程中主动性不足。还有部分教师认为,专业课程的专业性很强,课程总课时又少,很难有精力和时间兼顾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在专业课程教学基础上进行思政教育的难度相对较大,這也导致了这部分教师敷衍了事,只是随意加入一些课程思政的案例,往往与专业知识互不关联。这些教学理念导致很多专业教师仍然坚持“专业课只教专业知识”的传统观点,在进行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时也只是偶然性、随机性地添加思政内容。因此,在现有的教学理念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显然是无法满足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也无法使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更无法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格局。

(三)教学模式单一,缺乏互动效应

高职院校进行课程思政,是为了把立德与育人理念全方位融入课程教学中,把高职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职生作为课程建设的实施对象,他们往往追求个性,崇尚自主,同时可塑性强。因为他们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注重独立和创新,也敢于向权威挑战,其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很容易被互联网所“掌控”,但这也导致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容易受到不利因素的影响。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把高职生当作一个灌输思政元素的对象,即使运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技术,但高职生对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不理解、不理睬,无法以积极的心态投入专业课程教学和思政课程教学之中。他们更多的是为了简单地完成作业、为了期末考试成绩合格而学习,甚至部分高职生存在痴迷网络游戏、昼夜颠倒、作息不规律、抽烟喝酒等不良行为。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对象,如果没有高职生的主动、积极参与,课程思政的建设目标显然是不可能完成的。

三、“三全育人”视角下高职“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思政教学的策略

2020年5月,教育部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为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是对2016年以来课程思政实践与探索的一个总结性指南。但是,课程不同课程思政过程采取的方法也存在差异。笔者在“三全育人”的视角下,遵循“课程思政目标-课程思政实施-课程思政总结-课程思政改进”的过程,尝试构建“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的思政实现路径及策略。

(一)“三师”打破“隔阂”,全员共设课程思政目标

《纲要》明确指出“要紧紧围绕国家和区域发展需求,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为了严格贯彻这一要求,所有课程都应该按照“专业的课程思政目标-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目标-具体课堂的课程思政目标”路径来完成课堂思政教学目标的设计。在思政目标的确定环节,专业教师团队邀请思政课教师、企业教师从多方面探讨、构建专业课程的思政目标。

1.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为更好地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专业教师团队会同思政课教师、企业教师等进行研讨,一致认为本课程在提升学生解决生产实践具体问题和能力培养基础上,要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地区发展、企业运营实践,把思政元素灵活、充分、有效地融入专业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中,在课程培养核心能力与素质中要充分展现新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总结和提炼,形成“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思政的“四条主线”:国家战略、社会责任、专业认同、职业教育。这四条主线将贯穿本门课程的所有章节内容,如表1所示。

2.确定课程思政目标

首先,针对课程对象进行学情分析。本课程主要面向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二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完成了“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学原理”等课程的学习,同时也进行了金工实训,对生产管理有了一定的认知,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和相关技能,但缺乏相应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教育。其次,基于学情分析,充分考虑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并且结合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性质,确定“生产与运作管理”的课程思政目标:在传授学生专业技能和管理技能之外,通过“四条主线”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程中,“润物细无声”地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习惯,培养学生爱国敬业、探索创新的精神。

(二)“三维”创新理念,全方位实施课程思政教学

在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思政元素,并应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平台对教学对象立体化、全方位地实施课程思政教学。在实施过程中,笔者主要通过课前导学、课中互学、课后主学三个维度进行立体化、全方位教学。

1.课前导学

在课前,通过各种互联网教学平台给学生布置相关任务,如观看相关视频和资料。在课前营造思政氛围,如在学习“产品开发”的内容时,教师在课前通过机电云课堂平台向学生推送“华为崛起”的视频,提前让学生了解新产品和新技术的重要性,并布置任务,让学生思考华为实现技术突破的关键因素。

2.课中互学

针对高职生的理论知识较薄弱、动手能力较强的特点,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营造有亲和力的课堂氛围。笔者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教师把握方向,课堂变成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合作研究等,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这就需要与课前导学的案例进行呼应。如学习“产品开发”的内容,前期已给学生推送了“华为崛起”的视频,因此在课程开始就让几名小组成员畅谈观后感。

3.课后主学

有效落实全过程的课程思政,课堂知识讲解是必然,除此以外也要引導学生课后积极、主动地对课外专业知识进行拓展吸收,使“三全育人”理念充分展现并发挥其根本作用。本门课程课后主要通过机电云平台向学生推送课后作业,如学习“产品开发”的内容时,推送作业“以匠人精神为主题,从产品开发的角度,研究华为公司如何从一家小公司成长为一家跨国企业”。让学生主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中国企业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对民族、国家、社会的认同感。

(三)“三轨”协同育人,全过程推进课程思政模式

全过程推进课程思政模式,应当理解成学生个人从入校到毕业整个学习成长的全过程实施育人工作,这就要求“专业教育、思政教育、职业教育”三轨协同育人,所以一名合格的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不仅要融入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还要关注学生在生活、就业过程中的表现,引导学生在积极、创新、向上的环境中成长,引导他们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要主动深入了解所在班级学生的学习氛围、学习情况、生活情况,通过各种集体活动引导他们树立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思政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兴趣,及时引导和纠正不利于学生学习、成长、就业等方面的思想和行为。对在学习、就业方面有困难的学生,专业教师要进行有针对性、专业的咨询和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劳动观。在进行课程考核时,要把大学生应有的理想信念、政治素养、职业素养等融入考核模式中,使专业教育教学与思政教育教学融为一体。同时,根据课程思政教学需要,邀请相关企业人员为学生开设讲座,让学生开阔视野,了解社会需求,制定符合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

当前,中国正处于《中国制造2025》实施的关键时期。在此过程中,高等职业教育将扮演重要角色。高质量的高等职业教育将决定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未来。实现高等职业的高质量,必须提高专业课的教学质量,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同时要以《纲要》为依据,围绕专业特点以及课程特点,通过科学地设定思政教学目标、注重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重视课程思政教学总结并持续不断地改进和提升,实现“三全育人”,为智能制造的发展提供高质量的高职毕业生。

【参考文献】

[1]余丽.课程思政在“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商贸工业,2021(36).

[2]傅凌燕.高职财金类专业课“课程思政”构建路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49).

[3]肖润花,李珊珊,陈文娟.高职院校推进“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实施策略[J].教育与职业,2021(22).

[4]包菊芳.“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J].物流技术,2021(7).

[5]邹莹.“三全育人”视野下的会计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以“会计学原理”课程为例[J].林区教学,2021(4).

注:2021年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程思政专项课题“生产与运作管理”(2021YKSZ016);2018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多元驱动的创新型高职智能制造服务人才协同培养的探索与实践”(GXGZJG2018B034)

【作者简介】习 波(1981— ),男,湖北枣阳人,硕士,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工商企业管理及教育教学;黄紫清(1992— ),女,广西南宁人,硕士,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工商企业管理及教育教学。

(责编 黄 煌)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课程思政高职院校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