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礼仪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1-04-23周秋玉

广西教育·C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礼仪教育高职学生管理机制

【摘 要】本文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阐述高职院校开展礼仪教育的目的,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礼仪教育中相关主体参与意识不强、活动形式较为单一、教学形式比较陈旧落后等问题,提出高职院校开展礼仪教育的对策建议:建立自上而下联动的管理机制,强化学校和学生对礼仪教育的重视程度;组建高质量的专业团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做好学情研究,满足高职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

【关键词】高职学生 礼仪教育 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47-0038-03

礼仪是彰显个人道德水平、传播交际礼仪的方式,中华礼仪文化彰显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职学生而言,礼仪文化教育非常重要。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礼仪文化教育,促使学生综合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本文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分析高职学生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高职院校开展礼仪教育的对策。

一、高职院校开展礼仪教育的目的

(一)引导高职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其道德水平

礼仪文化可以彰显个人的自我修养,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存,让社会发展变得更加文明。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高职学生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然而,在信息化时代下,部分高职学生过于追求个性化,他们喜欢好玩和新鲜的事物,更容易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比如,由于一些坏风气的存在,有些人会变成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甚至会丢掉道德标准和底线,去做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在校园里,高职学生不文明、不道德的现象也时常发生,诸如在食堂进餐时插队、在公共场所抽烟、上课干扰他人、不尊敬师长等。礼仪具有严格的规范性,如要求在沟通和交往中个人的举止更加文明、用词更加规范等。礼仪既包括待人接物的规则,也包括个人的言谈举止规范。因此,高职院校开展礼仪教育非常有意义,它不仅能端正高职学生个人的言行,规范其思想品德,也能提升其适应当今市场经济发展的能力。

(二)引导高职学生了解中华礼仪文化,培养其优秀道德品质和精神

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丰富的礼仪内容。如我国古代文化对礼仪就已经有具体的要求,正所谓“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在古代教育中,礼、乐、射、御、书、数这“六艺”,以礼为先。由此可知,礼仪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一部分,而礼仪教育则是传播中国千百年来优秀礼仪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手段。纵观礼仪发展的历史发现,礼仪教育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正是因为有了礼仪教育,人们才逐步摆脱蒙昧的状态,它不仅有效地规范了个人行为、促进个人道德水平提高,还能培养个人的优秀精神特质。在当今及未来的发展中,礼仪教育仍然发挥着这种作用,助力培养道德水平高、精神境界高的综合型人才。因此,高职学生在接受系统性教育时,不仅要掌握知识文化,还要学习礼仪文化,以此规范自己的行为,弘扬我国优秀的道德品质和精神。

(三)充分发挥礼仪在思政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人认为经济价值比道德品质更加重要,因而常常降低或忽略品德修养上的追求。正是在这一不良思想的影响下,部分高职学生出现拜金主义倾向,只重视个人享受,而把个人对社会发展的责任置之不顾。在现代大学教育中,高职院校特别重视思政教育的作用,并将“立德树人”放在首位。礼仪教育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补充,两者关系密切,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和重要途径,思政教育重在价值引领,礼仪教育重在实践落实,都发挥着积极作用。高职院校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素质和道德修养,提高学生礼仪教育的水平,弥补思政教育存在的不足,促进学生不断地提升自我,进而实现全面发展。

二、高职院校学生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主体参与意识不强

实践发现,在高职学生礼仪教育中,学校和学生等相关主体对礼仪教育的参与意识不强,不能很好地发挥礼仪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从学校层面来看,没有开设相应的礼仪教育课程。一些高职院校参与意识不强,或不重视礼仪课程建设,出现课程安排不恰当等现象;或对礼仪教育投入极少,对学生的礼仪教育应付了事。从学生层面来看,不少学生对礼仪教育普遍存在错误认识,这造成他们学习礼仪教育相关课程的参与意识不强。一是一些高职学生认为礼仪教育相关课程对他们没有用、不重要,而更愿意参与专业课程学习。通常在课程安排较为紧凑的情况下,他们会放弃参与礼仪教育的活动,而优先去完成本专业课程或者选修课程的学习任务。二是一些高职学生错误地认为礼仪教育是将陈旧的思想传递给人们,限制了人们的思想活动,认为应该破除这种老旧思想,这就造成学生漠视礼仪教育的现象。

(二)活动形式较为单一

教育活动形式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在礼仪教育中,高职院校应选用合适的活动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获得充足的知识,并利用这些知识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礼仪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学生听的知识多、操作性的技能少,缺少养成教育。究其原因,主要有这几方面:一是礼仪教育所包含的门类较多,许多教师需要花大量时间去准备课程内容,为了减少工作量,他们会尽量使用传统又简单的活动形式开展教学,导致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礼仪教育具有比较深奥的思想内涵,要想深入挖掘礼仪教育的内容,就必然需要掌握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而传统文化又属于价值类内容,这类内容的教学活动设计起来要比专业课程难,不容易进行互动和产生趣味,加上有些教师教学能力不足,造成学生很难从学习中获得认同感;三是丰富的教学活动会涉及很多方面,如人员组织、分析学生的认知和兴趣等,不少教师对此产生畏难心理,选择开展单一的教学活动,没有完全将学生的需求纳入礼仪活动的设計之中,学生只能作为活动之外的旁观者。久而久之,学生不愿意参与礼仪教育活动,而教师缺乏创新教学活动的动力。

(三)教学形式比较陈旧落后

在教学方式上,礼仪教师多采用讲授式开展教学,教学形式上比较陈旧落后,主要是依靠教师讲授的方式来完成教学,而新时代的高职学生接受知识的媒介是可视化、多元化的,如各种短视频平台、慕课平台等。新时代的高职学生思想非常活跃,有各种新奇的想法,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不以学生为主导,缺乏互动和探究的环节,学生就会在学习中丧失热情和兴趣,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三、对策建议

(一)建立自上而下联动的管理机制,强化学校和学生对礼仪教育的重视程度

针对相关主体参与意识不强的问题,需要建立自上而下联动的管理机制,强化学校和学生对礼仪教育的重视程度。从上层管理来看,高职院校应积极改变传统思想,从理论角度深化对礼仪教育的认识,提高对礼仪教育的重视程度,充分发挥礼仪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首先,要做好制度上的顶层設计,包括将礼仪教育作为必修课纳入学校人才培养计划中、组织专家制定合理的课程安排方案和专业教师轮训制度、加强对高职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行为教育。其次,通过会议、讨论、宣讲等形式,推进制度的落实,提升学校对礼仪教育的整体认识和教师对礼仪教育的重视程度。从中下层管理来看,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加强课堂管理,可通过集体备课、竞赛、示范课、公开课、专家讲座等形式提升教师课堂管理能力。教师可借助多种手段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并能根据他们的认识特点、兴趣爱好和专业特色调整教学方式方法。另一方面,要把参与礼仪活动纳入课程期中和期末考核方案中,避免出现学生重专业学习而轻礼仪学习的现象,鼓励学生做好课程学习计划,以便能有充足的时间来学习该课程内容,帮助他们克服消极情绪,提高重视程度。再次,要以新颖的形式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其历久弥新,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道理引导学生,使其终身受益,增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进而促进高职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

(二)组建高质量的专业团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针对礼仪教育活动形式较为单一的问题,需要组建一支高质量的专业团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教师创新动力。一是强化专业负责人和教研室主任对教学活动指引性方案设计的职责,通过激励机制和与绩效挂钩等形式,将之明确下来。二是组织团队集体备课,充分发挥团队中每一位教师的才能,集思广益收集好点子,通过头脑风暴选出课程中每个章节的教学活动方案。三是分模块对课程进行专题研究,发挥团队中教师的专业特长,并将所有教师的专题研究分享到团队中,促进整体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减少教师备课时间,让教师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专长,进而有更多时间去丰富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是完善活动评价指标体系,在指标中强化“互动、趣味、探究和实践”等维度,以丰富活动的内涵,找到学生乐于接受的活动形式。五是要科学处理好知识点,通过丰富的活动,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学生在参与式学习中有较高的获得感。六是编制教学活动指南。应逐一列出组织活动人员、学生认知特点和兴趣的分析流程等,作为教师教学设计的参考,以便教师更好地创新教学活动。

(三)做好学情研究,满足高职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

针对教学形式陈旧落后的问题,需要做好学情研究,满足高职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礼仪教育课程的设置要充分考虑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除讲授式外,还要有互动式、情景式、探究式和实践式等教学方式,并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优化礼仪教育的教学形式。例如,针对一些具有特殊教育意义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投票、网络视频、平台讲座的方式,强化学生对相关礼仪的认识,并以小组为单位,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之中。从服务学生的角度出发,教师必须有意识地转变自身的教育思想,在创新教学形式的过程中进一步挖掘礼仪教育的内涵和外延,让学生通过学习相应的礼仪课程掌握良好的礼仪规范,在实际交往中能够有良好的行为,并能得到他人的尊敬。礼仪教育活动除可在学校里开展外,还可以到学校外开展。校外活动通常是实践类活动,在校外活动中,高职院校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指导。从专业与礼仪结合的角度来看,有些专业需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礼仪,让学生能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占得先机,这就需要礼仪教育教学活动既要体现职业性,又要体现礼仪教育的专业性。

总之,礼仪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无论时代发展经过了怎样的阶段,礼仪规范是不能被舍弃的。高职院校要重视学生的礼仪教育,进一步深化高职学生对礼仪文化的认识,增强礼仪文化教育的凝聚力,让高职学生在尊重个体和民族文化的同时,涵养自身的品格。同时,学校还应该严格落实礼仪文化教育的基本要求,将礼仪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多途径、多角度地提高礼仪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方冲.文明礼仪教育对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作用探究:以茶文化礼仪修养为例[J].福建茶叶,2020(9).

[2]孙育.大学生礼仪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途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6).

[3]张姚丽.基于职场个人品牌打造的大学生礼仪教育研究[J].品牌研究,2020(1).

[4]陈宝珠,叶蔚兰.旅游类高校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探究[J].文教资料,2020(26).

[5]文珂,周心懿.浅析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当代大学生校园礼仪教育[J].教师,2020(26).

[6]黄潇仪.浅谈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文渊(小学版),2020(1).

[7]高艺娜,孙树桐.高校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对策的思考[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2).

[8]齐宇航.大学生礼仪文化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民族博览,2020(10).

[9]王钰,李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野下理工科大学生礼仪教育探研[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20(2).

[10]肖红,张娜.当代大学生礼仪类教育创业的现实困境及对策[J].鸭绿江,2020(15).

[11]金淑娇.柔道礼仪教学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J].科技资讯,2020(29).

[12]王艺.将思想教育融入大学生社交礼仪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J].文存阅刊,2020(27).

【作者简介】周秋玉(1979— ),女,汉族,湖南益阳人,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高职教育、文化礼仪。

(责编 黎 原)

猜你喜欢

礼仪教育高职学生管理机制
试论工程造价管理机制的完善与创新
关于软科学质量管理机制的问题探讨
工电道岔结合部联合管理机制的探讨
浅谈英语课中的礼仪教育
中职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体育课堂中融入礼仪的重要性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多种途径实施礼仪教育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