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考名著阅读测评的误区分析与转型思考

2021-04-22诸定国

关键词:名著阅读

诸定国

摘要:随着统编教材加强名著阅读课程化建设,名著阅读纳入中考已成共识。名著阅读测评在“考什么”“怎么考”方面还有商榷之处,主要表现为测评碎片化、泛化、窄化、浅化与偏僻化,其危害为止步于常识信息、停留在识记层面、缺乏效度;其成因为对中考命题原则的简单理解、命题操作的简单处理,以及测评素养的缺乏。中考名著阅读测评必须转型,内容多元化、设计整合化、思维层次化、体悟时代化应是测评转型的方向。

关键词:名著阅读;中考测评;转型思考

笔者研读了2019、2020年全国各省市117份中考卷(未命制名著阅读测评题的试卷仅7份),其中,名著阅读测评题308道,平均每卷赋分6.32分。这说明,随着统编教材对名著阅读课程化建设的加强,名著阅读纳入中考已成共识。仔细研读不难发现,测评题在“考什么”“怎么考”方面还存在有待商榷之处。审视近两年名著阅读测评题,思考其转型方向,有现实的迫切性。

一、中考名著阅读测评的误区分析

(一)存在的误区

1.碎片化。

碎片化主要体现在填空题、选择题中。一道试题涉及三四部名著很常见,有的一道选择题甚至提及7部名著(2019年长沙卷第8题)。填空题、选择题长度有限,信息量少,涉及名著越多,碎片化就越明显。更关键的是,这些材料、选项无甚关联,难成整体。如2019年天津卷中的“名著阅读”:

根据阅读积累,在下面文段的空缺处填写相应的内容。(4分)

经典名著是一个时代留给我们的精神食粮。读《水浒传》,我们结识了景阳冈打虎的(1),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草莽英雄的血性与气概;读《西游记》,我们认识了火眼金睛、会七十二变的(2),被他桀骜不驯、爱憎分明的性格所吸引;读(3)《》,我们和尼摩船长一起航行,领略了海底的奇妙与美丽;读《昆虫记》,我们了解了昆虫生活的奥秘,也被(4)(作者)积极探索、求真务实的精神所感动……徜徉书海,我们的心灵得到滋养,我们的思想变得深刻。

测评题的语段虽为总分总结构,但中间的分述并未形成有机整体,只是将4个考查点强行并列,呈现的只是碎片化信息。这在测评中十分常见。选择题亦然,此处不做赘述。

2.泛化。

主观类测评题,需要留给考生选择与展现个性的空间,名著阅读测评题亦然。推敲具体题目,发现有的题目所留空间过于宽泛。如“巧妙的构思让情节引人入胜,从下列名著(《西游记》《水浒传》《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基地》)中选一部,结合故事分析作者的构思技巧”(2019年衢州卷第3题)。此类测评题,一是答题范围过宽,如上例“构思技巧”;二是选择性过大,“任选其一”(一题、一部名著、一个形象等)的题目,每增加一种选择,测评范围就成倍扩大,易流于泛化。

3.窄化。

有的名著阅读测评题窄化。2020年连云港卷有以下两道名著阅读测评题:

读《朝花夕拾》,我们可追寻鲁迅先生思想变化的轨迹。请概括鲁迅先生在日本仙台学医时做出的人生抉择,并简述原因。(3分)

范进中举前后,他老丈人胡屠户有不同的表现,请各举两例。(4分)

无独有偶。2020年镇江卷选取了《水浒传》一段文字(略),设题为:

以上描述的这一幕,是用计的结果。这个计策唤作“”。(填事件)

就题料、题面看,上述3道测评题指向《朝花夕拾》《儒林外史》与《水浒传》,确切地说,分别指向3篇课文:《藤野先生》(八年级上册第5课)、《范进中举》(九年级上册第22课)与《智取生辰纲》(九年级上册第21课)。题目的本质是考查课内重点篇目内容。这种设计是一种窄化。

名著阅读测评题窄化还有另一种体现。如2020年江西卷以专题探究形式考查名著阅读,所设计专题分别为:《红星照耀中国》中的长征精神、《水浒传》中的人物、《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教材中,3部名著阅读的指导就有这3个专题。

这些设计,将名著阅读测评题窄化为名著节选的课文与名著阅读指导,使名著阅读测评失去意义。

4.浅化。

客观地说,具有上述特点的测评题,同时都具有浅化的特点。这类测评题或选择,或填空,或连线配伍。下面仅举两个选择项来佐证:

《西游记》中的故事大多情节曲折,其中的大闹天宫、大闹五庄观、大闹野猪林等故事尤为精彩。(2020年泰州卷选择项)

《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武松最具传奇色彩。他从为兄报仇开始,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五台山、智取生辰纲……一步步走向反抗道路。(2020年盐城卷选择项)

两个干扰选项的设计理念、思路完全相同:混淆典型形象、典型情节之间的对应关系。因人物、情节读者耳熟能详(“智取生辰纲”部分还被选入教材),干扰性很小,测评失之浅化。

5.偏僻化。

名著阅读测评也出现了一些命题材料与设题角度都很偏僻的试题。如按分类标准(英雄人物、自然现象、兵器)补充《水浒传》中的英雄绰号(2019年苏州卷);根据《西游记》中的诗句概括相应情节(2019年成都卷);选择与白龙马有关的回目(2020年陕西卷)……这些测评题取材偏,绕开名著核心内容;设题角度偏,易将读者视线带偏。以2019年苏州卷所设题为例,大部分常见英雄的绰号都被用来举例了,留给考生答题空间小。将作品中一些偏僻的、意义不大的甚至是糟粕的信息作为记忆、理解的对象,易使测评产生偏僻化导向。

中考名著阅读测评题还存在其他值得商榷的地方。有的测评题以名著内容为素材,考查点却与名著阅读无关,如要求将名著中一句话改为反问句(2019年安徽卷)。有的测评题表述本身存在逻辑问题,如上述2020年镇江卷“这个计策唤作‘”,又画蛇添足地增加“填事件”的要求。“计策”与“事件”并非同一逻辑层面的概念。语文测评中出现这样的问题,贻笑大方不说,本身就有悖于学科测评的科学性。2020年盐城卷有题为“有人认为,《西游记》中师徒四人西天取经更像是一个励志故事。你能说说从猪八戒身上得到的相关启示吗”。猪八戒是否励志,本身尚有争议。还有的测评题选材与指向,不适合用于中考。2019年重庆卷、2020年南充卷都指向对《朝花夕拾》中衍太太的考查,其中,南充卷選取衍太太与他男人看书一段作为阅读内容,要求结合这段文字分析其性格。客观地说,中考考查衍太太这一形象,已属不当;而南充卷的选文与设题,则强化了这种不当。

(二)危害与归因

1.危害。

上述误区均有危害,前四种普遍存在,危害更大。这样的测评题并不能考查学生是否真正阅读,也不能有效考查阅读效果,更不能考查名著阅读素养。

一是止步于常识化的信息。如填写作品名称、作者及主人公名字等。多数题目所要填写的信息,在如今文化语境中生活的考生,即便不读原著亦能答出,如景阳冈打虎的武松、会七十二般变化的孙悟空等。

二是对相关信息测评,停留在识记层面,需要筛选甄别的很少,遑论其他。换言之,这些测评题并不能有效测评学生的思维。填空题自不必说,选择题亦是如此。有一题设问“《简·爱》中,简来到桑菲尔德庄园的第一天晚上,见到了()”,试卷所供干扰选项分别为:巴扎诺娃医生、邻居衍太太与保姆大堰河(2020年贵阳卷)。这三个形象,出自不同国家的不同作品,干扰性很小,后两个形象根本就不可能形成干扰。

三是缺乏效度。过宽过浅的测评题普遍得分,过偏过难的测评题普遍失分,效度都有待商榷。一句话,读与不读,从得分情况来看,不同考查对象之间并无本质区别。以这样的测评题来落实名著阅读课程化理念,推动名著阅读建设,恐有弊而无益。

2.归因。

出现了这些价值不大、思维含量不高的测评题,需要追问:为何会这样?其原因是什么?对此,笔者分析如下:

一是对中考命题原则的简单理解。中考是社会关切的大事,影响中考难度的因素很多,最重要的因素往往是教育行政部门的综合考量。突出稳定意识,体现“减负”导向,往往是各地中考命题的基本原则。就语文学科而言,名著阅读的广度与深度,在教材、课标中尚无定论。换言之,从测评角度看,名著阅读可以考查得很广、很深,也可以很窄、很浅,考查内容与难度的确定,往往取决于命题组。命题组对中考命题原则简单化理解,导致名著阅读测评题的浅化。根据前期宏观设计,一份试题需要有一定比例的基础题,此类试题得分率较高。浅化的名著阅读类测评题归入基础题。这也是多地试卷将名著阅读考查安排在中考卷第一板块(侧重基础知识积累考查)的重要原因。

二是命题操作的简单处理。简单处理有两层含义。其一,指向信息正误的选择题或填空题最易命制。“是否与名著(内容)相符”的信息识记、辨别、筛选类试题最容易命制。其二,在命制测评题的同时,必然提供评价方法与标准,此类测评题的评分绝不会引发争议。正因为此,信息辨识类测评题大受欢迎。

三是测评素养的缺乏。测评素养包括命题者测评理念、测评科学的素养,也包括命题技术与艺术。测评是科学,属教育测量学;测评又具艺术性。语文学科测评须两者兼顾。就考查内容而言,“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四个方面的内容,是任何学科都必须坚持的,也是每道测评题必须坚持的。名著阅读测评题亦然。名著阅读测评,宜围绕其核心价值、阅读名著所需的学科素养与关键能力设题。确定名著核心价值与阅读所需的学科素养、关键能力与必备知识,是名著阅读教学与测评当下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而提高教师的名著阅读教学素养、命题者的命题素养,则是个中关键。

二、中考名著阅读测评的转型思考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当下名著阅读测评需要转型。中考既要对当届的教与学进行评价,也要指导与引领今后的教学。中考名著阅读测评改革有深远意义,拙文就其转型提出如下探讨:

(一)内容多元化

名著阅读测评内容,应包括两个维度:一是作为阅读对象的内容,即作品具体内容;二是有关阅读活动的内容,如阅读的方法、策略,甚至阅读活动的设计。前者是读什么、读到什么的问题;后者是怎么读、怎么提高阅读名著能力与素养的问题。现有中考名著阅读测评题,前者众而后者寡,比例悬殊。指向作品内容的测评与指向阅读活动本身的测评两者相辅相成。然而,从“教是为了不教”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素养的视角看,前者服务于后者。阅读教材所荐名著,最终是为学生根据发展需要自选名著、自读名著服务。名著阅读测评也应引导名著阅读教学朝此方向发展。主张名著阅读测评内容多元化,应将阅读活动方法、策略纳入考查范畴,且加以突出,以引导学生会读一本书。南京卷这两年做了一些探索。2019年,在以《儒林外史》专题阅读为示范的基础上,要求“从初中语文教科书重点推荐的12部名著中选择一部,写出你的专题阅读报告提纲”。这是一种积极探索:专题内容,指向作品本身内容;如何确定专题,指向选用阅读策略的能力;编写阅读报告提纲,则关注阅读方法。此类测评题在寻找不同作品内容与阅读活动本身的平衡点、关联度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

(二)设计整合化

名著阅读测评题设计需要整合。整合可避免作品内容碎片化,也可避免用来考查的题目设计的碎片化。一是测评的作品内容需要结构化处理,使之成为完整的整体;二是指向阅读活动考查的内容需要专题化处理,使之成为具有研究意义的课题或项目。这两种处理要形成联结。同一作品、不同作品之间都可以形成联结,关键是命题者对作品研究的深度与对命题设计的匠心。2020年绍兴卷名著阅读测评(第4题)以“酒”为联结载体,将多方面的内容与阅读方法做了专题化整合,实现了综合、多维测评,有典型性,有研究价值,列于后:

《水浒传》中有很多与“酒”有关的故事,请仔细阅读表1,完成探究任务。(6分)

表1《水浒传》中与“酒”有关的故事

人物故事酒与故事的

关联探究发现①大闹五台山酒令好汉狂杨志②酒误好汉事武松景阳冈打虎③④浔阳楼吟反诗酒添好汉愁通过对这几个经典片段的探究,发现小说多处写“酒”有如下作用:

确定专题,在不同作品之间形成联结考查,亦有地区做探索。2019年浙江台州卷提出“名著阅读可以采取多部聯读的方法”,这是中考名著阅读测评首次在题干中提出不同作品的整合考查理念。2020年台州、金华、扬州等卷,在这方面都做出了探索,设计出了质量很高的试题,不赘述。

(三)思维层次化

名著阅读须指向核心素养。素养以思维为关键。前文所析误区,所涉思维多在识记层面,未能指向高阶思维。布卢姆将认知过程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一说是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本文采用其弟子洛林·W.安德森等人的说法)。布卢姆的分类,依据虽为学习者外显行为,实质却指向思维层次。名著阅读还存在“鉴赏”这一能力层级,这一层级应介于分析与评价两者之间,或者说是两者的综合。记忆、理解属浅层思维;自应用层级起,方才进入高阶思维或深度思维。语文学业质量水平分为五个层级,关于文学作品阅读与欣赏,其第一层级为“有欣赏文学作品的兴趣,能整体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把握作品的思想观点和情感倾向;能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传达出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从思维层次看,这一层级即为理解。由此审视中考名著阅读测评,过多在识记、回忆作品信息内容方面设题,缺乏思维发展方面的引领。

名著阅读测评设题应体现出对阅读思维层次的考查:减少常识信息识记、回忆类的测评题,增加指向高阶思维层次的测评题。测评题尽可能涵盖不同思维层次,不宜浅化,也不宜一味求深,指向六个思维层级的测评题应呈纺锤状分布,指向高阶与深度思维的测评题、指向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测评题应占有一定的数量。2020年苏州卷以“鲁迅评价赛珍珠将《水浒传》译为‘All Men Are Brothers(《四海之内皆兄弟》)是不妥当的”为素材,要求考生结合具体人物、具体故事分析,就指向名著阅读之批判性思维的考查。2020年湖州卷呈现网上对四大名著的“戏说”之论,要求针对《西游记》或《水浒传》的“戏说”,写一段评论性文字阐释看法和理由。网上“戏说”之言词并不正确,比如“水浒:学的是造反”,要求考生评论,实际上是在考查其批判性思维。此题达到学业质量水平的第三层级要求——“能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体现高雅的审美追求”。此类题目在思维测评方面有引领作用。

(四)体悟时代化

名著阅读测评,最终指向考查学生的体悟。名著阅读终极追求是学生从中能获得当下的意义,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精神生命的一部分,使其丰盈。也就是说,名著阅读需要与时代生活关联,而非引导学生在故纸堆里寻章摘句,甚至把“回”字的四种写法当作有价值的知识,津津乐道地考查。因此,名著阅读测评题应当向学生时代化体悟与运用之方向转型,将名著的精华融入学生精神生活是一方面;用名著培养书册阅读能力以及发现、研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另一方面。突出名著阅读时代化体悟与运用,就需要创设真实情境、构建真实任务。上述2020年湖州卷名著阅读测评题的情境就是真实的:网络中这些良莠不齐、鱼目混珠、似是而非的言论不可胜数,这种真实的生活情境就是考查情境;辨析言论谬误,澄清网络错误认识,就是具体的任务。“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是辨伪去妄的前提,也在辨伪去妄的过程中得以强化。2020年衢州卷要求考生为不受同学喜欢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等作品“写一则简短的推荐语”,“吸引更多的同学去阅读”。学习生活的情境(与名著阅读相关的情境)真实,“吸引更多的同學去阅读”的任务真实,表达就成了一种真正的测评——指向解决问题的测评。2020年金华卷中要求分析孙悟空“被拒绝”“被误解”的心灵成长过程。此题考查名著,同时也是用名著引领学生实现自身心灵的成长。领会这一点,不禁为命题者的匠心所折服。

此外,中考名著阅读测评题,还应当由选择、填空类题型向读写结合、读写一体的题型转变,实现综合测评。前文所举南京、台州、金华、湖州、衢州、苏州、扬州等卷相关题目,已经体现了这一点。

参考文献:

[1] 洛林·W.安德森,等.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分类学视野下的学与教及其测评[M].蒋小平,张琴美,罗晶晶,译.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名著阅读
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与分析
如何让学生爱上大部头名著阅读
关于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困境分析及对策探讨
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审美教育思考
培养农村学生阅读名著能力浅探
影视、学生与名著的桥梁
导读名著,彰显魅力
如何引导小学生名著阅读浅说
高考背景下的名著阅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