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浓浓中国年,难忘家乡味

2021-04-21宗莲籽

餐饮世界 2021年1期
关键词:彝族羊肉

宗莲籽

各族人民怎么过春节

年节将近时,满族家家户户打扫庭院,贴窗花、对联和福字。腊月三十,家家竖起六米多高的灯笼杆,从初一到十六,天天红灯高挂,年三十包饺子,讲究褶子多为好。子时煮饺子,有的里边包上铜钱,吃到者有好运。春节要拜年两次,年三十晚上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为迎新春。春节前还要举行跳马跳骆驼等比赛。正月十五还有闹灯会。

春节是达斡尔族最重要的节日,每逢节日来临,人们便停止劳作,张贴年画和对联,准备手扒肉等各种美味佳肴,并走亲访友,开展各种娱乐活动。从除夕开始便拉开了春节的序幕,家家门前要点燃堆放的干牛粪垛,当火焰烧旺时,要把肉、饺子、馍馍等食品抛进火中,祈祷新的一年五谷丰登,人畜兩旺。达斡尔族也有守岁、吃饺子的习俗。据说除夕一夜不睡,来年更有精神。正月初一早上,男女青年先向长辈请安、敬酒、行礼,然后逐户拜年,每家都准备有蒸糕,拜年的人一进门就抢吃蒸糕,寓意吃了之后能“年年高”。

春节在赫哲语中叫“佛额什克斯”,即大年除夕之意。人们穿戴上在帽、衣领、袖口、裤腿、围裙、鞋面上绣着美丽的花纹、几何图案和花鸟等花边的兽皮服装。赫哲族历来以捕鱼狩猎为生,鱼为主食。年节期间,常用生鱼、鱼刨花、烤熟的鱼肉条招待宾客。此外,要做“吐火宴”或用叫稠李子的野果制成的饼子,作为节令食品。

鄂伦春族在除夕夜全家围坐一起共进晚餐,品山珍,喝美酒,吃以鹿肉、袍子肉等山珍制成的年饭。青年人给家族及近亲长者敬礼,叩头请安。午夜,人们捧着桦树皮盒或铁盒绕马厩数圈,祈祝六畜兴旺。初一,着新装互相拜年请安。青年男女聚在一起跳转圈集体舞、打猎舞等。

春节是纳西族最大的传统节日,并且伴有许多祭祀活动。届时家家都要宰杀年猪,制作酸肝,酿制米酒。除夕之夜要杀鸡、炖猪头祭灶君和祖先。就餐时,如家里有人外出未归,在餐桌上也要摆上碗筷,以表示全家团圆。初一早餐禁荤食,初二开始走亲访友,互相拜年,请客吃饭和互赠红糖、红饼、点心等礼物。晚辈给长辈拜年时,要送一块猪膘肉、两筒茶、一瓶酒、一盒糖,长辈则以酒、茶招待客人。至初五,全村寨男女老幼带活鸡、活鸭、猪膘肉和酒到温泉洗浴和野炊。

白族过年的日期与汉族春节基本相同,过节方式也与汉族大体相似,只是保留着一些传统习俗。自腊月起家家都要置办年货、杀猪、磨豆腐、做饵块和糯米粉。除夕前,一定要将屋外打扫干净,不许灰尘留到新年。除夕时,各家主事人都要用托盘盛着饭菜、茶酒,顺着天地、大门、水井、灶神、祖先牌位的顺序进行祭拜,然后全家人吃团圆饭。吃团圆饭也有讲究,餐桌中央要摆一个大的铜火锅,周围有八大碗寓意深刻的菜肴,如:藕有眼寓意开窍通畅;蒜苗语意为“顺”,寓意万事通顺;烧鱼寓意富富有余等。大年初一早晨要煮汤圆、做面条,都是寓意团圆、和顺、益寿等美好的祝愿。从初一到初五,每天吃什么都有一定的规定。

壮族新年要汲“新水”。各家的年轻姑娘或儿媳妇挑着水桶,拿着纸钱和几根点燃的香到河边或泉边汲水处,找个地方插好香,向水神祈祷。烧纸钱,唱“讨水歌”,然后就去汲“新水”。“新水”挑回家后,倒进头一天已清洗干净的空水缸中,一直到挑满为止。第一担“新水”挑回来后,女主人就忙着做糯米汤圆。云南文山等地壮族,则用“新水”来煮生姜、葱花、竹叶,加上红糖,全家和客人都要喝。

京族祖辈生活在海边,是中国唯一的一个海滨少数民族,渔业是京族的传统产业。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是年终月尽送旧迎新之日。这一天,宰鸡杀鸭,鱼、虾、蟹、沙虫干,白螺红螺等应有尽有,菜肴丰盛。家家都把过年吃的粽子和菜肴做好,年初一这天就“坐享其成”,不再复做,取“一年丰足过一年”,“年尾剩到年头”以及“去年有剩到今年”的吉意。京族的除夕之夜,是很隆重的。他们一边“守岁”一边做“白糍”和包粽子。包粽子用又长又大的粽叶,把浸淘好了的糯米、绿豆等,包成方中带圆的大粽,俗称“砧板粽”,放到锅里头或大瓦缸里煮熟。白糍是将磨好的白白嫩嫩的糯米粉,加水搓揉成团,做成一只只如拳头或茶杯那样大小的、包以糖及芝麻为馅的团子。这是他们在大年初一早上用以祭供祖神及吃用的最吉庆的食品之一。

撒拉族、东乡族、回族会以面食来庆祝节日,油炸馓子、炸糖花、麻花、油花子、猫耳朵都是新年美食。

羌族每家每户要做各种油炸面粉小牛、小羊、小鸡等祭品,用以祭祀祖先和天神,过年要喝咂酒,大家围坛而坐,由最长者唱《开坛词》,然后用约二尺多长的麦管从左至右,依次咂饮。

鄂温克人的“阿涅”节就是春节,每逢节日,鄂温克人把牛、羊肉或兽肉、糖、果、酒类等最好的食物,做为祭品,将小块肉投入熊熊的烈火中,祈求家庭男女老幼得到“火神”、“玛鲁神”的保佑,四季平安。鄂温克人还有“祭熊”的习俗,有许多禁忌,把它的骨头堆在一起,举行隆重的树上风葬仪式,认为“熊是人们的祖先,人是从熊演变而来”。因此吃熊肉时,大家围坐在“撮罗子”内,一起“嘎、嘎……”地学乌鸦叫,意思是乌鸦在啄食,我们没有吃,认为熊是有灵魂的。

布依族、瑶族、哈尼族过年会吃糍粑。做糍粑首先将芝麻放少许盐小火炒熟、炒香,倒入石槽,与刚蒸熟的大米舂打。舂打糍粑是个费力气的活,需要人们手持木杵交替有节奏地往石槽里夯,直至把米饭捣成糊状,这一过程往往要由有力气的人们轮流操作。

景颇族春节期间举行“打靶”比赛。初一早晨,人们纷纷聚到赛场上,姑娘们把自己绣的荷包挂在竹竿顶端,射手射中吊荷包的细线算神枪手,姑娘们便奖给神枪手一碗香甜的米酒。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是云南拉祜族的“扩塔节”(即春节)。除夕,每家每户要做象征太阳、月亮和星星的糯米粑,祭日月星辰,盼望在新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初一至初四,青年男女争先恐后跑到泉边,迎接象征纯洁、幸福的新水,以先得为快。同时,带着礼品走村串寨访友。

当然,也有一些少数民族的新年美食和民俗人们已很熟悉。

维吾尔族

羊肉

维吾尔族的春节是诺鲁孜节。这是一个十分古老的传统节日,在新疆,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乌兹别克等民族都庆祝这个传统的节日。“诺鲁孜”一词来自古伊朗语,意为“春雨日”,相当于伊朗古太阳历的每年三月二十二日,也即公历3月22日。

维吾尔族把一天的时间分为日出更、午时更、日落更、星现更、午夜更和黎明更等六更。诺鲁孜节仪式在节日的黎明更开始。那一天,男女老少都要着民族盛装举行各种节日活动。各家的家长首先起床,在房屋正中燃烧起一堆松柏树枝,将冒烟的树枝在每人头上转一圈,预祝他们在新的一年中平安快乐。然后,家长把冒烟的松枝带到牲畜圈门口,让畜群在烟中走过,祈求新的一年里,牲畜膘肥体壮,迅速繁殖。

节日当天,维吾尔人要做“诺鲁孜饭”,家家户户用剩余的粮食和食物,加上多种佐料煮成稠粥,称作“克缺”或“冲克缺”(丰盛粥)。做这种饭时,不再宰牲畜。从当天午时更起,维吾尔人成群结队地相互拜年,到日落更后,每户请客吃饭,男女老少分别跳舞和唱歌,尽兴表达对新春的欢悦之情。

维吾尔族年节家宴食品十分丰盛,用大米、羊肉、葡萄干等做成的“普罗”;用面粉、羊肉、洋葱等做成的“匹提尔芒达”(包子);用带骨羊肉煮制的“格西”(手抓羊肉);用面团抻成的“兰曼”(抻面),以及与汉族馄饨相似的酸辣可口的“曲曲尔”等。此外还备有多种民族传统糕点和小吃食,如“艾西姆桑扎”(圆盘馓子)、“亚依玛扎”(花边馓子)、“波呼萨克”(炸吉皮)、“沙木波萨”(炸合子)、“卡依克卡”(花色炸食)等。

彝族

腊味

彝族自有历法,称为彝历。彝族新年称为“库史”。过年的时间在不同地区并不完全相同,而是由当地村寨的毕摩根据彝历测算过年的时间。不过现在时间确定在阳历十一月二十到二十六日。

彝族年节的时间是三天,彝族民众信奉万物有灵,家家供奉祖先灵牌“玛都”。届时,家家户户掸尘除秽,穿上新装,相聚于火塘边,由主持者手捧鸡肉、猪肉和酒等祭品面向“玛都”念诵祭辞,然后将祭品敬献祖灵。献祭品的内容在各地、各家有所不同,有杀猪祭献的,有杀鸡祭献的,也有用豆腐、腊猪肉等祭祀的。节日早晨,青年人放烟花,妇女们唱着吉祥歌,舂糍粑,做苦荞馍,大家吃过糍杷和苦荞馍后,纷纷打扫庭院、房屋,杀猪宰羊,准备坨坨肉等食物,并要“迎接”祖先回家过节。饭后,中年男子成群结队到各家祝贺新年。

远在异乡的彝族人,新年会思念家乡的腊味。肥壮结实的身板、肥瘦相间的肉质、鲜香麻辣的口味,没有一个肉食爱好者可以拒绝彝族的腊味。它入口首先是肥瘦均匀、口感平衡的肉香和油脂香气;继而麻味辣味在嘴中迸发,在味蕾上攻城略地,整个舌尖都是麻酥酥的。彝族的腊味是最有烟火气息的年货,树枝的熏烤、时光的打磨、岁月的风干,所有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情绪,由家乡递来的腊味默默地传达。

朝鲜族

打糕

对于朝鲜族,春节是仅次于中秋节的第二大节日。农历1月1日,新年早上祭祀祖先(向祖先贡献饮食行大礼),意味着新一年的开始,这是最重要的活动。朝鲜族人祭祖有严格的说法,仅供桌上的摆法就有“鱼东肉西”、“头东尾西”、“红东白西”、“枣栗梨柿”、“生东熟西”、“左饭右羹”等规则,祭祀的程序也很严格。祭祀结束后孩子们向大人拜年,大人还礼祝愿。然后家属和亲戚们聚在一起玩掷毂游戏(用4个木块儿玩的朝鲜族传统游戏),跳跳板(姑娘站在长木板两端轮流起跳的游戏)等游戏;还会把有“装福”意思的福笊篱(过滤用的汤勺模样的工具)送给别人或挂在家里。人们到长辈家去拜过年后,就玩各种民俗游戏,如玩尤茨,跳跳板等等。孩子们则放风筝、玩陀螺、踢毽子、玩冰车等。

在新年,打糕成为朝鲜族最爱的美食。做打糕,要先将淘好的糯米放入水中浸泡一夜,放进笼屉中蒸熟,之后将糯米饭放入木槽或石槽中,男子用大木槌反复槌打,木槽旁边女子不时向黏米上撒少量的水,直至木槽里完全看不见米粒。一家打糕,常有众人围观,邻里帮忙,家中孩子拍手叫好,打糕者汗流浃背,干劲十足,不时发出“嘿呀嘿呀”的声音互相鼓劲,满脸写着劳动最光荣。有时,新婚夫妇也一起打糕,老公敲打,媳妇加水,配合默契。一块糕打好,也就完成了一场劳动人民的秀恩爱。糯米糕经过千锤万打,会变得筋道光滑。吃打糕最要紧的是三个字:趁新鲜。刚打出来,不干不硬,雪白细腻,切成小块,蘸白糖黄豆粉吃,香甜清爽,特别上瘾。

回族

手抓羊肉

回族节日开斋节像汉族的春节一样重要。开斋节时家家户户炸撒子、油香、花花等富有民族风味的传统食品。同时,还宰鸡、兔、羊等,并做凉粉、烩菜等,互送亲友邻居,互相拜节问候。在节日里,除了邻居朋友相互拜节外,已婚和未婚女婿要带上节日礼品给岳父母拜节。

手抓羊肉是回族家家必备的传统菜,每逢重大节日,老百姓都会宰羊,烹煮手抓羊肉,有时也会几家人一起合宰一只羊,按人頭分成几份,一起下锅煮,煮熟后再各自拿回家。手抓羊肉的独到之处是烹调操作简单明快,清水炖煮,只加一小把盐(也有的不加盐,吃时蘸盐),火候恰如其分,肉熟而不硬,吃起来又鲜又嫩,十分可口。

猜你喜欢

彝族羊肉
“扒羊肉”
夏港羊肉
彝族海菜腔
彝族养蚕人苏呷色日的致富启示
彝族荞粑粑
彝族器皿
开春食羊肉,滋补健体
羊肉价回稳 后期不会大幅波动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冬补一宝 羊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