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高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策略和意义

2021-04-20李江涛贺欣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导图思维能力学科

李江涛 贺欣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各学科教学加强了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有创造性的学科思维品质,主动应用学科内容,解决生活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已经成为教学研究的重点内容。地理是一门具有空间性和区域性,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拓宽知识面,是地理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地理思维能力的内涵

心理学家认为,思维可分为直观行为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三种,而地理思维属于抽象逻辑思维范畴。地理思维能力作为地理学科的一项重要能力,对于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地理思维能力指人们对一般地理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分析概括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对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即引导学生利用地理学科知识思考和解决地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从传统课堂中重知识、轻技能、轻思维的教学方式转向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满足社会对高质量人才的需要。

二、提高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学生只有牢固掌握地理基础知识,才能形成灵活的学科思维,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指导学生在扎实的基础知识中寻求先进的思维模式,将已掌握的知识进行整理和总结,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灵活进行变通,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科思维能力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和教育,帮助学生打好基本功,将基础的地理概念、地理特征原理等知识全面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例如,引导学生牢记各种图例的概念和意义,各种符号所代表的地理含义,清楚地理解各种不同类型地图的实际作用:交通地图反映地面交通的实际情况、人口分布图反映世界人口分布密度、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反映具体气候类型。

学生只有充分掌握各种相关地图知识,才能构建相关思维导图,在解题过程中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读取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精准运用地理学科思维展开分析和思考,解决实际问题。

(二)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所有地理现象都蕴藏着或深或浅的地理知识,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发现并理解地理现象中的地理知识。教师可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分析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例如,在与学生探讨“黄河凌汛期”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先播放“黄河凌汛现象”的影视资料,让学生感受地理现象,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视频资料,学生对黄河沿岸地理条件和气候特点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主思考黄河为什么会在初冬和初春时节发生凌汛现象。

学生通过搜集和调查相关资料,展开激烈的思考与讨论,从而得出黄河发生凌汛现象与其结冰期有关:初冬时节,黄河上游的河水尚未结冰,流速较短,而下游地区由于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已经初步发生了结冰现象,从而阻塞了上游的水流,形成凌汛;到了春季,上游的河水首先解冻,流向下游,而下游的河段仍然处于结冰期,在此形成冰坝阻塞水流,因此导致水位上升,形成了第二次凌汛。

(三)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地理事物的表象除了有许多内在的原因以外,还与其他的外部事物具有一定的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鼓励学生将已掌握的地理知识和现象与其他事物进行联系,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

在教学“粮食生产方针的制定”一章时,教师要对我国的耕地面积和粮食需求等进行详细的介绍。一方面,我国人口数量众多,属于人口大国,人口的基数决定了我国对粮食总量的需求极大;与人口数量不匹配的是,我国国土面积虽然辽阔但可作为耕地的面积相对较少,尤其是人均耕地面积很难满足人口对粮食的需要。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耕地不断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现象严重,且大量可用作于耕地的土地被其他用途占据,进一步导致了我国耕地面积不足的问题。

根据上述背景材料,教师可指导学生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对我国耕地和粮食政策进行思考。我国相对而言干旱土地面积较为广阔,且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由此造成农业灌溉水源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水源分布角度入手,解决农业灌溉问题;或从可利用土地的地理位置入手,发展山区农业,从而加大可利用土地资源的面积,解决粮食生产不足的实际问题。学生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尝试解决,充分锻炼了思维能力,巩固了学科基础知识,提升了地理思维品质。

(四)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科思维质量,使學生更好地应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解决学习和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现阶段,高中地理教材内容十分丰富,对相关知识也进行了广度和深度的拓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师很难对所有知识进行详细的介绍,需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进行学习和探索。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对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梳理,提高学生的学科思维品质,锻炼学生应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进入高中后,学生接触的知识面更加广泛,地理知识更加复杂,他们需要对这些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如果学生有较强的地理思维能力,就很容易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具体表现在学生能够绘制思维导图,利用符号或图片等形式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对于学生而言,采用思维导图模式进行学习更容易理解知识,更能提高学习兴趣,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

(二)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

高中地理学科知识内容复杂,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容易出现知识点混淆、错记、漏记等现象。通过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可以自主地将零散的知识点整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总结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关联,加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科能力的不断提高。

总之,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高中地理教学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以生动的教学案例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品质。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FHB180590。)

(责任编辑:赵静)

猜你喜欢

导图思维能力学科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超学科”来啦
第6章 一次函数
第9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