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治理校外补课需校内提质

2021-04-20梁好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有偿公平个性化

梁好

近年来,随着教育主管部门对校外补课治理力度的逐步加大,在职教师有偿补课现象得到了一定的纠正,但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一些在职教师将有偿补课从地上转入地下,从培训机构转到家庭住宅,给治理工作带来了难度。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有偿补课收益大,致使一些在职教师不惜冒着违纪的危险,“顶风作案”;二是家长的教育焦虑,校外补课市场因此有了强烈需求,滋生了违规补课的土壤与温床。

要从源头上治理校外补课,不仅要从严、从重处罚补课教师,建立完善的黑名单制度,更要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满足家长与学生对优质教育的渴求。

从本质上讲,校外补课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是家长与学生对教育的个性化需求,可以让优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消”。学校教育应正视这种差异化教育需要,尽可能为不同学生提供不同的教育服务,而不能转嫁教育成本,将本应由学校供给的个性化教育服务让渡给校外培训机构,遷移自身的教育职责。

学校教育在注重教育均衡的前提下,也不能忽视学生个体的差异。同一教师在同一节课中,很难全面照顾到几十个孩子的个性化教育需求;但教育公平就是不仅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更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好的发展,让其接受适切的教育。

治理校外补课,不妨从强化教育的差异化服务上下功夫。学校教育层面,要由形式公平转向实质公平。诸如,在分班问题上,打破传统的班级制,实行学科教学走班制,根据学生学科学业水平,让学生选择不同的班级,接受不同层次的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科学习的状态,实施动态调整,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促进其获得长足的进步。而按学科走班,也会放大每一个学生的学科优势与潜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准自身的定位,收获学习的快乐与自信。再者,本着服务学生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原则,学校教育还应适当提供课后服务公共产品,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通过政府补贴、收取相应服务费等形式,在校内开展有针对性的补课活动,将补课行为公开化、透明化、合法化,强化监管,规范行为,严控成本,回归本质,最大可能地为学生服务,为家长分忧。

治理校外补课是系统工程,深化治理不能“头疼医头,脚痛医脚”,而要标本兼治,统筹推进,从源头治理,真正尊重学生需求,满足家长愿望,消解补课市场。对此,努力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满足学生的个性化教育需求,迫在眉睫,任重道远。

(责任编辑:赵春艳)

猜你喜欢

有偿公平个性化
为小学英语个性化合作学习单做加法
愿你金榜题名,更愿你被公平对待
笨柴兄弟
军队全面停止有偿服务任务 基本完成
必须公平
对教师有偿补课要分而治之
同桌宝贝
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性化问题探讨
公平的决定
呼唤雕塑家创作的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