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作知识的教学实践路径初探

2021-04-18罗茜敏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1年3期
关键词:写作知识抒情教材

罗茜敏

若以教学目标作为划分标准,作文教学主要经历了关注结果—关注过程—关注语境的发展过程。[1]关注点的转移同时牵引着写作知识的更新。关注结果,即以文章为中心的写作知识主要为“主题”“题材”“结构”“表达方式”等“八大块”理论知识,来源有文艺学、修辞学、逻辑学。在这阶段,写作没有内在的知识体系可言。关注过程下的写作知识大体上由“认识”“构思”“表达”构成,针对各个环节有细化和精确,例如刘锡庆的《基础写作学》将写作过程分为准备阶段(聚材取事、命题炼意、谋篇布局、定体选技)、行文阶段(得其机遇、贯通文气、多种表达、遣词造句、讲究文面)、完善阶段(修辞润色)。关注语境即以交流为中心的写作知识主要包括“话题”“作者”“读者”“写作目的”等语境要素知识。

写作知识的不断丰富促成了其知识体系的“多栖”发展,这也引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面对有限的教材容量和课堂学习时间,如何确定学生最需要的写作知识?知识的掌握是能力提高的前提。统编本颇为注重能力训练[2],其中的写作知识也更加丰富。而如何利用好统编本中的写作知识,更好地促进学生书面表达素养的提升,是值得探究的话题。

一、写作知识概貌:整合单元,聚合资源

在进行写作知识教学之前,首要工作就是理清教材中的寫作知识。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写作知识主要出现在三处:单元选文、随文练习以及写作专题。单元的各个区域都涉及到了写作知识,这体现了写作学习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单元选文中的写作知识一般都较零散;而大部分随文练习则暗示了选文写作知识的重要部分;写作专题又呼应着单元数篇选文中的写作知识。

(一)单元选文

课文中的写作资源不可忽视。选文直接呈现出“怎么写”的案例,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写作知识运用的思路及方法。他们不仅可以从中学习到具体的知识点,如先抑后扬、对比衬托等;教师还可以从文章的过程性知识入手,提炼出立意选材、布局谋篇等写作知识,使学生收获更细致的操作性知识。

(二)随文练习

选文后设置有关写作的内容,是读写结合的体现。一方面,它实际上是提示师生该篇选文最具价值的写作知识是什么,教师可以以此作为读写结合的依据。另一方面,文后练习的表达训练可以作为小型的铺垫性训练,在课堂上展开。值得一提的是,文后练习大多为口语表达训练,比如“与同伴说一说你的想法”,这与写作专题中的书面表达训练有显著区分,说写结合,可见编写的用心。

(三)写作专题

写作专题是写作资源在单元内的集中体现。它以写作知识为内容、以写作训练为过程,是教师在进行写作课程的第一选择。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写作专题由三部分构成:写作导语、写作示例及要求、写作实践。第一,写作导引主要是对该专题的名词术语进行解释,意在使学生先掌握理论知识。部分单元还会在这之后检测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程度,方式为:选取选文中的材料,设置与专题相匹配的训练点。第二,写作要求及精炼示例是写作知识的核心体现,方式一般为将该专题的要求分为具体的几个知识点,用简明易懂的语言陈述,并在最后给出示例,示例也一般出自选文内容。第三,写作实践一般设置两到三个写作任务。题目的表述较简单,但在提示中会出现不少写作知识,提示学生如何具体着手这一篇文章,属于“怎么写”的程序性知识。

通过梳理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各类写作资源,笔者将其写作知识及训练的体系归纳为:以表达方式为主线,以现实文体为落脚点,以写作过程为巩固。如图1所示。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写作知识以记叙、描写、说明、议论四种表达方式为出发点,训练的载体为应用类文体和文学类文体,且多集中在八年级。就整个初中阶段来看,这些知识的训练贯穿在基本的写作过程之中,从选材到构思到表达到修改。无论是从写作学习内容、写作训练体裁和写作过程来说,都设计得比较完善。

二、知识教学内容:立足教材,精准开发

写作课上,我们常常会看到学生有兴趣、有内容、有想法、有感情,却不知怎么写的现象,这是因为缺乏必要的写作知识。[3]但有的教师认为,讲了写作知识就会枯燥,就会消弥学生写作兴趣,抑制其写作思维,进而使学生对写作产生畏惧和厌恶。这种认识误区把写作知识的教学与兴趣的培养、思维的开启、能力的形成对立起来。然而它们应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写作知识不能不教,重点是教哪些写作知识和怎么教。这两个问题分别在本文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作出解答。

教材把最为基础的写作知识融汇到一起,再以最精炼的语言表述。因此要确定写作知识的教学内容,第一步就是摸透教材,设置具体的教学目标,细化写作知识的学习内容。之后,再根据教学目标去补充、丰富教材中薄弱或缺乏的相关写作知识。

(一)确立写作知识的教学目标

首先,可以根据写作专题的具体内容确立该单元写作的教学目标。以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从写作导引和写作要求中可提炼出第一条写作知识的教学目标,主要是概念的理解及掌握:

1.理解“抒情”,并掌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抒情方式。

2.学会让抒情融合于描写和记叙中。

3.学会有侧重地写作。

4.能与同学交流并修改自己的文章。

以上总结的第三、四点写作教学目标,很大程度上是从写作行为习惯的角度来说的,在其他的单元中也经常出现。这说明其不属于该单元最主要的写作学习内容。当然对于这种通用性的知识,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时刻注意,也可以依学情来决定要不要对此进行专门的训练。教学目标要具有针对性。写作专题往往含有丰富但碎片化的写作知识,教师要注意在确立写作知识的教学目标时应聚焦单元内容及写作专题,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保持敏锐的决断力。

(二)细化写作知识的学习内容

仅有明确的写作教学目标是不够的,最关键的是要有趋于完整的、系统的知识作为支撑。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细化写作知识的学习内容,具体的操作步骤是联系选文及文后练习。如上文所说,每篇选文中基本都会有与写作专题相对应的知识,选文就是最好的案例,而文后的练习就是寻找这些写作知识的提示和线索。这些知识及范例是最直观实用的写作资源,可以作为学生的脚手架。

以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该单元的第一篇选文是《黄河颂》,“思考探究”的第二题要求学生辨认这首诗的抒情方式,可以让学生从选文中看到“直接抒情”的示范。另外,第一题为“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这引导学生要将记叙和抒情关联起来,有条理地叙述原因,才能使情感的抒发更有力。

第二篇选文为《最后一课》,“思考探究”中有道题为“小弗郎士的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题目虽然是让学生作为读者去体会小弗郎士的情绪变化,但是教师可以借此活动丰富写作知识的内容:“情感的起伏会使内容更具有感染力”。

第三篇选文为《土地的誓言》,是一篇自读课文,文中的第二段“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这篇选文是抒情与描写两种表达方式结合的佳例。这其中有用词的考究和修辞手法的精妙运用,都是写作教学的资源。

该单元的最后一篇选文是叙事诗《木兰诗》,思考探究中提到“梳理课文的故事情节,看哪些地方叙述得详细,哪些地方简略。这样处理好在哪里?”“有详有略”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出现过多次,而在这里,详略的内容由文章抒发的情感决定,也就是说符合文章主题的需要。《木兰诗》的抒情重点不是讴歌花木兰驰骋沙场的英雄行为,而在于颂扬花木兰勇于献身的高尚情操,所以对从军缘由,辞官還家的事情详写,而对征战的艰辛、生活的寒苦几笔带过。

(三)补充精要管用的写作知识

通过以上梳理,可以发现教材蕴含的写作知识比较有限和笼统,因此教师还应从其他渠道上补充一些相关知识,比如考试资料、学习资料或者教研论文。补充后的写作知识也要有具体的示例呈现,以让学生更好地吸收消化。

以“学会抒情”为例。笔者在查阅文献时发现,独立的不依附于其他表现手法的抒情是不存在的。因此抒情总是通过议论、描写、叙述等方式来表现。[4]秉持这一正确的观念非常关键,因为这会影响学生写作时的选择。所以教师在执教过程中也要把这种观念传达给学生。

其次,沿着这一思路,我们发现教材中的写作知识多关乎描写、记叙与抒情融合,但很少涉及到抒情怎么与议论结合。所以教师需要对此进行补充。在查阅多篇论文之后我们发现,抒情主要是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载体,在其中穿插一些议论往往能起到点睛之笔的作用,可分为过渡式和总结式,作用分别是承上启下和点明主旨。

最后,我们将以上梳理的写作知识统整到一起,得出了“学会抒情”写作知识的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如表1。在这其中,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学会将抒情和四种表达方式融合”,教师可以自由分配课时。在一篇文章中,往往会出现多种表达方式。语感天赋好的学生无师自通,但对于那些畏惧写作的学生来说,教师的辅助不可或缺。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各个击破,再综合训练。我们可以将这份表格理解为是知识清单,但这与常受诟病的知识清单不同,这是一份十分易懂、精要、好用的写作知识清单。当然表1只是很基本的梳理,在这之上,教师还可以用图式或精炼的例文等来呈现。它来源于教材所设置的学习内容,有明确的写作学习目标作统筹,贯穿在系统的能力训练之中。

三、能力训练系统:细处施教,逐步提高

知识学习的终极目标是能力的提升和素养的发展。一节写作课也许无法承担发展素养的功能,但大可以将知识和能力整合到一起,让学生以小步子前进的方式,慢慢累积知识,增强能力。所以如何将知识与能力嵌入到写作教学中,本文对此做了一些摸索。

一般来说,写作教学应呈“规——例——练”的模式,但这一模式明显还不够精细,教师尽管在教学中运用这一教学路径,也可能收获不到良好的效果。教师最需要的是课程化的、可操作的教学实践路径。无论是知识学习还是能力训练,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反复的强化和认知中不断深化。也是在这种认识上,我们认为,写作知识的教学实践路径,可以分为四个环节:知识习得——初步训练——知识深化——提升训练。本质上来说这是两个反复,但其中又有细微差别。第一环节的知识习得,对象一般为新概念和新知识;而紧随其后的初步训练也应该是要求较低、针对性较强的语段训练。第三环节的知识深化,包括了第一环节知识的巩固和相关知识的补充;在这之后的能力训练,就应是要求更高、内容更综合的文章训练。

(一)知识习得

知识习得分为两个阶段。一为对课文中的写作知识进行铺垫性讲解;二是依托第二部分的梳理呈现完整的写作课。

第一阶段处于写作专题教学之前,要求教师去挖掘精读课文中与写作专题高度匹配的写作资源。在日常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就应设置读写结合的环节,让学生学会在阅读中思考写作。这一过程是为该单元写作专题的重难点所做的铺垫。以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该单元的写作专题是“学写游记”。单元的选文依次为《壶口瀑布》《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登勃朗峰》《一滴水经过丽江》。每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游记写作知识,比如《壶口瀑布》中作者多种视角的切换以及定点换景的手法,使得壶口瀑布的水有了千姿百态的魅力。还有《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中作者以游踪(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线索组织了所写材料。

第二阶段即是写作知识的系统呈现。教师不必一开始就将所有学习内容出示,但心中要有数,在课堂结尾最好也要设置小结环节。

知识习得不仅仅可以依靠老师的讲解来进行,采取学生主动探究的方式会更有效。这项任务也可以交给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完成。教师在课堂上要对学生的总结做出反馈,有目的地引导他们去思考和学习选文中的写作手法。

(二)初步训练

初步训练应为语段训练。语段训练更有针对性,对于学生知识的习得有高效的靶向作用。学生在接收新知识之后,进行小幅度、低难度的训练对于其知识的巩固及能力的形成也具有夯实效果。

训练任务的表述很关键,合格的训练任务会调动学生运用所学写作知识的热情。教师不能完全照搬过来考查学生,要视情况选择是否对写作专题中写作实践的语段训练任务进行改动。例如写作专题“学写游记”的第一个写作任务,原始表述为“游记常常要对某处景物做定点观察,以写出景物的特点。选择一处自己游览过的景点,围绕其中一处风景,写一个语段。200字左右”。这种任务的表述比较生硬死板,不能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教师可以就此加上特定的情境,并换成亲切的表述,“学校将举行‘难忘那一抹风景的展览活动。作为参展人之一,请你挑选一张你所难忘的风景的照片,并为它写一段200字左右的介绍。”语段训练的量很关键,量太多了会引起学生的抵触和敷衍态度,量太少了不能起到实质作用。

(三)知识深化

学生在进行了初步的语段训练之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批改和反馈,以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作为后续知识深化的依据。

在“游记”的语段训练之后,学生往往会出现这样几种问题:一是所描写的风景画面感弱,不具有感染力;二是风景与情感的衔接过于生硬,缺少贯通;三是观察顺序混乱。针对这三类主要问题,教师要进行及时的纠正和补救。

知识深化是针对学生写作典型而集中的问题,采取进一步细化的措施。对于学生在原有知识上发挥得不太好的问题,进行知识巩固;对于学生在相近知识上产生的新问题,进行知识补充。例如针对学生描写的风景不够具有感染力的问题,教师还是要回到描写的教学上去,并补充关于环境的细节描写知识,包括“动静结合”“远近结合”等等。

(四)提升训练

这个环节对学生写作思路的清晰度、条理性以及语言的掌控力都提出了高要求。学生必须写出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而且由于大规模考试的局限性,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也很少会使用计算机写作,因此他们就很难在行文中进行修改。

提升训练是综合性很强的训练,其包含的因素远远超過单元写作的内容。换言之语段训练已经是整合各小类写作知识的一种锻炼了,而提升训练是多个语段训练的有机集合。设置提升训练的环节,一方面是出于应试考虑,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语段训练的局限性。语段训练对于细小的知识点有很好的内化作用,但对于学生思维和语言训练的训练效果,远远不如提升训练。

同样地,任务表述也要注意与学生的距离以及情境的给予。教师在布置提升训练任务的时候,还可以给予学生自主参照的辅助支架,比如“学写游记”专题,可以提供已经包含游记写作知识、精心讲解过的例文,或是游记写作知识的表单(可以用上第二部分“细化写作知识内容”的梳理),让学生对照着勾选自己使用了几种写作知识。这些辅助支架的作用是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有运用写作知识的意识和条件。

知识的习得、深化与能力的形成、提高并不是完全的割裂状态。知识先行于能力,能力应紧随知识之后,接着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生发。知识必须保持不断运动的状态,也就是“活化”,这样才能使“能力”有发挥的空间。执教者要尤其注意的是教学方式,怎么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习得的过程中来,而不是被动接受,使知识的价值最大化,这是最困难的。本文立足于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以写作教学最核心的要素——写作知识——为抓手,粗浅地回答了该如何处理教材中的写作知识和该如何进行写作知识教学这两大问题,期望能给广大教师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董蓓菲.从知识传授到行为实践的视点转移——我国作文教学转型的理论依据与实施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4(9):56.

[2]王家伦,陈宇.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四大系统的显著进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8):31

[3]黄德新,张继燕.必须旗帜鲜明地教好写作知识———以人教版第二、三学段写景物类习作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16(10):59

[4]苏东江.“抒情”是一种表达方式吗?[J].语文学习,1992(1):21.

猜你喜欢

写作知识抒情教材
教材精读
写作知识:简化、转化、内化
写作知识的呈现路径
由“类”到“个”,写作知识开发有理可循
会抒情的灰绿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约会
反思中学写作知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