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作知识的呈现路径

2019-10-15许继忠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写作知识例文概念

许继忠

写作教学需不需要教学写作知识?这本来不应该成为问题——任何一门成熟的学科都必须有学科知识作为基础!可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写作知识成为过街老鼠,谈之色变。笔者以为,原因有二:一是知识不对头,以至于教(学)了无用。针对这一问题,目前有许多高校专家和一线教师都已经开始行动,致力于研制、开发和梳理合宜的、实用的写作知识。二是教得不对头,导致学的用不了。本篇论文,笔者主要针对第二个问题谈谈一孔之见。

写作知识与写作实践如同写作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仅仅依靠实践,只能重走“暗里摸索”的老路,正如鲁迅先生在《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诀》一文中所说:“一天到晚,只是读,做,读,做;做得不好,又读,又做。他却绝不说坏处在哪里,作文要怎样。一条暗胡同,一任你自己去摸索,走得通与否,大家听天由命。”要想改变“听天由命”的局面,就必须让写作知识参与进来,把写作知识纳入写作教学中。

然而,写作知识与写作实践之间存在着一条天然的鸿沟。笔者认为,写作知识是对写作现象的规律性概括,具有抽象性。而写作实践,是在具体的语境下,将具体的情、意、物转化为文章的过程。一为抽象的知识,一为具体的写作实践,两者之间隔着距离,写作知识无法直接指导实践,也无法直接运用于具体的写作实践,这就是必然的。无视这条鸿沟,必然导致写作知识惰性化,这是教(学)了无用的原因。

教学,需要在这条鸿沟之间架设桥梁,改变写作知识的呈现方式,将写作知识转化为可供学习、可供操作和可供实践的路径,在这个过程中,写作知识经过实践的催化,才能转化为学生的可供迁移的优质的写作经验。这正是学习写作的目的所在。

一、例文呈现,全景观照

写作知识是对写作现象的规律性概括。按照Keith Johnson&Helen Johnson的意见,写作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写作作为产品(结果);2.写作作为过程(过程);3.写作作为社会活动(意义)。这三种类型从三个不同的角度阐释了写作现象,我们可以据此把写作知识分为三类:文章知识、过程知识和语境知识三类。无论是哪一类别的写作知识,都指向写作行为,都是对写作现象的概括,对写作规律的抽象。因此,写作知识可以用具体的例文呈现。

写作是在特定的写作情境下,作者运用语言文字表现情、意、物的过程。控制写作行为内部运作的核心就是以上三类写作知识(文章知识、过程知识和语境知识)的智慧运用,因此,笔者一直都认为,写作知识属于智慧技能。借助加涅对智慧技能的层级分类,笔者把写作知识分为写作现象、写作概念、写作规则和写作策略四个层级。写作现象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之下完成作品的过程及结果;写作概念是对写作现象的规律性概括,可以是单个的概念,也可以是由概念组成的原理;写作规则是关于怎样运用写作概念或写作原理的知识;写作策略是“调节与控制概念与规则的应用”的知识,指向何时、何地以及为何運用写作概念与规则。这四个层级彼此关联,每一个具体的写作知识,均由这四个层级的知识构成,从而构成“有着自身结构的、意义关联的、具有生长性的”并且指向运用的写作知识“单元”,笔者借用周敏博士的意见,称之为写作知识元。

从这个角度来说,例文呈现的就不仅仅是具体的写作现象,同时还蕴含着写作概念、写作概念的运用方法及运用情境,即是什么(概念)、怎样用(规则)和何时、何地及为何用(策略)。因此在教学写作知识时,需要借助例文,全景呈现写作知识的概念、规则及策略。

比如教学比喻,大多数出示一个例句,教学生认识比喻句,然后再让学生进行语句训练。此种方式,仅仅是教写作知识,或者更进一步说,是教学修辞学中的修辞概念,而不是教学写作中的知识概念。笔者所倡导的与此有所不同,作为写作中的概念,离不开运用的方法策略,离不开表达效果的选择,离不开具体的语言环境。教学比喻这个写作概念,既要指导什么是比喻(概念),又要指导怎样写作比喻(规则),同时还需要让学生明白在什么情况下选择合适的意象用以表情达意(策略)。

笔者暂且用一个例子说明。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课《船长》一文中,作者在刻画哈尔威船长随客轮沉入大海的高大形象时,用了这样的比喻:“人们透过阴森可怖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这句话暗示了哈尔威船长的伟大和他的光辉形象会永远留在人们心间,表达了乘客和船员们对船长的敬重之情和伤痛之情,同时是对哈尔威船长形象的总结。当我们呈现这篇例文的时候,不仅要问“把什么比作什么”,还要引导学生联系全文对这一意象的深刻内涵以及意象的选择进行赏析——作者为什么要选择“黑色的雕像”这个意象为喻体呢?如此,才会帮助学生理解比喻,形成运用比喻的智慧。

记忆写作知识从来不是学习写作的目的。学习写作,是要将写作知识转化为合宜的写作经验,发展写作智慧。这就需要教师选择合适的例文,帮助学生借助例文理解写作概念,明了写作概念在例文中运用的规则和策略。

二、活动呈现,具体可感

如果说例文呈现侧重于对写作知识的理解,那么活动呈现则是侧重于运用。活动呈现是指将写作知识转化为一系列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游戏、做活动的同时,不知不觉间将写作知识内化为写作经验。写作知识也就不再冷冰冰地让学生敬而远之了,活动呈现,可以让写作知识变得好玩、可亲。

德国北威州完全中学《现代德语》第七册中关于“描写”这一写作知识,是这样呈现的:

1.人物描述游戏。全班准备四个分别标有名字、职业、形容词和动词的箱子,学生们各自将自己想到的名字、职业、形容词和动词分别写在纸上,投进相应的箱子;然后,要学生在集中了纸片的四个箱子里各任意抽取一张纸片,根据这四个数据构想出一个人物并发挥想象描述这个人物。

2.触摸游戏。让三至五个学生组成小组,各人将自己的笔、尺等学习用品保密地放进一个包里;然后,让一个学生蒙着眼睛在集中了各人用品的包里摸一摸物件,向本组成员描述该物件。

3.摄影游戏。选两个同学,其中一人扮演“镜头”,另一人为拍摄的“快门”,先让“镜头”关闭(即闭上眼睛),“快门”是“开始”,“镜头”立刻睁眼,在一秒钟内,扫视一物体或情景,然后闭上眼睛描述自己所见的。

4.观察。向窗外观察一分钟,之后描述自己所见的东西,再讲述观察时自己的内心活动情况。

5.猜猜看。让一位学生描述自己家中的一个厨房用具或五金工具,让别人猜是何物件。

6.感知教材中画的三排魔方,每排六个,每块的呈现角度各不一样,让学生找出二、三排中的哪块魔方与第一排的哪块是一致的。

描写是指通过一定的写作手段(如生动形象的语言、朴素直白的对话),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如果我们把这一定义直接呈现给学生,很难想象学生能够通过这一定义学会运用描写。游戏活动为学生喜闻乐见,也是语文教师经常运用到的教学手段。但是,早有专家认识到,活动并不等同于教学,如果活动缺乏知识要素,则容易陷入为活动而活动的陷阱。改变这一窘境的关键,就需要将写作知识蕴藏于游戏活动之中。

在上述案例中,编者将“描写”这一写作概念转化为六个活动:人物描述游戏、触摸游戏、摄影游戏、观察、猜猜看、感知。通过这六个活动,帮助学生具体地感知和运用“描写”这一写作概念,写作知识向写作经验转化,有效地避免了“惰性知识”的产生。

三、问题呈现,建构图式

运用写作知识从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有一些复杂的写作概念,蕴含着一系列的程序步骤。这类知识,更适合运用问题呈现的策略,即把写作知识转化为一系列问题,这一系列问题会构成一个整体,成为学生思考的路径,从而形成运用写作知识的心智图式。

我们知道,故事由人物、情节、障碍与行动等概念组成,写一个故事,就是运用人物、情节等相关知识进行构思写作。直接呈现这些概念无助于学生写作情节跌宕起伏的精彩故事,更不要说构建优质的写作经验了。笔者试着把人物、情节、障碍和行动等概念转化为一个个问题,让学生运用“六顶问题帽”构思故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這六个问题蕴含着故事写作的要素,构成了故事写作的整体框架,学生在运用的时候,会形成完整的故事写作经验。结构完整的经验才会有力量。

写作知识必不可少。正如马正平教授所说:“第三个渠道是通过写作教学行为进行写作理论知识向写作能力的转化……第三种渠道才是一种作文教与学的行为,所以它才是现代化、科学化的作文能力形成观……因此‘通过写作知识进行写作能力的转化的作文能力形成观应是现代作文教学的主要指导思想。”

我们需要明白,知识不是目的,重点在于让写作知识介入写作学习,指导写作实践,从而形成有意义的写作经验。正如上文所说,写作知识与写作实践之间存在着鸿沟,直接呈现写作知识,不易于理解和操作,可能导致僵化、烦琐和惰性,会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

因此,以何种方式将写作知识纳入写作教学中才是关键所在,即写作知识的呈现路径!笔者以为,将写作知识转化为例文、活动和问题,可供操作,易于学习,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指向理解与运用,是打开写作教学之门的关键钥匙!

猜你喜欢

写作知识例文概念
写作知识:简化、转化、内化
由“类”到“个”,写作知识开发有理可循
“儿童节”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未来的桥”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关于写作教学课的几点思考
古代的时间概念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
反思中学写作知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