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闫永彬治疗小儿食积经验*

2021-04-17窦亚飞闫永彬

河南中医 2021年11期
关键词:麸炒食积消积

窦亚飞,闫永彬

1.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6;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小儿食积是指饮食不当,损伤脾胃,引起食物积滞于内,出现腹胀、腹痛、呕吐或泄泻的一种病症[1]。若积久不消,迁延失治,可发展为疳积,即现代医学之营养不良、贫血、佝偻病、矮小症等。西医常采用促胃动力药、助消化药、抑制胃酸分泌药等对症治疗[2],但常治标不治本。闫永彬教授为河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从事临床和科研工作30余年,擅长运用中医药防治小儿消化系统疾病,笔者有幸跟诊,现将闫老师治疗小儿食积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言:“宿食不消候……食伤饱候。”《景岳全书·小儿则》云:“盖小儿之病,非外感风寒,则内伤饮食。”《症因脉治》提出了“食积咳嗽”“食积喘逆”“食积泄泻”“食积腹痛。”食积可诱发小儿感冒、发热、乳蛾、咳喘、腹痛、吐泻、厌食、盗汗、夜啼、抽搐、遗尿等[3]。食积病机为小儿脾胃薄弱、饮食不知自节、家长喂养不当或调护不周,致乳食停聚中脘,积而不化,气滞不行。毕可恩将小儿食积划分为“食积早期、食积化热、郁热伤津、脾胃并伤”4个阶段[4],张介安[5]认为,食积分伤食早期、食郁化热、伤损元气3个阶段。

2 食积兼证

《幼科发挥》云:“脾胃壮实,四肢安宁,脾胃虚弱,百病峰起。”脾胃乃正气之本,正气虚则百病始生[6]。小儿脏腑娇嫩,脾胃之体成而未全,脾胃之气全而未壮,《婴童百问》言:“此由饮食无度,多餐过饱,饱后即睡得之,是为食积。”闫老师认为,小儿食积内因为脾不足,外因为饮食失宜,可化热、化郁、化湿。食积内存,首伤脾胃,脾失运化,致水谷精微输布障碍,食积日久,湿热内盛,可出现食积化湿证;水谷精微不能上输于肺,母病及子,累及于肺,肺金受感,可见食积化热证;脾失健运,水谷精微不足,气血生化乏源,肝体无以濡养而肝气郁滞,可见食积化郁证。

2.1 食积化热证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幼科要略》记载:“襁褓小儿,体属纯阳,所患热病最多。”闫老师认为,小儿乃纯阳之体,食积日久,易从阳化热,可出现发热,发热特点为:以中度发热(38.5℃左右)为主,偶见高热,多见于午后及夜间;手足心热,肚热明显,伴有不思饮食、口唇干红、口臭、腹胀或痛、脐周可有轻压痛、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或厚腻、脉滑数。化热日久,上熏咽喉,灼腐肌膜,溃烂化脓,腐脓成片,发为乳蛾。该证病机关键为食滞中焦,气机郁滞,郁久化热。正如《冯氏锦囊秘录·杂症大小合参·幼科发热论证》说:“论夫小儿气禀纯阳,血气壅盛,故脏腑易于生热,阴阳气变,薰蒸于外,致令身热也。”闫老师多用枳实导滞方消积祛热,积滞消则内热蕴蒸无源[7]。

验案1:患儿,男,5岁3个月,2020年8月22日初诊。主诉:易乳蛾,易发热,约每月1次。患儿平素挑食,舌质红,苔薄黄,脉数,证属食积化热证,治以清热消积导滞,药物组成:麸炒枳实6 g,石膏30 g,炒神曲10 g,焦山楂10 g,茯苓10 g,黄芩10 g,黄连6 g,麸炒白术12 g,泽泻10 g,白花蛇舌草20 g。颗粒剂,14剂,日1剂,水冲服。复方小儿鸡内金咀嚼片3盒,小儿食积膏8贴,贴于神阙穴,日1次,每次4~6 h。

按:乳蛾多为肺胃郁热,熏蒸咽喉所致。本例患儿平素饮食不节,食滞中焦,郁而化热,伏热上冲咽喉,发为乳蛾。上方中石膏甘寒,清肺胃实热,黄芩、黄连苦寒清热,茯苓、白术健脾理气,且防黄芩、黄连苦寒伤胃,炒神曲、焦山楂消食助运,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辅以复方小儿鸡内金咀嚼片健脾开胃消积,现代研究表明,鸡内金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胃激素、类角蛋白及胃蛋白酶等,具有增强胃液分泌、促进消化、加快胃排空的作用[8-9]。配以食积膏穴位贴敷神阙穴,由体表通达脏腑,发挥健脾消积的作用[10]。

2.2 食积化郁证肝为刚脏,喜条达,主疏泄,其疏泄功能依赖脾胃的健运,脾失健运,乳食停聚中焦,积而不化,气滞不行,水谷精微输布障碍,气血生化乏源,肝体无以濡养致肝气郁滞。肝疏泄功能失调可致胸闷太息、纳呆腹胀、肠鸣泄泻、脾气急躁、易怒[11]。忧思伤脾,脾不升清,胃不降浊,可致火郁、食郁,甚至致湿郁和痰郁。气行则血行,气畅则痰、火、湿、食郁皆解。闫老师常以越鞠保和丸行气解郁,消食化滞。

验案2:患儿,男,3岁9个月,2020年9月23日初诊。主诉:纳差1个月余。患儿平素口臭,易感冒,易咽红,夜眠欠安,脾气急躁,大便干,1~2日1行,小便正常,舌质红,苔薄黄,脉数。诊断为食积化郁证(食、火、气郁为主),给予越鞠保和丸治疗,药物组成:醋香附10 g,川芎5 g,炒栀子10 g,麸炒苍术10 g,炒神曲10 g,焦山楂10 g,茯苓10 g,陈皮6 g,连翘10 g,炒莱菔子10 g,法半夏6 g,槟榔10 g,麸炒枳实6 g,木香10 g,枇杷叶6 g。颗粒剂,7剂,日1剂,水冲服。复方小儿鸡内金咀嚼片2盒,小儿食积膏8贴,贴于神阙穴,日1次,每次4~6 h。

按:本例患儿以食、火、气郁为主,当治以扶脾开郁、行气消食,方选越鞠保和丸加减。方中醋香附行气解郁,川芎活气行血,神曲、山楂消食和胃,保和丸消食化滞,理气和胃,木香、枳实理气和胃,槟榔行胃肠之气,消积导滞,枇杷叶降胃气,清肺热。研究表明,越鞠保和丸具有加快胃排空、增加肠道蠕动、加强胃蛋白酶活性的功能[12]。

2.3 食积化湿证脾胃是气机升降枢纽,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气散精,脾胃运化失司,可致湿邪内生,热聚脾胃,湿热内盛,出现纳差、呕吐、腹胀满闷,便溏、泄泻等症。小儿脾常不足,乳食不知自节,偏食嗜食、暴饮暴食,或过食肥甘厚腻,煎炸炙煿,生热助湿,致胃之脉络闭塞不通,正如薛生白所说:“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闫老师以三仁汤清热化湿,宣畅气机,消食化积,疗效显著。

验案3:患儿,男,3岁6个月,2020年8月28日初诊。主诉:纳差2个月余。患儿近2个月余纳差,恶心,腹胀,无腹痛,舌质红,苔滑腻,脉滑。诊断:食积,中焦湿热证,治以清热化湿,消食化积。方选三位汤加减,药物组成:麸炒薏苡仁20 g,淡竹叶10 g,姜厚朴6 g,姜半夏6 g,滑石10 g,炒苦杏仁10 g,焦山楂10 g,炒神曲10 g,通草3 g,豆蔻3 g,太子参10 g,广藿香10 g。颗粒剂,14剂,日1剂,水冲服。复方小儿鸡内金咀嚼片1盒,忌食生冷、甜腻、辛辣之物。治疗2周后,纳差减轻,偶有干呕,无恶心,无腹胀,二诊在原方基础上去广藿香,加蚕沙化湿和胃。1周后电话随访,患儿纳食可,无恶心、呕吐,无腹胀。

按:本例患儿为食积中焦湿热证,治以清热化湿、消积导滞、宣畅气机。方中杏仁宣上焦气机,豆蔻畅中焦湿滞,化浊理气,薏苡仁益脾,渗下焦湿热,使湿热从下而祛,滑石清热祛湿,通草、淡竹叶淡渗清热利湿,半夏、厚朴行气除满,化湿和胃,麸炒神曲健脾和胃,消食化积,太子参清补脾胃,固护正气,广藿香芳香化湿,助脾气升清,蚕沙和胃化浊[13]。诸药合用,使气机宣畅,热消湿除。

3 结语

《脾胃论》云:“内伤脾胃,百病由生”。闫老师认为,食积不仅仅是一种疾病,还可作为病理产物,影响气机升降,可化热、化郁、化湿,治疗食积不仅要消积导滞,健运脾胃,还需清热、行气解郁、分解湿热、宣畅气机。因此,临证当辨热、郁、湿,依证采用清热、开郁、化湿三法。平素还需注重饮食调护,《素问·热论》言:“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14]乳食宜定时定量,不应过饥过饱,忌冷饮、油炸、肥腻之物,“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注重饮食调养,才能使脾健胃强,防止食积复发或转化为他证。

猜你喜欢

麸炒食积消积
Effect of decoction of Fuzheng Jiedu Xiaoji formula (扶正解毒消积方) plus chemoembolization on primary liver cancer in patients
不同炮制方法对苍术中有效成分的影响
食积的危害性及防治的必要性
小儿夜间湿咳多食积
小儿推拿呵护孩子健康成长(四十四)——小儿食积莫担心
苍术麸炒前后苍术苷A的药动学行为
食积病证治汇补❋
生、麸炒苍术对痰湿困脾模型大鼠治疗效果
僵蚕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
消积散结丸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脾切术后门静脉血栓1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