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对在闭经中的应用*
2021-04-17王媛张明明姜昊轩乔铁
王媛,张明明,姜昊轩,乔铁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1
闭经是妇科较为难治的一种疾病,引起闭经的原因较为复杂。现代医学认为,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轴上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功能障碍,均可造成闭经[1-3]。中医学认为,闭经的病因病机虽较为复杂,但不外乎虚实两种,虚者常因肝、肾、脾胃虚损,气血阴阳的亏虚,而导致血海不能充盈,无经血可下;实者则为气滞、寒凝、痰湿、血瘀阻滞于冲任胞宫,从而导致血海受阻,经血不得下行。
中药药对是两种中药的特定组合,是历代中医药学家通过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两味中药的组合往往根据药性七情的理论进行配伍,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但并非是两味药物的简单叠加[4]。中药药对是复方之始,也是方剂的精髓所在,可单独成方,也可在方剂配伍中以君药存在,如当归、川芎组成的佛手散;蒲黄、五灵脂组成的失笑散;由配伍比例6∶1的黄连、吴茱萸而成的左金丸以及以桂枝、吴茱萸为君药的温经汤等。临床使用中药药对时需根据疾病的辨证分型、治疗法则,选择恰当的药对,以确保发挥最佳药效。
1 辨证分型
闭经临床常见证型有以下几种:肝肾亏虚,精血不足型:肝主藏血,肾主藏精,精血亏虚,血海不能满盈而致精血不足;脾胃亏虚,气血不足型:脾胃亏虚,无以化生气血精微而布散于全身,导致冲任胞宫失其濡养,以致血海空虚;肝气郁滞,血行不畅型:肝疏泄失常,气机被阻,不能促使血液运行,经行不畅而致;阴虚血燥型:阴液受损,虚热丛生,血液耗伤,血亏经闭;寒凝血瘀型:寒邪凝滞,血遇寒则凝,以致冲任瘀滞,胞脉不通,遂成闭经;痰湿阻滞型:痰湿内阻,阻碍气血,血行不畅,冲任不通,胞宫受阻,月经不下。
2 治疗法则
目前,西医治疗闭经多以激素为主,但存在激素不良反应大,闭经复发率较高等不足。中医认为闭经的治法不外乎“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肝肾亏虚型闭经养血补精以滋补肝肾;脾胃亏虚型闭经调补气血以健脾养胃;气滞血瘀型闭经活血行气促使气血运行;阴虚血燥型闭经当以滋阴以清虚火;寒凝血瘀型闭经应当散寒通经、温经活血;痰湿阻滞型闭经应当化痰祛湿[5]。另有“提壶揭盖法”可通过宣发肺气,达邪出表,畅通气机,通利下焦,也是治疗闭经的有效方法之一[6]。以“火热论”著称的医家刘完素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带下论附》中写道:“如女子不月,先泻心火,血自下也。”[7]心火上炎,心气不降,血液不下,故治当泻心火,引血下行。
3 中药药对应用规律
3.1 肝肾亏虚,精血不足型肝主藏血,冲脉起于胞中而通于肝,肝血充足,冲脉充盛,经血充盈,则月经按时来潮。肾主藏精,精血同源,精可化血,血可养精,精充则血足,得以充盈血海,经血便可下。肝肾亏虚,精血不足,胞宫失养,冲任失于充养,血海空虚,遂致闭经,故治疗此类闭经当选用补肝血填肾精之类药对。
药对熟地黄与山茱萸,熟地黄味甘微苦,性微温;山茱萸味酸苦涩,性微温,均归肝经、肾经。熟地黄善于填精补肾生髓,养肝补血滋阴。古代医家王好古认为,熟地黄可用于“主坐而欲起,目琉琉无所见”之证,可见其滋养肝血之效显著。另有医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高度体现出熟地黄具有滋补各个脏腑阴血不足的功效。山茱萸既可益精,又可助阳,乃平补阴阳之品,同时可收敛固涩。两者配伍补敛同施,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共同增强同补肝肾、填精生血之效,又可防止精血外泄[8-9]。如六味地黄丸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肝肾亏虚闭经,在此方中熟地黄滋阴补肾,补益精血;山茱萸肝肾同补,收涩肾精,两者君臣为用。
药对女贞子与续断,两药皆入肝经、肾经,女贞子味甘苦,性平,能够滋养肝肾,乌须黑发,强筋健骨;续断味苦,性温,具有补益肝肾、接骨续筋、调理血脉之效,两者配伍同入肝经、肾经,相辅相成,共走下焦,共同增强补益肝肾,生精养血之功。翻阅《施今墨对药》见其载女贞子、续断,言“二者为对,治疗妇女闭经之理,可提高性激素水平,促使排卵使然。”[10]可见,药对女贞子与续断,对于肝肾亏虚,精血不足型闭经具有一定作用[11]。
3.2 脾胃亏虚,气血不足型脾胃乃“仓廪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亏虚,以致气血无以生,血海不得充,胞宫不得养,则致闭经。如《兰室秘藏》云:“妇人脾胃久虚,或形羸气血俱衰,而致经水断绝不行。”[12]脾主运化,胃主受纳,纳运相得,协调完成消化饮食物,化生并输布水谷精微于全身,从而滋养各个脏腑器官,若脾胃亏虚,水谷不化,则气血不生,气血乏源,胞宫失养,血海亏虚,经亏不下。故治疗此类闭经当选用补脾益胃、补益气血之类药对。
药对黄芪与白术,两者均味甘,性温,黄芪入脾经、肺经,具有补气健脾、养血生津之功,为补益脾气之要药,《日华子本草》言黄芪可“助气长筋肉,长肉补血”;白术归脾经、胃经,具有健脾益胃之功,有健脾补气要药之称,两者配伍相须为用,协同增效,共同增强补益脾胃、益气养血生津之功。方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人参养荣汤便含此药对,此方临床上常用于气血亏虚型闭经。
药对人参与熟地黄,人参味甘微苦,性微温,具有补脾,生津养血的功效,被誉为补气第一要药;熟地黄善于补益肾精、养血滋阴,为补血养阴之要药。两者配伍,相须相使为用,人参补益脾气,熟地黄养血滋阴,气血双补,阴阳兼顾,两者相配气血同补。方如《正体类要》中所载的八珍汤,以人参、熟地黄为君药,配伍当归、白术等调补气血之品,常用于各种气血亏虚之证[13]。
3.3 肝气郁滞,血行不畅型女子以肝为先天,肝主疏泄,调畅全身气机,肝郁则气滞,气滞则无以推动血液运行,冲任受阻,血不达胞宫,而致闭经。正如《妇人良方大全》在论述闭经时云:“由惊恐、忧思、意所不决,气郁抑而不舒,则乘于血,血随气行,滞则血结。”[14]故行气活血此乃治疗此类闭经之大法,当选用行气活血类药对。
药对香附与川芎,香附药味辛微苦微甘,性平,入肝、脾、三焦经,其功用为疏肝理气调中、调经止痛,香附药性平和,不寒不热,善于行气解郁,具有通行十二经脉之功,为妇科调经之要药,同时香附兼入血分,故可气血同调;川芎为辛温之品,善于行散,可祛风止痛、活血行气,此品上行可达巅顶,下行可达血海,中开郁结,走而不守,故为“血中之气药”。两者配伍,行气解郁,协同增效,相辅相成,气通血活,经血自来矣。迟华基教授治疗月经病则常用此药对,香附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乃妇科调经之要药,与川芎同用,可用于经闭痛经[15]。杨海昊等[16]通过对近10年中药治疗继发性闭经组方规律分析,发现川芎-香附是核心药物组合之一。
药对丹参与红花,丹参味苦,性寒,色赤入血,功善活血化瘀,作用较为和缓,活血不伤正气,为治疗瘀血阻滞,经行不畅之要药。《妇科明理论》有“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之说,可见丹参活血化瘀的功效较强;红花归心经、肝经,具有活血化瘀通经之效,药性辛温,以助行散,行散阻滞之气血,《药品化义》高度概括红花可通行血脉,为血中之气药。二药配伍,相须为用,共同增强活血化瘀之效。红花虽为“血中气药”,但行气之力微弱,故红花、丹参常与行气之品合用治疗妇科病,如配伍香附可用于气滞血瘀之闭经[17]。
3.4 阴虚血燥型血液运行依赖阴液之滋养,若阴液暗耗,虚热从中生,则血燥津伤,而致冲任失养,血海不能按时充盈,故无血可下,导致闭经。《兰室秘藏》云:“夫经者,血脉津液所化,津液既绝,为热所烁,肌肉消瘦,时见渴燥,血海枯竭,病名曰血枯经绝。”[12]治当滋补阴液,水足则火自灭,水充胞宫得养,血海可按时满盈,故治疗此类闭经当选滋阴清虚热之类对药。
药对生地黄与地骨皮,两药味甘,性微寒,生地黄味厚气薄,善走行于血分,功专养阴生津、清热凉血,可用于热邪陷于营血,津液燔灼,遂致阴虚内热之证;地骨皮善于凉血除蒸、生津止渴,可消肾之虚火。两药均入肾经,肾阴为一身阴液之本源,两药配伍,同补肾之阴液,泻肾之虚火,肾中阴充盛,脏腑形体官窍得以滋养,从而虚热之象得以遏制,阴血不耗,血海可充盈,则经血充盛,按时可下。如闭经常用方,《景岳全书》中的加减一阴煎便含有此药对。
药对玄参与麦冬,玄参味甘、苦、咸,其性微寒,具有滋阴凉血、清热生津之效,功善补益肾中之阴,泄无根之虚火;麦冬味甘,性寒,养胃生津,滋阴润肺,善补肺胃之阴。两药配伍,一肾一肺,清热养阴生津,阴津充盛,虚热得制,血自不燥,经血得充,故阴虚血燥之闭经用此药对,恰到好处。方如《刘奉五妇科经验》中的瓜石汤,此方配伍玄参、麦冬以清热养阴生津,用于阴虚胃热之血枯经闭[18]。潘金丽[19]运用瓜石汤治疗闭经,有效率达90%。施令仪等[20]用甘麦大枣汤配伍玄参、麦冬治疗虚热型闭经,立养心阴、清心火之法,认为心主血,阴足则制其火,心气下通,经自转矣。
3.5 寒凝血瘀型寒为阴邪,凝滞收引,血受寒则凝,妇人经期产后,逢血室正开,恰时寒邪来袭,或淋雨渡水,或食生冷之物,均可导致寒邪侵袭入里,损伤阳气,胞脉失于温养,血寒久结,凝滞血脉,血液不行,遂致闭经。《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云:“石瘕寒气客胞中,状如杯子不经行。”[21]故当选用具有温经散寒、活血通经之效的药对。
药对吴茱萸与桂枝,吴茱萸药味辛苦,其性热,辛可行气止痛,热则温经散寒,故功善散寒止痛;桂枝辛甘而性温,可温经散寒,长于温通血脉。两者配伍,共奏散寒通经止痛、温经活血之功。临床上常用此药对治疗寒凝血瘀型闭经,如《金匮要略》中的温经汤,便以此药对为君药,配伍清虚热、养血、活血之品治疗冲任虚寒,瘀血阻滞之闭经。
药对当归与附子,当归辛甘,性温,具有温经止痛、活血补血之功,为妇科调经常用药;附子药味辛甘,为大热之品,可散寒止痛,补火助阳。两者配伍协同增强温通之力,具温经散寒止痛、活血补血之效,对于实寒性或虚寒性闭经均有一定的疗效。《袖珍》记载的小温经汤,常用于治疗血脏冷痛,经候不调之证,其组成即当归与附子。
3.6 痰湿阻滞型此证型往往多因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味之物,脾运化不及,日久则聚湿生痰,或平素体型较为肥胖,为痰湿体质所致。痰性黏腻,湿性重浊,痰湿互结,性善下行,故沉于下焦,痰湿阻滞于冲任,经脉不通畅,壅塞于胞宫,日久则致瘀,阻碍经血正常运行。正如《丹溪心法》云:“肥胖饮食过度之人,而经水不调,乃是湿痰。”[22]痰湿阻滞也是引起闭经的一个主要原因,故治疗此类闭经应当选用化痰祛湿之类药对。
药对白术和茯苓,白术药味苦甘,性温,归脾经、胃经,长于健脾益气燥湿;茯苓药味甘淡,其性平和,可入脾经,功善渗湿健脾。白术善燥湿,茯苓可渗湿,二者均具有健脾作用,配伍使用,可增强祛湿健脾之功,湿祛痰自化,痰湿祛,经脉则畅。方如《丹溪心法》中的丹溪治痰湿方,再配以化痰祛湿,行气调经活血之品,如苍术、半夏、香附、当归等,临床常用此方治疗痰湿阻滞型闭经。
药对苍术与香附,苍术为芳香之品,药味辛苦,性温,具有祛风散寒、健脾燥湿之功;香附主入肝经气分,味苦可疏泄横逆之肝气,性芳香,辛可行散,可散肝气之郁结,香附又可兼入血分,通经活络,为“血中气药”,有“女科要药”之称[22-24]。津液不化痰则生矣,气机不运便致痰邪壅结,故欲治痰者必先顺其气,气顺则一身的津液亦随之而顺[25]。苍术燥湿健脾助痰湿得化,香附理气调经,两者配伍,相使为用,一燥湿,一行气,气行痰化。《叶氏女科证治》中的苍附导痰丸,便以香附、苍术二药为君,配以化痰祛湿,活血化瘀之品治疗痰湿阻滞型闭经。
4 讨论
闭经首载于《黄帝内经》,其所记载的第一首妇科处方“四乌贼骨—藘茹丸”,可见关于闭经的治疗早有记载。西医治疗闭经多以激素治疗为主,往往治标不治本,复发率较高。中医治疗闭经以“虚则补,实则泻”为理论依据,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应重视闭经的辨证分型,分清虚实,不可妄自用药。不同证型选用不同功效的药对,使用药对起到协同增效、制约毒性的作用。但目前,药对的现代药理研究尚不成熟,药对的潜在功能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期为药对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