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如何进行合理化的读后续写

2021-04-15潘郭君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43期
关键词:读后续写合理化案例分析

潘郭君

【摘要】本文基于高中英语新课标学科核心素养,从语言、文化、思维、学习四个方面,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阐述了如何写出语言上、内容上合理的读后续写内容,引导学生从梳理信息、关注语言、把握主题三个方面对原文进行深度学习,以期真正实现合理化的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切实提升写作水平,全面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读后续写  合理化  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43-0127-03

一、案例背景

理论背景:

《普通高中英語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目前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读后续写作为新高考作文题型之一,就是一种能对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全面考查的题型。它不仅检查学生的基本语言素质,包括词汇、短语、语法的正确使用,更对学生的创新思维、文化意识、逻辑思维能力提出更直观的要求。目前全国高考读后续写的题型总体要求是:阅读一篇350词以内的语言材料,根据其内容和所给段落开头语续写两段,使之构成一篇完整的短文,续写词数应为150左右。读后续写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书面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这符合新课标倡导的教学中的语言实践活动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的要求(教育部,2018),也凸显了通过理解原文获取读后续写创意和思路的重要性。读后续写的评分标准第五档明确指出,“续写部分要与所给短文融洽度高,与所提供各个段落开头语衔接合理”(教育部考试中心,2015)。这就要求学生捕捉前文的关键信息,推断隐含线索,把握前文的行文逻辑,同时关注续写段落首句的关键词,明确续写思路,从而构思出能承上启下且意义连贯的故事情节,让读后续写内容更加合理。因此如何指导学生写出情节合理的文章显得重要。

实践背景:

笔者发现,目前学生读后续写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续写主题与前文不一致,不合理。2.续写内容情节与前文脱节,不合理。3.续写语言与前文不相符,不合理。学生在写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主题偏离,内容不衔接,有严重情节错误,过多使用直接引语等问题,这些都是目前读后续写所遇到的常见问题。

这个案例是基于笔者的教学实践,根据2021年南京市英语二模的读后续写作文课为例,学生为本校高三(3)班的学生。在上课前,学生已经对读后续写题型有了自己的认识,在语言素材方面有了积累;就本篇文本的理解方面,通过二模考试,学生已经阅读过文本并经过思考写出了自己的考场作文。但是根据学生的得分和反馈情况来看,学生对于如何写出一篇合乎逻辑和情理的读后续写文章还是没有思路,不少同学的文章偏离主题,连及格分都没有拿到,还有的学生的文章辞藻丰富,句型多变,最后还是得分不高,针对学生的这一情况,本节课通过从续写前的主要情节、人物设定等角度去解读文本;续写中的研读段首句帮助学生分析主题意义;续写后的自评、互评手段通过合作性学习帮助学生加深对自己学习的认识。最后通过读后续写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英语思维能力以及跨文化意识。

二、案例描述

下面就作文讲评课片段进行分析,这节课的内容是2021届南京二模英语读后续写讲评课。

第一步:续写前——研读文本了解主要情节和人物设定

片段1:利用表格,引导学生梳理故事重要要素。

教师指导学生带着以下问题快速阅读故事回答下面问题:

设计意图:本篇文章的体裁是记叙文,记叙文的要素包括who, what, when, where, why以及how的问题。读后续写的关键在于对原文的仔细阅读,通过表格梳理这些问题,旨在帮助学生直观地掌握故事大意,为深度理解文本作准备。提取前文关键信息的目的是整合信息,建立彼此间的逻辑联系,这是续写的逻辑起点。

片段2:指导学生细读文本,获取故事的主要情节。

教师指导学生带着以下问题仔细阅读文本:

Q1:Why were neighbors’ problems presented in the story?

学生看了续写的两段段首句会联想到,描写社区居民Simon和Burke遇到的问题是为后文写报纸产生的desired effects作了铺垫。以此问题提醒学生,在阅读读后续写的材料时,应边读边思考:作者设置该情节的写作目的。

Q2:What can we learn about Henry’s personality from the text?

设计意图:这些提问让学生对于人物性格有了更好的把握,对于文章的细节描写有了更深的认识,这也为后文续写Henry热心办报,不厌其烦地记录下居民的问题奠定了基础,学生只有想清楚了这点才会有正确的思路和方向,同时也考验了学生对于细节的把握能力。

第二步:续写中——研读段首句挖掘主题意义

在梳理出情节脉络,人物特点,人物情感变化的基础上,进行续写。因为学生之前已经完成了考场作文,因此本节课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路,反思自己写作过程,将续写段落与原文通过逻辑和细节进行情节上的串联。

片段1:探究活动:让学生根据段首句提出三个问题

读段首句“Neighbors cheered Henry’s idea, ready to offer information”让学生根据段首句讨论并提出三个问题来确定自己在这段的写作内容。比如,有的小组同学提出这三个问题:1)How do neighbors offer their information to Henry? 2)What’s the process of making paper? 3)What’s the name of the paper?

设计意图:通过根据段首句来提出三个问题的方式,可以在课堂上有效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同时也方便老师把握学生的思维方向是否正确。

片段2:发散思维活动:段首句对于上下文及本文主题意义的作用

读段首句“Henry’s first Oak Street News then produced desired effects.”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From the first sentence in paragraph two, what information can be inferred? What does the desired effects mean?

学生经过启发,都能回答出来本段的Oak Street News是需要在第一段进行铺垫的,本段的段首句也是本段的主题句,需要对desired effects的具體内容进行表述,从而进行文章的升华。

设计意图:通过询问学生这些问题,帮助学生形成读后续写的正确解题思路,即:应根据第二段的段首句推断出前一段中需要补充的细节内容,以及段首句应为本段主题句,而不是过渡句。学生只要把握这些内容,段落内容就不会写偏,全文才能体现出正确的主题意义。本文的主题意义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一张小报,体现出社区邻居的温暖及通过关爱和帮助,人们心灵距离的拉近。

续写后

片段1:任务型教学:读-写-评三位一体

Task 1:Review your composition written before and make some collections when needed.

Task 2:Peer?鄄review the composition with your desk mates and you can have some discussions when necessary.

设计意图:学生经过课上的讲解分析后,对自己的考场文章进行重新修改和审视,无论是从语言还是从情节方面,学生一定会有新的感悟,最后和同桌按照以下表格的标准进行互改和讨论更深刻理解本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并辅以终结性评价,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突出学生的评价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发现和分析学习中的具体问题,另外通过“同行评议”及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对前文的语言进行多维度,更细致的分析。

三、案例反思

这节课对笔者的启发比较大,基于南京市二模的读后续写文本及题目的分析,让我们更加清楚今后的写作教学方向。我们以前的写作教学习惯是老师让学生背大量的关于“喜怒”“悲伤”“后悔”之类的模板和套路,导致学生的词句选用有时既不符合语境,也不合乎情理和人物身份,续写的文章更像是一种“东拼西凑”的大杂烩,学生所使用的华丽语言是脱离真实具体的语境的。通过这节课,学生更加清楚读后续写关键在于“读”,重点在于“续”,学生不仅对原文进行了深刻理解,对自己文章的问题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在互评其他同学的文章中,以第三视角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读后续写标准的认识。下面就本节课“读后续写的合理情节构建”的实践活动,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几点感触:

1.利用结构化图示,引导学生按文章逻辑推断合理情节

阅读是续写的前提,用结构化图示帮助学生直观清晰地梳理信息,有助于学生准确有效地写出续写部分。在续写过程中,由于已经根据前文梳理过Henry的性格特征,所以续写内容也保持了Henry性格的一致性,这也为下文大家愿意将自己的困难告诉他,他办自己的小报为大家解决问题作了铺垫。根据对Henry所经历的各项事情的梳理,包括原文中对Mrs. Simon, Mrs. Burke,Mr. Grady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的呈现,我们可以合理推断报纸的产生对于问题的解决以及对这个社区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应该是本文的发展的方向。所以对读后续写原文材料进行图示化的梳理和展示,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脉搏,帮助学生有效推断合理情节的过程,而且对学生思维品质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事物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而在情节内容的创作中,学生只有兼顾了逻辑性和创新性,才能够写出一篇内容合理的文章。

2.深度分析文本细节,指导学生按人物形象选择合理的语言描写

只有在深度分析文本的基础上,才能对主要人物的性格有准确细致的把握,有助于我们在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构思出合理的情节,正因为一个“dependable”的送报男孩,最后才会想到给大家办这样一份暖心小报,才会愿意牺牲自己的时间去收集信息,找人打印出版。对于这样的单纯善良又非常热心的男孩,我们对他的描写要符合人物身份,包括语言描写、肢体语言描写、心理描写都要朴实生动温暖,不夸张。有些学生动不动就用“tears well up in one’s eyes”“jumps up with joy”等一些情绪类描写的表达,看似”高大上“,实则与人物身份性格不符,与当时的场景不符,更与故事情节的发展无任何促进作用,是典型的机械式背诵,这不是学习语言的正确方式,因为正确语言的使用需要符合语境,人物。因此读后续写对于提高高中学生运用英语的敏感度和准确度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此外,合理的语言使用是一种创造性地模仿和使用前文语言的语言训练,学生在续写中表达新内容时,可直接使用前文中出现的词语,模仿前文的句型,使续写的内容继承前文的语言风格,使得语言趋于一致,更加合理。这里的语言风格指的是在词汇和句类等方面保持与原文的一致性,包括长短句的使用,直接引语的使用或者词汇表述的前后一致。

3.小组探究进行思维活动,提醒学生按文章主题合理进行情感升华

小组探究可以让学生的思维火花产生碰撞,在读后续写课最后的结尾部分,小组探究从而发散思维来思考些问题,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感悟和高阶思维能力的提高,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比如通过第二段句首的“desired effect”,学生可以进行发散思考:这说明这份报纸不仅解决了人们的一些具体的问题,还给当地社区带来了影响。升华到报纸成为“纽带”和“桥梁”作用,让整个社区更加温暖和和谐。学生需要从续写故事的过程中,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文章的主题意义,但也不能为了升华而升华,比如生硬以“I”的视角写感悟,或者只是根据之前背诵的作文主题模板套用,这样使文章结尾显得格格不入,整体性和流畅度都大打折扣。

读后续写是一种结合阅读和写作的高考英语作文新题型,已被证明有明显的促学、促写功能。它将语言学习和语言应用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习得语言,并及时应用所学语言,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合理化续写,教师需要与时俱进,深入研究读后续写的相关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在教学实践中探究出科学的、操作性强的可以帮助学生合理化读后续写的方法。同时,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在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用结构化图示理顺文章思路,进行深度解读,挖掘人物性格,抓住文章的主题意义和前文的细节铺垫,用符合语境,人物形象的语言,通过小组探究开展发散思维的一些活动帮助他们在续写后更深刻地把握主题意义,对文章情节的合理化续写,与前文在主题、内容、语言三个方面实现与前文融洽度提高,真正实现合理化的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切实提升写作水平,全面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周艺芳.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策略探讨[J].高考,2021(5):87-88

猜你喜欢

读后续写合理化案例分析
蒙住眼,因为剁手难——为什么清代不能建立合理化的央地财政分权
机械制造工艺的合理化机械设计
基于认知合理化的会计舞弊治理:研究基础与框架策略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英语以读促写的教学实践
父亲缺失案例分析
冷库建筑火灾特点及调查方法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让语文课堂评价语绽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