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实数学核心素养是新高考下农村高中学生提高素质和成绩的必经途径

2021-04-15张彩霞胡星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43期
关键词:新高考核心素养

张彩霞 胡星

【摘要】新高考下,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将是高校改革核心中的核心,其次,跨学科跨专业课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未来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而数学是高中基础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数学科考试说明》规定,数学科考试的宗旨是:测试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考查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新高考  核心素养  提高素质和成绩

【课题项目】甘肃省定西市教育规划“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DX[2019]GHB099)。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43-0186-02

核心素养在最近几年来被作为一项重要的能力进行培养,它对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优秀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素质竞争,要把学生培养成立德树人前提下的全方位合格人才,落实数学核心素养是高中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提高素质和成绩必经的途径。

一、农村高中学生的背景

1.家庭教育太少

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曾提出塑造孩子的六个因素,即家庭、学校、集体、个人、书籍、偶然因素,家庭被排在第一位,说明家庭是孩子的第一生长环境,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天下父母都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也是孩子的终生老师。家庭教育的多少对自己孩子的信仰、理念和生活习惯等时时刻刻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农村高中的学生年龄一般在十五岁至十八岁之间,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正是思维活跃,自制力较弱,也是学生进入了青春逆反期阶段,学习目标和重难点不明确,学习信心不足和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尤其是一部分学困生喜欢得过且过,八九门学科的开设导致他们觉得累甚至厌学,因此,在这个时段家庭教育犹如救命稻草,而摆在眼前的现实是,农村高中学生的父母,少数为高中学历,多数为初中学历,还有部分为小学学历,整个农村家长呈现的低学历水平和低素质决定他们教育方式过于简单;况且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压力的增大,为了解决农村庄稼的低收入与家庭高开支的矛盾,大多身体健康的家长不得不忙于外出打工或只顾自己的工作,除了手机视频一下根本顾不上对自家孩子的陪伴和教育。

天下父母都想让孩子学好,但好多父母由于好多原因却迫于无奈只能任学生自然发展,这样一来家庭教育更无从谈起……

有的一部分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不能从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出发,一味蛮干,经常向孩子提出许多无法达到的要求,不好的家庭环境经常给孩子造成紧张的家庭气氛,增加孩子的过重心理负担,使孩子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还有一部分家长把教育孩子的全部责任推给了學校,家长不主动与学校沟通,将孩子送到学校后不闻不问,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缺乏配合和协调,影响了学生的正常成长。

正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导致农村高中学生从小学开始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家庭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尤其是农村高中留守子女家庭的教育,这些不利于农村高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学业水平的提高。

2.亲情关怀确少

改革开放政策使大多数有健康劳动力的家庭成员涌向城市找就业机会来增加他们经济收入,同时留守子女因父母外出打工,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和心灵的呵护,家庭主体由父母变成父母委托的“代管人”,这些代管人往往是弱势女性或者爷爷奶奶等年龄较大的人,他们有时还要同时监护几个孩子,投入到高中学生身上的时间和精力不多,根本谈不上孩子的思想交流或情感沟通,而且好多“代管人”由于文化素质较低,教育管理方法陈旧,对学生的心理要求了解不够,不能给予学生有意义的帮助和指导。

3.学校教育相对落后

大多乡村高中教学硬件设置差,有限的资源使得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

乡村高中条件相对较差导致每年学校招聘的思想先进的高校大学毕业生干一两年就辞职,而且乡村教师大多中级人员(33~50岁)工资待遇达不到农民工的待遇,这导致教师年龄结构偏大,吸收新知识少使知识层次教学方法相对老化,这种形势导致大多学校以应试教育为主,把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教育教学水平高低的直接标准。

还有学校心理健康专业辅导人员太少,在只有好成绩才能进大学的压力下,农村高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十分明显,如失眠,厌学、记忆力减退、没有手机就跳楼等,这些现实条件的不足成了农村高中学生全面发展的瓶颈。

4.社会文化氛围落后

乡村高中所处的地势条件相对较差,周围的图书馆找不到几家?路边的高级标语不能及时更换,乡镇的中心看不到电子屏,满街人行道堵塞的无法行走,街道的垃圾随时可见,路人随时会听到一些不堪入耳的脏话……种种小落后聚集在一起使人们的思想跟不上新时代的要求,高中生面临这样的环境要想全面发展需要大家费心做事才能改善。

二、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方法

1.教案导学法

教案是教师为了在课堂当中能够引导学生实现自主学习,教师通过查阅优秀课件、教师教材用书、最近几年高考题、经过备课组成员修改后而设计的一套适合本班学生的材料体系,通常都包括“本节核心素养、自主探究、拓展延伸、总结反思”等不同的部分。

教案导学法在高中数学应用题中应用较多,这种方法贵在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完成学案中的各个环节,学生在这一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就可以实现对知识的“来龙去脉”的清晰掌握。应用题中所涉及到通常比较多的知识点,教案导学法教学可以让学生思路清晰地去解决探究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而且对复习旧知识起到积极的作用。

例1(2020年高考题)北京天坛的圆丘坛为古代祭天的场所,分上、中、下三层,上层中心有一块圆形石板(称为天心石),环绕天心石砌9块扇面形石板构成第一环,向外每环依次增加9块,下一层的第一环比上一层的最后一环多9块,向外每环依次也增加9块,已知每层环数相同,且下层比中层多729块,则三层共有扇面形石板(不含天心石)(     )

A.3699 块  B.3474块    C.3402 块    D.3339 块

这个题中便体现了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的数学核心素养,也体现高考评价体系中的一盒四层四翼中的“四翼”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

2.生活化教学法

生活化教学法就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的思路走向具体实际生活,强化所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必然联系。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这样的章节也不少,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最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从而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如让学生做模型体验生活中二面角的找法,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当堂切萝卜或用黏土做模型找二面角,这样就把“数学抽象、数学建模”转化为“直观想象”,起到深入浅出和将知识通俗化的作用,通过做实物图除了让学生理解知识,还能培养各方面的素质——尤其是图形美的教育和用自己的成果理解概念的享受,教师在讲课时应常常列举很多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列举出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以及生活经验,通过合作探究,去解决这些问题。

3.自主学习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教学方法目的在培养学生的主动和独立学习的能力。在高中数学课堂中,自主学习的实现多少在于教师教学情境的创设方式的多样性和准确性。如果教学情境创设美观动画效果明显和学生感兴趣,那么就能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教学方法的优势,反之不然。

自主学习教学方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创设一个符合本节内容新颖的情境;第二个阶段,在情境中逐层设置要探索的问题,让每一位学生有机会主动探究问题;第三个阶段,总结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分析的不全面性,教师做出肯定评价和不足引导,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进行探究活动反思。

4.数理化生各科融合教学法

其实各科之间的知识点是相通的,一科的知识点思路通了,其他各科的解决途径和思路也就不是问题。在一节大课堂中,在数理化生老师的监管和引导下,数学上制作立體图找二面角,化学上制作物质结构式,物理上制作电路图,生物上制作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我们可以通过制作模型让学生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明白建立模型教学法是共同的核心素养,运用各种创新的模式从而达到延展知识、拓宽思路、团体协作能力和劳动美的素质教育,让高考的“一核四层四翼”的体系得到应用和实现;同时这种做法,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类似亲情的关怀、相似的家庭教育、浓厚的文化氛围,用这种方式弥补农村高中背景存在的不足而为素质教育的成功做了美好的铺垫。

三、结束语

数学美是自然美的客观反映,是科学美的核心。古普洛克拉斯早就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中二倍角、立体几何、导数运算应用等等都有数的简单美,图形的对称美等,在美的教育中渗透各种有效教学法,是对数学核心素养的一种落实,也顺应高考评价体系的具体要求,是新高考下农村高中慢慢提高素质和成绩的必经途径。

参考文献:

[1]杨苗苗.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培养高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之数据分析素养的探究[J].新课程(教师版),2019(3):9.

[2]张春凤.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培育[J].高考,2018(35):233-233.

猜你喜欢

新高考核心素养
如何打造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新高考来了,家长该做些什么?
高中思想政治主观题解题技巧指导
浙江新高考化学《有机推断与合成综合题》的特点分析与复习策略
浅析新高考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