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动画的美学魅力

2021-04-15张旻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22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

摘要:动画长片《天书奇谭》是中国动画一部里程碑似的、绝对顶级的伟大作品。从故事情节和艺术风格的角度来看,其充分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进行了现代化的表达,展现了中国动画独特的韵味。“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国的动画若想长久发展,就要继承我国的优秀民族文化并结合现代的审美趋势。只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国动画才能在世界电影发展史上站稳脚跟。

关键词:中国动画;美学魅力;传统文化;《天书奇谭》

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22-0230-03

何谓经典?经典就是那些经受了时代检验仍然保有强大生命力的作品。《天书奇谭》毫无疑问是中国动画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今,4K修复版的《天书奇谭》重新焕发出蓬勃生机,再度引发观影热潮。经典影片的修复重映是品牌唤醒的一种重要方式,对经典影片的美学魅力进行分析,有利于获得发展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动画的经验和启发[1]。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甚至八十年代,人们物质生活、文化生活谈不上丰富,但精神生活并不匮乏,因为那时的人们有自己的偶像和英雄,如千变万化、大闹天宫的孙悟空,齐心协力、斩妖除魔的葫芦兄弟(1985—1987年原创出品),正义凛然、惩恶扬善的小哪吒等等。这都有赖于中国的老艺术家们在动画领域进行的一系列意义深远的探索,在充分学习和吸收优秀电影的精华以及充分融合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基础之上,创作出了一批充满民族特色的中国动画。而诞生于1983年的《天书奇谭》,更是中国动画的杰出代表。之所以称其为“杰作”,是因为电影本身具有无与伦比的前瞻性。即使之后日本和欧美动画大量涌入,也不能掩盖《天书奇谭》独特的魅力。它不仅在技术表现上有所创新和突破,而且在艺术审美上充分吸收整合了中国多元的传统艺术元素,进行了现代化的表达,使之更加符合人们的审美意趣,获得了无数人的喜爱。

一、剧情与结构中的传统意趣

一个好的剧本是电影成功的基石。《天书奇谭》改编自中国古典神话小说《平妖传》。经过编剧包蕾、王树忱的现代化改编,这部中国古典神话小说变成了一部更适合儿童观看的童话故事。同时,除了极富趣味性和观赏性的故事情节之外,《天书奇谭》对神仙、妖怪、皇帝、官员、和尚、商人、农民等封建社会各阶层的角色和关系都有着生动的刻画,这使得其在拥有趣味性的同时又不乏时代的深度。

故事开始,袁公不满天庭独藏天书,于是盗取天书下凡,寻了一处石洞将其刻于石壁之上。后故事围绕着三个狐狸精到处作恶,蛋生前去阻挠发展。三个狐狸精偷吃了袁公炼制的仙丹化作人形,装神弄鬼,愚弄百姓,骗取钱财。在被蛋生拆穿把戏之后,又从蛋生的手里偷走了天书,兴风作浪,还平步青云被小皇帝封为法师。最后袁公和蛋生成功追回天书,狐狸精们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袁公也因泄露天机被天宫抓捕。整个故事围绕着天书发展,情节紧凑,生动曲折,细节丰富。天书本身就是一个诱饵,是人性的照妖镜。人性在天书的诱惑之下,随着故事的演绎展露无遗,讽刺之至。

角色性格生动的塑造也为剧情增色不少。编剧将《平妖传》中的普通小和尚改编为一个拥有神力、从仙鹤蛋中降生的孩童“蛋生”,使得这个角色更加可爱讨喜。原著中色令智昏的越王也被塑造成一个顽劣任性的孩童形象。小皇帝所体现出的不符合年龄的好色和暴虐,使他的性格更加鲜明,同时也更适合电影儿童向的定位。三只狐妖的形象着墨最多,也颇具意味。

中国古典鬼怪小说中不乏狐妖的角色,譬如《封神演义》中的苏妲己,这类狐妖总是幻化作容貌昳丽、身形苗条的妖媚女子,以色惑人,毒如蛇蝎。而《天書奇谭》则着力于突破这一固有印象,虽然故事中的三只狐狸精仍然站在正义的对立面,但是迥异的性格却使其角色更加鲜活。老狐妖老谋深算、阴狠毒辣,在三只狐狸中处于领导地位;而年轻的女狐妖则爱搔首弄姿、极尽媚态。三只狐狸精中最为独特的当数好吃懒做、愚钝蠢笨的男狐妖,他头脑简单,完全颠覆了狐狸狡猾奸诈的形象,但这呆头呆脑的形象也为影片增添了许多趣味,使之更具吸引力。

在影片结构设计上,《天书奇谭》严格遵循中国故事发展的经典模式:开始—发展—高潮—结尾。开端介绍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和主要人物:袁公因盗取天书刻于石壁之上而遭到天宫的惩罚,遭贬下凡。袁公还捡了一颗仙鹤所下的蛋并将其投入炼丹炉中。在故事的发展阶段,三只狐狸精偷吃了仙丹化作人形,在人间坑蒙拐骗,欺诈村民财物。而蛋生则在出生之后得袁公指点修习天书,并且用所修的法术拆穿了狐狸精的骗术,帮助村民消除了蝗灾。然而天书却被狐狸精们施计偷走。高潮部分是故事矛盾最深之处。三只狐狸精得到了昏庸任性的小皇帝的赏识,大闹皇宫,放出猛虎胡乱咬伤百姓。蛋生赶到后与狐狸精们展开了激烈的缠斗。结尾袁公赶到相助,收回天书并将三只狐狸精压在山下。但是由于泄露了天机,袁公被天宫抓回。结局交代了人物的命运并升华了故事的情感,使人在敬佩蛋生小小年纪便正义凛然、惩奸除恶、造福人间的同时,感佩于袁公的大义[2]。

整个故事妙趣横生、跌宕起伏、细节巧妙,于封建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刻画幽默又细致。在影片结尾,恶人得到了恶报,百姓的危机得到了解除,而心怀天下的袁公却要接受天宫的处罚。这样带有悲剧色彩的中国式大团圆结局,深刻地体现了中国故事的魅力。

二、场景与角色设计中的古典韵味

在动画影片的场景设计上,《天书奇谭》充分借鉴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与形式,采用了工笔重彩来绘制场景,展现了中国传统绘画形式所追求的写意之美。譬如影片一开始,一派仙山之境缓缓映入眼帘,云雾缭绕间一座座青峰迭起,彩霞穿行于山峦之间,几只雪白的仙鹤引吭高飞于云雾之间;又如蛋生为百姓除去蝗灾、降喜雨之时,干涸皴裂的大地重焕生机,鱼儿重新畅游于清清河水之中,莲花缓缓盛放;就连亭台楼阁、古刹老庙、市井街坊都充满了古典韵味。山石纹理的勾皴擦染点,线条的粗细转折,墨色的干湿浓淡,建筑的工整细致,构成了《天书奇谭》独特的东方美学魅力,展现了中国式风景和建筑的韵味绵长。

传统的绘画形式赋予了《天书奇谭》深刻的意蕴,而传统装饰图案则增强了影片场景的代入感。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沉淀,多民族文化的交融,催生了许许多多的中国传统装饰风格和装饰图案。在动画场景中融入大量的传统装饰图案,运用有特定文化含义的纹样,不仅能够丰富画面,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和文化背景,而且能够增强影片的神话色彩,增强场景的代入感。

影片中的角色造型设计融入了中国戏曲脸谱文化,无论是形式美感的构建还是角色个性的塑造都无可挑剔,不仅展现了仙人们的仙风道骨和传统气韵,而且将市井百姓、皇帝官役、和尚等角色塑造得贴近生活,使影片在充满中国传统气韵的同时又不乏烟火气。

片中三只狐狸精性格最为鲜明独特。老狐狸的设计借鉴了戏曲中的彩旦,被设计为年逾半百、身形佝偻、面目可怖的老太太。尖窄的脸庞上缀着两个巨大的不合宜的黑眼圈,进一步凸显了两只充满谋算的小眼睛。这样的形象,只消一眼,便不难猜出它是一个老谋深算、阴狠毒辣的反派角色。与此产生鲜明对比的粉狐狸则被设计为一名年轻女子,粉白的瓜子脸上,一双凤眼妩媚动人,脸蛋两边大大的红晕更衬得她肤容胜雪,俨然一副花旦模样。她举止矫揉造作,翘着兰花指,扭着杨柳细腰,独具魅力。全片最有趣的角色当属瘸了一条腿的白面书生狐狸。虽着书生衣裳,却有着极为简单的头脑。方方的脑袋上长着一双大眼睛,脸中一大圈红晕,因为贪吃而断掉了一条腿,这使这个京剧小生一样的角色性格更为有趣丰满。

袁公和蛋生的造型设计也颇有意味。袁公脸部呈长方形,鲜红的浓眉上挑至额角,吊着一双丹凤眼,额中有一上弦月印记,细长的鼻子下有一张小嘴,连鬓的红色胡子直垂到胸口,与红脸关公无比相似,也昭示了袁公正直无私、无所畏惧的性格。蛋生的造型似与往常的英雄形象不大相同,圓圆的大脑袋、三道杠的小眉毛、乌亮的小圆眼、大大的嘴巴、两团小小的腮红构成了这样一个仿若福娃的机灵可爱、善良正义的讨喜角色[3]。

除了上述人物之外,影片中还有玉皇大帝、官员、和尚、百姓等,每一个角色都有着合理的人物形象设定。在此基础之上,兼具中国传统的美学魅力。

三、角色表演中的趣味

如果说造型只是角色的躯壳,那么生动的表演就会为角色注入灵魂。《天书奇谭》的创作者们一定是在用一种“玩”的心态来设计角色的表情和动作的。这些夸张的、幽默的表演并没有脱离实际,节奏也十分妥当。影片创作者们从戏曲中获取了大量的动作设计经验和灵感,但也没有脱离实实在在的生活,所有的表演都有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审美意趣。角色的性格在动作上都会有所体现,譬如女狐狸精走路腰肢摆动、摇曳生姿、风情万种;贪吃的小生狐狸因断了一条腿,走路犹如僵尸一般蹦蹦跳跳;蛋生走路昂首挺胸、踢腿摆臂;府尹大人一摆一摆地挪动笨重的身体,眼珠子咕噜咕噜直转;小皇帝挂着鼻涕,像一个秤砣一样一左一右地掀着走。创作者们挖掘生活中不起眼的细节并对其进行戏剧化的夸张,将自然流畅、妙趣横生的表演呈现在我们眼前。

在山间的一座小庙里,小和尚摇头晃脑地在井边打水,却见水桶中浮上一颗闪着光的蛋,惊得飞快地倒腾起他的一双小短腿冲向老和尚,并对着水桶的方向一通乱指、言语无序。而老和尚却是一副端庄持重的模样,慢慢悠悠地向着井边踱去,小和尚年轻性急,推着老和尚冲向井边。然而“端庄持重”的老和尚见到蛋发光的一瞬间,眯起的小眼睛瞬间瞪大并将蛋揣入了自己的怀里,气得小和尚冲上前去就和老和尚缠斗在一起,师徒俩上演了一场激烈的抢蛋大战。只见二人你一招我一式,老和尚一记少林飞踢,小和尚回以一招铁头功,最后二人均讨不到好,一派狼狈景象。这一招一式,均取材于中国功夫,却无中国功夫的半点气韵,既不沉稳也不大气。这一段看似无厘头的表演,充满了趣味性,在引人发笑的同时,展现了每个角色的真实性格。本该端庄肃静的寺庙、恭敬和睦的师徒关系在这里却像是一个笑话,老和尚和小和尚的贪婪都显露无遗。

好看的造型创造了有趣的躯壳,为表演创造了好的载体,而表演则为好看的“木偶”注入有趣的灵魂,使之成为有血有肉的角色。《天书奇谭》对每一个角色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使这部动画既充满趣味又不乏深度。

四、意境深远的美术设计与分镜

在《天书奇谭》诞生之前,中国已在动画的道路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不论是《大闹天宫》还是《哪吒闹海》,都采用了装饰意味极浓的美术风格。而《天书奇谭》则摒弃了这一方式,采用工笔重彩的艺术风格,使得画面更为细腻唯美。“吴门画派”的风格技法贯穿动画始终,为观众创造出了一派如梦的江南美景。

影片的镜头衔接自然流畅,如行云流水。画面的构图也充分地展现了中国画的形式美感:云梦山峰峦叠翠、云雾缭绕、彩霞漫天;江南水乡雨雾蒙蒙、春风拂柳、莺歌燕舞;市集街道人声鼎沸,有如《清明上河图》。以书生狐狸精偷鸡一幕为例,画面中央是一座石桥,男狐狸精自画面左边入画,又蹦跳着从右侧出画。镜头切换到城内,男狐狸精蹦跳着自远处接近镜头。镜头由此切换到肉食铺内,男狐狸精贪婪地望着肉食店内的肉,直到被剁肉的声音吓到,仓皇逃出画面。镜头转换到俯视角度,展现繁华江南街市的全貌。这一组镜头构图唯美,切换承接行云流水,不仅生动地展现了男狐狸精贪吃憨傻的特征,更是将江南街市的韵味刻画得入木三分。

五、配音与配乐:民族元素的融合运用

《天书奇谭》集结了一批老一辈的配音艺术家,他们精心付出,赋予了角色生命力。袁公心存大义,声音低沉而带有磁性;小蛋生正气凛然,稚气的童音亦充满了坚定;女狐狸精说话拿腔拿调,嗓音尖细……无论主角还是配角,配音演员都用心为其注入情感与灵魂,使角色变得有血有肉起来。

影片的配乐展现了中国风格,并结合现代人对音乐的审美偏好,充分融合传统与现代音乐元素。中国民族乐器,如笛、笙、箫等的运用,将气氛渲染得活泼灵动、恰到好处,令人记忆犹新。

六、结语

《天书奇谭》是一部杰作。它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它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如今,4K修复版《天书奇谭》在大荧幕上重新焕发出中国传统动画的美学魅力。在那个中国动画积极探索进取的年代,在经过《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影片的技术积累后,《天书奇谭》在艺术造诣、剧作完整、商业娱乐等方面都到达了空前的高度,堪称中国动画学派的集大成之作。经典影片的修复再映不仅唤醒了动画品牌的生命力,也向观众传达了老一辈艺术家精益求精、耐心执着的工匠精神,为中国动画接下来的发展与探索指明了方向。

贝聿铭先生曾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中国上下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有无数璀璨的文化遗珠,中国传统民族文化能为动画电影的创作提供灵感与素材,但民族文化并不是孤立的、静止的、一成不变的,只有吸纳和融合其他优秀文化,民族文化和中国动画才能够保持强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宋磊.经典影片重修再映是“品牌唤醒”的重要方式[N].中国艺术报,2021-11-15(007).

[2] 丁果.《天书奇谭》:中国动画电影的民族性传统与现代化表达[J].艺术品鉴,2019(18):166-170.

[3] 田健伟.中国戏曲脸谱元素在动画艺术中的应用[J].艺术评论,2011(2):74-77.

作者简介 张旻,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动画。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
运用传统文化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
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提升党员干部道德修养
论弘扬行为德学的重要性与实现途径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旅游开发对纳孔村布依族传统文化的影响研究
试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