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至爱梵高》的叙事结构与画面修辞解析

2021-04-15周楫帆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22期
关键词:叙事结构动画

摘要:《至爱梵高·星空之谜》是世界上第一部完全以动画形式制作,生动还原了梵高油画艺术的精髓,呈现并诠释了梵高生平经历、创作心路与精神人格的艺术家传记电影。文章从电影学与美术学角度切入,剖析影片第三人称主观视角的插叙式线性叙事结构,解读其在风格上两极差异明显、在叙事中潜移默化完成“原画复现”的画面修辞手法,进而总结动画形式在艺术家传记电影中刻画细节、沉浸体验、升华主旨等方面的优势与技巧,为今后艺术家传记电影的创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至爱梵高》;艺术家传记电影;动画;叙事结构;画面修辞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22-0233-05

2017年,一部讲述世界著名画家、后印象派先驱文特森·梵高的传记电影《至爱梵高·星空之谜》(以下简称《至爱梵高》)横空出世(见图1)。全片由125位油画师手绘的多达6.5万张还原梵高绘画风格的油画逐帧组合而成,在记述艺术家梵高人生经历、阐释其精神理念的同时,也充分展示了其油画作品的质感、风格,以运动的画面淋漓尽致地彰显其绘画语言的精髓。《至爱梵高》获得了世界各国观众的好评,在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上荣获最佳动画片,2018 年又被美国金球奖和奥斯卡金像奖提名为最佳动画长片。

至此,動画这门集电影、绘画、音乐、戏剧、文学等众多艺术门类于一身的时空综合艺术,第一次以电影长片的规格讲述了艺术家题材的故事。这为今后全球范围的艺术家传记电影创作提供了“动画电影”这种极具艺术朝圣意味的设计思路。

一、动画形式艺术家传记电影的渊源

传记电影,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历史杰出人物的生平事迹为依据,在对传主生前的书信笔记、作品手稿、访谈记录等真实材料进行梳理和筛选的基础上,合乎情理地添加情节、适度润色,以此生动还原传主经历,阐释其意志思想,直接或间接地展示传主所处年代人文风貌与社会环境的影片。

在艺术家题材的传记电影中,作为传主的伟大艺术家们,往往有着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和独具匠心的创作风格,其对自身创作语言、理念的不断挖掘,对个性美学的不懈探索,以及对个人命运乃至时代的抗争与思考,本身便带有强烈的戏剧冲突性和情绪感染力,同时与广大民众渴望实现自我与社会双重价值的普适情感高度契合,形成了个体生命与历史语境的交相呼应。

而动画作为一种综合表现力极强的艺术表现形式,拥有能够复现、重构其他视觉艺术作品的能力。“赋予图像生机、创造生命运动”,动画在引导视觉中心、调动观者情绪等方面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其不仅能使艺术家传记电影的视觉表现力更加突出,甚至能进一步呈现知名艺术作品背后的故事与情感。因此,动画是艺术家传记电影复现艺术品技法精髓、展现艺术家精神世界的优秀载体。

可以说,《至爱梵高》正是动画形式艺术家传记电影的启航之作。文章从电影学与美术学的角度切入,重点梳理该电影的叙事结构与画面修辞策略,剖析两者互为表里、双向支撑呈现艺术家人生时的精心安排与细节设计,从而引领人们自发地接近这位人类历史上伟大、不羁的艺术家,感受其对自然、生命、美的赤诚追求。

二、《至爱梵高》的叙事结构

电影是叙事的艺术,电影的叙事结构是将电影的视听、时空等各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和技巧组织、协调在一起,给予观众完整的故事和视听体验[1]。

当前市场上的艺术家传记电影主要有两种叙事结构。一种是较为传统的按某种时间顺序记述艺术家生平全貌或呈现某段特殊时期艺术家状态的线性叙事结构,其特点是如同一条丝线般,将事件始末完整串联起来,前后联系紧密有序,有着完整且封闭的叙事链条。另一种则往往以艺术作品切入,通过挖掘画作背后的细节,还原艺术家创作思考的过程,是非线性叙事结构,其特点是包含多条叙事线索,打破单一的时间向度,以明显强化的形式感表达创作者的意图,有着空间化叙事的特征。

《至爱梵高》的故事则从梵高去世一年后的时间点切入,以其生前的邮递员好友之子阿尔芒·鲁兰,接手梵高写给自己弟弟的信件而踏上送信之旅为叙事线索。观众跟随主人公的视角,走访梵高生前相处过的人们,了解过去大众对梵高的不同态度与普遍印象。最终,在走遍南北拼凑出梵高生前最后六个星期的日常生活与心路历程后,梵高离世的真相仍无从得知,但人们却能在故事结尾的浩瀚星空下,深刻地理解、感悟这位伟大艺术家的所思之深、所感之柔。

由此得出,《至爱梵高》的叙事结构,从整体上看属于线性叙事,尽管故事多次使用了插叙的叙述方式,将梵高的过往以拜访人物、回忆的形式插入主线故事——送信之旅中,其本质仍然是单线串联的故事。

通常,线性叙事结构的艺术家传记电影故事连贯,剧情完整,更容易直观清晰地展现艺术家艺术理念的塑造过程,调动观众情感,引发共鸣。但基于还原历史真实的前提,线性叙事结构的传记电影对导演创新性地统筹选段、提炼主旨、撰写剧本的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很容易导致剧情如纪录片般平铺直叙,理念主旨传达直白,单薄乏味。但这并不意味着《至爱梵高》的剧情构建简陋单调,事实上,在对比了线性与非线性叙事结构的情节流畅度后,前者更能保证观众对本片核心亮点——画面表现的关注,从而避免剧情逻辑过于复杂而喧宾夺主。

与市场上常规传记电影、艺术家纪录片重点呈现传主生前经历的叙事结构不同,《至爱梵高》采用了第三人称主观叙事的模式,聚焦于一个对梵高了解不深,甚至起初抱有偏见的小人物。在送信主线有序推进的过程中,先后出现的角色对梵高的评价褒贬不一,但大多充斥着厌恶、不解、漠视的情绪。在这些主观色彩浓重的描述下插入符合客观史料记载的回忆,使得梵高生前的种种细节得以充满沉浸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观众会宛如亲身经历般代入梵高,体会其情绪的剧烈起伏和了解其埋藏在疯狂表面下的善良。

在这种现实与回忆交织推进的双面叙述下,观众的代入者阿尔芒,也从一开始接手信件时抱有强烈的不屑与抵触,逐渐被梵高的生活态度与人格魅力吸引,为其遭遇冷眼、嘲笑、误解的经历愤懑不平。这种心路历程的转变和侦探故事般线索的层层收集,也令观众不再是置身于屏幕外的看客,只以上帝视角冷漠地听取历史事件的客观陈述,而是成为与主人公具有同样视角的寻觅者、思考者、知心者,为理解梵高行径的缘由和剖析其去世的疑点,代入主人公一同行动,主动奔波探寻其去世的真相。

而走访调查的过程其实也是代入了电影背后的制作团队,是对其现实中搜集资料、构思方案、推敲演出、辛勤制作的真实映射,是在电影创作过程中怀揣敬意、倾注心力、深切共鸣着梵高艺术灵魂的完美证明。他们将自身梳理史料时的矛盾和怀疑,对“梵高并非死于自杀”这一可能性的探索,以阿尔芒的声音呐喊出来,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对梵高、对主人公、对制作团队的三重代入。这正是在电影叙事结构巧妙的层层铺垫下,才得以实现的。

最终,《至爱梵高》造就了一个视角独特,与普遍认知中梵高自杀观点背道而驰,但对梵高精神的归纳升华却殊途同归的,独立于传主人生之外的精彩故事,其独树一帜地规避了市场上众多梵高题材影片内容同质化严重的问题。

故事的结尾,在首尾呼应、灿烂无垠的星空之下,观众得以与主人公一同顿悟梵高走向死亡的因果,体会梵高难以被世界接纳而独行长路的痛苦挣扎,被生活现实无情击垮的绝望无奈。但即使身处如此低谷,那个伟大的灵魂依然保持着一颗对生命充满善意,对自然报以尊重,对世间一切都能欣赏热爱的纯粹之心。正如制作组在故事中借角色玛格丽特之口表述的那样,也许直至最后,主人公阿尔芒和观众也无法完全探明梵高死去的真相,却明白了他是如何活着,如何为世间留下无数艺术珍宝,如何带着深沉爱意面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三、《至爱梵高》的画面修辞策略

在电影学范畴中的修辞,是由电影作为视觉媒介或影像艺术的本质属性生发出来的,与电影表意活动相生相伴[2]。换言之,使用叙事、视听、镜头等一切语言使影片更好地传达导演意图的活动,都可以称为电影的修辞策略。而电影中运用视听语言展现视觉画面的表意功能,即是画面修辞策略。

由于传记电影本身的情节发展受制于传主本人事迹和客观史料的记载,因此这类影片的创作往往难以打破现实世界的物理框架,视觉上缺乏亮眼的刺激与点缀。此外,艺术家题材的影片对观众的审美水平和知識储备有一定的要求,尽管通过大量展示艺术家的名家作品能为阐述传主人生从旁注解,在视觉上增光添彩,但呈现方式单一,剖析力度平均,仍然拖慢了叙事节奏,带给观众的视觉冲击也不够强烈。而《至爱梵高》则充分利用了动画的特点,使用了两种画面修辞手法。

(一)风格鲜明、对比强烈的梵高油画艺术语言

《至爱梵高》的视觉语言风格与其叙事结构上的双线安排相得益彰,分别采用了彩色与黑白两种强烈冲突的画面,分别对应当下的送信之旅与回忆梵高经历两条时间线。

彩色画面(见图2),在故事上对应主人公阿尔芒亲身经历、寻觅收件者的时间线。观众同主人公一同探寻、推理、反思梵高“自杀”的缘由与真相,感悟其“疯狂”与“痛苦”的背后对艺术、生活、世界的赤诚之心与深切热爱,和剧情氛围高度契合。影片充分地利用了油画的材质特点与绘画语言,将梵高充满节奏音律的跃动笔触与生机盎然、浓郁奔放的流溢色彩高度还原在银幕之上。通过动画艺术与绘画艺术的有机结合,充分凸显了电影构建时空的自由特性,为原本就充满动态张力的静态画面拓展了时间维度,也完美契合了梵高绘画理念中对色彩、自然、生命的热情追求。换一个角度说,梵高本身的创作中就具有鲜明的电影意识,动画这种视觉艺术形式打破了受限的时空,将其凝注在画作中的艺术生命彻底地释放了出来。

黑白画面(见图3),展现的是众人回忆梵高的时间线,同时也是创作者为了完善故事剧情,增补延伸的画外世界。光感强烈、冰冷肃穆的画面集中展示了梵高过去生命中的挫折、孤独、悲伤,是其面对命运时的痛苦挣扎,因此影片采用了光影更加强烈真实,宛如黑白摄影般的画面风格,用机械克制的笔触展示了梵高画作之外的人生。画面刻意抹去了梵高画作中流溢的笔触与鲜活的色彩,似乎现实生活的一切都与梦想针锋相对,处处充满了冷漠、残酷、压抑与嘲讽。一面是对自然、生命、人性真善美的赤诚追求,一面是对排斥、穷苦、亲人愧疚的沉重悲戚,在这种刻意凸显差异的视觉对比与情感共鸣下,这些挣扎与矛盾化作回忆中冰冷凝固的画面,将梵高的内心活动与情感波动展现得淋漓尽致。

两种风格的画面都淋漓地展现了油画独特的肌理、质感,同时也呈现了动画强大的生命感染力,影片将两者的特性完美交融在一起,克服了常规传记电影中视觉单调、难以形成视觉冲击的缺陷,这也是广大梵高爱好者会在这场视觉盛宴中流连忘返、欣喜若狂的原因。

(二)精彩纷呈,融于市井和登台角色中的“原画复现”

艺术家传记电影中有一种效果显著的画面修辞方法,即是“原画复现”,也译作“活人画”“雕塑剧”“肢体戏剧”,本身是戏剧艺术的一种重要手段。其含义为在剧场中还原名画场景,以戏剧思维展现画作,是一种影像化诠释绘画作品的方式[3]。

有不少优秀的艺术家传记电影在拍摄中使用了“原画复现”手法,如德里克·贾曼导演的《卡拉瓦乔》和彼得·格林纳威导演的《夜巡》。但能在全片中处处还原、致敬传主艺术原作的电影,唯有使用了动画作为载体的《至爱梵高》。

《至爱梵高》大量复现了梵高的经典名作。由于梵高生前热衷写生创作,制作组在设计情节与画面的过程中,巧妙自然地将梵高著名风景画、人物画中的场景与角色融入故事的主线中。这些真实的历史素材强化了观众的沉浸式体验,给予了观众一场在现实与画作中穿梭的时空旅程。在电影中,这种对名画的电影化诠释,主要发挥了两种作用。

第一,对故事登场人物、时代背景的真实复现。由于梵高生前就在故事的主要发生地奥维尔小镇创作过大量的写生作品。这些画作的描绘对象既有人物肖像,也包含室内陈设和户外风景。加上梵高的创作风格本身就具有浓厚朴素的生活气息与极具捕捉力、表现力的表现主义倾向,可以说是最好的选角名单、布景蓝图和渲染参照。

影片大部分具有原型的角色,在初次登场或关键剧情时刻,都特意复原了对应肖像的构图与色彩关系。制作团队在剧本的构思阶段便考察了这些画作的创作背景、模特来源,并将这些碎片化的信息整合进了故事主线。演员通过化妆、服装、道具,模拟名画中人物的举止姿态,揣摩人物的行为逻辑与精神情绪,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感与朴素感。同时,影片还大量利用了梵高的风景画,其既可用于切镜衔接、故事转场或者作为重要剧情的背景,又能凭借画作本身的色调,在影片主线剧情的情绪表达方面发挥烘托、象征、表意的作用。最终,《至爱梵高》在除片尾字幕外,没有直接呈现任何资料、书信、旧址照片的情况下,就引领观众真实沉浸地进入了梵高生活的那个时代。

例如,故事开篇随着凝望星空的长镜头逐渐拉远,穿过涌动云层,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正是梵高的代表作之一《星月夜》。伴随着空灵悠远的音乐,镜头逐渐下降推移,聚焦近景,画面便无缝来到了故事第一个场景——主人公与警察起冲突的门店前。随着人物走进室内,影片巧妙地通过洗手间的镜面以及墙壁,致敬了梵高以真实人物为原型的肖像写生。而当角色移步正厅后,观众又会惊喜地发现原来此场景正是梵高另一部室内写生画作《夜间室内咖啡座》,顺理成章地过渡到下一个角色对谈的发生地。

这种精妙的衔接,在影片中比比皆是。往往只通过数个镜头,影片便清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场地与出场人物,用镜头充满故事性地致敬了梵高的代表作,这对导演蒙太奇剪辑、把握画面节奏等方面的能力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由于大多数梵高原画在画面比例上都与电影放映银幕存在差异,因此剧组将众多原作中的场景进行了扩展,从而配合摄影机的移动和转场衔接。而正是通过底稿不断叠层、串联播放形成动态画面的动画制作方式,才赋予了这些静态作品鲜活的生命力。最终,在绘画语言与镜头语言的有机融合下,影片将梵高创作时理性的思考与感性的激情呈现于银幕之上,终于打造出这场恢宏壮丽的视听美学盛宴。

第二,对梵高创作情感与精神人格的生动诠释。画家的作品,往往凝聚着其对时代、社会、生命的观察与思考,是他們分享视野、抒发情感、表达思想的心灵窗口。根据描绘对象的差异,原画复现表达出的主旨意蕴也各具特色。

由于故事主人公阿尔芒是以独立于梵高生平之外的旁观者身份来到梵高最后生活的小镇的,其初来乍到、接触各类人物的过程非常巧妙地与梵高本人的境遇重合了,不仅身份上叛逆拮据、精神上也不受认同。而梵高的肖像画正是在观察这些形形色色人物的过程中有感而生的。因此制作组在确保叙事逻辑通顺自然的前提下,不论是接触人物的契机,还是接触人物时的精神状态,都有意与梵高创作原画时的主客观因素相映照,使得影片的情绪表达和氛围塑造都接近于百年前梵高挥洒颜料、执笔绘画布的情感。

例如,故事中与梵高来往密切的人物——加根医生的女儿玛格丽特,其出场时独坐于钢琴前弹拨琴键的场景正是出自梵高的著名肖像画《弹琴的女人》。制作组结合梵高创作笔记及书信手稿中记载的构思此画的缘由与过程,剖析、揣摩了隐藏在原画背后的人际关系与情感脉络,以主人公初访加根医生家,在窗外无意窥见内室的剧情设置,让原画的构图以第一人称视角呈现在了观众面前。在观察视域上,这与梵高创作原画时的视野相契合;在主观情感上,又与梵高本人初见玛格丽特小姐时怦然心动的心情对应。这种视域与情感的双重代入,既展现出角色本身的安静优雅和贴合剧情走向的氛围,又还原了梵高创作原画时对历史原型人物的感情与作画思考,为后续玛格丽特的行为、态度埋下了伏笔,可谓无不巧妙,一举多得。

再如,故事发展到中后期,主人公因寻觅梵高自杀的真相屡屡无果,脚步沉重,独自漫步于凄风阵阵的麦田间时,乌云密布的墨蓝天空,灿烂鲜艳却摇曳不止的金黄麦穗,分叉延伸通向未知远方的蜿蜒小径,还有因主角愤然丢石、四处逃窜的大片黑鸦,结合影视声画的滚滚声鸣和风起云涌,都将故事的沉重凸显至极点,而这样的景象正是梵高生前最后一幅画作——《乌鸦群飞的麦田》(见图4)。画面中处处流露着紧张与不祥的气息,仿佛是一纸由图形与色彩组成的无言绝命书,映照出梵高自杀前的矛盾、痛苦——明明对自然、生活、艺术充满挚爱,却也因穷困潦倒、对家人心怀愧疚而越发偏执,难以融入世俗,宛若孤魂般漂泊于大地。而这也与主人公一路探寻梵高足迹,经历了颠沛流离,执拗寻觅真相却仍然扑朔迷离时的挫败与焦虑,形成了鲜明的对应与深刻的共鸣。

由此两点可以看出,《至爱梵高》充分发挥了“原画复现”的作用,既打造了梵高油画独特的视觉体验,又巧妙达成了以画叙事的目的。这种绘画艺术与动画艺术的交织转化使画面与剧情高度融合,独具匠心地通过一帧帧运动的油画将梵高的心路历程与艺术信念展现出来。

四、结语

《至爱梵高》在电影叙事结构上属于线性叙事结构,但充分发挥了插叙式叙事的作用,以探寻式的第三人称主观视角潜移默化地引领观众完成了对主人公、梵高、制作团队的三重代入。在画面修辞策略上,《至爱梵高》充分发挥动画特点,生动重现了梵高油画艺术的精髓。同时,影片使用了两种与剧情氛围完美同调的油画语言构筑画面,彩色与黑白、温暖与冰冷、运动与静止、自由与拘束,作画风格的显著差异在视觉上给观众带来了冲击性极强的对比,使其能更直观深刻地体会梵高作品中的热烈情感和内蕴力量。而电影中对梵高名作的“原画复现”,更是在充分展现原作魅力的同时,既完成了对故事登场人物和时代背景的真实复现,也实现对梵高创作情感与精神人格的生动诠释,最终升华主题,使全片真正从视觉到心理上引发观众的共情,使观众真正意义地理解梵高,尊敬梵高,至爱梵高。

“我心藏瑰宝灿烂如歌,唯有画作可为我吟唱”。当这句梵高的名言在银幕中显现时,伴随着《星月夜》躍动的笔触与流溢的色彩,静静地旋腾、翻涌、消融于每一位观众眼前,此时,不论是深刻了解梵高油画语言的爱好者,还是初次观摩、了解不深的普通观众,都无法不被这部动画传记电影传递出的真挚情感与深切敬意触动。

其实,在数字技术不断发达的今天,《至爱梵高》使用的动画制作方式本质上相当简单。其制作流程较为接近传统二维动画,将真人拍摄的基底影片进行风格化处理后,作为画面参考物,再由100多名油画师一帧一帧绘制出来。这种工序烦琐复杂,甚至在业内人士看来颇为辛苦的电影制作方式为什么被制作组坚守了下来?笔者认为有两方面原因。

其一,这种执着出自制作团队对梵高本人朝圣般的钦佩与尊敬。他们通过动画“赋予图像生机、创造生命运动”的本质功能,向世人真正展现梵高绘画中颜料的流动张力与内蕴的深切感情。

其二,相比传统的真人演绎,动画可以最大限度保留作品的笔触质感,通过流畅变幻的视觉动效,自由生动地扩展画面和转接场景,将艺术家作品的时间维度和动态张力表现出来。

可见,动画是艺术家传记电影复现艺术品技法精髓、展现艺术家内心世界的不二载体,其不只是一种单纯增强视觉效果的技术工具,更是一种魅力超群的艺术表达语言。这不免让人想到,20世纪惊艳世界,取材于画家齐白石创作的鱼虾等形象的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其正是国内影视从业者将艺术家绘画符号与动画艺术结合的不二典范。

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电脑动画技术愈加发达,动画的可塑性和表现力必将愈发强大,在如三维建模、光影滤镜、CG渲染等后期特效的加持下,动画电影必然会持续发展进步,不断迎来新的机遇。如果能潜心研究动画形式的艺术家传记电影,将国内知名艺术家的作品、创作理念、情感精神等,与具有强大复现力与感染力的动画适当结合的话,中国影视界将为世界呈现出更加瑰丽的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 刘凡.电影叙事结构探析:线与非线[J].电影文学,2011(15):18-19.

[2] 苗瑞.电影修辞的内涵与研究的观念[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20(2):133-138,6.

[3] 张净雨.以影作画:画家传记片的视觉化叙事策略研究[J].当代电影,2016(1):54-59.

作者简介 周楫帆,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电影学。

猜你喜欢

叙事结构动画
揭秘油画动画 逐帧堆砌的精致艺术
《哈利·波特》的魔幻叙事解析
贾樟柯电影叙事的板块结构分析
浅析《喜福会》的叙事结构
以微电影《调音师》为例谈中国微电影在叙事上的改进
电影《明日边缘》叙事动力解读
《西厢记》与《春香传》的叙事比较
动画总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