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幼儿劳动习惯的策略
2021-04-13石小妹
石小妹
【摘要】教师与父母是幼儿的启蒙者,他们的责任不仅仅是传授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提高文化素养。基于此,本文将浅谈培养幼儿劳动习惯的策略。
【关键词】培养幼儿;劳动习惯;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07-0161-02
陶行知先生認为劳动与生活密切相关,教育的中心是生活,在生活中进行劳动便是一种教育。加强孩子的动手能力、让孩子形成劳动习惯可以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就如何提高幼儿的劳动意识、锻炼幼儿的劳动技能、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做出策略研究。
一、对培养幼儿劳动习惯的简要概述
现阶段,培养幼儿劳动习惯是孩子全面发展的基础,而在培养幼儿劳动习惯过程中,孩子劳动意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及关键的一个环节。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劳动意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基础与关键,没有一个好的基础,会直接导致孩子在成长与发展道路上产生一定偏差,不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同时在孩子的动手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后,他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自己动手和劳动最光荣的感知力度,可以使孩子更加精确地认识到劳动的真正含义,对劳动思维的理解上更加清晰透彻。培养幼儿劳动意识能快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劳动意识与动手解决问题能力。在当代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为了能适应大环境影响下的发展要求,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落实孩子的劳动习惯必须得到重视和加强,为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综合素质教育高的新时代人才奠定基础。
二、培养幼儿劳动习惯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孩子的观察与了解不够多,没有刻意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现阶段,在培养幼儿劳动习惯的过程中,教师对孩子的了解不够多,孩子的观察能力不够强,教师没有刻意地对孩子的劳动意识进行培养,不利于幼儿形成正确的劳动思维。二是没有结合游戏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来培养学生幼儿的劳动能力。就目前来看,在提高孩子的劳动能力的过程中,没有结合游戏,为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创造良好的环境,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三是家庭与幼儿园联系不紧密,没有把培养幼儿劳动习惯融入日常。当前阶段,在培养幼儿劳动习惯的过程中存在家庭与幼儿园联系不紧密的问题,家庭和幼儿园互动不到位,没有把培养幼儿劳动习惯融入日常生活中。
三、培养幼儿劳动习惯的措施和策略
(一)积极了解、观察体会,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
要想让幼儿从小就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首先要在根本上对进行改变,从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开始做起,让孩子形成劳动的思维,只有让孩子有了一定的劳动意识,才可以为幼儿劳动习惯的形成奠定基础。只有孩子在脑海中形成自主劳动的意识,才可以真正接受家长和教师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对孩子劳动习惯的培养。就目前来看,独生子女的数量仍然占据比较大的比重,家长和教师对于孩子都比较爱护,在做家务和进行劳动方面很少会让孩子接触,直接导致了孩子缺乏劳动的意识和相关的动手能力,也缺乏机会进行劳动锻炼。作为幼儿教师,不仅承担着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任务,更应当对幼儿进行积极的了解,深度观察体会,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同时,要让幼儿学会体会父母劳动的辛苦,帮助父母分担家务,提高自身的劳动思维与意识,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努力做一个合格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
例如,教师可以在幼儿园内设置一块花草种植区域,让孩子选一粒种子,教师帮助幼儿在花草种植区域内种植,并在各自的植物旁边放置带有自己名字的标牌,然后引导孩子每日浇水施肥,把植物交给孩子自己照顾,让孩子观察植物的生长,体会通过自己劳动最后收获成果的快乐,从而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
(二)创设环境、结合游戏,培养幼儿的劳动能力
虽然幼儿年纪比较小,但是家长应当意识到孩子也有简单的劳动能力,对于孩子不可以太过于娇惯宠溺,应当让孩子从小就接触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给孩子灌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人的事情帮着做”的思想,从服务自己开始进行劳动,比如教导孩子要学会自己动手吃饭,自己穿衣服、穿鞋子,自己刷牙洗脸等,这些小事情与生活息息相关,比较容易让孩子接受。对于稍大一点的孩子来说,可以教导他们在满足自我服务的基础上去帮助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为班级或者家庭尽一点绵薄之力,做出一点贡献。教师可以为孩子们创设一个情景,比如让小朋友负责浇花、照料小宠物等。这样不仅可以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劳动情景,使孩子获取更多的知识,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劳动思维,提高孩子的劳动能力,使孩子们形成高度的责任感与集体感。幼儿获取知识、培养动手能力最主要的场所就是幼儿园,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内容中融入劳动实践活动,开展游戏活动,让孩子形成主人翁意识,从简单的事情开始,培养幼儿的劳动思维。同时,教师还可以每周开展一次手工实践课,收集一些废旧材料,让孩子发挥想象力,变废为宝,将废旧物制作成一些有创意的小作品展示出来,让孩子体会到从劳动中获取的快乐,同时可以提高孩子的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使幼儿逐渐成长为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例如,教师可以创设环境,设置角色扮演游戏,分别让小朋友扮演爸爸妈妈孩子,让他们表演每日父母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接送孩子上下学等日常事情,让幼儿体会父母每日劳动的辛苦。教师还可以让幼儿模仿小蚂蚁、小蜜蜂等爱劳动的小动物,通过游戏的方式,不仅可以增加培养幼儿劳动习惯的趣味性,还可以促进幼儿劳动意识的形成和劳动习惯的养成。
(三)融入日常、家园互动,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
在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过程中,首先要把劳动教育融入每天的日常生活当中,运用恰当合理的方式,让幼儿逐渐学会着手做自己的事情,从小事开始做起,循序渐进,把幼儿的一日生活充分合理地利用起来,在一日生活中融入日常的劳动教育,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习惯。学会让孩子进行处理自己的事情、对自己进行服务是最基础的劳动。在幼儿园的小班和中班进行劳动教育时,教师可以让他们自己吃饭、洗手等,而对于幼儿园大班的孩子进行劳动教育时,就应当在自我服务的基础上进行服务他人思想的引导,让他们做好自己的事情,更要为中、小班幼儿树立一个好榜样,与低年级的幼儿们团结友好、互帮互助,要力所能及地帮助年龄更小的孩子,同时在家中或者幼儿园中积极地帮助他人进行家务劳动,比方说简单的扫地、捡垃圾等活动,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劳动意识。此外,当前的家庭教育中,对幼儿的劳动教育大不相同,有的家庭对孩子过分溺爱,从来不让孩子动手做任何基础家务,导致孩子没有一个正确的劳动意识,觉得依赖他人帮助自己是理所应当的,自理能力非常差。所以,教师应当根据每个家庭环境的差异性和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的不同,加强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联系,强化家园互动,让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对幼儿进行劳动意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发挥家园合作劳动教育的优势,全方位地提高幼儿自身劳动能力的增长。
例如,在早上起床时,教师可以让家长引导孩子以及穿衣服、刷牙、洗脸等。在幼儿园,午饭或者晚饭前,可以让孩子自己分发盘子和筷子等餐具,饭后让小朋友们自己主动把餐具放回收餐具的地方,然后帮助教师擦桌子。放学后让孩子们把玩具收好,把桌椅摆放整齐,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提高孩子的劳动习惯与动手能力,同时可以让孩子形成责任感。
综上所述,现阶段,人们对孩子的爱护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增长,家长与教师太过于注重孩子的学习,而忽视了孩子的动手能力与劳动习惯的培养,导致孩子劳动意识不足。因此,想要让孩子身心得到全方面发展,就必须加强孩子的劳动教育,培养幼儿劳动习惯,为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榜样,从多方面入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逐步把孩子培养为符合时代要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
(责编 吴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