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焦虑也能助力成长
2021-04-13杨惠媛
杨惠媛
作为一名教师,在日常与家长接触的过程中,时常能感觉到家长们的各种焦虑。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对自己的孩子怀有太多忧虑和担心,他们担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人身安全、身心健康、社会交往等,唯恐自己、老师或孩子自身在哪一方面做不到位或稍有不慎,釀成错误和遗憾,影响孩子的进步和健康成长。家长们这种焦虑渗透在他们日常行为的方方面面,流露于他们的语言表述、互动交流、思维活动等表现中。焦虑现象普遍存在于整个家长人群中,但是不同家庭环境、不同身份的家长焦虑的轻重程度和内容又有不同。
家长为孩子焦虑很正常
一次闲聊时,一位单亲父亲跟我谈到了他的焦虑。这位父亲是一位高校教师,孩子从上小学起就由他独自抚养。从那时开始,这位身为博士、拥有副教授职称的父亲,除了工作,精力几乎全部放在了孩子身上。他接送孩子上下学、照顾孩子衣食住行、辅导孩子作业,全身心地陪伴孩子,生怕哪一点做不到,导致孩子成长中的闪失。还好,孩子学习成绩一直不错,这令他感到一些欣慰。如今孩子已升入初中,可这位父亲的焦虑却丝毫没有减少。那天,他一吐内心忧虑,说道:“第一,我担心孩子受社会上不好的人、价值观、思想的影响,变得偏执而不可教育;第二,担心孩子的主观不努力或者学习方法不正确,或因对某一科不感兴趣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第三,担心孩子在学校吃不好饭,营养不良,影响身体健康;第四,担心孩子做作业熬夜,影响身体健康。”这位负责任的父亲可能是千千万万家长的一个典型代表,他担心的也是大多数家长所担心的。不同身份的家长担心的重点又有不同,比如父母,更担心孩子的学习,而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更多地关心孩子的健康和安全,就怕出现什么情况没法交代。当然,也有一些家庭,家长的担心和忧虑没有那么重,孩子过得比较轻松。这样的家庭,家长并不是不关心孩子,而是自觉地把握住了度,这样,家长自身和孩子都可以在较为宽松愉快的环境下工作、学习和生活。
过度焦虑危害大
适度的焦虑是关心,过度的焦虑有危害。如同我们参加一场考试,进入考场,适度的紧张情绪会帮助我们认真对待考试,更加集中精力作答,考出好成绩。而过度紧张就会让人无法集中精力,不能专心于考试,甚至大脑一片空白。焦虑也是如此,日常生活中,焦虑情绪人人都会有。作为家长,关心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担心孩子出现或遇到各种问题,忧虑孩子的健康、安全甚至未来,这些都属正常。这正是我们对孩子爱和负责任的表现。关键就是要把握好度,焦虑过度不仅没必要,还具有很大危害性。
首先,不必要的焦虑会影响家长的处事方式。如果我们把握不好度,对孩子过度担心和忧虑,势必会在言谈举止当中表现出来,这种情绪会左右行为方式,在日常言语和行动中表现得过犹不及,给自己和周围的人造成困扰。有一种被称作“焦虑症”的心理问题,就是因焦虑情绪过度或失控而引发的。面对问题和困扰,面对我们认为重要的人和事,我们自然会产生一定的焦躁、紧张、不安等情绪,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但是千万不能任由这类情绪无限扩大,发展到超出合理范围的程度。那样有可能会使言行举止偏离正轨,从而导致不希望出现的结果。
其次,家长的焦虑会传染给孩子。家长的焦虑情绪会不自觉地通过话语和行为流露于外,传递给孩子。孩子对自己的学习等本身存在焦虑,加之家长传导给他们的情绪影响,会使无形的压力叠加。在这种压力下,性格开朗些的孩子会有所爆发进而得到释放,而对于那些性格内向的孩子,他们不善于表露和宣泄,只会自己默默承受,可想而知对他们造成的负面影响和危害会有多大。长此以往,极有可能造成孩子的心理问题,而幼时形成的心理困惑会影响孩子一生。
最后,家长的焦虑情绪还会制造不必要的紧张氛围,进而有可能破坏正常生活。正如我们所知,父母之间育儿方式的分歧、父母与长辈之间教育观念的不同等现象十分常见,很多家庭会因教育孩子意见相左而产生矛盾甚至引发家庭大战。时常会有一些家长向我吐槽其他家人的教育方式,他们的目的也很单纯,就是争取获得我的支持。我非常理解每一位家长的苦心,但是每当这个时候,我不会简单地支持某一方,而是建议家长们通过深入沟通实现相互理解,彼此消除隔阂,免去不必要的焦虑,进而达成一致意见,找到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这样既消除了家庭矛盾,建立了融洽的家庭气氛,又有助于孩子教育和健康成长。
如何做到适度焦虑
控制好焦虑情绪,关心关怀适度,不仅家长自身轻松,而且可助力孩子健康成长。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呢?
1。把握度。焦虑心理是人的情绪的正常表现,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感到焦虑,正是我们爱孩子、关心孩子、重视孩子的表现。试想,我们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之后任其恣意成长,毫不担心和忧虑,随其自由发展,这是不可想象的,也是不负责任的。所以说,家长的焦虑不仅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十分必要的,关键是要把握好“度”。适度的焦虑会帮助家长找到适合的教育行为和方法,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而过度的焦虑会导致过度的行为,一方面可能因为过度关心和溺爱,教育出能力差、素养低的温室里的花朵。这样的孩子依赖性过强,长大后不容易融入社会和集体。另一方面还可能由于家庭气氛长期紧张压抑,培养出暴躁或偏执的孩子,他们缺乏自信,在成长的道路上同样会遇到很多问题。可见,教育焦虑一定要适度。
2.勤关注。如何做到适度,这就需要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知道他们处于什么状况,需要什么帮助,这样才能消除不必要的焦虑,适时提供恰当的关爱和帮助。这一点说起来简单,真正做到并不容易。很多家长就常抱怨,孩子什么都不对家长说,怎么了解他呢?确实,要真正了解孩子需要家长具备一定的能力,而且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在不同阶段会发生不同变化,家长必须要跟上孩子的成长步伐。新时代,社会和家庭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家长仅凭自己的成长经验来教育孩子,已经不适用了。所以,身为家长必须加强学习,做到与时俱进。与此同时,多多关注自己孩子的言行表现,用心去理解去体验。
3.善沟通。要想真正了解孩子、关心孩子,助力其健康成长,仅有外部关注是不够的,家长还要善于沟通,通过交流找到打开孩子心门的钥匙,走进孩子的内心深处,在了解孩子所思所想的基础上,做到有的放矢地关怀和关爱,提供有效的帮助。当然,这里的交流并不仅指与孩子的单向交流,还应包括家长之间的交流、家长和老师之间的交流,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交流、老师与孩子之间的交流,等等。如果做到了孩子、家长、老师三位一体,就能够共同创建一个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健康和谐的教育框架和环境。这样,既可以消除家长不必要的焦虑,又能够实现孩子的健康成长。
(责编 宋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