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的实践与思考
2021-04-13黄琪
黄琪
提问是课堂上最常用的一种师生双方互动的交流方式。教师通过课堂提问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对文本内容的深刻解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经常会出现由于教师提问方式不当而导致课堂高耗低效等现象的产生。那么,怎样才能让课堂提问发挥其应有的教学价值呢?
一、提问语言要简洁
在课堂提问中,教师提问的语言要力求简练,应避免问了一大堆问题学生却不明白教师意图等现象的产生。也只有简洁明了,学生思考方向才会更明确,达到尽快解决问题的目的。
如在统编本三年级下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教师在板书课题之后就可以提出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一幅什么画?它为什么能够名扬中外?”在学生基本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说说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在这里,教师用简洁的语言引导学生阅读思考“是什么画,名扬中外的原因,从哪些方面进行介绍的”,这几个问题没有过多的废话,直击文章的关键处,为学生留出了更多自主阅读思考的时间,有助于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
教学中,教师没有用花哨的教学手段,就是根据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难点设计关键问题,并用简洁的语言提出来,凸显出了核心价值信息,学生印象深刻,起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二、提问指向要明确
课堂提问指向要明确,如果教师提问的方向不够明确,学生也就不能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作出准确的回应,势必会耽误学生阅读思考的时间,影响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
如在教学统编本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一课时,对于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多数学生都能够很快地回答出来,而对于作者写这件事的目的或者想要表达什么,许多学生却不甚清楚。教师在课堂提问的时候如果只是让学生说说自己从这件事中读懂了什么,许多学生可能会不知道该怎样回答。因此,教师就可以这样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孙中山为什么宁愿挨打也要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他为什么敢于这样做?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真切感受到了孙中山追求学问的坚定决心,他这种勤学好问、对待学问的态度也会在无形中感染学生,使学生也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如果教师的提问指向不明,学生也就很难明白教师提问的用意以及自己该从哪些方向思考,而当教师直接就“孙中山宁愿挨打也要向老师提问的原因”提出问题后,学生就能够根据教师的问题做出准确的回应,从而使课堂教学顺利展开。
三、提问要有层次性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层次性的设计与推进,这样才能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如统编本三年级下册《剃头大师》一课的课后习题一是:“朗读课文,说说剃头大师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如果教师直接提出这个问题,许多学生可能会很难回答出来,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对课后习题进行适当调整,以便于学生更好的阅读与思考。(1)默读课文,分别画出描写“剃头大师”理发和“我”理发的相关句子。(2)用自己的语言分别说一说“剃头大师”和“我”是怎样给小沙理发的。(3)说一说“剃头大师”和“我”理发的不同之处。这样调整,就把一个大问题划分为了三个小问题,前一个问题是后一个问题的基础,层层深入,学生在经过阅读思考之后就能由易到难回答问题,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依据课后问题的难易程度将其分解成为了三个具有层次性的小问题,这样逐层解决问题,学生会倍加轻松。
四、提问要有引导性
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的时候要注重对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能够运用具有引导性的语言为学生的阅读思考提供方向,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一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蟋蟀建造的住宅可以算作是一个伟大的工程,在学生读完课文之后,教师可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第7~9自然段,再说说蟋蟀的住宅有着怎样的特点。在学生说出“清洁、干燥、很卫生”之后,教师再提出引导性问题:“你们知道这样的住宅是用怎样的工具如何挖掘出来的吗?请找出描写蟋蟀挖掘动作的词句品读感受。”结合文中的“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倾斜地铺开”让学生感受蟋蟀建造住宅的辛苦,然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它用前足挖巢穴容易吗?还需要做些什么?(整修)”就这样,在教师的步步引导下,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蟋蟀建造的住宅真是一个伟大的工程。
上述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蟋蟀建造的住宅真的算是一个伟大的工程,教师从蟋蟀住宅特点、蟋蟀挖掘工具、挖掘动作以及完工之后的修整等一系列问题的提出与引导,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透彻。
五、提问要显冲突性
阅读教学既要有学生静静的思考,又要有学生的争鸣。教师在学生的认知冲突处巧妙提问,可以使学生在化解冲突的过程中获得对文本的深刻解读,走进阅读的深处。
如三年级上册《手术台就是阵地》一课的第4自然段主要讲了几发炮弹落在小庙的周围,小庙的一角已经坍塌,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可是就是在这种情形下,白求恩仍然在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战场上的情形这么危险,白求恩还没有离开,还在争分夺秒做手术,你们觉得他这样做值吗?你们对此有什么看法?”有學生认为白求没不必要这么做,他太傻了,炮弹都落在身旁了,太危险了,他还不离开,真是不应该啊!有学生说:“我认为白求恩这样做没错,人们常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他每救活一个人,我们的革命力量又增强了一分。”有学生说:“他这真是在舍己救人,这样很危险,真想让他赶紧离开。”这是一个极具冲突性的问题,在学生的冲突中,在引导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看法时,学生对白求恩的舍己救人的精神认识更深一层,起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故意提出颇具冲突和争议的话题供学生思考。他们经过争议后,白求恩的形象在心中更加高大,也真正理解了“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意思。
六、提问要显开放性
阅读教学要开放教学时空,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培养与发展。教师基于文本内容的特点,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可以使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向更为全面,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如在教学统编本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有教师在课堂结尾的时候问学生:“你们觉得小兴安岭美吗?为什么?”这样的问题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学生不得不在“美”与“不美”中被迫做出选择,这样的提问就显得毫无意义与价值。如果教师能够换个提问方式,提出开放性问题:“如果让你选择一个季节到小兴安岭去旅游,你会选择哪个季节?为什么?”这样开放性的问题就会很容易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并让学生在积极的思考中纷纷发表自己的理由与看法,让课堂更加生动活泼。
在教学中,教师没有用常规的提问方法让学生回答自己对小兴安岭的看法,而是让学生选择出最想去小兴安岭的季节。这样的提问,给予了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学生回答问题更自如,并能够发自肺腑地表达出自己的阅读感受,起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教师要把握住课堂提问的指向,采用多种提问方式,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有的放矢,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作者单位:广西桂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 刘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