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课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21-04-13张慧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1年3期
关键词:整体要素习题

张慧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从而丰富学生的阅读量,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因此,进入中高年级之后,统编本教材编排了一些具有典型价值的“长课文”,这对于师生来说都是一种挑战。“锱铢必较”,不大现实;放任自流,收效甚微……这些惯性思维下的教学策略和原则,已经不能胜任特意编排的“长课文”教学。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来谈谈对统编本教材中“长课文”的教学思考。

一、依循认知规律,设置精妙的教学结构

学生对文本的感知,一般都是按照“整体感知、深入细节、回归整体”的步骤进行的。所谓整体感知,就是在初读课文时形成最基本的感受,对文本内容、作者特点、创作背景、中心主题等形成积极的阅读期待,并为后续的鉴赏品析做铺垫。深入细节就是采用电影聚焦特写的方法,关注文本中的关键句、核心词,感受其内在的认知意蕴,并从习作的角度进行感知和内化,对作者的素材选择、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推动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回归整体就是对课文、对学习进行回顾式的总结,既是对文本的梳理和提炼,又是对学习方法的归纳和深化。

以统编本六年级上册《穷人》一文为例,可以紧扣上述三步,展开如下教学。首先,整体感知。明确这篇课文的体裁,相机了解作者列夫·托尔斯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感受桑娜在收养西蒙两个孩子时的矛盾和纠结内心,体会人物的整体形象,并相机联系题目,为深入把握小说的中心奠定基础。其次,深入细节。紧扣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核心的文体定位,从“情节”发展和“环境”渲染这两个维度,引导学生感受人物内心的细腻变化,并洞察作者借助心理描写来展现人物形象的艺术表达方法,从环境的角度,感受“屋外狂风怒吼”与“屋内温馨舒适”形成的对比,感受环境描写在小说创作中的作用。最后,回归整体。组织学生尝试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情节轨迹、把握人物形象,并找出故事情节发展过程中的留白,进行拓展想象,补充基于情节和人物认知下可能发生的事情,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紧扣题目进行辩证的表达:课文中的桑娜和丈夫是不是真“穷”?你是怎么理解“富裕”与“贫穷”的?

如此设计的课堂结构,让学生站在整体的高处,对文本内容进行了整体把握,对故事中的情节、人物以及小说的文体都有了更加深入的感知与洞察。鉴于“长课文”的特殊性,教师要强化前后两次“整体”的感知,通过前置性的自主先学与翻转课堂微课等多种形式,分别在两头进行延展,为学生提供辅助的认知资源,灵活地设计问题,从而提升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意识,更好地推动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发展。

二、把握编者用意,研制适切的教学内容

“长课文”内容丰富,蕴藏的表达训练点也非常多。如果试图在课堂中“一网打尽”,学生反而什么也学不到。为此,教师要从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入手,积极与教材编者对话,洞察统编本教材如此编选、如此设置的真实用意,深入把握“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双重线索,研制出既契合学生基本学情,又贴合文本自身内容,还遵循编者用意的教学内容。

统编本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一文是一篇典型的红色革命传统课文,这个单元所设置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描写场面的”。为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落实这一语文要素,编者在课后习题上可谓煞费苦心:(1)概括课文所描写的场面,串联起来说说开国大典的整个过程;(2)读读写阅兵式的部分,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场面的。这些都非常充分且鲜明地体现出编者的真实意图。

鉴于此,这篇“长课文”的教学就可以避轻就重,在充分解读编者用意的基础上,将其他教学内容作整合或者省略处理,把教学聚焦在作者采用点面结合描写场面的方法上,教师可以依托课后习题展开这样的教学:首先,说说开国大典的场面,就是要组织学生对文本进行整体性观照,教师可以借此契机,扎实训练学生的提炼和概述能力。其次,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场面的”,就是要引导学生聚焦典型的语段,把握语段中所蕴藏的丰富画面,深入品鉴作者的语言精妙和表达方法。

长文虽长,但聚焦课文所设置的中心,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双重要求,形成明确的教学指向性,就能形成一课一得的教学效益。

三、搭建认知支架,遴选精准的教学方法

“长课文”内容丰富、情节曲折、信息量大,学生需要有充分的时间保障和策略支撑来学习。现在很多教师的教学仍旧停留在感知与表达的单一模式之中,缺乏匹配的阅读策略作为补充。因此,教师要從具体学情出发,为学生搭建认知的支架,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发展。

高年级学生多数时候仍旧停留在形象化思维阶段,教师要结合文本内容,整合运用插图、表格、提纲等直观的思维元素,与文本中的语言形成相辅相成的再现体系,利用其可视性,冲击学生的多重感官,帮助学生感知内容,品味细节,及时消除对“长课文”阅读的畏惧性心理,将原本单维度的语言文字转变成立体化的多维图文,提升文本的解读效果。如统编本四年级上册《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教材中提供了插图,课后习题中还有表格,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借助老虎忧郁的神情、打着补丁的皮肤,感受文本所蕴藏的喜剧元素,将其与题目中的“窝囊”勾连起来,并尝试对课文的故事情节、人物特点进行猜测,激发学生浓郁的阅读期待,为后续的深入理解奠定基础。对于课后习题中的表格,可以让学生从文本语言中提炼出最核心的信息,从而将原本散落在文本中的内容得以集中展示:“期待表演”“充满自信”的内心,“想露脸”“获得掌声”的缘由,将最鲜活的内容呈现在学生的思维意识之中,这就为学生整体把握和梳理文本的脉络提供了支撑。教师可以相机从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入手,紧扣提炼出来的人物细节,引导学生深入感受并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

此外,“长课文”要想做到删繁就简,围绕语文要素是重要的原则。教师要避免面面俱到、处处开花,应努力依托“语文要素”达到一课一得。

如统编本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是一篇篇幅相对较长的小说,对雨来这个人物的体悟,我们不能局限在贴标签的层面上,而需要将人物的形象感知与情节发展联系起来,让学生浸润在文本故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人物体会。本篇课文共有六个部分,既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教师可以借助课后习题中列出的小标题,对应小说描写的主要情节板块,并在有机的组织串联中,帮助学生积极思考,对文本内容进行复述,相机习得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尝试罗列“救人时被抓”“被打不屈服”“河岸边牺牲”“靠游泳逃命”几个标题,从而将雨来机智聪明、勇敢顽强的精神蕴藏在这些情节和所提炼出来的标题上。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教学中对于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就是紧扣要素所设定的方向,充分整合文体特点、人文内涵、学生学情等基本要素展开,积极设置具有实践性的言语活动,可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教学效果,让“长课文”的教学更精准、更聚焦。

“长课文”的教学要立足课标,基于统编本教材编写的理念和原则,更需要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规律入手,分别从教学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维度展开探究,建构积极的认知体系,从“长课文”中聚焦关键问题、把握重要元素,真正为推动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小海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猜你喜欢

整体要素习题
一道课本习题“链式反应”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关于一道习题解的讨论
十二星座5月整体运程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如何选择整体法与隔离法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