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队院校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探索研究

2021-04-13凌青闫文君卢仁伟徐从安张立民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28期
关键词:高层次人才

凌青 闫文君 卢仁伟 徐从安 张立民

【摘要】随着海军装备的飞速发展,对高层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研究生学员开展的研究课题与部队联接不够紧密、分配到部队后无法深入融入到部队集体等突出问题,开展军队院校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的探索研究,文章从研究背景、现状分析、创新基地的举措等方面展开研究,讨论在创新实践基地建设过程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具体采取措施,以期使研究生培养的质量满足当前部队对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

【关键词】海军装备的飞速发展  高层次人才  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8-0068-02

一、研究背景

2018年8月17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军委党的建设会议上,习近平对军队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做出战略部署,明确指出要把培养干部、培养人才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若要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迫切需要有一大批高层次、高素质,掌握着高新技术和拥有科技视角下前瞻性眼界的建军治军人才[1]。

军队院校研究生作为部队高层次人才的主要来源,在强军兴国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做好军队院校研究生培养工作成为当前值得探索的问题。当前,军队院校的研究生培养不仅应充分利用军校现有的导师队伍、科研平台和图书馆资源等,还应该注重将教学、科研与部队急需有机结合,建立创新型研究生人才培养新模式,这是实现军队创新的重要手段之一[2-3]。

为了更好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本文以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为例,探索军队院校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的举措,从用人部队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出发,对研究生创新实践研究背景、现状分析以及采取的举措等进行深入的探讨。

二、现状分析

(一)人才培养成果与部队实际需求有一定差距

研究生人才的培养是立足于部队的实际发展需要,如何使培养的学员更好融入到部队的工作,是检验人才培养成果的重要指标。但是,部分学员对部队的日常管理了解不够深入,对现行部队的装备以及本行业装备的发展趋势思考深度不够,导致研究生学员在分配到部队后,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这些现象将导致人才培养成果与部队实际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影响人才培养成果的效果。

(二)理论与实际结合不够紧密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是一个基础知识面宽、应用领域广阔的综合性专业,该学科对理论要求高,且需要紧密联系实际。但是由于以下原因,出现理论与实际结合不够紧密的现象。

一是由于部分专业课教员、导师并未深入到一线部队,缺乏对工程实践的理解和经验,在培养过程中更关注提升理论分析水平;二是由于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学员毕业对论文有硬性指标,部分学员更关注小论文的发表,在选题上多倾向于选择理论性强的课题,而没有认真地考虑研究的课题是否紧贴部队实际需求,导致很多学员的研究课题并没有与当前制约部队战斗力的核心技术挂钩。三是体现在学员用于实验的数据来源上,学员在实验验证理论推导结论时,多采用仿真数据。但是仿真数据与实际真实数据差距较大,应用环境也呈现差异性,这也是导致学员的研究成果在部队应用效果不佳的原因。

(三)以问题为导向的培养学员鲜明导向体现不够

在课题的选择上,部分学员选题是由导师直接指定,该培养模式学员没有对部队现行装备问题深入思考,不利于学员创新能力的培养。归根原因是学员平时接触部队机会较少,对部队现行装备存在问题的思考不够深入,没有让学员以问题导向去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学员研制出原型的装备或者技术的能力不够。由此可见,建立军队院校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的需求迫在眉睫,这不仅需要着眼于未来战争发展和部队装备发展的趋势,以部队实际需求为导向,立足于部队对研究生培养的定位,遵循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规律,探索适合军队院校的创新实践基地内涵,立足于国防建设的需求,培养满足军队急需的高层次人才。

三、创新实践基地探索和分析

(一)创新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机制

當前军队院校存在科研和作战联系不够紧密、人才培养和部队需求联系不够紧密等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最新理论研究成果亟需实战检测评估;(2)相关的部队大量实际问题无法立足自身力量开展深入研究;(3)培养生培养缺乏对部队的了解,所研究方向与部队实际不匹配。

在此基础上,本着双方合作共赢的原则,共同建设军队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

军队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通常采用军队院校和部队共建模式,平时管理由部队和院校共同管理,并通过设置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双方单位专门指定联络人负责平时沟通。

创新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机制,采取优势互补,积极引导研究生本人、部队和学科点积极参与,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学科点可服务部队的主要内容。提供最新的科研理论支持和创新成果支持,积极将研究生学员研究的最新理论成果应用到一线部队;部队对口专业技术支持、指导以及双方联合申报科研项目;装备升级、改造以及作战效能最优化理论支持;相关战法的检验评估;学科点优势(如信息融合、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实践应用,协助指挥决策等;相关装备模拟训练系统开发;请学科点专家去一线部队讲课,为部队解决实际问题。(2)一线部队为院校研究生人才培养提供的主要内容。提供一手海量的实测数据,为研究生理论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提供专家、教员及研究生调研、实践平台;提供实践经验支持,不定时组织专家交流和座谈;提供研究生深入了解部队,以及提供各种联教联训平台;提供最新研究成果以及新装备试验、检验的平台。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完善导师遴选机制。在学科点导师遴选工作中,根据学科点的特色方向,在相应对口的部队邀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导师加入到现有的导师队伍中,充实现有的导师队伍力量;鼓励军事院校青年导师到一线部队代职锻炼或参与演习演练,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更好地为研究生学员提供实践指导。(2)设置双导师制。创新地采用双导师制,具体方法是每名学生可以选择一名军事院校导师和一名一线部队导师,院校导师侧重于对学员理论知识的指导,部队导师侧重于对学员实践能力的指导,达到全方位培养研究生学员的目的。在研究生的导师选择上,有针对性引导研究生学员选择适合自己的导师,在每年研究生选择导师时,学科点应介绍现有导师队伍、研究成果、研究方向等学员关心的具体问题,引导学员选择适合自己的导师;院校导师和部队导师需建立顺畅的交流途径,有针对性对每个学员进行个性化培养;在导师考核上,细化考核标准,鼓励研究生评价上多提出客观意见,形成良性循环。(3)设置第二课堂。设置第二课堂。在学校开展专业理论研究课的基础上,联合部队开展第二课堂的学习,包括实践课、跟训跟产等相关研究生创新实践课程体系。鼓励部队导师及时将部队装备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待解决的关键技术引进到实践教学中,多角度对学员知识体系进行构建,确保人才培养与部队的需求无缝对接,这也是倡导以问题为导向研究课题的具体体现。另外,第二课堂的开展,能促进研究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提高具体战斗力上面,提高部队整体作战能力,让理论研究成果服务于作战。(4)鼓励研究生参加演习演练。鼓励研究生参加演习演练,培养研究生学员在演习演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时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引入到演习演练,通过演习演练论证理论研究成果,并及时改进理论研究成果,最终能提高作战效能。参加演习演练有助于锻炼学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思维的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科点与部队的深度融合,为学员创造在校期间接触部队、接触装备的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部队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压力,形成用人部队和学科点之间的良性循环。(5)积极促进研究生学员成果转化。充分利用部队现有的平台,帮助研究生将理论研究的成果积极转化。在成果转化过程中,双导师要积极引导学员进行成果转化,对成果转化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及时给学员提供技术支撑,并积极为学员争取所在单位和上级单位经费支持,促进成果转换的顺利进行。那么,在成果转化过程中,学员的科研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对现有装备的运用能力得到了锻炼,为学员毕业后从事相关技术工作打下基础,这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准科研人员的能力,为部队存储人才。

(三)科学设置评价体系

如何科学评价研究创新实践基地成效,需要客观、公正、全面设置评价体系。由于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涉及到部队、学科点和研究生本人,评价方式可以多元化,一方面可以从依托创新实践基地发表的高水平论文、联合申报项目以及人才培养等成果;另一方面要依托所研成果对部队战斗力提升程度、学员成果转化等指标进行评价,从多角度评价基地的建设效果。

四、总结与展望

人才的较量已成为决定未来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高层次人才更是提高战斗力的重要因素。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担负着提高研究生学员的创新实践能力的任务,本文探索了军队院校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的建立,主要从创新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及科学设置评价体系三个方面入手,鼓励研究生参加演习演练、以问题为导向研究课题,培养研究生学员熟悉部队、熟悉装备的素质,切实使研究生培养的质量满足当前部队对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

参考文献:

[1]赵慎,王红云,郭希维.军校研究生教育应用型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22):92-98.

[2]朱晓敏,包卫东,王吉.面向创新型军校研究生人才培养机制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35):97-99.

[3]陈君,谢晓兰,卓东贤.地方本科高校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的思考[J].林区教学,2021(7):52-54.

作者简介:

凌青,博士,海军航空大学航空通信教研室副教授。

猜你喜欢

高层次人才
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高层次人才激励机制创新研究
河北省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SWOT分析与应对策略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层次人才引进创新问题研究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高校高层次人才工作
企业高层次人才评估指标机制研究
唐山高新区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现状分析与对策
注重实绩的高层次创新人才评价机制研究
企业高层次人才晋升机制研究
高层次人才集聚影响因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