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问题和实践路径

2021-04-13高伟民沈旭于建云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27期
关键词:师德师风新时代高校

高伟民 沈旭 于建云

【摘要】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否能落实,学校校风和学风的好坏取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效果。如何做好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也成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創新教育体系和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重要工作,本文以高校为例,阐述师德师风建设的重大意义,指出师德师风建设出现的问题,最后提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新时代  高校  师德师风

【基金项目】昆明医科大学“十四五”校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高等医学教育”(项目编号:202148-18)。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7-0026-02

高校教师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创新教育体系和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承担着指导和引路的角色,教师的一言一行也无时无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与否和学校的校风、学风的好与坏取决于高校师德师风的好与不好。因此,对于高校来说,师德师风的建设非常重要。

一、新时代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评价教师的第一位的标准就是师德师风,这是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来的,被列在教师评价改革当中。《总体方案》明确指出评价教师的首要要求就是平时的师德方面的表现,破除只重科研教书,而轻视教学育人的现象,方案严格按照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进行落实,让教育评价导向向着科学的方向发展,让教育评价这个指挥棒问题从根本上得以解决,体现出全社会对教师职业的道德期望和素质要求。

加强师风师德建设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大计的本质要求。百年大计,教育是根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针对教师队伍发表重要讲话,表达了对于教师这份职业的尊重与希望,“大先生”“筑梦人”“系扣人”“引路人”等称谓先后出现在讲话中。这充分表明了教育对于国家的重要性,教师队伍对于教育强国梦想实现、对于培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栋梁之材的重要性。

师德师风建设是“双一流”建设必须进行的部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又是师德师风建设的根本。在很多重要场合,习近平总书记都强调了教师队伍建设首先就是要有好的师德师风,可见师德师风建设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根本性。教师只有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正确地教育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丰富内涵和根本要求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这是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来的。教师队伍建设是培养什么人的重要工作,只有培养一批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的教师才能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所以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对于高校来说是非常必要且关键的。

师德师风建设这一时代课题永远不能停歇,因为要培养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引领良好的校风学风就必须靠具有良好师德师风的教师队伍。习近平总书记通过多次的讲话全方位地提出了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具体要求,也全新阐释了当代师德师风的内涵。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它既是一项理论性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需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新时代,高校在师德师风建设的时候要坚持教育发展规律,坚持党的当下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如何从根本上把教师师德失范的现象遏制和杜绝,就需要高校在师德师风建设的时候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重点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道德水平,全面提升教师师德师风的修养水平。首先,教师必须拥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党的领导,自觉做到爱国守法,积极传递正能量,传播优秀文化。其次,教师应该严格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关心关爱学生,做到潜心教书育人,坚持言和行都要给学生起到榜样作用,同时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要严和慈并用、坚持做学生的榜样,与学生在生活上相处和谐,在学习上给予应有的指导和教育,给予学生心灵上的启迪。再次,教师坚决不能违背学术的相关规范,做到公平和诚信,廉洁做事,要求自己必须自律。坚持原则,对待学问要严谨,学习人生的道理,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做到公正、公开、公道,对于学术的尊严和学术的自由要坚决维护。最后,教师在学校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工作,不能做出损害学校声誉的事情。要坚持做好本职工作,把本职工作认真出色的完成。

三、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问题产生后会倒逼出改革,这是习总书记反复提出的观点。《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出台,对指导新时代改革教育评价体系起到了重要的纲领性的作用,这个文件正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发展问题,在进行了全面系统调研、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后制定的。敢于面对矛盾和问题,才是解决问题的首要之道。

当前高校教师师德师风总体良好,但是领导干部和教师思想政治素质退化、理想信念弱化的现象在部分高校依然存在。从云南省纪委监委通报的近期查处的教育系统朱华山、吴松、熊荣元、胡飚、袁斌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近期密集通报的高校腐败案、教师失德案也一再给我们以警示,高校绝非清净之地。当今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正经历深刻变革,国外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各种思潮文化相互交织、相互影响,造成部分高校教师思想道德滑坡。存在这些的原因,是由于部分教师的思想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而发生动摇,不够坚定理想信念。

高校部分教师在理论学习上处于放松和忽视的状态,政治站位不高,在讲课的过程中分寸把握不当,导致出现了一些负面影响;对待工作缺乏职业精神,不能正确地看待职业;对学生漠不关心,没有把教育学生当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完全忽视育人的职责,当学生出现不当的言论和一些不当行为时也完全不理会;使命感、危机感缺失,对于本职工作不上心,而是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所谓的“第二职业”上;缺乏责任心,课前不认真准备,讲课的内容不进行更新,教学方法呆板,业务能力弱化;部门教师总是在个人利益上斤斤计较,出现不顾大局的现象,缺乏无私奉献的精神。

这类高校教师对自身职业认识不深刻、不正确,对如何为人师表、如何教书育人的认识存在巨大偏差,認为教师就只是一份养家糊口的职业,被动教学科研,缺乏使命感,内在动力不足,没有站在更高的思想层面去认识自己工作的使命,没有树立对工作的强烈责任感、使命感,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即可,没有以学生为中心,对学生不够耐心,也不主动了解学生,对待工作开拓精神不足,创新动力疲乏。

这些问题和现象的存在,会让高校教师队伍整体的声誉和形象受到严重影响,对于高校校风学风的整体改善和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都不利,也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新时代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不断加强高校各级党组织的建设,强化主体责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决策部署,把教育教学和思想政治建设齐抓共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新时代社会主义教育的新要求严格管理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不断加强对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引导,增强服务社会意识。发挥优秀党员教师示范引领作用,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关于师德的竞赛活动,使向先进学习、争当师德先进标兵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动,营造良好的师德师风氛围。

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制订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师德师风建设有关制度,深化改革教师评价,建立健全评价相关机制。针对教师队伍必须加强师德师风的培训,重视对教师队伍进行法治教育,时刻关心关注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状况,围绕师德师风培育主题定期举办多形式、全方位的培训、交流和学习,教师也要重视自身的学习。在对教师进行职务的评聘和岗位考核的时候,要严格落实师德一票否决的制度,要坚持在评议教师时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位的标准。对于新入职的教师加大背景、行为审核,从准入把控质量;对教师要重点考察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的表现,建立健全常态化、长效化的师德师风建设机制,并且在教师资格的定期注册、业绩的考核、职称的评聘、评优奖励时,都要把教师的师德表现作为第一的要求;教师评价要将评议与建设结合起来,以评促建,营造向典型看齐的浓厚氛围,提升教师师德师风。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对于有违师德师风问题的苗头及时纠正,对于违反师德师风问题的教师视情节严重相应给予行之有效的惩处。

落实《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加强教师自我修养和行为规范,切实提高教师思想站位,牢记为党教育人、为国培养人才的崇高使命,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把自觉履行师德师风规范内化为提升自身素质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把教师比喻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就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表现,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给当代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帮助大学生塑造良好品行,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承担起时代赋予的重任,积极投身祖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当中,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积极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王晶梅.新时代高校党建引领师德师风建设研究[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 38(1),13-17.

[2]王佳莉,董宏宇,李兵.《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探析与师德师风建设[J].职业技术,2021, 20(2),87-91.

猜你喜欢

师德师风新时代高校
建立健全民办高职院校师德师风长效机制
加强卫生高职院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思考
民办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
二级工会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