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运用浅探

2021-04-12金哲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

【摘 要】本文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定义入手,提出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即提前预设,做好万全准备;精讲知识,做好师生互动;有效讨论,做好讨论引导;科学总结,做好教学评价,最后提出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运用中的注意事项,以期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初中数学;知识讲授;学生讨论

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步总结、概括形成的一种固定教学手段、途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从古至今,已形成的教学模式可谓数不胜数,沿用至今的教学模式无疑经过了岁月的洗礼和时间的考验。虽然如此,目前人们对新型、先进教学模式的探索仍在不断进行。2014年,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正式提出,立即在教育界掀起层层波澜。如今,国内关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具体应用的研究愈来愈多,其中也不乏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运用研究。

1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定义

目前的很多教育理论和教学模式是国外专家提出的,本土教育理论和教学模式相对较少。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出现丰富了我国的本土教育理论。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者张学新教授指出,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将课堂一半时间用于知识讲授,一半时间用于学生讨论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看似简单,貌似是将传统讲授教学法与讨论教学法“强行”拼凑在一起,但细细研究不难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符合教育教学实际,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它提倡教师精讲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讨论,对相关问题进一步加强探究,这正是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具体体现[1]。也正因如此,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得以逐步被广大教师肯定和应用,成为一些一线教师教学的首选教学模式。

2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具体运用策略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具有一定先进性,不过笔者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对其有所了解并运用于教学的初中数学教师并不多。虽有部分初中数学教师了解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但并未真正运用过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教学。之所以产生此种情况,主要是因为一些教师并不知道如何有效运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教学。那么究竟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科学有效地运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呢?接下来,便着重针对此问题进行论述。

2.1  提前预设,做好万全准备

大部分一线初中数学教师虽对现行主流教学模式极为了解且能熟练运用,但对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这一新生事物却普遍较为陌生。因此,运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教学时,第一步要做的是提前预设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做好整节對分课堂教学设计。

如教学“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初中数学教师首先要确立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目标:牢固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并能运用运算法则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及简便运算。②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师精讲知识内容,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不畏困难的意志品质,积极攻克学习难关,学会合作学习。在确立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初中数学教师再对整个课堂教学步骤进行科学细分,具体划分为新课导入、知识精讲、学生讨论、课堂总结等四个部分。除此之外,还要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设,如课堂教学时间已过一半,但知识并未讲完该怎么办?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不高怎么办?学生在对分课堂学习过程中可能会提出哪些问题?

总之,有万全的准备才能更好地保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作为一名专业、合格的初中数学教师,必须在正式运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前尽可能做好各种预设,科学进行教学设计[2]。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对分课堂教学中更加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2.2  精讲知识,做好师生互动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用一半的课堂时间进行知识讲授。由于课堂知识讲授时间有限,初中数学教师在对分课堂中必须对相关知识内容进行精讲。初中数学教师最好提前将所要讲授的知识内容做成多媒体课件,用课件辅助知识讲授。如在教学“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笔者就采取了该做法,提前确定教学重难点问题,即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有理数的运算顺序和运算中的符号问题,并围绕教学重难点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对于其他相关知识,笔者则准备略讲,但为避免因略讲影响教学效果,笔者提前要求学生认真预习本课。

2.3  有效讨论,做好讨论引导

在对分课堂后半段,初中数学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布置讨论任务,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相关问题的讨论。这一点,对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初中数学教师而言并不难。为提升课堂讨论的有效性,初中数学教师在布置讨论任务时应做到难易适中、数量适中。所谓难易适中,是指教师布置的课堂讨论任务不应过难,也不应过于简单,讨论任务应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其通过一定的讨论、探究,在课堂内解决问题。所谓数量适中,是指根据讨论任务的难度设定讨论任务数量。如若讨论任务较难,布置1—2个课堂讨论任务即可;讨论任务较为简单,可适当增加数量,但最多不要超过3个。讨论任务一次性布置得较多,则会使学生很难将相关问题讨论得深入、透彻,无法取得理想的讨论效果,难以符合应用对分教学的初衷。如在教学“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笔者布置了课堂讨论任务: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进行广泛讨论,并用口诀的形式进行总结。讨论任务布置后,学生立即分组展开讨论。由于讨论任务符合学生的兴趣和学习需求,他们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比较高。在此过程中,为避免学生的讨论“误入歧途”,笔者也不时参与讨论,与学生一起进行探讨。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学生共同总结出这样的口诀:同级运算,从左至右;异级运算,由高到低;若有括号,先算内部;简便方法,优先采用。

2.4  科学总结,做好教学评价

与其他教学模式相同,运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后也需要进行课堂总结。无论之前的教学节奏多么紧张,初中数学教师均应留出一部分时间用于课堂总结。为提升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效果,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总结时应尽可能做到简单、高效。如在教学“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笔者进行了如下总结:“同学们,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教学中,我们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进行了简单学习,不仅掌握了混合运算的基本法则,同时也准确地掌握了有理数的运算顺序和运算中的符号问题。希望你们课后能够积极加强练习,争取将所学内容进一步巩固夯实。”话毕,笔者用多媒体呈现这节课的知识总结,并要求学生做好笔记。课堂总结结束后,若还有剩余时间,初中数学教师应对学生在整个对分课堂中的参与和表现进行点评。这样的点评有利于帮助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促进学生更好地参与学习,有利于提升学习效率。除教师点评之外,教师还可组织学生进行组内互动、学生自我评价等,丰富课堂评价的主体和内容。

3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运用的注意事项

为进一步提升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效果,初中数学教师在具体运用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3.1  深入探索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相关理论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提出者张学新教授在其研究中曾对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相关理论进行系统阐述,本文内容有限,无法对其进行完整介绍。初中数学教师在运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前,应对张学新教授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理论及其他专家学者的相关理论研究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索与研究,如此才能为运用对分课堂开展数学教学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3.2  不必太过注重对分课堂的教学时间限制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有严格的时间限制,这种限制必须精确到每分每秒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该教学模式对教学时间的限制仅是一种大体上的约束,知识讲授内容较少,则可提前进入讨论阶段的学习;知识讲授内容较多,则适当延长知识讲授时间。教师不必太过注重对分课堂的教学时间限制,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把控[3]。

综上所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先进的本土教学模式。它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一定助力,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进初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目前,关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的研究仍相对较少,希望本文可起到启发与激励作用,引导更多一线初中数学教师参与本课题的研究,并积极、科学运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教学,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远碧.对分课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观察,2018(11).

[2]康迎春.初中数学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策略探研[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8(11).

[3]刘克南.尝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利用对分课堂模式提高教学效率[J].新课程,2020(8).

【作者简介】

金哲(1981~),男,汉族,江苏江阴人,本科,中小学一级。研究方向:数学教学方法的研究。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
如何以学定教,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探究新课改视野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创新
关注动态生成,提高课堂效率
初中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探微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