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课程思政实践
2021-04-12李艳虹罗小兵龙春红马艺荣唐笑周贤菊
李艳虹 罗小兵 龙春红 马艺荣 唐笑 周贤菊
【摘 要】为了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中,本文深度挖掘大学物理中的思政元素,以X射线的发展为例进行阐述,介绍了如何将大学物理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关键词】大学物理;课程思政;X射线
陶行知曾说过“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而教育的中心环节在于“立德树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要求教师把思想政治工作自然和谐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那么,如何实现课程思政是关键,需要教师对所授知识中的思政元素进行深度挖掘,对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等有新的思考和规划,对整个教学过程有全方位的把控。
1 大学物理课程思政实践——以 X 射线为例
1.1 课程引入
提问:医院拍胸片时,为什么工作人员要在另外一个操作室?同学们肯定知道是因为 X 射线有辐射,但是X射线在最初发现时其危害并不为人所知。
设计意图:学生都经历过入学体检,体检中最常规的一项就是拍胸片,通过对生活中常见事物的提问,自然地引入 X 射线的发展史,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1.2 课程讲解
1.2.1 X射线的发现
在光学中的 X 射线是一种电磁波,它的发现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1799年,意大利科学家伏打发明了伏打电堆,不仅为科学家研究稳恒电流的各种效应和规律奠定了基础,还为电磁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1858至1892年间,科学家发现气体放电时,在阴极管壁上会产生绿色荧光,并且在磁场作用下会改变形状。如果在阴极和管壁之间放入一物体,物体会产生清晰的影子。科学家称这个射线为“阴极射线”[1]。之后的研究发现阴极射线是连续的、能够穿透金属薄片。
伦琴在进行阴极射线的研究中为了排除紫外线和可见光的影响,他用黑硬纸板将放电管包裹起来,却意外发现接通电源后,在不远处的屏上发出了荧光。然而放电管被包在黑纸板内,理论上光或者阴极射线不可能来自放电管。于是他切断电源,发现屏上的荧光消失,当接上电源,荧光又出现。他继续改变实验条件,将屏幕移至稍远处,屏上依然有荧光。伦琴认为如果是阴极射线,它不可能达到1米外的屏上,他确信放电管中发出的绝对不是阴极射线。之后,世界上第一张人手骨的图片产生了,成为了十分有历史意义的一张照片,由于伦琴还未搞清楚这种射线的性质,伦琴以“ X ”射线命名这个新发现[2]。X 射线的发现也让伦琴成为了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人。其实在伦琴发现X射线之前,就有科学家观察到了类似的实验现象,但是他们都将这些奇怪现象归因为外界其他因素的干扰,与 X 射线失之交臂。
1.2.2 X 射线的发展
伦琴《论一种新的射线》的发表轰动了世界,为之后医学影像的发展、晶体结构的探究、DNA的发现、X 射线卫星的发射、宇宙学的研究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百年时间,X 射线留下了无数不朽丰碑。然而,这些不朽丰碑却是建立在数以百计为 X 射线事业而奉献生命的尸骨上,包括来自15个国家的350多位献身者,他们中间有医生、护士和技师。
早期,人们还不知道 X 射线的危害。X 射线主要应用于商业和娱乐,人们因能看到自己骨头的影子而欢呼,好奇心极大地推动了 X 射线照相馆、眼镜、防护内衣、试鞋器等的发展,各种与 X 射线有关的产品充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其中 X 射线试鞋器直到1970年之后才真正消失[3]。此外,绝大多数医生因长期暴露在 X 射线下,不得不面临癌变、截肢、癌症扩散和死亡的残酷现实,他们大多数都很年轻,在自己从事的领域中都是佼佼者,然而却在 X 射线的发展中奉献了宝贵的生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 X 射线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对其危害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识,在日常使用中,也能更好地采取一些措施降低其危害。
1.3 课程思政目的
认识到事物的发展具有偶然性和必然性。要以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看待事物的发展,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偶然性和必然性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4]。X 射线的发现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大量偶然性事件必将促进事物发展的必然性,可见偶然性受必然性的支配,对事物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必然性又决定了偶然性发展的方向[5]。教师要引导学生立足于必然性,不忽视偶然性,同时不被偶然性迷惑,以正确的科学态度看待事物的发展。
具有思辨能力,以辨证的思维看待事物。思辨能力即思考和辨析能力,在看待事物时,要具有分析、推理、判断和辨别分析的能力,要认识事物的多面性,善于深入分析研究,透过事物的表象看到其本质,才能拥有独特的见解,掌握科学方法的实质。不可否认,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然而它也是一把双刃剑,不正确地利用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结果。如 X 射线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它能向外界发出辐射,长期、大量地暴露在 X 射线下,会造成人体细胞的抑制、损伤和坏死。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事物的两面性,以辨证的思维看待科学和技术的关系,不仅要看到它积极作用的一面,也要看到它消极的一面,只有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才能促进两者的协调发展,为我国科技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本文以 X 射线的发展为例,阐述了如何通过大学物理的教学内容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课程思政,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活跃课堂气氛,进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民族悠久璀璨的历史文化,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的唯物主义辨证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接班人。将思政融入大学物理课程仍是一项长期并艰巨的任务,里面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探索和研究,需要广大教师共同努力,摸索出一条适合大学物理课程特点的思政道路,从而更好地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魏凤文.20世纪物理学史[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4.
[2]程堂柏.X射线的发现及其影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4).
[3]肖进.论X线发现100年的历史经验[J].医学与哲学,1995(11).
[4]刘文涵.科学传播中的偶然性与必然性[J].科技风,2019(11).
[5]李石.浅谈对辩证法中偶然性的理解[J].黑河学刊,2018(6).
【作者简介】
李艳虹(1988~),女,四川自贡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物理教学和能源材料方向的研究。
罗小兵(1977~),男,四川乐至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物理教学和稀土发光材料方向的研究工作。
龙春红(1990~),女,重庆梁平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物理教学和生物物理计算研究。
马艺荣(1990~),女,甘肃平凉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物理教学和等离子体不稳定性方向数值模拟。
唐笑(1978~),女,贵州遵义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物理教学工作和燃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方向的研究。
周贤菊(1977~),女,重庆人,博士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物理教学和稀土发光材料方向的研究。
【通讯作者】
周贤菊,女,教授。研究方向:稀土发光材料研究和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