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直肠癌造瘘患者术后自护能力及心理状况的影响*
2021-04-12王晓爽
王晓爽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北京 102400
1 前 言
直肠癌是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其一般是由腺瘤性息肉发展而来。直肠癌造瘘术作为一种常用治疗手段,其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疾病发展,但与此同时手术会对患者排便方式做出改变,患者在术后会产生消极、抑郁等负面情绪,影响患者康复效果。为了能够调节患者心理状况,一般会在术后对患者予以护理干预,来达到辅助治疗效果[1]。本文对我院42例直肠癌造瘘术患者予以研究,具体分析综合性护理干预效果。
2 资料与方法
2.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018年期间,我院收治42例直肠癌造瘘术患者,将其分为两甲、乙组,每组21例。其中甲组,男13例,女8例,年龄在42~76(57.52±2.47)岁。乙组,男14例,女7例,年龄在43~74(57.32±2.41)岁。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审批,对比两组基本资料,均衡可比(P>0.05)。
2.2方法 甲组常规护理,观察患者术后恢复,对瘘口皮肤进行定时清洗,做好相关术后并发症预防工作。
乙组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成立护理小组:小组由1名护士长和4名责任护士构成,护士长将担任责任组长,组长将会分配每位护理人员应负责的患者。
(2)健康宣教:护理人员会录制健康宣教视频,在视频中会详细讲述直肠癌病因、术后应注意事项、造口底盘更换方法等相关知识,视频会在患者病房进行重复播放,同时护理人员也会教授患者、家属使用造口袋的方法,提高患者术后自我护理知识。指导患者术后排便方法,并引导患者进行排便训练,对于排便困难患者可以使用对肛门部位进行按摩,刺激排便。
(3)饮食指导:患者应适当增加饮水量,在饮食选择上应清淡,可以每日食用一些蔬菜水果,对于刺激肠道、易产生气体的食物应予以避免,保证饮食营养均衡。
(4)心理护理:在术后加强与患者间交流,关注患者情绪变化,教导患者调节自我情绪的方法,对于出现负面情绪患者,应及时予以心理疏导,了解患者产生负面情绪的原因,进行针对性分析,帮助患者解开心结。同时可以邀请治疗成功患者对患者进行鼓励,让患者树立起自信心,增强面对疾病的勇气。
2.3观察指标 采用ESCA量表对两组自护能力进行评估,共分为4个方面,分值越高患者自护能力越好;采用SDS、SAS对患者护理前后负面情绪予以评估,分值越高代表患者情绪越不稳定。
3 结 果
2.1自护能力 甲组ESCA总分值为(113.42±21.18)分,乙组分值为(140.28±21.02)分,乙组自护能力强于甲组(P<0.05)。
2.2 不良情绪 乙组心理状况改善情况优于甲组(P<0.05),如表1 .
表1 两组不良情绪比较分)
3 讨 论
直肠癌在患病初期患者无明显症状,随着疾病的发展,会导致患者出现尿频、尿急、便血、下腹疼痛等胃肠道病症,同时伴随着贫血、体重下降、疲乏无力等全身症状,在病情的后期,癌症会向身体其他部位转移,导致身体多功能器官衰竭,影响患者生存时间。通过直肠癌造瘘术可以缓解患者肠梗阻情况,减轻患者临床病症,但手术所导致肠造口却对患者身心造成一定影响,让患者产生自卑心理,对生活出现厌倦感,大大降低手术治疗效果[2]。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综合性护理被应用于患者术后护理中,在护理过程中加强对于患者关心,对患者负面情绪进行正面引导,让患者可以通过正确方式来调节不良情绪,减低不良情绪对患者身心的干扰,同时通过成功案例让患者可以正视疾病,建立其对疾病以及生活的自信。护理人员还会对术后造口护理方法进行宣教,让患者了解术后应注意事项,避免不佳操作影响患者康复速率[3]。在本文中,通过对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患者自护能力以及心理状态都有明显改善,表明了综合性护理对患者的积极影响。
综上,在直肠癌造瘘术患者术后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自护能力,改善患者心理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