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中做好批注
2021-04-08史应梅
史应梅
[摘要] 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批注的习惯,能够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学生在阅读中做好批注,既丰富了阅读经历,又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让阅读教学真正落地。
[关键词] 批注式阅读;自主思考;阅读习惯
批注式阅读是指在对文章的语言进行感知,对文章的内容、层次、思想情感、表现手法、语文特点、精彩片段、重点语句进行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用线条符号或简洁的文字加以标记。这是一种通用的简便的读书方法。[1]统编教材大大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有的是课内延伸阅读,有的是课外拓展阅读,这些都表明要从海量阅读开始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素养。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读有所获呢?我们可以教会学生用批注式阅读的方法进行阅读,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独立思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2]也就是说,阅读应该首先放手让学生自己对文章内容和思想去感悟、理解、评价,从而沉淀成为自己的内在素养。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尝试让学生在初次阅读课文时、教师讲解分析时、小组合作学习时、聆听同伴分享时,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及时批注。在此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与大家共勉。
一、批注,可以从字词学习开始
从生字学习开始,教师慢慢培养学生的批注习惯。要放手让他们自学生字,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查工具书等方法,将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碰到的难点,或者在自学生字词中的收获批注在课后生字表中。比如,生字组词、多音字的标注、形近字的罗列、难写字的笔画笔顺等。此外,课堂分享中碰到一些需要重点识记的生字,教师也可以随时提醒学生做好批注。
教学一年级《口耳目》中的“耳”,可以让学生将“目”“日”两个字批注在旁边,并分别组上词语;在学习“木”时,指导他们批注字形相近的“禾”和读音相同的“目”。中高年级自学生字时,学到“巨、臣”提醒学生对字的笔顺进行批注,学到“奶、扔”提醒学生关注重点字的笔画名称,并批注下来。
平时的训练中,碰到“燥”和“操”两个形近字的练习,可以延伸到“澡、躁”的练习,并提醒学生做好批注。而分析课文中碰到的多音字,容易读错的字,教师都可以提醒他们做好批注。这样,学生从学习生字开始养成批注的习惯,为以后的课文学习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二、批注,可以从预习课文开始
到了中高年级,阅读中的批注要从预习抓起。如三年级时,教师引导学生拟订五步预习法:一读课文标段落;二读课文标生字;三读生字学生字;四读课文分层次;五读课文批感知。每一步都有较明确的内容和方法指导,这样等学生预习结束,书上已经“满天星”了。
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篇文章,学生在阅读中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因此,要在学习课文之前反复地读,把自己每一次阅读的感悟与收获都记录下来,并提出自己的问题。“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样不断地批注、不断地发现、不断地产生自己的观点,对阅读目标的达成,就水到渠成了。
在学习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宇宙生命之谜》一课时,教师首先带领学生阅读了文章开头的阅读提示,再提醒学生在预习时关注文中的六处批注,然后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学生在一步步预习之后,对于文章的结构层次、主要内容,都已经有了详细的了解,并做了批注。接下来,教师又提醒学生要在预习中关注阅读方法,并引导学生在书上批注出自己的阅读方法。
预习时做好批注,教师除了方法上的指导,还要给学生一些内容上的提示,如关注单元学习目标、课前阅读提示、课后练习及拓展性阅读资料等。
三、批注,可以在课堂分享时进行
学生爱表现、爱分享,只有已经有了比较详细的批注,他们在课堂学习的分享中才能做到有话可说。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在师生互动、同伴分享时,养成批注的习惯,共享阅读所得。
1.在聆听教师讲解时,提示学生做批注
常规的教学中,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学生是不是听进去、掌握了,教师根本不知道。因此,要让学生养成批注的习惯,让他们用笔记下一些东西,留下一些印象。比如,在教会学生理解文章的一些写作技巧与方法时,我们可以在阅读教学中适时插入,采用“逢山开路、逢水架桥”的方法,当学生碰到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时进行详细的讲解分析,并督促他们做好批注,做到举一反三。这样强调性地进行批注,能让学生掌握这些枯燥而难记的知识点,从而积累下来。比如,在教学三年级《秋天的雨》这篇课文时,虽然文句优美,而且学完之后学生都能熟练背诵,但本文所涉及的文段特点、修辞手法、特殊句式等都很丰富,教师可以督促学生通过批注记住,并在以后加以运用。
2.在小组合作与分享时,引导学生做批注
当其他小组或个人上台分享的时候,要督促学生养成随时进行批注的习惯:一是批注自己没有想到而同伴补充的内容,二是批注同伴分享的有价值的内容。比如,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出现了古白话文的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景阳冈》课文篇幅长,文言词语也很多,如果一一讲解既枯燥又费时。对此,教师提醒学生及时批注同伴分享的内容,特别是一些难懂的文言词语。一节课下来,学生觉得收获很大,同时增强了他们阅读古白话文的勇气。
这样一来,一篇文章学习完,学生不但有了自己在阅读中获得的知识,也收获了更多来自同伴的帮助,还有教师及时补充的一些信息。如此一来,稍加整理,学生就会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
3.进行知识训练与检测时,提醒学生做批注
在儿童的记忆仓库中,丰富的语言材料储备是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而要做到这些,阅读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提醒、指导学生进行批注。比如,课后对文章写作方法、写作顺序、修辞手法、句式转换等语言文字运用进行训练。我们要让学生在关键处做好批注,落于笔头,记在心头,并举一反三,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比如,学习六年級上册《开国大典》时,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点面结合”的知识,要让他们真正掌握,仅凭课文讲解是不够的,我们可以结合课后的练习加强训练,先让学生对这些句子进行体会并批注,再去文中找一找类似的句子,进行交流分享,完善自己的批注,最后对知识进行总结提升。
总之,重视批注习惯的养成,可以在训练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阅读经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向林.试论批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发展,2020(04):9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