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学视域下革命经典教材《军神》解读的基本策略

2021-04-08江峰名冯铁山

中小学班主任 2021年4期

江峰名 冯铁山

[摘要] “物象、意象、意境”是我国传统诗学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概念,被奉为解读古诗词的圭臬。借鉴此理论解读统编革命经典教材有助于情随事迁,还原革命图景;今昔相照,理解军魂精神;聚焦写法,书写时代风流。

[关键词] 军神;传统诗学;历史与现实

《军神》这篇课文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的历史背景是1916年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护国战争。刘伯承身先士卒,率领东护国军攻占四川丰都城,不幸被子弹打伤了右眼,负了重伤,之后在一家外国教会医院接受秘密治疗。课文将时空拉到了1916年的那家医院,以第三人称的视角,采取对话的形式记叙了刘伯承在重庆治疗受伤的眼睛时,拒绝用麻药这样一件事。作为革命文化经典课文,如何既传承革命先辈的大无畏精神,同时又兼顾语文教学的本质特点,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解读。

传统诗学的分析方法是基于对物象、意象和意境等要素及其关系的理解进行文本的诗意阐释。所谓的物象,指的是可感的客观事物;所谓的意象,是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渗透了诗人的审美意识和人格情趣;而意境则指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其特点是情景交融、心物合一。

一、物象:情随事迁,还原革命图景

教材解读的首要原则就是把握“有什么”,既不能囫囵吞枣,也不能只看树叶而忽略文本的森林。根据诗学的物象理论,解读《军神》需要有时空观念,既要把握时间维度的事件发生经过,也要把握空间维度的人物、环境和事件。《军神》从时间维度看,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求诊、手术前、手术时、手术后;而空间维度就离不开由沃克医生、病人及他们之间相处的神态、语言、情感等要素构成的生活图景。

1.手术前:一波三折

刚开始,受伤的小伙子进来的时候,作为一名医生,沃克已经见过太多的病人了,再严重的伤也不会慌张,所以他应对自如,“头也不抬”“冷冷地问”,一个冷静医生的形象跃然纸上。在接下来的对话中,医生惜字如金,只了解姓名、年龄和病情,并从“熟练地”这个动词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专业水平过硬的医生。可是,在看到年轻人的伤势后,他惊疑了,产生了一点兴趣,开始“审视”年轻人并“冷冷地”去了解其身份。听到邮政职员这个回答后,他果断地否定了,因为只有军人才能忍受这般伤痛。因此,他的目光变得柔和,对年轻人的态度有了转变。这是沃克医生情感的第一次转折。

然而,作为一名医生,当第一次听到病人提出做这等手术不打麻醉剂的要求时,他生气了:不注射麻醉剂,你能禁得住疼?在医院要听医生的!这里是情感的第二次转折。随后,病人的话使他深深触动,“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他直接愣住了,难以相信病人居然是认真的,这台手术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得用刀把烂肉和息肉一刀刀割掉,谁能忍得住?这是他第一次碰到这样的病人,始料不及地出现这么多令他惊讶的事。这是医生情感的第三次转折。

2.手术时:刀刀连心

这不是沃克医生的第一台眼球摘除手术了,可他还是感到紧张,那双受过专业训练的手居然在颤抖。眼窝里布满神经,不打麻醉剂进行手术,这种疼痛常人是难以忍受的。俗话说,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眼睛里有任何的东西都会痛得流出眼泪来。平时其他地方受点严重些的伤,一些病人都哀号不止,今天这个年轻人很不一样。他痛吗?[1]作为一名医生,沃克很清楚每一刀都意味着极致的痛苦,所以他失去了从容镇定,头上也“汗珠滚滚”。他怕年轻人忍不住,就提醒实在挺不住可以哼叫,但这位年轻人岂是等闲之辈?硬是一声不吭挺过了手术,赢得了他由衷的称赞。

3.手术后:肃然起敬

在沃克医生看来,这个年轻人真的很了不起,意志相当顽强,能够忍受如此的痛楚。但病人的回答让他更为震惊:“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七十二刀”。他惊呆了,甚至大声叫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顿时,他觉得眼前这个年轻人绝对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考虑到年轻人的隐私和安全问题,他细心地先叫护士出去,然后又关上了门,“注视”着病人询问真名。当听到“刘伯承”这三个字后,他肃然起敬,其战绩和手术台上的表现都无愧于“军神”这个称号。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军人的职责是保家卫国,他们的共同目标都是为了和平,可谓志同道合,态度的变化就理所当然了。

二、意象:今昔相照,理解军魂精神

一篇课文要教授的,不只是文章的结构、描写的艺术,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引导。根据诗学的意象理论,任何作品里面的人物、事物、景物,或明或暗地表现了内在的德性品质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基础教育阶段,收录《军神》这样的经典篇目,为的是陶冶学生的家国情怀与传承革命先烈的高尚人格品质。这就需要教师一方面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去感悟人物的所作所為,另一方面要从历史中跳出来,思考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现实价值与时代意义。也就是说,要把作为革命历史故事的物象与学生当下的现实情感交融起来,形成新的意象。

1.始于当下,回望历史

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学生需要自己先去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和刘伯承的生平。故事说的是1916年的护国战争,刘伯承不幸负伤。将军戎马一生,文武双全:巧渡金沙江,强夺大渡河;战胜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队;千里跃进大别山;百万雄师下江南。他主持创办的国防大学是中国的最高军事学府,被誉为“将军的摇篮”;他为祖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2]

在课前分享这些资料,让学生谈谈对刘伯承的初步印象,之后再进行教学,具体到一个事件来分析他的形象。在大背景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上窥探历史发展的一个片段。

当时的情况下,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并妄想称帝复辟,各党派将领挺身而出,与之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文字是冷静的,我们只有站在历史条件下才能感受到战争的残酷。那一场场战役中,不知多少先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虽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但却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此外,在战争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国际人士的身影,像这位德国医生沃克,背井离乡,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做贡献。这需要博大的情怀,更需要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教师对这些人物的解读,不能局限于当时的历史背景,观念化地宣讲他们的革命品质,而要善于发挥意象理论所传达的“情动于中”的效应,分析他们一言一行所隐藏的革命情怀与道德品质。只有以情动人、以言感人,革命经典作品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才会焕发出时代的魅力。

2.立足现实,展望未来

刘伯承为了在未来能够清醒地干革命,拒绝注射麻醉剂,挺过了七十二刀,这体现了他那钢铁般的意志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而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种精神太过遥远。现实中,国泰民安,即使偶尔得知某国发生了战争,多数人也漠不关心。我们并不要求学生时刻关心国际局势,我们能要求学生的,就是锻炼坚强的意志。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学生在各个方面才能从容应对,遇事才能镇定自若。

与此同时,学生还要有深刻的情感体验,要对革命先烈进行缅怀,并学会尊敬军人,知道正是他们日夜守护才有了我们的安居乐业。当下,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战争中,医生与军人活跃其中,他们在为我们祖国的安定做贡献。不仅如此,“军神”品质还闪耀在许多默默无闻为社会、人民做贡献的人身上。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千千万万的你我共同努力才有了现在的大好局面。学完这篇课文,我们希望这种革命教育能以思想、情感育人,对学生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三、意境:聚焦写法,书写时代风流

《军神》是一篇记叙文,其中大量的篇幅是细节描写。一方面是正面描写刘伯承,直接表现他作为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坚强意志品格,另一方面通过侧面描写沃克医生对病人的态度变化来体现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正、侧面描写结合,营造出相当浓厚的意境,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1.正面描写刻军神

正面描写的语言主要集中在文章的第13、17自然段。在第13自然段中,他平静地回答,自己在以后的革命中需要清醒的大脑,因此不愿意使用麻醉剂。顿时,一位坚毅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形象跃然纸上。在革命战争年代,正是有了千千万万像刘伯承这样的人,我们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第17自然段是整篇课文的一个重要诗意点的所在,我们可以着重分析文字在意境方面的美感。这是极其生动的动作描写,在读完这段文字后,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出当时的场景:刘伯承躺在手术台上,忍着剧痛进行着手术。一刀,一刀,又一刀,他在心里默默地数着,这一刀刀像是反动派将枪炮对准人民的痛!多少战士失去了生命,多少父母失去了儿女!不能向反动派低头,要捍卫革命者的尊严!他紧咬牙关,紧紧抓住床单。床单破了,革命的信念愈加坚固;汗如雨下,革命者的泪不能流!他挺过来了,甚至记清了刀数,七十二刀!何等的意志才能撑起这伟大的躯壳,称您一声“军神”毫不为过!

2.侧面描写映军魂

在讲解课文的时间顺序时,我们对侧面描写也有过简单的分析。沃克医生对病人的情感变化大致是这样的:冷漠—友善—惊讶—敬佩。课文用大量的笔墨描写沃克医生的神态、动作和语言,“冷冷地”“愣住”“惊疑”“目光柔和”“擦着汗”“由衷”“慈祥”“肃然起敬”等等,这些词直观地体现了医生的情感态度变化,从不屑一顾到产生兴趣再到多次震惊最后到肃然起敬。通过不断地交流与观察,医生对这位病人逐渐有了新的认识:刚开始觉得他只是个普通的病人,后来知道他是一名军人,最后发现他居然是那位军神。可见,对沃克医生的描写,正是为了从侧面表现出刘伯承的品质,点出他的“魂”。

侧面描写是本文的亮点之一,学生需要结合文本,理解侧面描写的表达效果和用法,并与正面描写结合来进行简单的练笔。这不仅是教学的重、难点,更是重要的考点——通过描写次要人物去侧面烘托主要人物的品格。侧面描写可以激发读者的想象,使其设身处地去思考人物心理的变化,同时对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也有帮助。在了解并掌握侧面描写后,学生就可以自主地在课外阅读有关正、侧面描写结合的文本,以加深印象。

四、总结:勿忘历史,缅怀军神

以传统诗学视域分析《军神》,我们梳理了本文的脉络,引导学生掌握正、侧面描写对人物形象刻画的作用,深刻表达了对“军神”刘伯承的钦佩之情,對军人和那些守护者、逆行者的崇高敬意。铁骨铮铮、军魂猎猎,军人活跃在历史和现在,也必将在未来一直守护着我们。正如习总书记所说,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是一个诞生无数英雄的民族。有这样伟大的人民,有这样伟大的民族,有这样伟大的民族精神,是我们的骄傲。军人,多么崇高神圣的职业;军队,多么令人向往的地方![3]基于诗学的物象、意象与意境理论解读革命经典教材,就会发挥革命传统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学功效,并焕发出语文教学课程思政的生命活力。

[本文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0年度专项课题“卓越语文教师培养课程群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20YWYB12)、宁波大学高级别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小教‘卓越教师培养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项目编号:宁大政〔2019〕43号)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宋美香.《军神》教学设计(第一课时)[J].小学教学参考,2020(07):6-7.

[2]胡福如.《军神》教学设计[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09(10):51-53.

[3]刘华杰,韩春梅.聚焦细节描写 感受人物情怀——《军神》教学实录及评析[J].山东教育,2020(16):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