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统编教材习作教学中的应用

2021-04-08陈智文

中小学班主任 2021年4期
关键词:类别习作教学支架

[摘要]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构建了相对独立的习作教学体系,教师要在梳理体系的基础上,借助思维导图,从写人、叙事、写景、状物、應用、想象等类别入手,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作文支架。

[关键词] 习作教学;思维导图;类别;支架

读写分编、相互结合,阅读教学系统与习作教学系统既紧密联系又各自独立,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一大特点。了解统编教材习作的编写体系并选择合理的教学策略,成为摆在广大一线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借助思维导图进行统编教材习作教学,收到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一、明晰编排体系,梳理体裁类别

统编教材的习作编排分为“普通单元”和“习作单元”。“普通单元”的习作与课文关联一般较为紧密,但也有例外的。如五年级上册的八个单元习作,有六个单元的习作与单元阅读要素联系紧密,跟课文环环相扣。“‘漫画老师”(第二单元)、“二十年后的家乡”(第四单元),这两个单元的习作则与单元课文关联不大。其主要原因是第二单元为策略单元,读写分编;第四单元情感内容上有所结合,方法上读写分编。

“习作单元”是统编教材的亮点之一。以往的单元习作教材,篇幅较少,有时甚至就是一道作文题而已,一两节课便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统编教材以每学期一个单元的篇幅设置习作单元,并根据学段特点构建了螺旋上升的训练体系,教学也由过去的“短线教学”走向“长线教学”,可见其对习作教学的重视。[1]现对八个习作单元的“习作要素”和“习作主题”做一番梳理(如表1)。

8册一共安排习作62篇(除六年级下册6篇外,其余每册均为8篇)。虽然篇目众多,但根据体裁进行分类就能很好地划分,便于后续教学,具体情况如表2、表3所示。

在教学中,教师可将以上表格作为参照,紧密结合单元习作要素,重视不同体裁类别习作的横向及纵向关联,努力做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二、巧借思维导图,提供作文支架

思维导图的核心思想,就是把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很好地结合起来。作为一种创新性的学习工具,思维导图的出现,预示着人类对大脑潜能的开发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2]那么,如何巧借思维导图,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作文支架呢?笔者根据习作的不同体裁分别举例说明。

(一)写人篇

统编教材三至六年级写人习作共8篇,现对相关内容进行统计(如表4)。

虽然每个单元各有对应的习作要求,然而就写人体裁而言,还是有其基本的结构规律的。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围绕几个特点写一个人,或者围绕一个特点的几个侧面写好一个人。可以分别用导图1、导图2进行表示。[3]

有了以上的思维导图,学生作文就有了基本结构“打底”。在此基础上,教师聚焦每个单元的习作要素指导,相对而言就会容易得多了。如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漫画”老师,“漫画”一词,既增加了习作的趣味性,更形象地说明要突出老师的特点。特别是,强调选择一两件事例突出人物外貌、性格、品质、爱好特长等某一方面的特点。与中年级习作要求相比,五年级要求“写出特点”,这体现了写人文章从中年级“搭架子”向高年级“写深入”的转变。由此可见,“围绕老师某个特点,选择事例具体写”应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而思维导图3可供参考。

在实际操作中,思维导图既能指导学生把握某类文章的写作架构,即“共性问题”,也能解决单元习作的具体要求,即“个性问题”。

(二)写事篇

统编教材三至六年级写事习作共15篇,具体情况梳理如表5所示。

一件完整的事,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部分。这些部分在脑海中可以想象成一个个“场面”,学生能够把这些场面有条理、有重点地记录下来,便完成了对事情的叙述。如《狼牙山五壮士》,可分成这几个场面:接受任务—痛击来敌—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又如《开国大典》,可分成这几个场面:群众入场—举行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而写节日习俗,也可以选择若干个有代表性的活动场面进行展开,形成的思维导图如图4所示。

例如,教学四年级下册“我学会了 ”习作主题,有学生选择“学会游泳”这个素材,就可以分成“学憋气”“学蹬腿”“学手势”“学换气”等多个场面;有学生选择“学会骑自行车”这个素材,那么就能分成“上车”“直行”“拐弯”“上下坡”等多个场面。若是写中秋节,则可以抓住“吃月饼”“吃团圆饭”“赏明月”等活动场面展开描写。有了这样的“支架”,就能有效解决学生写事“展不开”的问题。

具体每个单元的指导,要根据单元习作要素有针对性地进行。如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多彩的活动”,要求“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写一次活动”,就可以借鉴《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等文章的写法。又如写“庆六一”这个素材,则分为“吃美食”“做游戏”“发奖状”等场面。同时,在写场面的时候,既要关注整个场景,也要注意同学的表现,描写他们的动作、语言以及神态。

(三)写景篇

统编教材三至六年级写景习作共5篇,具体分布可统计分析(如表6)。

正如参观一个地方,需要先有游览路线图一样,写景文最重要的就是要选定自己所写的景点有哪些。如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按照“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景点顺序一一道来。又如课文《颐和园》,则是按照“长廊—万寿山脚下—万寿山上—昆明湖”的顺序进行介绍。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写景文的基本思维导图(如图5)。

当然,具体到每一个单元,需要作适当调整。如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即景”,这是统编教材小学阶段的最后一次写景作文,要求学生从以前的描写“静态之景”转向描写“动态之景”,难度自然有所提升。这就要求所写的景物是较短时间内所见,并且要有一定的变化。本课的教学,要引导学生重温景物描写的基本顺序,迁移运用本单元课文学习的动态描写,落实本次习作的要求,突破习作重点和难点(如导图6所示)。

(四)状物篇

统编教材三至六年级状物习作共7篇,具体分布如表7所示。

中年级的状物文以呈现事物特点为主。如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介绍一种事物”,是写一篇说明性的文章,但又不能等同于学术意义上的说明文。原因在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四学段”的目标还只是“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小学阶段更只是初步接触。教学这一课要把握三点:首先,写清楚事物的特点;其次,選择恰当的说明方法;再次,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而评价学生习作时,教师要紧紧围绕以上各要点展开。这既是教材提供的作文支架,也是评价作文的指标(如导图7)。就这个角度而言,统编教材作文的设计相比以往教材的确更方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五)应用篇

统编教材三至六年级应用文习作共14篇,可进行相关梳理(如表8)。

统编教材习作部分加大了应用文的比例,编排上由易到难,立足生活、注重实用。教学中,教师要紧紧抓住应用文的特点,体现以用为本的思想。例如,教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缩写故事时,重点关注需要保留哪些内容,需要删除哪些内容,但不能改变故事的原意。指导学生缩写时,可以采用摘录、删减、概括、改写等多种方法,做到留主干去枝叶,简化人物语言,保持文脉清晰,以准确地反映原文的中心思想。而基本的判断标准应当围绕以下三点:故事是否完整,情节是否连贯,语句是否通顺(如导图8)。

(六)想象篇

统编教材三至六年级想象习作共12篇,具体分布如表9所示。

统编教材习作中的想象类主题,中年级以编写童话故事为主,高年级强调现实生活的想象,难度无疑有所提升。如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二十年后的家乡”,单元习作要素是“学习列提纲,分段叙述”,为学生习作能力训练的重点。至于想象二十年后的家乡,则是主题内容。教学中要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换言之,学生上完这一课,既要能得到一篇“想象佳作”,又要掌握“列提纲,分段叙述”的习作方法。具体如导图9所示。

总之,“导图”除了能提供一个简单的、针对某一具体题目的提纲,还提供指导学生解决某类文章写作的方法,具有普遍性。将思维导图应用于习作教学,线索分明,切实可用,指导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傅登顺.统编教材习作单元的编排特点及教学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2020(Z3):8-11.

[2]白虹.思维导图[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4.

[3]陈智文.跟着导图学作文[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9.

猜你喜欢

类别习作教学支架
一起去图书馆吧
心脏支架有寿命吗
简析基于概率预测的网络数学模型建构
提供教学支架,突破教学难点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iBed Tablet Stand平板支架
用“四步叩问法”突破共点力平衡中的支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