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多发伤患者危险因素分析及急救措施分析

2021-04-07朱永林海龙管健黎美琪叶广志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病死率体温部位

朱永 林海龙 管健 黎美琪 叶广志

多发伤作为急诊室常见的疾病,主要由交通事故、高空坠落等因素影响形成[1-2]。近几年,该病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该病会造成患者机体代偿失调,继而影响身心健康。而急诊是医院接受多发伤患者的主要部门,为了降低多发伤患者病死率,应进一步研究高效的多发伤急救措施[3-4]。本文以我院2017 年6 月-2020 年6 月收治的120 例多发伤患者为对象,对其资料进行分析与总结,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以2017 年6 月-2019 年6 月我院收治的120 例多发伤患者为对象,观察记录并汇总患者具体急救抢救情况,其中男86 例,女34 例;患者年龄为25-76 岁,平均年龄为(41.8±12.3)岁,急诊抢救中死亡4 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进入急救室后,迅速给予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监护,并采用ISS 方法对患者进行伤损情况评估。在急救期间,给予患者常规急救措施,如保暖、吸氧、止血等[5]。根据患者病情情况,进行降颅压、限制性液体复苏等措施。患者经影像学诊断后,依据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汇总患者性别、年龄、受伤原因等情况,并以此分析多发伤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急救措施[6]。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中观察患者的病死率,需对不同性别、年龄、就诊时间早晚、损伤部位数多少、体温情况、呼吸系统是否感染及ISS 评分进行分析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此次对急诊多发伤患者危险因素及急救措施分析,数据统计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 进行检验。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多发伤患者病死率与性别、年龄及致伤原因关系见表1。

2.2 多发性患者就诊时间、损伤部位数、体温、呼吸系统存在感染及ISS 评分情况 通过对所有患者就诊时间、损伤部位数、体温、呼吸系统是否存在感染及ISS 评分记录与比较,得出多发伤患者就诊时间晚、损伤部位数多、体温过低、呼吸系统存在感染及ISS 评分高,其死亡率就越高,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内容如表2所示:

表1 多发伤患者性别、年龄及致伤原因情况比较

表2 多发性患者就诊时间、损伤部位数、体温、呼吸系统存在感染及ISS 评分比较

3 讨 论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交通、建筑行业的发展,导致事故发生率越来越高[7]。而多发伤是多种事故因素而形成的创伤性疾病。该病具有受创突然、发生迅速等特点,对患者造成机体代偿失调,继而影响身心健康[8]。本次研究显示,该病病死率与患者年龄、就诊时间、损伤部位数、体温、呼吸系统存在感染及ISS评分情况有关,患者年龄越大,就诊时间晚、损伤部位数多、体温过低、呼吸系统存在感染及ISS 评分高,其死亡率越高[9]。对于其救治措施:其一需要迅速了解患者的病情并做出判断;其二需及时建立静脉通道,稳定与控制患者的病情,然后进一步检查,避免诱发其他情况;其三重视对患者进行ISS 评分,为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降低患者病死率。

综上所述,对于多发性创伤患者,其存在的危险因素有年龄过大、就诊时间晚、损伤部位数多、体温过低、呼吸系统存在感染及ISS 评分高,需要根据其病情作出相应的准备,以此降低其病死率,提高急诊救治的质量。

猜你喜欢

病死率体温部位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哪些因素影响体温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喜欢什么
急诊对于急危重症患儿568例抢救效果临床分析
枸橼酸抗凝在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血液滤过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