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对于急危重症患儿568例抢救效果临床分析

2016-03-17高红霞崔璐璐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7期
关键词:抢救成功率病死率绿色通道

高红霞 崔璐璐

【摘要】 目的 临床观察分析急诊科抢救急危重症患儿568例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568例急危重症患儿的临床抢救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抢救成功率97.7%, 病死率2.3%。结论 及时迅速地开通急救绿色通道, 准确评估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及病情, 并实施有关检查, 及时正确地给予抢救及护理措施, 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 急诊;绿色通道;抢救成功率;病死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7.080

为了迅速有效地开通急危重症患儿抢救的绿色通道, 提高患儿的抢救成功率, 降低病死率, 对本院2013年5月~ 2015年6月568例急危重症患儿的临床抢救效果进行观察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5月~2015年6月收治的568例急危重症患儿, 男366例, 女202例;年龄<1个月226 例, 1个月~1岁86例, 1~3岁92例, 3~6岁76例, >6岁88例。新生儿病例226例(39.8%), 病种依次为新生儿窒息、呼吸暂停、呼吸窘迫综合征、胎粪吸入综合征、肺出血、颅内出血、缺血缺氧性脑病、寒冷损伤综合征、黄疸、肺炎、感染、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婴幼儿病例178例(31.3%), 病种依次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喉炎、气管异物、重症支气管哮喘、重症肺炎、毛细支气管炎、气胸、咯血、小儿急性肺损伤及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呼吸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小儿腹泻病、重症颅内感染等。3岁以上病例164例(28.9%), 病种依次为重症肺炎、肠炎、脑炎及心力衰竭、呼吸衰竭、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及肝肾功能不全等。

1. 2 方法

1. 2. 1 急诊调度室接到120急救电话指令后, 救护车急速派出, 赶往患儿处, 急救医护人员立即开展迅速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首先快速正确评估患儿生命体征并监测体温、呼吸、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等, 必要时给予吸氧, 打开气道, 保持呼吸道通畅, 正确摆放患儿体位, 及时建立静脉通道。对于急性心力衰竭, 急性呼吸衰竭, 急性多脏器功能衰竭及呼吸心跳骤停的患儿, 在积极抢救的同时, 迅速通知调度室及抢救室, 准备一切抢救设备。对于抽搐的患儿(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热性惊厥, 颅内感染), 立即给予镇静止惊及对症处理。对于恶心呕吐的患儿, 要保持侧卧体位, 以防止误吸。对于高热患儿, 及时给予降温贴及温水擦浴, 必要时给予退热药物治疗。对于气管异物的患儿, 立即应用海姆立克(Heimlich)急救法进行抢救。

1. 2. 2 患儿接回抢救室, 即由专职负责人员及时接应, 立即给予各项生命体征监测, 常规心电图检查及各项体格检查, 再次初步评估, 边查体边抢救。

1. 2. 3 根据病情, 针对性、目的性地进行有关检查, 包括三大常规分析(血、尿、便)、血液生化、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心电监护、脑电图、床边彩超等, 必要时行CT及核磁共振等大型器械检查, 检查时必须要有专业技术人员全程陪护。

1. 2. 4 依据监测和特殊检查结果, 再次评估病情, 实施药物及抢救设备急救复苏, 必要时给予心肺复苏、呼吸机机械通气等抢救措施。

1. 2. 5 急危重患儿病情稳定后, 即可按照病种分别收住相关病房, 部分疑难病例及时请示医政部门, 协同紧急会诊。对于急性中毒的急危症患儿进一步于抢救室诊疗, 也可由医护人员陪护至ICU继续救治。

2 结果

本组病例抢救成功率为97.7%(555/568), 病死率为2.3%(13/568)。

3 讨论

3. 1 建立完善的院前急救绿色通道 院前急救医疗是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院前急救医疗处理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患儿的生存率与致残率[1, 2]。院前急救医疗是急危重症的前端服务, 需建立并完善调度室、急救转运车辆, 完善各项车载医疗设备, 包括车载医用氧源、随车心电、血氧饱和度监护仪, 车载吸痰器及车载呼吸机等医疗设备, 使急危重症患儿得到全程的医疗服务, 减少了急危重症患儿的死亡率与致残率, 为急救三环(院前急救医疗环、院内急救环、危重病ICU环)的建立与完善奠定了基础[1]。医护人员应训练有素, 具备丰富的急救经验、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跨科知识、过硬的基本急救技能及心理素质和应付复杂局面的能力, 并能呼之即应、行动迅速、思维敏捷、操作娴熟、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和各项抢救技能, 建立开通真正的急危重症绿色通道。

3. 2 建立标准的院内急救体系和重症监护, 完善急诊ICU 患儿接回医院后, 立即由急诊科医护人员与车载医护人员进行无缝对接。于急诊抢救室立即给予心电、血压、血糖等监护, 随时备好心电图机、除颤仪、床边B超机、洗胃机、临时心脏起搏器及心肺复苏仪等一系列抢救设备以备患儿病情变化时于数秒内即可进行有效的急诊救治。急救医护人员应训练有素、多智机敏、反应迅速、措施得当, 做到一人多职、一专多能, 利用急诊急救药品为挽救患儿生命争夺抢救时机。将院内急诊真正地打造成为全院的急救先锋及战斗堡垒和前哨。同时逐渐建立起与放射科室、血库、药械科等医技科室的绿色“直通车”通道。

3. 3 准确评估病情 ①对于中毒患儿, 首先明确毒源, 进一步有效清除毒物, 选择有效解毒药品, 必要时行床旁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②对于心力衰竭的患儿, 首先注意摆放患儿体位于半卧位, 及时给予血管活性药物, 必要时给予呼吸机无创通气和镇静对症等治疗。③对于呼吸衰竭的患儿, 及早发现且立即气管插管, 建立人工气道, 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同时给予动脉穿刺, 观测血气分析, 必要时给予静脉置管并行中心静脉压测定。④对于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休克的患儿及时分析休克原因及类型, 早期即给予深静脉置管, 监测静脉压, 同时给予扩容及血管活性药物抢救[3, 4]。

3. 4 正确进行有关特殊检查及合理用药 在实施各项抢救措施, 稳定患儿各项生命体征的同时, 正确选择有关的特殊检查, 为患儿节省费用, 尽快明确诊断, 为进一步的救治赢得抢救时间, 提高抢救成功率, 改善预后。同时, 合理选择用药, 亦极其重要, 注意抗生素应用, 追寻“降阶梯”原则。根据患儿病情给予“经验性”治疗, 防止产生肌体耐药性。

3. 5 国际急救组织, 医疗服务体系[2]明确指出, 首先应提高对院前急救的认识, 真正地把院前急救绿色通道逐步完善成为一条有效的救命通道, 其次成功建立院前、院内及重症监护之间的无缝对接及有机结合, 完善生命之链。其中, 重中之重的是要提高急救服务体系的综合服务水平, 将院前现场急救, 急诊院内急救以及急危重症监护救治连接为连续救治的统一体, 充分体现“急救一体化”的救治理念, 提高患儿的抢救成功率以造福社会。

参考文献

[1] 李春盛.急诊医学高级教程.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5:11-12.

[2] 侯振才, 吴冰, 刘晓冰, 等. 谈完善急救模式与经济效益理念的关系. 中国急救医学, 2006, 26(6):83.

[3] 韩淑鹏, 付晓丽. 标准化急救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4(20):294-295.

[4] 黄亚娟, 张朝梅, 俞巧娣. 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的流程管理. 现代医药卫生, 2009, 25(24):3817-3818.

[收稿日期:2015-10-28]

猜你喜欢

抢救成功率病死率绿色通道
创伤急救护理对严重创伤患者有效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的影响
院前急诊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分析
循证护理对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抢救成功率及预后的影响
梧州市艾滋病病死率相关影响因素和综合控制措施的研究
血液透析并发心血管急症的观察与护理效果探究
枸橼酸抗凝在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血液滤过中的应用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5例的急救研究
无瓣膜病变心房纤颤并脑卒中的临床分析
绿色通道
智慧大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