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痛中心网络建设对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灌注时间的影响

2021-04-07黄影兰王华洪梁鉴文陈文智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达标率胸痛心电图

黄影兰 王华洪 梁鉴文 陈文智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缺血性胸痛常见类型,常表现为心电图持续性ST 段抬高[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治疗STEMI 的首选方法,能够恢复心肌血流灌注,最大程度挽救濒死心肌,降低猝死风险。胸痛中心是针对胸痛患者建立的一套疾病防治管理体系,在胸痛疾病的快速诊断、评估、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2,3]。广东省罗定市人民医院于2015 年底开始创建胸痛中心,并于2016 年11 月通过国家认证,是中国首批基层胸痛中心之一。本研究基于罗定市人民医院2016-2019 年就诊胸痛患者的数据,分析胸痛中心运行前后两年不同来院方式对STEMI 患者诊断及治疗用时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4]诊断标准;②签订PPCI 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发病时间超过12 h;②外院已行静脉溶栓者;③拒绝PPCI 者。④关键时间节点记录不全,无法准确计算关键时段者。以2016 年-2017 年胸痛中心运行前两年收治的140 例STEMI 患者为对照组(C 组),以2018 年-2019 年胸痛中心运行后两年收治的323 例STEMI患者为研究组(R 组),根据不同来院内方式分为自行来院组(1 组,C1 组,n=51;R1 组,n=117)、呼叫120 来院组(2组,C2 组,n=25;B2 组,N=32)和转院组(3 组,C3 组,N=64;R3 组,n=174)。各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 均>0.05),详见表1,资料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以12 导联心电图远程实时传输系统及微信群为基础运行平台,与周边基层医院建立区域协作式急诊救治网络,建立标准化胸痛诊治流程,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三组来院方式急诊救治方法。(1)自行来院:急诊预检分诊处接诊,遵照急性胸痛分诊流程进行心电图检查,识别心电图为STEMI 后立即进入抢救室,开放绿色通道,通知专科医生、基本用药、导管室做好PCI 准备。(2)呼叫“120”来院:到达现场,识别心电图为STEMI 后先进行远程心电图传输,与我院医生联络,进行远程会诊,确诊后院内立即做好准备,患者及家属同意后到达医院可直接送入导管室,不同意者先进入急诊抢救室。(3)其他医院转院组:初诊医院利用微信群与本院建立联系,进行快速远程会诊,确诊后转送至本院,期间本院做好准备,患者及家属同意后到达医院可直接送入导管室,不同意者先进入急诊抢救室。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C 组、R 组不同来院方式的三亚组病人各诊治时间节点、达标率及死亡率。(1)诊治时间:发病到首次医疗接触时间(S2FMC)、首次医疗接触到首份心电图时间(FMC2ECG)、首次医疗接触到双抗血小板给药时间(FMC2DAPT)、入门到球囊扩张时间(D2B)。(2)急诊诊治各环节达标:以S2FMC≤180 min,FMC2ECG≤10 min,FMC2DAPT≤10 min,D2B≤90 min 为达标。(3)各组院内死亡率。

表1 各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用Mann⁃whitney 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多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各组诊治时间比较 见表2。

2.2 各组达标率比较 见表3。

表2 各组诊治时间比较(x ± s,min)

表3 各组诊治各环节达标率比较[例(%)]

2.2 各组死亡率比较 见表4。

表4 各组死亡率比较[例(%)]

3 讨 论

3.1 胸痛中心对改善STEMI 的临床效果 STEMI 的救治时间窗较短,急诊诊治各个环节耗费时间均会错失救治时机,增加猝死风险[5]。胸痛中心是在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支持下,建立区域医院合作网络,实现远程信息传输、联合会诊等,为胸痛患者提供更加高效、准确的诊疗服务,最大程度缩短急诊诊治流程耗费时间,保障救治效果[6]。胸痛中心是集合多学科专业人才,针对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疾病的特点、危险因素、救治要求等,建立一套专业、规范、可行性高的诊疗制度及流程,有利于诊治过程中的有效配合,缩短各个环节耗费的时间,最大程度把握救治时间窗,降低死亡率。STEMI 诊治过程中涉及多个科室,在常规急诊接诊时极易出现院前、院内衔接不当,转运时各医院之间交接不当等情况的发生,缺乏规范性、灵活性,安全隐患较多,不利于患者预后。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FMC2ECG 明显短于对照组,R2 组的FMC2ECG 达标率明显高于C2 组,研究组D2B 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尤其是R2 组FMC2DAPT 达标率明显高于C2,研究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胸痛中心的建设明显提高了STEMI 再灌注治疗效果,与张旭霞等[7]研究结果相似。

3.2 120 建设在胸痛中心发展中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还发现不同来院方式耗费时间不同。胸痛中心运行后2 年,自行来院组在缩短FMC2ECG、FMC2DAPT 时间上有明显优势,但D2B 时间明显长于呼叫120 来院组和其他医院转院组,达标率也更低。其原因是:(1)120 救护车在院前急救时可获得交通、时间等方面的便利,且可在信息技术指导下规划最优路线,避免在转运路上的延误;(2)接诊医生到达现场后即可进行病情评估、诊断等,通过区域协同救治网络提前与我院胸痛中心值班医生联系,医院可在患者入院前做好准备,入院后即可直接进行PCI 治疗,实现院前、院内的无缝衔接[8]。自行到院不仅会增加途中耗费时间,还需经急诊接待、分诊评估等环节,且导管室需临时做好准备,导致D2B 时间延长。我国建设、发展胸痛中心时间较短,在胸痛疾病预防管理、群众宣教方面仍不足,这也是我院胸痛中心在运行前后两年S2FMC 时间达标率无明显变化的的原因之一。另外,经济水平也是影响胸痛中心运行的重要因素。罗定市是广东省云浮市的县级市,地处广东省西北部,经济相对落后。我市大部分卫生院的救护车不配备心电图机,甚至没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者替格瑞洛等抗血小板药物。这也是2 组、3 组FMC2ECG、FMC2DAPT 平均时间长、达标率低的主要原因。因此,结合罗定市实际情况,市120 指挥中心于2019 年为各卫生院配置心电图机等急救设备,我院胸痛中心也定期、反复对各卫生院进行培训,对胸痛中心制度、流程持续改进,以建立具有我市特色的胸痛中心网络体系,为改善胸痛患者预后提供更好的支持。

综上所述,胸痛中心网络建设能够改善STEMI 再灌注治疗的效果,缩短D2B 时间,降低死亡率。但我院胸痛中心运行前后两年S2FMC 时间无明显改善,FMC2DAPT 达标率相对低,需不断优化胸痛中心的建设,继续开展网络医院培训,加强群众对胸痛疾病的知识宣教,最大程度提高STEMI 患者的预后。

猜你喜欢

达标率胸痛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思考心电图之179》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经常性胸痛,你了解过吗?
四川脱贫攻坚半年“成绩单”出炉
有些胸痛会猝死
卷烟企业调入烟叶的等级质量探讨
卷烟企业调入烟叶的等级质量探讨
胸痛未必都是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