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格化管理在传染病防控中的应用

2021-04-03江媚何建茹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16期
关键词:网格化传染病门诊

江媚 何建茹

传染病(infection diseases)是指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人与动物或动物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1-2]。控制传染病最高效的方式在于防控,其中传染源、传染途径和易感人群是传染病的三大要素,缺少任意一个要素都无法造成传染病的传播,由此可见,实施防控措施的关键便在于此[3]。近些年来,由于人口的高速增长、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环境改变,国际旅游与贸易、细菌耐药性、病原微生物进化等各种因素,新发传染的发生频率也在逐渐攀升[4]。现阶段医院感染风险管理的常用措施包括信息化的监测、品管圈、持续质量改进、个案追踪法等[5]。但以上方法在处理医院感染的问题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无法对即将发生的风险作出预警。结合国内外文献分析可以发现,前瞻性的预测院内感染发生风险,可极大程度地降低医院的感染,将风险把控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这也提示需从被动应对转变为主动防御,基于此,本研究在传染病防控管理工作中应用网格化管理措施进行管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某医院2018年5月—2020年5月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为重点研究对象,根据时间进行分组,对2018年5月—2019年4月实施常规管理的设为对照组;2019年5月—2020年5月开始实施网格化管理,作为研究组。两组均纳入260例患者及180名医护人员进行观察。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为132∶128,年龄18~87岁,平均年龄为(56.43±5.01)岁。研究组患者男女比例为133∶127,年龄19~88岁,平均年龄为(55.73±4.87)岁。两组医护人员无变动,其中男性76名,女性104名;年龄23~56岁,平均年龄为(43.76±6.9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且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管理措施实行期间,共制定相关管理制度30条,计划开放门诊诊室数量46个。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由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定期检查科室规章制度落实情况,并对相关因素进行监测、分析,院感管理人员及时向上反馈疑似事件,针对问题提出控制措施并进行解决。研究组结合该院的实际情况,将网格化管理应用于传染病防控工作当中,构建以医院党委-党支部书记-党小组长-基础单元为体系4级网络化传染病防控、管理体系,各级网格各司其职,职责到位的管理模式。以主要职责人所在的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为首,向下分设消毒隔离组、医疗救治组、疫情管理组、新闻宣传组和后勤保障组等。领导小组的人员构成基于“集中资源、集中专家、集中救治”的原则,进行分工合作,协调统筹分配医疗资源。(1)一级网格。院党委列为一级网格,是网格化防控工作的总责任领导,设立1名疫情专员,主要负责监督医院的防控工作。每月至少一次通过行政查房、专题会议、专项调查等措施,监督并指导各级网格履行职责,如:检查、指导、督促网格下的防控工作,亲自部署疫情管理方案的实施,及时对所属网格内渎职、失职人员进行处理。此外,切实保障医院与上级主管部门之间的良好沟通,便于第一时间反馈临床工作中的问题,发挥好中间起承转合的桥梁作用,不瞒报、不谎报、实事求是。(2)二级网格。以院党支部为二级网格负责人,每个网格设立1名疫情管理员,任命其为主要负责人,覆盖次数≥2次/月,主要负责医院的管理工作,包括各项工作的计划实施、开展。需深入各线科室,督促科室工作,按时上报工作的落实情况,并分析汇总反馈内容。对上保持沟通联系,对下加强监督指导,定期开展知识培训,普及教育。(3)三级网格。各党小组为三级网格,设立1名网格长,覆盖频率>1次/周,网格长直接负责三级网格内防控工作,包括指导网格员征集网格内意见。深入临床一线交流沟通,准确传达上级的工作要求,并及时向上反馈传染病防控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4)四级基础单元格。各个基础单元格设立1名网格员,覆盖次数≥1次/月。增强网格员责任意识,落实监督工作职责,使日常监督检查机制常态化。本院以医技科室、感染管理科、后勤科室、住院病区、门诊为依据进行划分,各部门各司其职,但又互相配合,共同落实传染病防控工作。

1.3 观察指标

(1)对比网格化管理前后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及医护人员院内感染发生率。(2)对比两组管理措施实习期间,所有制度的执行率和现阶段门诊业务率和住院率。制度执行率=已落实的制度条目/总条目×100%;门诊业务恢复率=门诊开放诊室数量/总数量×100%;住院率=住院患者人数/总床位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将研究中产生的数据人工分类为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分别在SPSS 25.0软件中进行t检验及χ2检验计算,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患者医院感染率为0(0/26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8%(8/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3,P<0.05)。

2.2 两组医护人员医院感染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率为0(0/180),显著低于对照组2.22%(4/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P<0.05)。

2.3 两组管理措施实施期间制度执行率、门诊业务恢复率及住院率对比

网格化管理措施实施期间制度的执行率为100%(30/30),高于常规管理86.67%(26/30),现阶段门诊业务恢复率达95.65%(44/46),高于对照组的91.30%(42/46),住院率达100%(260/260),高于对照组的92.31%(240/260)。

3 讨论

3.1 医院感染定义

医院感染包括住院期间感染、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和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6]。医院感染学是医学领域一门新型学科,综合了医学微生物学、流行病学、护理学、消毒学和医院管理学等多学科内容,主要研究感染从院内的发生到防控。现阶段医院主要针对已发生的医院感染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旨在控制并降低感染的发生[7]。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医院尤其是大型医院积累了宝贵经验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和问题。

3.2 网格化管理概念

网格化管理模式就是一种按照一定标准将管理人员和内容进行区别划分,形成单元网格,对单元网格开展针对性管理的新型管理模式,具有层次分明、系统化、全面化的特点。通过各个层级巡查管理自身管理的网格,来及时发现问题,并尽快处置各网格之间的关系,管理模式由“被动发现”转变为“主动排查”,其优势显著不可比拟[8]。本研究将某大型医院作为案例,结合国内外应对措施研究学习,总结归纳了在突发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情况下,构建了网格化院感管理模式。结果显示,院内医护人员及就诊患者无人发生院内感染,院内感染率为0。网格化管理措施实施期间制度的执行率为100%,高于常规管理的86.67%,现阶段门诊业务恢复率达95.65%,高于对照组的91.30%,住院率达100%,高于对照组的92.31%。实践证明,新型的网格化管理机制不仅可以有效防控传染病,同时还能保障医院各项事务有条不紊的开展,在满足患者诊疗需求的同时,实现院内零交叉感染的目标。但结合某院的整体应用效果来看,此模式也存在局限之处,仍需精进完善,如应用网格化管理的医院数量仍较少,部分中小型医院不具备应用该模式的基础条件等,这也侧面反映了网格化管理的实施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其次,各个医院的院感管理均有其特有的模式,无法完全统一,这也限制网格化管理的实际应用。由此可见,各医院需因地制宜的去构建其一种适配自身的网格化管理机制,以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3 现状分析

大量研究显示,大型医院在建立适用对策应用于院感管理时,涉及空间、时间各维度的要素,内容广泛且过程复杂。日本为传染性疾病相关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制定了医院准备的自我调查表[9],内容包含5个方面:医院与职业、医院的引导能力、已准备的行为、收治的病患特征、人力资源与专业性。报道指出,医院应立即识别和确认任一公卫事件,不应仅局限于流行性传染病,积极倡导创新的预警方法,通过信息交换进行风险评估[10]。医院的防控管理工作当中除了及时预警意外,还应做好充足的资源性准备,如床位、隔离中心、实验室能力建设、人员准备、制度准备等。同时还需构建完善协作性较强的各单位协同入院收治病患的流程[11]。相关报道还倡导医院积极开展系统化、网络化的院感管理[12]。我国医院已建立了院感管理的科学体系,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与经验,在科室防控、人员防控、医院整体防控等多个方面给出了一定的问题分析与应对措施。

结合现阶段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传染病预警监测系统较国外起步较晚、监测技术有待精进、系统评价建设滞后。虽然目前各级医院已对自身在传染病防控体系中的作用和职责引起一定的重视,也在逐步开展并完善院内传染病上报系统,但由于组织因素应对不佳、指挥链契合度低、医务人员应对能力不足及系统内各方职责模糊等各方面因素,医院的预警能力尚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13]。国内关于院内感染管理的研究报道大多围绕传染病突发后的应对措施,在医院功能上,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前期部署远远不足[14]。在未来的探索研究中,医院应致力于在医疗服务体系内建立更为完善的多医疗服务节点的完整数据链,在疫情防控和治疗卫生医疗的基础上,开展多渠道动态风险早期预警评价体系,建立医院个服务节点的风险识别清单,制定各单元信息编码标准,确立突发传染性疾病的分类预测和风险预警措施[15]。与此同时,充分发挥医院组织内各单元的服务效能,营造各单元之间良好的信息共同,协同合作的良性氛围,促进其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因各个医院的设备、人员及管理措施存在一定的差异,网格化管理在各个医院落实的过程中虽存在一定的局限。但其可大幅提升职制度执行率,提高门诊业务服务效率的优势也不可忽略,在应用过程中,需因地制宜进行调整完善,摸索出一套适合自身医院管理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网格化传染病门诊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门诊支付之变
以党建网格化探索“户长制”治理新路子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呼吸道传染病为何冬春多发
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化解难题,力促环境监管网格化见实效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