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人把“喝酒”说成“吃酒”?
2021-03-31
大学·课外阅读 2021年2期
在明清小说里,我们经常看到关于“吃酒”的描写,比如《红楼梦》里焦大的“一味的吃酒,吃醉了,无人不骂”。其实,吃酒就是喝酒,但古人为什么要用“吃”字而不用“喝”字呢?
对此,大家说法不一。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古代酿酒技术比较落后,古人喝到的酒里难免有酿制过程中留下的粮食和果品的残渣,这样一来,就需要把酒和残渣一起吃掉。比如,《水浒传》里的酒,就是用来吃而不是喝的。在元代之前,古人喝的酒更接近于我们今天吃的醪糟,直到元代出現蒸馏酿酒技术后,他们喝的酒才慢慢清澈起来。
也有人认为,这与古人的用词习惯有关。唐代以前,古代汉语多用“饮”表示“喝”的意思,但随着语言的演化,“吃”字逐渐有了“把液体或流质食物咽下去”的意思,在宋末,尤其是元明清时期被广泛使用,很多时候代替了“饮”字,所以明清小说里经常把“饮酒”说成“吃酒”。至于“喝酒”一词,它不仅发现很晚,连发展也十分缓慢,直到清朝中叶才渐渐普及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