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肺癌患者灵性需求现状与疾病感知控制、创伤后成长的相关性
2021-03-31王锐鄢彩虹张甜董婕
王锐 鄢彩虹 张甜 董婕
肺癌因其高发病率及高死亡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数据显示,男性发病在所有恶性肿瘤中排第一位,女性排第二位,而死亡率已升至第一位[1]。灵性健康强调内化认知、强化自身资源优势以应对生活压力性事件,其与应对疾病积极性、抑制负面情绪呈正相关[2],而患者对疾病状态与潜在后果认知评估及个人理解即疾病感知,通过抽象和具体健康信息整合,动态反映患者认知表征、情绪反应[3]。创伤后成长(PTG)指个体经历创伤性事件后,心理自我恢复和自我更新能力的积极心理转变[4]。 由于该病的高死亡率,97.98%肺癌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自我感受负担,自疾病确诊起拒绝治疗,生存欲望降低,且更愿接受医疗机构而非居家照护,创伤后成长、乐观倾向、正确疾病感知等积极应对带给患者心理应激反应有效缓冲[5]。但灵性需求是否也受疾病感知控制、创伤后成长影响,鲜有报道,因此,本研究调查晚期肺癌患者灵性需求与疾病感知控制、创伤后成长三者间关系,为临床提供干预,满足灵性需求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对2018年12月—2020年4月医院收治的156例晚期肺癌患者进行调查。纳入条件:年龄18~75岁;在医院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为晚期肺癌患者;预期寿命>6个月;神志清楚,具有基本阅读理解能力。排除条件: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其他恶性肿瘤;有精神病史、颅内转移、意识模糊、失语、智障等相关疾病;近1个月遭受严重创伤事件;重要临床资料缺失或中途因各种原因退出调查。全部符合上述条件的研究对象中男105例,女51例;年龄为26~72岁,平均50.94±8.37岁;小学及以下78例,中学49例,大专及以上29例;已婚135例,其他婚姻状况21例;新农合63例,省/市/大学生医保55例,其他支付方式为38例;首次化疗44例,2~4次化疗58例,第5次及以上化疗54例。研究方案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研究对象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订同意书。
1.2 调查内容及方法
1.2.1 灵性需求量表 采取德国学者Bussing编制的灵性需求量表(Spiritual Needs Questionnaire,SPNQ)对患者灵性需求进行评估,该问卷主要含宗教需求(7个条目)、存在需求(7个条目)、内心平和(6个条目)以及主动给予(7个条目)共4个需求维度,27个条目,各项条目采取5级评分法,从“0分”到“4分”分别代表“从不”到“极其”,评分高低与患者各维度需求程度呈正相关。该量表经过检验具有良好的信效度[6]。
1.2.2 疾病感知问卷 采取相关文献简易疾病感知问卷(Brief Illness Perception Questionnaire, BIPQ)对晚期肺癌患者疾病感知控制情况进行调查,该问卷共含认知维度(条目1、2、3、4、5)、情绪维度(条目6、8)和理解能力维度(条目7)3个维度,8个条目,各条目评分范围0~10分,累计问卷总评分80分,评分高低与个体负性感知程度呈正比。经过信效度检验,该问卷调查良好[7]。
1.2.3 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 采取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ost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PTGI)评估患者创伤后成长后个体激发出积极变化状况,该量表主要涵盖人生感悟、新可能性、个人力量、与他人关系和自我转变5个维度,共20项条目,各条目0~5分,总分0~100分,分数越高创伤后成长愈多。各维度及总量表Cronbach’s α系数均超过0.800[8]。
1.3 统计学处理
原始数据由研究员Epidata 3.1双人录入。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Pearson 相关性分析晚期肺癌患者灵性需求与疾病感知控制、创伤后成长相关性。多因素分析采用线性回归模型。检验水准α=0.05,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晚期肺癌患者SPNQ评分现状
156例晚期肺癌患者SPNQ得分范围为5~72(41.80±13.17)分,各维度评分按照由高到低次序排序分别是:主动给予需求维度、内心平和需求维度、存在需求维度、宗教需求维度,详见表1。
2.2 晚期肺癌患者BIPQ得分情况
156例晚期肺癌患者BIPQ得分范围为10~71(38.42±10.19)分,各维度评分按照由高到低次序排序分别是:情绪维度、认知维度、理解能力维度,详见表2。
2.3 晚期肺癌患者PTGI得分情况
156例晚期肺癌患者PTGI得分范围为5~95(61.60±16.92)分,各维度评分按照由高到低次序排序分别是:人生感悟、与他人关系、个人力量、自我转变、新可能性,详见表3。
2.4 晚期肺癌患者SPNQ与BIPQ、PTGI的相关性
晚期肺癌患者SPNQ各维度评分与BIPQ各维度评分呈正相关(r=0.412~0.557),与PTGI各维度评分呈负相关(r=-0.570~-0.353)。见表4。
表1 晚期肺癌患者SPNQ评分现状(n=156)
表2 晚期肺癌患者BIPQ得分情况(n=156)
表3 晚期肺癌患者PTGI得分情况(n=156)
表4 晚期肺癌患者SPNQ与BIPQ、PTGI的相关性(n=156,r)
2.5 晚期肺癌患者SPNQ与BIPQ、PTGI的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
以SPNQ总分为因变量,BIPQ、PTGI总分及性别、年龄、学历、婚姻状况、支付方式、化疗次数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IPQ、PTGI总分、婚姻状况、化疗次数是影响晚期肺癌患者灵性需求现状的关键因素。见表5。
表5 晚期肺癌患者SPNQ与BIPQ、PTGI的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晚期肺癌患者灵性需求
据美国癌症学会发布数据,由于筛查、防治意识较低等原因,我国居民肺癌发病率、死亡率位居全球第一,且2/3群体确诊已处于晚期[9]。对于晚期肺癌患者确诊6个月内会出现巨大应激创伤,目的感、希望感逐渐消失,产生无助感、孤独感,生命意义减低导致需求显著。有文献指出[10]灵性健康利于个体积极应对,协助减轻负性情绪,重构生命意义与目的。本研究结果显示,医院灵性需求前三最高维度为主动给予、内心平和、存在维度,而宗教维度处于较低均分,同时主动给予维度中“感觉与家族成员联系很密切”“安慰他人”两项评分偏高,内心平和维度中“流连于安静和平和的环境”“开始欣赏自然界的美好”“希望保持自身健康与心理上安全感”三项评分偏高。本研究中85%以上患者无宗教信仰,所以祷告和参拜等宗教方面灵性需求偏低。以上与Yong等[11]研究发现晚期肺癌患者实现生命意义与目的需求远高于超自然联系需求,与本次研究结果吻合。虽然现有部分证据认为灵性需求与疾病诊断时间、疾病阶段、文化背景、研究时间均密切关联,但本研究仍指出灵性需求主要体现为患者羞于表达真实诉求而无法真正获取护士、家庭与社会支持,使得内心产生强烈拖累、无助与自责感,因而获取他人接纳、亲友感情支持,主动实现自身目标等患者与影响灵性需求,部分灵性需求体现在疾病相关信息以应对躯体不适需求。实际上通常将主动给予、内心平和两维度需求归为一类,建议临床护士密切关注患者不同阶段灵性困扰,准确评估灵性需求,提供信心鼓励,提升自我效能感,使其领悟自己生命意义和目标的信念。
3.2 晚期肺癌患者灵性需求与疾病感知控制的相关性分析
疾病感知控制基于个体自身心理特征,源于个人经历、社会环境和自身对疾病症状体验,包含认知、情绪、理解能力3个维度,其是近年晚期肺癌患者研究热重点,本调查提出晚期肺癌患者灵性需求各维度与疾病感知控制呈正相关。结合结果逐一分析:①癌症患者感知疾病症状越多,产生疾病严重、无治愈希望情绪越大,焦虑郁闷等负面情绪、情感疲乏较高,使其感到无力、无助,觉得人生缺乏意义及价值,对灵性需求包括人间爱、希望/力量、生命意义/目的和他人的信任及谅解越薄弱,无法对关怀、分享、爱、接纳予以肯定需求[12]。②由于肺癌早期隐匿性强、晚期治疗难度大、费用高,接受开胸手术、术后放化疗、癌痛及并发症概率较高,认知维度中合理生活、行为习惯,以及高度配合专业信息支持和治疗性沟通,均利于应对长期不良病症处理,建立正面积极思想,这与国内外发现认知度与适应并处理癌症问题、幸存时间均呈正相关一致[13],因而疾病感知控制认知维度也会提升患者灵性需求,主动性减轻疏离和孤独感。③在疾病理解维度方面,对于自身病情理解模棱两可,有效的临终沟通、积极治疗决策可有效避免情绪波动、应激行为,愿意接受恰当的灵性支持和照顾,积极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案,灵性需求较高。
因此医护人员应透过不同渠道如美术、音乐及文学以缓解患者悲观情绪,增进信心,构建沟通课程,由姑息治疗团队展开专业培训,增加灵性沟通、坏消息传递、家庭照护沟通技巧等,进而改善患者认知,同时可配合讲座及角色扮演、课程培训资料总结以及尊严疗法等获取患者实际临终最佳状态与护理意愿,充分根据灵性健康评估结果,运用灵性抚慰以满足晚期肺癌患者照护过程最终需求。
3.3 晚期肺癌患者灵性需求与创伤后成长的相关性分析
创伤后成长很大程度由心理、生理痛苦以及社会功能决定[14]。在人生感悟维度,晚期肺癌患者逆境中对该创伤性事件不利因素积极评估是灵性健康的重要预测因素,与灵性需求呈负相关,原因在于个体反思过程使其处于积极和平和心态,自我超越感、自我价值感越低,其对社会的认知和评价需求越高,研究结果提示积极人生感悟涉及自肺癌确诊至生命结束全程,其与个体建设自身资源、智力资源、心理资源和社会资源相关,为在逆境中获取积极价值、个体克服逆境潜力,助于灵性需求提出。另一重要方面是与他人关系,这在王李[15]多人文献中暗示倾向于寻求多形式精神支持、心灵慰藉,当晚期肺癌患者亲人接纳度越高、自理能力日益提升,其灵性需求越小,所以沈一凡等[16]通过组织癌症照顾者召开家庭会议,预先评估患者与家属需求、问题,利于家庭情感交流,促进患者表达意愿,使得晚期肺癌患者对于灵性需求降至最低。Kvande等研究指出个人力量、自我转变、新可能性均可归属于创伤后成长自我心态与灵性健康、需求之间相互关系[17]。个体人格特质转变,对未来期待与主观幸福感,涵盖心理学概念、临床放化疗疗护实际,其与患者对疾病诊断、严重度了解,医疗护理程序、发展过程及预后熟悉度,以及是否正确面对及处理情绪反应、心理压力及健康状况恶化、生活质量降低等问题均呈正比[18]。因此,有效的心理调节可降低晚期肺癌患者心理痛苦,改善情绪调节,创伤事件中获得成长越多,从而使得灵性需求一定程度降低。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IPQ、PTGI总分、婚姻状况、化疗次数是影响晚期肺癌患者灵性需求现状的关键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晚期肺癌患者灵性需求较高,且受疾病感知控制、创伤后成长影响,临床护理人员应采取相应对策提升患者疾病感知控制与创伤后成长,为满足灵性需求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