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耳廓假性囊肿两种治疗方法疗效比较

2021-03-30赵元纲马奕萍赵再兴

武警医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抽液耳廓假性

赵元纲,马奕萍,赵再兴

耳廓假性囊肿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临床表现为耳廓外侧面局限性隆起,发病原因尚不明确。治疗方法有穿刺抽液局部加压疗法、囊内注射药物疗法、囊肿开窗疗法、囊壁切除疗法和射频、微波、红外线等物理疗法,没有固定治疗方式,疗效各不相同。目前治疗原则是根据耳廓假性囊肿的病理机制,联合运用几种治疗方式,提高其治愈率[1]。我院2016-01至2019-12收治耳廓假性囊肿84例(耳),采取两种治疗方式,并比较其疗效。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84例(耳)中男66例(78.6%),女18例(21.4%),年龄22~74岁,平均42.5岁。其中9例(10.7%)在外院有穿刺抽液治疗史,3例(3.6%)耳廓软骨有破坏、不完整。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1例,采取穿刺抽液、2磁铁片加压包扎2周治疗;治疗组43例,采取软骨囊置管引流2周。排除耳廓其他类型囊肿和血肿,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无手术禁忌,均在门诊手术室无菌操作下完成。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学委员会审查。

1.2 手术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消毒铺巾,选择囊肿下部为穿刺点,注入少量2%盐酸利多卡因麻醉,用5 ml注射器在囊内反复抽吸,吸尽囊内棕色液体为止,穿刺点消毒,敷料包扎。圆形异极磁铁片(直径1.5 cm,厚0.3 cm)2块置于患耳廓囊肿前后两侧,靠磁极吸引力持续压迫囊肿,并观察耳廓远心端血运,调整磁铁片压迫时间。

1.2.2 治疗组 器械及手术方法:清创包,自制灭菌硅胶管(吸氧管前段部分),直径4 mm,周围剪有小孔(曾选用直径2 ml输液管前段部分硅胶管,易被血痂阻塞,后弃用)。常规术区消毒,铺无菌洞巾,外耳道口塞入无菌棉球,2%盐酸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在囊肿下部做微型切口,用11号刀纵向切开囊肿皮肤、软骨膜及外侧囊壁软骨层,切口长约5 mm,挤压排出囊液,用蚊式钳在切口软骨层内将耳廓沿纵轴隧道式分离至囊肿上部,对于囊小、软骨连续完整者,用刮匙搔刮软骨囊腔外侧壁软骨及软骨膜;对于囊大耳廓软骨破坏或不完整者,用刮匙充分搔刮表层纤维组织、坏死耳廓软骨和外侧壁软骨膜,保留底壁软骨层。15%高渗盐水冲洗囊腔,置入自制灭菌硅胶引流管,确保引流管置入软骨囊内,置入硅胶管长度根据囊肿纵轴大小1~3 cm,囊肿外硅胶管留1 cm,4-0丝线缝合切口,并在引流管壁上缝合一针固定,防止引流管脱落,无菌辅料包扎(手术过程见图1) 。术后口服抗生素5 d,换药1次/2 d,保持引流管清洁、通畅。对于换药时引流管血痂阻塞者,可用5 ml注射器抽吸或用针尖挑出血痂,用15%高渗盐水通过引流管冲洗囊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引流管保持1~2周,直至引流管无分泌物,辅料干燥,可考虑拆线拔出引流管。若引流管口红肿,可提前拔出引流管。引流管拔出后不必缝合切口,一周内可自行愈合。

1.3 术后观察及效果评定 采取门诊复诊、电话或微信随访6个月,耳廓局限性隆起消失,无再次积液,耳廓基本形态正常为治愈。治疗后随访期内耳廓局部明显隆起,再次积液,有波动感者为囊肿复发,为无效。治愈率(%)=治愈人数/患病人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治愈率比较采取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41例随访6个月,穿刺口均甲级愈合,无感染。一次性治愈26例(63.4%),再次耳廓隆起积液15例(36.6%)。且治愈26例中有7例(17.1%)耳廓软骨局部变厚,质地变硬。复发15例在随访期后采取置管引流术治愈。治疗组43例无引流管脱落,创口无感染,愈合良好。拔管后6个月内随访发现一次治愈41例(95.3%),再次隆起积液2例(4.7%)。2例复发病例考虑为置管后引流管阻塞、引流不畅引起,随访期后通过门诊微型切口再次软骨膜囊置管引流后病愈。43例治愈病例中耳廓微型手术切口处瘢痕组织小,无耳廓畸形、软骨变厚。治疗组治愈率(95.3%)高于对照组(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55,P<0.05)。

图1 右耳廓假性囊肿手术前后图

3 讨 论

耳廓假性囊肿,又名耳廓浆液性软骨膜炎、耳廓软骨间积液等,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耳廓局部机械性刺激,如碰撞、挤压、冻伤等引起局部微循环障碍、组织间反应性渗出液积聚有关。张晓彤等[2]对60例耳廓假性囊肿患者做病理检查,发现耳廓假性囊肿外壁由皮肤、皮下组织、软骨膜和新生软骨构成,底壁由耳廓软骨、软骨膜及其背后皮肤构成,中间为浆液性渗液,认为耳廓假性囊肿积液位于软骨内,囊肿外侧壁的软骨膜的渗出是产生浆液性渗出液之源[2]。

在治疗方法选择上,传统的穿刺抽液石膏固定法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石膏固定耳廓患者接受度低,不易实现,术后易复发。囊内注射药物法是抽尽囊内积液后注入15%高渗盐水或50%高渗葡萄液0.5~1 ml,不加压包扎,24小时内抽出液体,可重复注射。Kim等[3]采取穿刺抽液后通过留置针头注入等量的地塞米松,加压包扎5~7天治疗耳廓假性囊肿,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囊肿注射药物法若操作不当,易继发耳廓化脓性软骨膜炎。Tuncer等[4]在耳廓假性囊肿隆起下方做三角形开窗,深达囊腔,沿囊壁面搔刮后,腔内注入纤维蛋白胶以促进创面粘合。此方法开窗口易过早愈合,不利于囊腔内渗出液引流。囊壁手术切除法是沿囊肿外周做舌形切口,翻起皮瓣,切除囊肿外侧壁增厚的软骨膜、软骨组织,清除软骨腔内囊液,刮除底壁表面退化的软骨组织,放置引流条,缝合创口,加压包扎[2,5]。囊壁切除法需要患者住院在局麻或全麻下进行,费用较高,若囊肿较大、去除囊肿外侧壁和底壁软骨过多,可导致耳廓塌陷畸形[6,7]。而射频、微波、红外线等物理疗法疗效有限。目前随着对耳廓假性囊肿病理机制的进一步明确,结合患者全身情况和病变范围大小,在治疗方法上有针对性地联合使用两种或多种治疗方式,使耳廓假性囊肿治疗更加高效、合理,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本研究对照组采用穿刺抽液,无菌辅料包扎,放置两圆形异极磁铁片吸附固定,有磁力压迫作用,也有磁场的磁疗作用,减少囊液渗出,促进创口愈合[8,9]。但两磁铁片长时间压迫耳廓会引起耳廓微循环障碍,易引起患者耳部疼痛不适,不能长时间坚持,只能间断性的压迫治疗,治愈后部分病例出现耳廓软骨变厚[9]。

治疗组软骨囊腔置管引流术联合使用了微型切口刮除囊肿外侧壁病变软骨和软骨膜、高渗盐水冲洗囊腔和置管引流三种方式治疗耳廓假性囊肿。通过刮匙充分刮除软骨囊内表面纤维层、坏死软骨及病变软骨膜,可去除渗出液产生的根源,减少囊液再生;通过15%高渗盐水冲洗术腔,可减少渗出液的渗出;置管引流可持续不断引流出囊内积液,防止液体积聚,刺激囊壁,促其纤维化,使囊壁粘连愈合[10]。三种治疗方式的联合运用,提高了疗效。

本研究表明,耳廓软骨囊置管引流术疗效显著优于穿刺抽液、两块异极磁铁片压迫治疗。耳廓软骨囊置管引流术具有创口微小,手术方法简单,取材方便,换药时可通过引流管用高渗盐水反复冲洗囊腔,通畅引流,治愈率高等优点。但也存在以下不足:(1)门诊置管引流术为无菌手术,若术中无菌操作不严、术后门诊随访不能严格无菌换药或患者不能按时门诊换药,有引流口感染风险;(2)换药时未能及时发现引流管被血痂阻塞加以清除,引流不畅可导致手术失败,需再次手术。总之,耳廓假性囊肿微型切口软骨间置管引流术在门诊易于实施,无需住院,患者费用低,痛苦小。术后长期随访,耳廓置管处皮肤瘢痕组织小,无耳廓软骨变硬、变厚,手术效果确切可靠,患者满意度高,值得在基层医院中推荐应用。

猜你喜欢

抽液耳廓假性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提高地浸矿山潜水泵使用周期的方法
搓耳
——护肾
肋骨超声显像在胸腔积液穿刺定位中的应用价值
复合式胸腔穿刺针在结核性脓胸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胸腔穿刺置管术对胸腔积液的治疗效果分析
浅谈耳廓缺损的法医学鉴定
8例血小板假性减少结果分析
管电流对肾囊肿假性强化的影响
贯穿缝合并加压包扎治疗假性囊肿切除后皮肤潜行剥脱伤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