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课堂,激发学习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有效策略

2021-03-30江苏省宿迁市钟吾初级中学田爱华

数学大世界 2021年4期
关键词:勾股定理鸽子情境

江苏省宿迁市钟吾初级中学 田爱华

有效的课堂不仅要为学生设计有价值的学习任务,给予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其课堂参与度,还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启迪其思维,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和理论的深层理解,全面提升其数学素养。笔者认为,教师要先认真学习,提高自身素养,接着从学生入手,探究非智力因素,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优化课堂,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一、传统模式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低的原因

传统模式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低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教学观念落后,其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对数学学科本质和特点的认识过于片面。传统教学观念中,教师认为数学只是一种工具,用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促使其顺利升学。第二,对学生主体地位认识不清。传统教学观念中,教师、教材是课堂的主体,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第三,忽视学生的能动性。传统教学观念中,教师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发挥,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二、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提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唤醒其主人翁意识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充分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改变学生一味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实现由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转变,以此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譬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证明勾股定理,通过学生亲自证明来使其更深入地了解勾股定理,继而掌握勾股定理。如毕达哥拉斯证法:作8 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它们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再作三个边长分别为a、b、c的正方形,将它们分别拼成两个正方形。

2.丰富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若想优化课堂,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则必须积极丰富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进而改善初中数学教学效果。针对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可采用以下三种教学方法:第一,游戏教学法。游戏是一种娱乐性很强的活动形式,将其合理运用于教学中,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课堂参与度,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第二,情境教学法。因初中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水平,科学创设教学情境,将所要教学的内容蕴含在情境之内,引导学生分析情境,身临其境地学习。第三,联系生活教学法。生活是数学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初中数学中有很多知识都与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实例,引进抽象的数学知识,从而可以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例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时,教师就可引入一些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去解决生活问题的同时,深层次地把握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相关知识的应用方法。如教师可设计问题:有一群鸽子,一部分在树上高歌,一部分在地上觅食,树上的鸽子对地上的鸽子说:“如果树下的鸽子飞上去一只,那么树下的鸽子就是整个鸽群的三分之一,若从树上飞下去一只,则树上、树下的鸽子一样多。”你知道树上、树下各有多少只鸽子吗?引导学生先分析,设树上鸽子x 只,树下有y 只鸽子,接着根据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列出方程,最后进行求解。求解过程如下:

解:设树上有x 只鸽子,树下有y 只鸽子,

最终得出树上有5 只鸽子,树下有4 只鸽子。

通过引入这种与生活相关的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关知识,有利于培养其良好的数学观。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若想优化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有效的策略就是让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让抽象难懂的数学变得具体、简单,让深奥的数学变得通俗易懂,充分焕发数学课堂活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勾股定理鸽子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谁是大鸽子,谁是小鸽子?
《勾股定理》拓展精练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小鸽子,飞起来
小鸽子
对勾股定理的三点看法
用勾股定理就对了!
飞翔的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