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技术即意识形态”

2021-03-28闫欣刘友田

学理论·下 2021年3期
关键词:哈贝马斯意识形态科学技术

闫欣 刘友田

摘 要: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的关系问题是20世纪的一个重要问题。“科学技术即意识形态”并非哈贝马斯首创,其主要来源于马克思、霍克海默和马尔库塞等人的科技观。哈贝马斯认为,科学技术逐渐变成了“第一位的生产力”,这是社会发展的结果。不仅如此,科学技术也为统治的合法性提供了基础,成为新型的意识形态。科学技术所具有的意识形态功能具有历史性,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新时代,我国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我们通过对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理论的探索与反思,可以知其局限、晓其价值、扬长避短、为我所用。

关键词: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意识形态

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理论是哈贝马斯针对“发达工业社会”所处的特定历史时代语境而做出的判断。20世纪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世纪。科学技术与生产相结合,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众所周知,20世纪50—60年代西方的科技革命,极大促进了经济增长,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生活在一个物质极为丰富、社会日新月异的时代,这些均得益于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虽然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但是其负面影响也开始显现,科学技术出现了异化,逐渐变成新型的意识形态。在这样的条件下,哈贝马斯提出“科学技术即意识形态”。

一、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理论的思想渊源

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理论不是无中生有、凭空产生的,它不仅来源于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思想,而且还继承了法兰克福学派早期成员的一些科技思想。

(一)马克思:科学是另一种生产力

马克思认为,科学的力量也是另一种生产力。不仅如此,马克思还进一步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财富的创造更多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应用于生产,其结果是极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创造出丰富的物质和巨大的财富。从中我们可以确定,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可以创造财富。那么,科学技术和意识形态有关联吗?马克思又是如何看待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呢?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表达了这样的思想,工艺学可以揭示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技术属于社會存在,所以必然会对人的意识产生一定的作用。

(二)霍克海默:科学是意识形态

“不仅形而上学,而且还有它所批评的科学,皆为意识形态的东西;之所以说科学是意识形态,是因为它保留着一种阻碍它发现社会危机真正原因的形式。说它是意识形态的,并不是说它的参与者们不关心纯粹真理。任何一种掩盖社会真实本质的人类行为方式,即使是建立在相互争执的基础上,皆为意识形态的东西。认为信仰、科学理论、法规、文化体制这些哲学的、道德的、宗教的活动皆具有意识形态功能的说法。并不是攻击那些发明这些行当的个人。而仅仅是陈述了这些实在在社会中所起的客观作用。”[1]霍克海默认为,当今社会具有更多的意识形态性,科学技术也成为了意识形态。并且霍克海默还论述了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巨大作用,及其对意识形态的深刻影响。哈贝马斯与霍克海默同在法兰克福学派,他提出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理论既有其合理性,又有其必然性,是对霍克海默科技观的批判性继承与发展。

(三)马尔库塞:作为生产力和意识形态的科学技术具有双重性

马尔库塞基于发达工业社会,对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进行了研究。在《单向度的人》中,马尔库塞阐释了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的新变化,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和意识形态具有双重性。科学技术既是第一生产力,又是一种新型的意识形态。一方面,科学技术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由此成为最主要的生产力,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另一方面,科学技术变成了统治的工具。发达工业社会通过休闲娱乐等消费手段和其他手段,让人们自愿接受现有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秩序,潜移默化地使其统治合法化。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为了维护现存的制度,所以科学技术变成了意识形态的新形式。

二、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内容

哈贝马斯在1968年所写的《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一书,是为了纪念马尔库塞70周年诞辰。在此书中,他详细阐释了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自19世纪以后25年以来,在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出现了两种引人注目的发展趋势:其一,强化国家干预,这确保了制度的稳定;其二,推进科学研究与技术之间的相互依存,这使科学成了第一位的生产力”[2]。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干预有利有弊,它在维持制度的稳定性的同时,却不得不破坏公平交换的意识。科学与技术相结合,使得科学技术变为第一生产力。

(二)科学技术具有意识形态功能

哈贝马斯认为,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具有一定的政治功能。人们安于享受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愉悦体验,乐于享受物质满足带来的片刻快感,却忽视了精神世界。社会中绝大多数人失去了对社会的关注与反思,甚至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批判精神。如此下去,统治阶级实行政治统治变得轻而易举。科学技术作为意识形态,是一种具有良好的隐蔽性的意识形态,它的表现、作用常常使人们忽视它的意识形态功能。然而事实上,它通过强调科学技术的合理性和巨大作用,来证明资本主义制度具有合法性、合理性。

(三)科学技术使政治统治合理化、合法化

国家干预政策是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流行的(晚期资本主义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可以指称现代资本主义)。这使得资本主义社会渐渐失去了统治的合法性。哈贝马斯指出,科学技术显示出来的巨大作用,完全可以作为一种新形式,来诠释政治权力的合法性。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资本主义社会新的合法性基础。科学技术巨大的优越性,使人们乐于接受其合理性,以此来说明统治的合理化、合法化。

(四)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功能具有历史性

在哈贝马斯看来,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功能不是自身所具有的,而是“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有表现。霍克海默认为科学技术本来就是意识形态,而哈贝马斯却持有不同的观点。他指出,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功能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随着社会的进步,在晚期资本主义国家,科学技术使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此时,科学技术就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也就是说,只有当科学技术对社会生产、对人民和国家产生巨大作用的时候,它才会被赋予意识形态的功能。哈贝马斯认为,意识形态是随历史时期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的。由此可见,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功能是历史的产物,具有明显的历史性。

三、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理论的当代反思

哈贝马斯提出的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理论,是非常值得关注和研究的,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当我们在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时,当我们在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时,它有助于我们科学理性地看待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发展,使我们既看到科学技术的积极作用,也看到它的不利影响。同时,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理论也有其自身的理论缺陷。在新时代,我们应该重新评估其影响,正确看待其价值。

(一)理论局限

第一,科学技术的价值作用的有限性。我们必须承认,在科学技术和价值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科学技术被滥用、误用,甚至“绑架”了社会公众,统治阶级利用科学技术的优越性来迷惑人民,巩固其自身统治的合法性,其消极作用显而易见。然而哈贝马斯却指出,科学技术具有统治的力量,并且可以为资本主义进行辩护,这明显夸大了科学技术的作用。科学技术是理性的,不会专门去控制人,更不会影响人们的主体性。作为意识形态的科学技术,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晚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特有的一种现象。科学技术具有的意识形态功能,受到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影响。在资本主义国家,科学技术为统治者服务,成为统治合法性的基础。科学技术作为意识形态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并且能够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醉心于现实问题,享受科学技术进步所带来的便利,把政治问题、社会问题、民主问题等抛诸脑后。渐渐地,人们失去了理智的、批判的、独立的头脑,失去了对社会生活、对现实的反思,久而久之被“非政治化”。而在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的巨大社会作用,促进经济发展,不仅短时间内提高了我国的经济实力,与此同时推进了政治、文化、生态等全面发展。科学技术带来的巨大生产力改变了我国贫穷落后的面貌,我国创造出了令世界人民为之惊叹的“中国速度”“中国奇迹”。这些事实表明,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制度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然而这些联系不是由科学技术所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制度决定的。

第二,科学技术并不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哈贝马斯指出:“科学技术是唯一生产力,是生产力、社会财富的唯一创造者。”[3]在哈贝马斯看来,马克思提出的劳动价值论已经完全过时了。在当今资本主义社会中,再提劳动价值论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為它丧失了存在的基础,不再适用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哈贝马斯提出,既然科学技术成为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那么通过劳动来计算投资总额就变得毫无意义了。所以他认为,马克思基于考察所得出的劳动是剩余价值的来源,已经变得没有那么重要了。显而易见,哈贝马斯对于科学技术是剩余价值唯一的源泉这一观点十分确定。这样一来,剩余价值就和劳动力没有关系了。然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这明显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但科学技术并不是生产力的唯一源泉和动力。”[4]

第三,对科学技术本质的认知错误。科学技术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它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它掩盖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然而哈贝马斯受制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影响,认为是科学技术造成了资本主义社会所出现的各种矛盾,各种异化也是由科学技术造成的,社会的发展进步被科学技术所阻碍。哈贝马斯对科学技术有着极大的误解,科学技术的本质被忽视,所以他慢慢变得极端、悲观。需要注意的是,马克思却对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肯定。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科学技术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发展的主要动力,“把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看成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5]。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一方面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变革,另一方面促使生产关系进行调整,这样一来,就促进了社会的发展,“随着一旦已经发生的、表现为工艺革命的生产力革命,还实现着生产关系的革命”[5]。科学技术具有变革社会的十分巨大的力量,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促进社会变革,实现人类的最终解放。虽然科学技术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成为了新型的意识形态,但这只是在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是由资本主义的社会性质所决定的,我们不能因此而完全否定科学技术,要全面分析考察其积极作用,真正做到为我所用。

(二)当代价值

第一,应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科学技术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我们要充分利用其社会价值去解决社会问题。哈贝马斯察觉到,科学技术有足够的能力为人们提供巨大而又广泛的帮助,可以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还会在一定的程度上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科学技术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获得人们的认可和接纳的。因此,我们应该吸收借鉴,在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过程中,要加大投入的精力与时间,政府要加强监管,以此加快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高质量发展。并且还要重视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的结合,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的特点、优势解决社会问题,以此来实现科学技术为人类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的目的。

第二,要树立正确的科学技术观。正确的科学技术观对国家发展、人类进步十分重要。在发展中,我们要注意提高社会成员的责任感,引导人们不仅要看到科学技术的正面效应,也要时刻关注科学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果我们能合理正确地运用使用,那么科学技术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良好的效应,否则就会造成可怕的灾难。科学技术是理性的产物,它本身并没有利弊、没有价值,它所产生的一系列效果均取决于我们如何使用、如何定位。所以,树立正确的科学技术观就尤为重要,并且要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社会责任感,特别是科技工作者、研究者。他们具有的科技观和责任感十分重要。这是因为科技工作者、研究者不仅仅要对科学技术的开发和运用负责,还要时常考察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人类是好是坏、有利还是有弊。因此,正确的科学技术观的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我国防止科学技术滥用误用,实现科学技术服务社会、满足人类合理需要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社会主义的主流价值观引领需加强。在发展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发挥科学技术的有利方面,来促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有其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我们要利用其积极因素,帮助我们促进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因此,更需要充分利用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引领功能,在主流价值观的引领下,将科学技术融入主流价值领域,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霍克海默.科学及其危机札记[C]//批判理论.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

[2]哈贝马斯.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C]//陈学明.二十世纪哲学经典文本·西方马克思主义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3]任皑.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命题的评析[J].哲学动态,1999(2):35-38.

[4]洪元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是生产力的理论[J].复旦学报,1991(5):2-7.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猜你喜欢

哈贝马斯意识形态科学技术
批判理论的本真性路径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更名为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
科学技术部令第19号 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
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
“知识分子如果有一件事情不能容许, 那就是变得犬儒”
On the Phubbing Phenomen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cative Action Theory
论“科技理性”下现代社会的出路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