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补荥通俞”理论探讨针刺治疗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

2021-03-28李媛媛严玉倩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行间视物针刺

李媛媛,刘 迪,潘 良,严玉倩,胡 慧,刘 洋,熊 航

(1.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 100078; 2.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 3.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北京 101100)

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属于中医学“痿病”“筋纵”范畴,临床以复视、眼睑下垂和眼球运动受损等为主要表现。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渐升高,因糖尿病导致的动眼神经麻痹患者也逐渐增多,本病不但影响美观,更导致患者生活质量直线下降,当前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检查治疗方法的改进,糖尿病患者的寿命不断延长,但糖尿病引起的致盲率却在不断增加[1],因此本病在诊断明确的基础上,有效的早期干预对其康复及预后至关重要。

笔者在临床根据“补荥通俞”理论,总结出治疗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的针灸处方,即承泣、内庭、陷谷、行间、太冲、肝俞、光明、足三里,现简析该针刺法的理论依据及处方思路。

1 “补荥通俞”针刺法的理论依据

《素问·痿论篇》根据脏腑学说及五脏所主理论,将痿病分为筋痿、脉痿、肉痿、痿躄、骨痿,同时明确提出“治痿独取阳明”的治疗原则,具体操作为“各补其荥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筋脉骨肉各以其时受月,则病已矣”,即按照此种方法进行针刺,痿病能够取得“可已”的治疗效果。

《灵枢·经筋》:“足太阳之筋……其支者……为目上纲;”“足阳明之筋……阳明为目下纲;其病……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足少阳之筋……结于目眦为外维……从左之右,右目不开”。肝主筋,经筋分布于外周,其足三阳之筋结聚于眼及其周围,共同作用支配眼睑开阖与眼球的转动[2]。肝主藏血,开窍在目,当肝血不足或肝郁经脉瘀滞不通,经筋失养,则筋伤络阻,目失濡润,致上胞下垂,视物成双,眼球滞涩,发为“筋纵”“筋痿”,由此可见,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可归“痿病”之“筋痿”。

笔者通过对古文献研究得出“补荥通俞”的3种针痿方法[3],其中筋痿的具体针刺操作为:一是取足阳明胃经荥穴内庭与输穴陷谷,合取足厥阴肝经荥穴行间与输穴太冲;补内庭与行间,泻陷谷与太冲;二是取胃经荥穴内庭与输穴陷谷,合取胆经之荥穴侠溪与输穴足临泣;补内庭与侠溪,泻陷谷与足临泣;三是取胃经荥穴内庭,合取肝经荥穴行间与肝之背俞穴肝俞,补内庭与行间,泻肝俞。

2 “补荥通俞”针刺法处方思路

在门诊中通过上述几种针痿方案的临床应用,发现通过“补荥通俞”针刺法结合局部取穴效果远优于单纯的眼周局部取穴,并总结出一组完整的适合治疗本病的针刺处方,即承泣、内庭、陷谷、行间、太冲、肝俞、光明、足三里。

承泣治疗眼疾要穴之一,属足阳明胃经,为局部取穴,“经穴所在,主治所及”,同时遵从“治痿独取阳明”的治疗原则,取之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升提眼睑;内庭、陷谷分别为胃经荥穴与输穴;行间、太冲为肝经荥穴与输穴;肝俞为肝之背俞穴,擅疗目疾,与光明配伍可治疗目昏、视物不清;另外,糖尿病眼肌麻痹患者多伴有焦虑[4],取本穴可疏肝解郁;光明穴为胆经之络穴,有联络肝胆气血的作用,为治疗眼疾要穴,在临床中发现,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以及中浆、近视、视神经萎缩等多种眼疾患者,在光明穴处有明显压痛或肌肉凹陷,取其“阿是”之意;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取之调理后天脾胃之气,促进正气恢复,“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操作:患者坐位,取双侧肝俞,选用0.25 mm×40 mm毫针不留针,得气后行捻转泻法,嘱患者配合行呼吸泻法,即当患者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

肝俞穴起针后让患者仰卧,取承泣(患侧)、内庭(双)、陷谷(双)、行间(双)、太冲(双)、肝俞(双)、光明(双)、足三里(双)。承泣穴选用0.25 mm×25 mm毫针直刺,嘱患者眼向上看,左手轻轻固定眼球,右手沿眶下壁缓缓刺入0.5~1寸,不宜过深,以眼周有酸胀感为佳,勿强刺激,不捻转不提插,出针时边按压边起针,出针后局部压迫1~2 min以防出血。光明穴、足三里穴选用0.25 mm×40 mm毫针直刺,平补平泻。余穴选用0.25 mm×40 mm毫针,其中内庭、行间行捻转补法,陷谷、太冲行捻转泻法,嘱患者配合行相应的呼吸补泻;红外线照射光明穴处,留针30 min。隔日治疗1次,每周3次,4周为1个疗程。

3 典型病案

患者,男,47岁,2018年12月27日初诊:主诉:视物重影3 d。既往有2型糖尿病病史4年余。患者3 d前突然出现右眼视物重影,伴上睑下垂、眼周胀痛,休息后症状未见好转,就诊于北京某医院,诊断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外院查视力右0.6,左0.15,矫正视力双侧均为1.0。眼底双眼视盘色正界清,C/D约为0.3,右眼视盘鼻侧可见软性渗出、小片状出血,网膜散在微血管瘤、出血点。视野:30-2右眼鼻侧相对暗点,左眼大致正常。OCT:双眼黄斑中心凹(-),网膜散在微血管瘤、出血,左侧黄斑区可见drusen,RNFL:右114 μm,左115 μm。B超示左眼玻璃体轻度浑浊,头颅MRI+DWI未见异常。空腹血糖8.2 mmol/L,甘油三酯3.11 mmol/L,高密度脂蛋白0.91 mmol/L,尿常规、肝肾功未见异常。同视机检测斜视角度:REF:+32°,LEF:+15°。刻下症见右眼睑下垂,视物重影,眼球向内上、内下活动受限,多泪易疲劳,左眼未见明显异常,双眼直接及间接对光发射存在,无视物模糊,口干无口苦,小便正常,大便时干时稀,余无不适,舌淡暗、苔少,脉细数。中医诊断筋痿(肝肾不足证),西医诊断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针灸处方及操作方法如上。隔日针刺,每周3次,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患者诉仅在某个角度出现视物成双,右眼活动较前灵活,熬夜及劳累后仍有眼睑下垂。2个疗程后患者视物成双消失,右眼活动自如,眼睑下垂消失。复查同视机斜视角度REF:-1°,LEF:0°。

按语:近来有研究发现,男性,年龄≥45岁,糖尿病病程≥10年,且伴有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肾病并发症是本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5]。该患者有2型糖尿病病史4年,平素未服用降糖药物,也未通过饮食及运动控制血糖,虽病程较短但已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嘱其检测血糖,根据检测结果给予相应降糖药,将血糖控制在平稳水平。半年后随访,患者双眼球运动自如,无视物成双等不适。

4 结语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统计,预计在2030年全球将约有5.5亿糖尿病患者[6]。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并发症也会越来越多。而在糖尿病性颅神经病变中,动眼神经麻痹最为常见,糖尿病动眼神经麻痹属于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单神经病变,多见于中年和老年人,患者多伴有糖尿病并发症且血糖控制不佳[4],与糖尿病的严重程度及病程无关[7]。目前认为,其主要病因为微血管损伤引发的继发性缺血,从而导致神经麻痹,即缺血性糖尿病动眼神经麻痹[8]。

现代医学治疗该病首先是积极有效的控制血糖,同时系统治疗伴发的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及其他糖尿病并发症,在血糖稳定的基础上,应用B族维生素、扩血管药物或者糖皮质激素治疗,但疗效并不令人满意,其他非手术疗法还包括眼科棱镜以及专门针对眼肌麻痹的眼保健操。其中眼科棱镜对斜视的角度和高度有严格的要求,价格昂贵且佩戴沉重不舒服,而眼保健操治疗缺乏随机及盲法的研究,均有其局限性[9]。动眼神经麻痹引起的外斜视虽然可以通过眼科手术治疗,但无论选择何种手术方式均存在回退现象,尤其是麻痹性斜视患者术后回退更为明显[10]。

针灸治疗眼疾历史悠久,是眼科疾病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目前临床常用治疗糖尿病动眼神经麻痹的针刺方法众多[11],其中包括辨经络取穴[12]、辨脏腑取穴[13]、辨病位[14]、天地人三部配穴法[15]、全息针法[16]以及针刺联合灸法、营养神经药物、中药、推拿等,均为本病的治疗提供了一定思路。

笔者从“筋痿”角度应用“补荥通俞”针刺理论治疗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以远端荥穴、输穴、背俞穴为主,结合局部取穴,在临床中发现疗效明确且疗程较短,但仍需进一步的临床随机试验以评价其近远期疗效,以期为针灸治疗本病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猜你喜欢

行间视物针刺
谈针刺“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行间AANA随机变量阵列加权和的完全矩收敛性
行间种植油菜增加梨着果率和改善果实品质
哪些眼病会引起视物变形
苹果园行间生草技术
线行间
不可思议的奇人异事
视疲劳当以养肝为主
看电视别摘老花镜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