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后咳嗽中医病因病机研究
2021-03-27张丽秀刘铁军杨海淼
张丽秀,刘铁军,杨海淼,安 芮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长春 130021)
感冒急性期症状消失,咳嗽迁延不愈,称为感冒后咳嗽,又称感染后咳嗽(postinfectious cough,PIC)。感染后咳嗽发病率高,是亚急性咳嗽最常见的原因,随着这一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此病,西医对于PIC 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达到明确的认识,也暂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中医学认为感冒后咳嗽当属中医学“咳嗽病”范畴,并对咳嗽的辨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提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治咳不专主于肺亦不离乎肺”等精辟论述。现对近年来感冒后咳嗽的中医病因病机总结如下。
1 古代医家对咳嗽病因病机的认识
《黄帝内经》最早提出咳嗽的病名,描述于“秋伤于湿,冬生咳嗽”。阐述了感冒后咳嗽的发病与天气、时令存在密切联系。明·张介宾将其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景岳全书·咳嗽》指出:“咳嗽之要,止唯二证,何为二证?一曰外感,一曰内伤,而尽之矣”。
1.1.1 风邪犯肺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有关风咳的描述,称其为“欲语风咳,言不得竟是也”;《杂病源流犀烛·感冒》云:“风邪袭人,不论何处感受,必内归于肺”。《金匮要略》云:“风舍于肺,其人则咳”。
1.1.2 风寒袭肺 《医学心悟·咳嗽》曰:“微寒微咳,咳嗽之因,因风寒者十居其九”;《景岳全书·杂证漠·咳嗽》言:“外感之嗽,无论四时,必皆因于寒邪”;《内经》有云:“冬必咳嗽,伤于寒”;《素问·咳论》提出:“感于寒则受病,微则为咳,甚者为泄、为痛”;清·陈士铎谓:“人有骤感风寒,一时咳嗽,鼻塞不通,……畏风畏寒,此风寒入于皮毛,肺经先受之也”。
1.1.3 风燥犯肺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燥胜则干”;《治法汇》云:“咳嗽连声痰便不出者属肺燥”。
1.2 内伤咳嗽
1.2.1 肺病本脏 《景岳全书·咳嗽》中曾指出:“咳证虽多,无非肺病”;陈修园云:“肺为气之主,诸气上逆于肺则呛而咳,是咳嗽不止于肺而亦不离乎肺也”。
1.2.2 他脏及肺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中有云:“肺主气而位居最高,受百脉之朝会,是咳虽肺证,而藏六脏之邪,皆能上归于肺而为咳”;《素问·咳论》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表明除了肺咳之外,亦有心咳、肝咳、脾咳、肾咳等;《医学真传·咳嗽》云:“诸病易治,咳嗽难医,夫所以难治者,缘咳嗽根本甚多,不止于肺”。
1.2.2.1 肝木侮金 尤在泾云:“干咳无痰,久久不愈,非肺本病,乃肝木撞肺也”;《临证指南医案·咳嗽门》载:“肝风妄动,旋扰不息,致呛无平期”;张志聪在《素问集注·咳论》中注:“肝脉布胁肋,上注肺,故咳则两胁下痛,不可转者,不可俯仰也”;《医碥·咳嗽》云:“木火刑金,燥痒不能忍因咳,咳因痒,痒因火燥,是咳必有火……”。
1.2.2.2 肺脾气虚 沈金鳌在《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中有云:“盖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刘河间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咳嗽》中曰:“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谓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
全国水文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3月27日,全国水文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水利部副部长刘宁充分肯定了2009年全国水文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分析了“大水文”发展理念下水文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做好新形势下水文工作的“三个夯实、五个强化”要求,即:夯实水文人才、水文法规、水文站网,强化水文管理、水文监测、水文服务、水文科技、水文文化建设。
1.2.3 痰饮伏肺 《河间六书·咳嗽》提到“六气皆令人咳,唯湿病痰饮入胃,留之而不行,止于肺则为咳嗽。故咳嗽者,治痰为先;治痰者,下气为上”。
1.3 内外合邪《黄帝内经》所说:“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医门汇补·咳嗽》云:“肺居至高,主持诸气,体之至清至轻者也。外因六淫,内因七情,肺金受伤,咳嗽之病从兹作矣”,指出外感或内伤均可影响肺的宣发肃降导致咳嗽;程国彭在《医学心悟》指出:“肺体属金,譬如钟然,钟非叩不鸣,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自外击之则鸣;劳欲情志,饮食炙博之火自内攻之则亦鸣”;陈修园在《医学三字经·咳嗽》曰:“肺为脏腑之华盖,呼之则虚,吸之则满,只受得本脏之正气,受不得外来之客气,客气干之则呛而咳矣,只受的脏腑之清气,受不得脏腑之病气,病气干之亦呛而咳矣”。
2 现代医家对咳嗽病因病机的认识
2.1 外邪犯肺,风为先导现代医家认为感冒后咳嗽的基本病机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1-3];现代医家指出六淫之邪从口鼻或皮毛入而袭肺,后者亦认为吸入烟尘、异味气体,均可导致肺失宣降,产生咳嗽[4-5];王银菊[6]认为六淫中以风邪为首;感冒后咳嗽多系风邪犯肺,并以疏风宣肺,缓急止咳之法治之[7-12];更有学者认为虽感冒表证已解,但风邪未尽,肺之宣降失于常度,故咳嗽迁延不愈[13-19];项益群[20]认为经解表散寒、清热等治疗后,风邪尚存,遗有咳嗽、咽痒,为风邪束肺,肺气失宣,咽喉失利之故;陶睿等[21]认为PIC 常以风邪为先导,并兼夹寒、热、燥、痰等共同致病。
2.2 风寒袭肺,留恋不解现代医家认为风寒之邪留恋于肺为病机,治疗以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为主[22-25];孙智锋等[26]考虑感冒后咳嗽经治疗后,风邪、寒邪郁于肺经而不解,宣降失常成久咳;谭大刚[27]指出感冒后咳嗽风寒恋肺、痰阻气道较多见。
2.3 风热袭肺,肺失宣肃李尝赐[28]指出病机为风热袭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张恩光[29]总结赵兰才教授治疗经验,认为风热邪气,上犯肺窍,郁闭化热,最终热壅肺脏,肃降失常,肺气上逆发为咳嗽;辛海怡[30]认为风温或风温挟寒之邪袭表,亦可致肺失清肃发为咳。
2.4 风痰为因,郁结于肺感冒后应用清热解毒之剂,或过早使用敛肺镇咳之品,导致肺气郁闭,肺之通调水道失常,津液失布,终生痰浊,风痰相合,则见咳嗽迁延不愈,基于上述,有学者认为病机为风痰郁肺[31-33];冯学功亦认为应用寒凉之品伤及脾阳,脾失运化生痰浊,亦成风痰之证;李佳明等[34]指出,感染后咳嗽多属外邪留恋型,且风邪、痰邪多见;刘鲁炯等[35]则指出风邪与痰浊结于肺,久则郁而化热,形成风、痰、热之证;有学者认为外邪袭肺,肺气郁遏,气不布津,聚而为痰,风痰相搏,发为久咳[36-38]。
2.5 风邪夹湿,郁而不宣乔志羽[39]认为该病主要病机为外感风邪夹湿,客于肺卫;楼建国[40]认为外感未罢时食生冷油腻之物,由脾生湿,上输于肺,外感之邪与湿胶着,滞于气道致咽痒,咽痒甚则咳亦剧;谢群丽等[41]认为感冒不愈后,风寒邪气入侵,患者未停用抗生素等寒凉剂,造成脾气不足,形成外有风寒内夹湿邪之证。
2.6 风燥伤肺,郁久伤阴刘新桥等[42]总结国医大师方和谦治疗经验,指出病机属肺燥伤阴;王晶波等[43]表示燥邪犯肺,肺气失宣,上逆而为咳;余邪未尽,化燥伤肺阴[44-45];黄惠芬等[46]认为初期应用清热解毒及抗生素类药物之品耗津伤阴,生内燥,燥伤肺,肺失滋润,肺气上逆而为咳;陈佳娜等[47]指出滥用镇咳敛肺中药,导致肺气郁闭,均可致咳;谭艳云等[48]总结陆家龙因地制宜治疗经验,指出昆明地区风高物燥,居民喜食辛辣香燥,气候“燥”及体质“燥”的内外双因素,广西气候多燥热,杨俊等[49]认为风燥、燥热伤肺、伤津,均导致肺失清润,宣降失司而为咳;有学者指出疾病的发病机制在于燥、火相兼[50-51]。
2.7 肺气耗散,阴津亏耗周国仁[52]认为表邪入里郁而化热,气阴两伤,肺失宣降可致咳;武素等[53]指出久病邪气入里伤及肺阴,且病初多使用解热镇痛药、抗生素等易伤阴亡液之品,耗伤肺之气阴,故久咳;徐心瑶等[54]指出肺气虚、肺阴虚,驱除外邪无力,肺失肃降,故咳嗽;李生河[55]指出多数感冒后咳嗽为肺阴虚咳嗽;王娟等[56]认为感冒后咳嗽若失治,表证虽去,但邪气留恋于肺,日久损及肺气,耗津伤阴。
2.8 肝失疏泄,三焦气机不利有关学者认为肝之疏泄功能失常,三焦气机不利,肺之宣降失于常度,故咳[57-60]。
2.9 少阳枢机不利杨妙玲等[61]提出主要病机为少阳枢机不利;吕继廷[62]根据六经传变规律,认为感冒初期时多为太阳表证,若失治误治,久则病邪入里,客于少阳,病位在半表半里,治宜和解少阳;刘振伟[63]认为感冒经过治疗后,表症虽减,但仍咳嗽,且咳时牵动胸胁,严重时导致尿遗发生,此时病位在三焦经和胆经,是少阳气机郁结化火,肺气失调,导致咳嗽。
2.10 脾虚失运,痰湿蕴肺王丽娜[64]认为与脾虚失运,痰湿内蕴有关;任璐瑶等[65]指出感冒后咳嗽初期宣散过度,脾气受损,易致肺脾气虚,肺气宣肃失职,久咳不愈;其病因病机一为邪毒未尽,留滞肺脏;二为邪伤正气,肺脾气虚,痰浊内生[66-67];伍俊锋[68]认为病机为中焦虚寒,脾肺俱虚;陈元粉[69]认为因素食油腻生冷伤脾,脾失健运生痰浊,上贮于肺,脾肺受损,复感风邪,肺宣肃失职,故咳;感冒后咳嗽后期因使用寒凉重剂,亦使脾阳受损,终致久咳不愈[70-71];毛红春[72]明确指出主要病因是痰湿蕴肺;外邪犯肺,肺气不利,变津为痰,痰阻气道可形成痰湿蕴肺,前者以小青龙汤主之;后者以二陈汤加减[73-74]。
2.11 肺气亏耗,或及脾肾戴珍[75]提出感冒后咳嗽不能见咳止咳,要明辨标本虚实,肺失宣降,气逆于上为标实,肺失宣降、脾虚失运及肾虚失纳均为本虚,均可致咳,并治以益气健脾,化痰止咳,纳气定喘;除了外邪犯肺,使肺失宣降致咳之外,肺气虚弱,或其他脏腑功能失调,如脾失健运、痰湿上泛、肾气不固等累及于肺,亦可影响肺气宣降功能,最终形成咳嗽[76-77];孙红梅[78]指出感冒后咳嗽主要从肾论治,予以六味地黄丸。
2.12 正气不足,邪气留恋杨以琳等[79]认为感冒后咳嗽之所以迁延难愈病因系正虚与邪实并见,正虚邪恋作祟;莫柏威等[80]指出外邪侵袭,肺气失宣,迁延失治,宿痰内伏,正虚邪恋可致咳;李家飞等[81]指出肺部防御能力减退,六淫之邪有机可乘,从而使气血两虚,肺气不清,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刘继民等[82]总结王檀治疗感冒后咳嗽经验,指出发病关键为正气不足,脏腑失和,浊气相干,肺气不清,肺使之清,辨证上分为寒饮伏肺、寒湿中阻、脾经伏火、肝气犯肺、胆胃失和;蒋正强[83]认为表证未解,体虚不能达邪外出,致外邪久恋,肺失清肃,肺气上逆导致咳嗽。
3 小结
综上所述,对于感冒后咳嗽病因病机主要是六淫外邪侵袭,使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常以风邪为先导,并兼夹寒、热、燥、湿、痰等;或因表邪入里伤肺之气阴,肝、脾、肾等脏腑失于常度,少阳枢机不利,均可影响肺之宣肃;亦或素体本虚,邪气留恋不解,内外合邪,亦久咳不愈。感冒后咳嗽当究其病因,方可辨证准确,给予正确的理法方药,因此明确病因病机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感冒后咳嗽的病因病机进行简要整理,便于对感冒后咳嗽中医药的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