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导引干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概况
2021-03-27矫俊东
矫俊东,邢 杰*,闫 雪
(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长春 130021;2.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医院,长春 130117)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推拿科、针灸科等科室的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学“腰痛、腰痹、痹证”的范畴,而国内外对其发病率尚没有精确统计,通过尸检和手术的方式检测到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则与实际发病情况有所不同[1],但通过临床文献显示,现代社会中,本病发生频率较高,易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严重者会影响正常生活和丧失工作能力,随着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其发病群体逐渐有年轻化趋势。
中医导引,作为一种养生、健身和治疗手段,自有典籍记载以来已有两千余年,《庄子刻意》中记载:“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由此可见,古人早已将长寿与导引锻炼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记载:“故其病多,其治宜导引按蹻,故导引按蹻者,亦从中央出也”,也说明了导引可治疗“痿厥寒热”之症。导引包括吐纳、气功、武术功法、桩功等动功和静功,常见于民间的有保健功、桩功、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太极拳等,现均广泛地应用于保健、医疗中,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成为了中医“治未病”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查阅近10 年的中医导引干预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的文献,其可与多种治疗方式结合,亦可单独应用于本病,对于本病治疗、后期康复及降低复发率方面取得很好的效果。现将中医功法干预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的临床应用情况概述如下。
1 与非手术疗法结合
1.1 与推拿结合中医导引与推拿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组合方式在临床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一方面导引与推拿自古以来关联密切,另一方面,在推拿治疗过程中,较容易与导引的指导练习同步进行。
从中医角度来看,推拿治疗本病能够达到活血化瘀、解痉止痛、行气通络等功效,而从解剖角度来看,推拿具有解除局部肌群痉挛、纠正小关节的紊乱状态、及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的位置关系等作用,而导引锻炼则更加强了这方面的效应。李守栋等[2]运用推拿结合坐式八段锦治疗本病。向澍等[3]采用魏氏手法结合导引,疗程结束后,经对比分析,导引结合推拿可明显增强腰椎周围软组织的肌力,改善腰脊关节的灵活度,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性物质的代谢,可提高和巩固疗效、降低复发率。同时,在本病的康复后期仍能产生强大的巩固疗效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脊柱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抗疲劳能力,这是有效地降低本病复发率的前提条件,也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基础。
1.2 与针灸结合针灸疗法是通过对局部穴位及痛点的刺激,以解除深部组织痉挛,增加血运,提高局部痛阈,形成明显的血管扩张效应,促进渗出物吸收,从而减轻疼痛[4]。
盘雪娇等[5]以针刺、健康教育联合八段锦锻炼治疗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验证了八段锦能够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及提高肢体活动度,减少不适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尹怡红[6]深刺下腰部华佗夹脊穴并配合易筋经训练。李刚等[7]以陈氏太极拳练习结合针灸治疗本病,疗程结束后,经统计学对比,得出结论:太极拳配合针灸疗法对于本病的疗效更好。林秀凤[8]以保健功法结合电针结合治疗本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具有较好的镇痛作用。
临床中,针刺可缓解患者肌肉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而采用电针能进一步消除炎症介质,减轻或消除神经根炎性水肿,抑制疼痛等伤害性信息的传导以及改善神经根周围血液循环[9],在此基础上,运用中医导引干预治疗,可使患者主动进行功能康复,进一步改善局部缺血组织的生理状态,恢复神经、肌肉的生理功能,尤其是在软组织、脊柱力学平衡的恢复方面,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从而巩固远期疗效和降低复发率。
1.3 与牵引对比腰椎牵引是临床治疗本病的常用方式,包括持续性牵引、三维牵引等,能有效地牵拉腰椎间隙,使突出的间盘有机会回纳,分离突出物与神经根的黏连,改变二者的位置关系,进而减轻疼痛,恢复患者腰部功能,中医导引可将镇痛和脊柱稳定性练习有机地结合,充分发挥了导引的医疗和预防作用,为降低本病的复发率奠定了基础。
临床中,将易筋经锻炼和常规骨盆牵引治疗本病进行对比,通过多种客观指标的观察、测试,最后的研究表明,与单纯骨盆牵引相比,易筋经能更有效改善椎间盘源性的急性疼痛,可有效拉伸痉挛肌群,尤其使腹横肌及多裂肌得到充分锻炼,可有效恢复功能[10-11]。
1.4 与其他方式结合临床上选用物理治疗结合陈氏太极拳练习,结果表明习练太极拳对于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腰椎功能[12-13]。苏霄乐等[14]使用腰椎牵引、推拿、针灸等常规保守方法治疗结合少林内功训练,疗程结束后得出结论:少林内功锻炼可有效提高远期疗效。
上述临床观察表明,中医导引可与多种疗法相结合,并且都能取得可靠的临床疗效,同时亦能巩固疗效,降低复发率。这一结论说明,中医导引的包容性、适应性、融合性极强,能够将多种疗法的优势扩大化。
2 与护理结合
中医导引可以作为常规健康宣教项目,由护士向患者进行宣传并指导,可取得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并使患者身心放松,有助于病情康复。有学者将八段锦健身法纳入常规护理,结果显示八段锦干预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并辅以全面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促进病情康复[15-16]。
中医导引与护理结合能够充分发挥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治未病思想,同时又可以丰富护理内涵,提高护理效率,能够第一时间了解患者病情恢复情况,掌握患者恢复期间的信息变化,可以作为常规护理宣教项目进行推广。
3 其他功能锻炼方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干预作用
其他功能锻炼方式包括现代核心肌群训练,传统常规训练方式,如“五点支撑”“飞燕点水”“直腿抬高”等,这些训练方式简便易学,在临床运用更为广泛。王贤卫等[17]分别对本病患者进行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仰卧搭桥法、俯卧背伸法等)和传统腰背肌训练(五点支撑法、飞燕点水式),进行比较后发现,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传统的腰背肌训练与核心肌群训练都能够很好地提升脊柱相关肌群的肌力、改善关节的活动度、促进局部血液供应,加速排除致痛物质,减轻临床症状,而核心肌群训练的方式多样,可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和改良,能够针对具体的一组肌群或某一块肌肉进行训练,迅速提升脊柱相关肌群或肌肉的力量,恢复脊柱力学平衡,从而减轻椎管内的压力,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的位置关系,最终减轻疼痛,缓解临床症状,恢复正常生活能力。
4 现代功能锻炼对术后患者的干预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功能康复一直是临床的重要课题,将术后功能锻炼进行分期、对症、科学地设计,能有效地促进患者的病情和生活能力恢复,预后愈佳。吕菁等[18]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分别行康复操康复,术式包括3 个阶段9 组动作。第一阶段包括:被动抬腿运动、踝泵运动、主动抬腿运动;第二阶段包括:腰围贴墙运动、推床伸背运动、髋膝伸屈运动;第三阶段包括:5 点式腰背肌运动、伸腰运动、飞燕式腰背肌运动。结果显示术后及时、科学应用该套康复操进行系统康复锻炼,则有助于促进术后康复,提高手术疗效,减轻疼痛,预防复发。陈军红等[19]针对开窗式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术后患者行3 个月的早期康复训练,训练内容包括:在术后使用镇痛泵、患者无明显疼痛的情况下即开始行早期训练,训练方法为被动抬腿直腿抬高训练,踝关节、膝关节及髋关节活动;第二阶段训练,包括抬头抱胸法、交替抬腿法、仰卧起坐、“五点式”腰背肌锻炼及“三点式”腰背肌训练等;第三阶段,训练方法包括仰卧位腰背抬高训练、腰背后伸运动及腰椎屈曲练习,结果显示:早期康复训练能更好的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的腰椎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复发。戴金花等[20]观察健腰导引十二式和传统功能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疗效比较,证明健腰导引十二式练功法能够有效改善术后不良症状及维持腰椎的稳定性,更快地促进腰背肌功能的恢复。
目前临床资料表明,医生运用常规功能锻炼方式进行术后恢复是常见的,而中医导引干预术后患者的康复则是比较少见的,而且常规功能锻炼可以做到分期、对症、科学,通过指导,患者可以迅速掌握,勤加练习后可大幅度地促进病情康复,如何将中医导引科学地引入术后康复体系是一个长期的课题。
5 结语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内因是脊柱及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外因是各种急慢性的损伤导致的脊柱周围软组织不同程度受损,最终引起脊柱力学平衡失调,促使间盘向不同方向突出刺激腰脊神经根引发疼痛、活动不利等临床症状,临床观察表明,中医导引的干预可使腰背部、腰骶部及下肢部的肌肉力量增强,通过系统科学的导引锻炼可改善机体协调性,调整脊柱、骨盆的力学平衡,使腰椎间盘的周围均匀受压,还可以改变突出部分与神经根的位置关系,继而减轻疼痛等相关临床症状。
对于本病术后患者的康复,中医导引参与的较少,尤其是术后的早期,患者不能进行大幅度的运动康复,现代临床的常规功能锻炼则成为了术后早期常用干预方式,它能够改善术后症状、活动度及增强肌力等。所以,临床运用频率较高,而中医导引只能干预腰椎间盘突出症缓解期和术后中后期的恢复,因为现在运用于临床的导引均是术式较多的套路练习,相对于常规功能锻炼较复杂,因此,这成为了进一步向临床运用推广的限制。
中医导引包含的术式和方法很多,不仅限于常见的八段锦、易筋经和太极拳等,现代临床的功能锻炼的练习方式也可以从导引中找到类似的动作,尤其是古代导引中未被开发的部分更为丰富,实用性极强,这一点从《诸病源候论》等古典医籍中可窥一斑,目前临床中并未找到合适的导引组合运用于本病及术后早期练习,而在中后期的干预治疗中,也未能形成可以随证加减的导引处方,缺少针对于具体病因的导引组合,因此,临床医家所体现的记载多是套路的练习,导引中涉及的呼吸、形体甚至意念的练习均未有具体的观察与记录。
综上所述,中医导引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干预需要追求全面、系统、科学的理念与方式,应将中医导引的深层意义挖掘出来,并不是简单的形体训练,未来只有将真正有内涵的导引体系运用于临床,才能最大程度地增强维持脊柱平衡的肌群的肌力,促进腰椎及周围软组织的血液供应,改善腰部功能,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尽快康复,降低复发率提供了最好的、可重复、易掌握的医疗方式和居家保养方案,也将成为未来临床康复的主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