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肩负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培育路径研究
——以大连海洋大学为例

2021-03-27

中文信息 2021年8期
关键词:海洋大学海洋育人

彭 杰

(大连海洋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3)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这既是党中央对新时代青年人才培养工作提出的新目标和新定位,也是对高等教育使命的新内容和新要求。在这个起承转合、展望未来新时代的新征程,青年大学生被给予了新的希望和新的使命,高等教育使命被赋予了新的内涵,高校理应顺势而为,坚持抓住立德树人这一主线,培育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培育时代新人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一贯传统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教育“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重大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们党明确提出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以后,党中央明确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目标和主要任务是培养“四有”新人、全面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明确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了到2035年要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050年要全面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对教育和人才的需求、对教育发展和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历史时期都更加迫切和强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赋予了培育“时代新人”新的内容和内涵,对新时代的高校人才培养注入了新的历史责任和使命,这使得新时代的高等教育必须适应新时代的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巩固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服务[1]。

二、新时代赋予青年的新使命与新责任

1.青年要在初心中坚守理想

100年前,平均年龄只有27岁的13位中共一大代表,本来衣食相安的他们却为了贫苦工农在浙江嘉兴南湖上的那艘小船上握紧了拳头。他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这种伟大精神不因时而变、不为事而改,应当成为每个党员、每个青年内心巍峨的丰碑、力量的源泉[2]。青年的理想,就是立足当下、着眼未来,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为了中国梦的实现、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实现而不懈奋斗。

2.青年要在时代中善于创新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新力和创造力。青春和创新是推动社会车轮前进的源动力和永恒主题。青春就是要有奋斗的梦想,梦想因为对创新的追逐而美丽。创新力和创造力才是青年应该有的标志性符号。随着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兴起,青年已在创新、创造之路上崭露头角。随着国家“互联网+”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深入实施,将会激起更多青年人的创新热情。青年就应该满怀创新的热血、满带创造的劲头,应该发挥青春活力,发挥聪明才智,为创新的新时代奉献自己的全部青春、智慧和力量。青年就是要善于创新、敢于创新,这是创新的伟大时代向新时代青年提出的新命题。

3.青年要在斗争中勇于担当

青年人正处在人生的黄金时期,恰逢国家和民族的新时代新起点,可以与祖国同成长、共奋斗,这对青年一代来说不仅意味着人生极大的幸运,也寓意着必然会经历始料未及的考验。新时代青年一定要在伟大斗争中淬炼责任与担当、肩负使命与荣光。

4.青年要在社会发展中甘于奉献

奉献作为一种情操、一种美德、一种境界、一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为了社会、为了他人奉献的过程,更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提升自己修养的过程。它要求我们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从认真善待每一个人开始,全心全意为他人和社会服务,履行国家、民族和人民所赋予的神圣使命,而不索取任何的回报。新时代的广大青年既要有博大的胸怀和更加远大的志向,更要甘于奉献、善于奉献、能于奉献。

三、肩负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培育路径

1.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高校要以《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为指引,根据爱国主义的新内涵和新要求,不断丰富爱国主义活动内容,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载体和形式,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大连海洋大学结合建党100周年等重要历史节点,组建“红色理论宣讲团”、开展“中国梦•强军梦”爱我国防演讲比赛、学长计划、线上重走长征路等爱国爱党主题教育活动等,引导学生传承、弘扬国家大义与民族情怀,教育学生有爱国胸怀、强国志向、报国行动,让爱国主义的音符成为大学校园中的主旋律、最强音。

2.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

高校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作为铸魂育人的主线,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青年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并体现在学校各类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教育引领新时代的广大青年学生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大连海洋大学通过全媒体以及校内宣传栏、灯杆旗、电子显示屏等多个阵地,深入推进广大师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工作。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育人品牌活动,开展最美辅导员、励志成才大学生等师生先进典型的选树表彰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师生身边先进典型的引领带动效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知行合一。

3.弘扬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校要在广大青年学生中大力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连海洋大学大力开展国学文化建设工程,把教育教学工作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融入,组织学生学习中华文化重要典籍。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微视频、户外屏幕、宣传栏等载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的各个各环节,第一和第二课堂的各个方面。创办海洋嘉年华文化活动,广泛开展“爱我中华”系列活动。发挥特色优势,大力打造蓝色海洋文化,延展海洋文化教育的手臂,开展“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科普活动,组织开展各类专题活动,宣传弘扬海洋文化,普及海洋知识、弘扬海洋精神。

4.加强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思政工作是做好一切工作的生命线。高校要健全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制、机制,调动各方力量、运用各种资源,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切实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政工作。大连海洋大学一直以来按照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总体要求,坚持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构建“四个一”思政育人体系,进一步凝练特色亮点,进一步培育海洋特色育人品牌,不断丰富育人体系内涵,增强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提升思政育人成效。

5.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改革的目标和纲领性文件,高校要顺时而动,应时而为,努力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大连海洋大学持续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外引内培的方式,引进和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骨干,从而建立一支理想信念坚定、师德高尚、理论功底扎实、教学效果良好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引导专业课教师从“课程思政”的角度出发,提升课程改革的能力和水平,逐步探索价值引领和知识讲授彼此融合的有效路径,让所有课都上出“思政味”。引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动求变,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掌控课堂,利用好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强化马工程重点教材的使用和研究。对教材的导向和质量进行把关,扎实推进“马工程”重点教材统一使用。

6.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校要坚持立德树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拓展文化育人、体育育人、实践育人,以内涵式发展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大连海洋大学在认清形势、明确定位的基础上,提出了走内涵发展和特色强校之路,创建“蓝色大学、百年学府”的奋斗目标。学校立足涉海学科专业优势特色,坚持以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为先导,确立了以教学改革和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的有益经验为基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海洋水产行业发展为背景,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政策和制度体系建设为保障,立足辽宁,面向三北,辐射全国,为海洋水产事业及经济社会发展培养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的指导思想,为确保这一目标的顺利实现,学校精心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走出了蓝色人才培养特色之路。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将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凝聚智慧力量,助力海洋强国,为国家海洋水产事业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3]。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这是对青年一代的谆谆教导,也是国家和民族赋予新时代青年的神圣职责。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高等学校,更要牢牢抓住立德树人这一主线,以高度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全面做好青年学生的培养和教育,培养出更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作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海洋大学海洋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中国海洋大学作品选登
中国海洋大学 自主招生,让我同时被两所211大学录取
식민 상황과 이태준의 고향의식
La communication sino-française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