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客家文化进语文课堂教学初探

2021-03-27黄春燕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5期
关键词:客家文化传承

黄春燕

【摘要】客家文化是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文化,在我们语文教学过程中,若能引进客家文化作为知识引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本文将探索如何将客家文化渗入语文课堂教学。

【关键词】传承,客家文化,中职语文课堂。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语文学习,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客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我校是长寿贺州客家菜文化传承实训基地,基于此,将客家文化引进中职语文课堂,尤其是烹饪专业的语文课堂,让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上绽放出精彩纷呈的花朵,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帮助他们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那么,怎样才能更好把客家传统文化渗入语文课堂呢?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异彩纷呈,在这百花园中就包括独具特色、令人瞩目的客家文化。据研究,客家是自晋唐以来从中原逐渐南迁并分布广泛的汉族民系族群。客家先民在南迁徙居过程中,吸收了原住民和相临族群的一些文化,并固守了中原儒家文化重德重教的文化传统,因而在表現形式上产生了独特的文化特征——带有鲜明的地域性与传统性有机融合。客家文化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有着自己独立的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有着自己的风格和特点。针对怎样传承客家文化,带领2021级烹饪专业学生走进社会和家庭,深入了解客家文化进行了一些初探。

一、穿插客家历史文化,将客家文化带入语文课堂

有人说,有太阳的地方就有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还有人说,哪里有阳光,哪里就有客家人;哪里有一片土,客家人就在哪里聚族而居,艰苦创业,繁衍后代。由于历史地理环境所致,客家人的乡士情结很深,对于客家的优秀人物深怀敬仰之情。根据这个特点,在讲授课文时要适当渗透这方面的内容。如讲授《拿来主义》一文时,除了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深入浅出阐明应该批判、继承和借鉴文化遗产及外来文化,还将联系到客家人中大批像鲁迅先生一样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优秀人物。如太平天国的领袖洪秀全,推翻帝制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功勋卓著、力挽狂澜的革命家叶剑英等,还有贺州客家名人,如为中国冬奥会实现奖牌“零的突破”的叶乔波,出身名门、中国有名的才女、女画家于立群,让同学们在了解语文魅力的同时也能了解客家文化,尤其是客家名人,让他们作为客家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阅读兴趣大增,从而形成兴奋和谐的课堂气氛。

二、以客家文化知识作比,加深对课文知识的理解

客家文化源于中原文化,中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代表,所以课本上的不少知识点在客家文化中都有体现。客家山歌,被称为有《诗经》遗风的天籁之音,自唐代始,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主要流传于国内外客家人聚居地。因此,在讲到语文课文中的《诗经》二首《静女》《采薇》的比兴手法时,列举客家山歌的比兴手法让学生理解“木棉花开艳艳红,柿子结果挂灯笼,种瓜得瓜需流汗,勤劳致富是光荣。”这首民歌的前两句通过比兴手法,赞颂劳动致富的光荣。而第三句则是通过比兴的手法说明要致富就必须勤劳的道理。然后再让学生明确“兴”是“以此物比彼物”的修辞手法(有时二者兼用)。这样,由于所兴事物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他们会感到通俗易懂,容易接受。结合客家山歌运用这种方法,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同时,还帮助学生掌握诗歌的押韵和双关等修辞时均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了解客家擂茶文化

“莫道醉人惟美酒,擂茶一碗更深情。美酒只能喝醉人,擂茶却能醉透心”,由客家名人和客家山歌,引入客家美食,对于2021级烹饪专业的学生来说,简直是一大吸引力。

俗话说:“兴趣是成功的老师。”有兴趣才能发挥无穷的力量。我们分别到图书馆、网上等收集资料,擂茶风俗可以追溯到晋代,被称为“古代茶文化的子遗”,但凡有客家人聚居的地方,就有擂茶。擂茶源远流长,随着客家人南迁而流传下来,算来已有上千年历史了。

自从我们认识“擂茶”之后,同学们经常讨论它的有关文化。在客家人日常生活中,擂茶即是其主食之一,也是待客之佳肴,在客家人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中,擂茶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美味,其制作方式古朴典雅,充分表现了客家人对中国汉族传统文化之传承。客家人的擂茶,茶味纯,香气浓,不仅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而且还有健脾养胃,滋补长寿之功能。

四、主动参与研究学习,动手学会擂茶制作

擂茶这一习俗折射出客家人勤俭持家、包容友善、邻里和睦的精神,是客家人生活的一部分。它以古朴见奇趣,以保健见奇效,自古被称为“药食兼佳,味中有味”的客家保健饮料。擂擂茶、敬擂茶、喝擂茶,是客家文化的一种极有情趣的古俗。

实践出真知,于是带领班级的同学在学校客家菜文化传承基地进行探究。做擂茶时:擂者站着,面前摆放一个陶制的擂钵,抓一把绿茶放入钵内,握一根半米长的擂棍,频频舂捣、旋转,边擂边不断地给擂钵内添些芝麻、花生仁、陈皮、甘草、薄荷等10多种佐料。待钵中的东西便捣成碎泥,茶便擂好了。然后,用一把捞瓢筛滤擂过的茶,投入铜壶,加水煮沸,一时满堂飘香。

学以致用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有所创造。即:一要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和劳动态度,二要严格遵循科学理论和规律,认真踏实去实践去探索。探究需要一分灵感,再加上九十九分汗水,劳动让他们获得了知识,这是最大的快乐。这时学生们真正体验到了:“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的含义。同时,同学们学会了带着实践中的问题学习,越学越有劲,好多问题和想法都能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找到答案了。

客家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特别是客家文化中刻苦耐劳、尊师重教、团结互助的美德、启示后人的客家名人等方面众多的材料呈现了德育教材多方面的联结点,它对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通过了解客家名人,品读客家山歌,学习客家擂茶,引导同学们去发现和体验博大精深的客家文化,使学生为自己作为客家人而自豪,同时,也使学生更加明了作为客家人传承和发扬客家文化。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挖掘客家文化的精华作为教育教学资源,探求新的教学方法,找到教材与客家文化教育的最佳切合点,让学生充分感受客家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学生深受教育,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与此同时,传承和发扬客家文化。

本文系2021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职语文教学中客家文化传承教育模式的实践与研究——以梧州农校烹饪专业为例”(项目编号:GXZZJG2021B146))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江丽容;让客家文化走进语文课堂;考试周刊;2019年23期

2.廖登发;天光云影共徘徊——客家文化(校本)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渗透初探[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3.林芳;文化传承教育与校本课程开发——以《客家文化》校本选修课程为例[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年19期

4.潘诗建;用客家文化资源激活《文化生活》教学——以“传统文化的继承”为例[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年04期

猜你喜欢

客家文化传承
唐开大庾岭路、赣水交通与石固神信仰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闽学四贤”理学思想与闽西北客家文化特质
谈客家擂茶文化及其传承
浅析赣南客家文化的开发策略
客家文化外宣材料英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