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减负增效”背景下初中数学智慧课堂的实践

2021-03-27金建华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5期
关键词:减负增效智慧课堂初中数学

金建华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开展高效轻松的教学方法,打破学生数学学习机械记忆的现象,将教学关注点从“量”转变到“质”上,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在能力范围内展开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

关键词:“减负增效”;初中数学;智慧课堂

新课程改革与核心素养提出之后,各个学科教学工作改革也在不断推进,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在这一环境下也发生了变化,教师教学越发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实践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同时还将学生学习能力划分成为了符号模型、数感、几何空间、推理创新、数据运算等多方面,强调受教个体与周边环境的相互作用,也强调将数学问题进行个性化与共性化分类的同时,强化学生核心素养以及学习思维能力发展,以此来有效促进行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提升。减负增效理念是近几年教育领域十分关注的问题,中学生负担过重已经受到了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如何实现减负增效也成为教育领域刻不容缓的事情。

“减负”主要指的是减去超出学生生理、心理发展能力之外的学习任务,减去学生学习活动中机械重复且对开发学生智能无用的作业练习以及与教学无关的教学内容,其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之前传统的教学方式,及时革新数学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增效”则主张在减负的同时提高数学教学效果,把握好“减”与“加”之间的关系,不能只减不加,反而需要做到有所减和有所加的辩证统一,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优化初中数学教学。

一、注重思维启发教学,提升自主探究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思维启发教学,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究,并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同时,教师要有效启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让学生不再以机械记忆的方式学习数学知识。

如在教学“相交线与平行线”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平行线与相交。在屏幕上显示直线ab与cd相交形成四个角,分别为∠1、∠2、∠3、∠4。然后,教师要讲解对顶角的定义,让学生知道有公共点,没有公共边的角叫作对顶角,并让学生自主观察屏幕上的图片,找出图中的对顶角,学生根据定义自主观察探究,找出∠1、∠3和∠2、∠4两组对顶角。教师要传授学生判定对顶角的方法,分别看是否两条直线相交,是否有公共点,是否有公共边。另外,教师还要设计有关对顶角的例题,让学生及时巩固判断对顶角的三个条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例题解决中,学生发现只有三个条件全部符合时角才为对顶角。在教师循序渐进地引导下,学生对问題进行思考,不再是机械被动地学习,真正理解和吸收了知识。

二、开展课堂合作探究,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在智慧课堂构建中,教师引入合作学习能够营造活跃热烈、交流共享的课堂学习氛围,合作探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是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重要教学模式。如在教学“最短路径”时,为了有效活跃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挖掘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潜能,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解决“修路问题”,发挥集体的智慧,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学习效果。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表现出浓厚的学习热情,纷纷与他人沟通交流自己的想法,并在交流中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时更新问题的解决思路,实现以优带劣的教学效果。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想到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规律来解决,将河l视为对称轴,过河作A村庄的对称点A',连接B村庄与点A'交l与M,M点即是最佳修路地点。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感受到合作探究的乐趣,让学生收获问题解决的喜悦感与成功感。

三、精简设计课堂练习,真正落实“减负增效”

在开展课堂练习时,教师应精心筛选题目,注重“质”而非追求“量”,让学生在课堂有限时间内通过做练习实现自身数学能力的进步与提升。如在教学“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增添课堂习题练习环节,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强化所学“工程问题”中的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三者之间关系转化的能力,使学生在难度适宜的数学题目练习中及时巩固所学新知,发挥课堂习题练习对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作用,提高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成效,避免学生做无用功。

四、对原有课堂结构进行改革

原有初中数学教学结构大多是追求执行教学设计的过程,教师的教以及学生的学大多是在课堂上完成事先已经准备好的教学设计,而教师只需要按照课前设计好的教学方案来合理展开教学活动设计,当学生思路出现与预设明显不吻合的情况时,教师就会想法设想将学生的思路拉回自己预设的教学场景之中。处在这种数学教学课堂之上,学生只能被动接收教师的知识传授,无法有效点燃自身思维,而且整个教学效率比较低下,无法真正有效实现“减负增效”。

为此,“互联网+”思维模式下的初中数学智慧教学的“减负增效”策略,首先,要改变原有的初中数学教学结构,在教学课堂上积极借助于“互联网+”思维模式来实现智慧的有效融合。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教师在智慧教学实践期间可以将学生合理划分成为若干个小组;然后,教师还可以在每节课开始之前借助于短视频、任务单等全新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亦或者是借助于微课来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让学生对即将要学习的知识有所把握,从而为之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

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在教学课堂上借助电子小黑板来检查学生的预习实际,亦或者是直接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来了解学生的困惑和问题,这样才能对学生展开针对性的讲解与优化,从而最大程度优化初中数学智慧教学,落实“减负增效”这一教学目的,而短视频、电子白板等辅助教学设备的有效应用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数学学习魅力,最终真正有效优化初中数学教学。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多元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精选课堂习题。这样的练习有助于实现“减负增效”,减轻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负担和压力,帮助学生开展高效的数学知识探究活动。

参考文献

[1] 赵煜璇.巧用微探究,创造高效能——微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7(8).

[2] 张霞.春风十里不如给学生减负——“互联网+”背景下如何让数学学习减负增效[J].科普童话,2019(43).

[3] 钱慧.从“减负”到“加正”——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实行“减负增效”[J].新课程学习(上),2013(6).

猜你喜欢

减负增效智慧课堂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教学中实现“减负增效”的策略
浅谈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
轻摆渡,济江川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探究数学奥秘,创生智慧课堂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初中作文教学分层分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