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策略的研究

2021-03-27陈群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5期
关键词:单元教学设计策略初中数学

陈群

摘要: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当能够准确把握单元主题,结合单元进行整合设计,进一步提升数学单元教学水平,以更好地完成数学教学目标。基于此,本文对初中数学主题单元教学整合策略展开了研究,为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策略

初中数学的知识体系架构比较严谨,各个单元的教学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所以每个单元的知识体系相对独立,但数学整体科目的知识内容又具有关联性,那么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就可以围绕这些具有板块化特征的知识内容进行整合,立足各个单元,做好教学的构想。

一、创设数学情境,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知识认知范围,还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主动学习能力等提出了要求。这也是对数学教师专业知识、教学方式、教学技巧等方面的考验。因此,数学教师要积极学习先进的专业知识、拓展其教学思路和数学思维,为学生构建更加有吸引力的高质量课堂。数学单元主题教学法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欲望,进而促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及主动探究的意愿。数学教师可以创设数学情境,开展单元主题教学课程,让学生在单元主题课程中获取更多的数学体验,满足学生对数学知识、数学思维的需求。例如,数学教师开展“丰富的图形世界”单元主题教学的时候,可以在课前将各种图形的教学模具和一些生活中的图形实例在课堂中进行展示,同时借助信息技术展示更多的图形及图形实例,为学生构建形象的数学教学情境,促使学生产生对“丰富的图形世界”知识的初步印象和求知兴趣。教师在此基礎上开展后续的课程,能显著提升学生在课程中的注意力,确保学生自主地对该课程内容进行深入剖析,提升“丰富的图形世界”的教学效果。

二、设计梯度问题,引导自主探究

设计梯度问题能够使数学概念更加具体,更有针对性。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各知识点展开探究,学生通过自主思考知识点延伸的各个分支,能够循序渐进地感知所学内容,明确学习目标,进而理解这一单元的组织结构。

如在“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让学生设计问题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单元的学习方向以及需要达到的目标,使学习目标细化。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设计具有梯度的问题,以此引导学生不断探究。针对“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这节课,学生可以将第一梯度的问题设计得比较直观,如“二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的相似之处,以及不同之处”;第二梯度的问题设计则需要对方程有一定的理解,如“代入消元法在计算时,怎么判定代入哪个变量可以更为简便快捷”;第三梯度问题的设计则需要学生深入思考与探讨,如“联系已有的消元方法,还能思考出其他的消元方法吗”。教师在学生设计问题时,要适度引导,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探究方程的本质与变化形式,将目标逐一分解,推进单元整体教学。

三、强化章节内容的逻辑关系,提高理解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各个单元内容存在着一定紧密联系,把握章节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提升数学课堂整体教学效果的提升,让学生认识到每一个章节的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如何将整体的知识点进行全面掌握,就需要深入去探究各个章节内容的逻辑关系,区分出相同的知识体系和不同的教学联系,才能更好地理解单元教学的主旨。

例如,在教学有关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时,依托与教材内容不单一完全运用,需要对其进行创新的设计,才能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时,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主要是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重点进行了讲解,可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由于解法的教学和概念的认识比较零散,需要老师集中各个知识点,优化整个章节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形成整体性的认知以及系统性的理解思维,建立起这一章节解法学习的完整体系,才能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

四、上下沟通,构建整体知识脉络

新教材把初中数学学习内容编排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大部分,四大部分又包含若干数学知识点,这些数学知识点之间既互相独立,又相互联系。在任一单元的编排中,新授课、后续课、练习课、综合实践课、复习课之间都存在着相对的独立性和紧密的联系性。针对教材编排设计,笔者认为教师如果没有“一览众山小”的格局,就不可能有条理清晰的教学设计、环环相扣的教学过程以及步步深入的教学收获。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冲破静态的、片段式的教材编排局限,尝试新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方法,厘清单元知识脉络,构建单元知识体系,灵活处理单元教学内容,实现初中数学單元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使学生在更加符合自身认知能力的前提下学习,更好地体悟数学知识之间、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相互关联。如此一来,学生夯实了基础,提高了兴趣和信心,自身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也将会稳步提高。

五、构建思维导图,强化单元主题

构建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建立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灵活应用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给予数学思维更多的发散领域。数学教师开展数学单元主题课程时,可以引导学生将本单元的数学知识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对本单元的教学主题产生基本认知,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梳理对未知数学知识的学习思路。在此基础上,数学教师再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细致且深入的讲解、剖析,可以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入,进而增加学生在数学单元主题课程中的参与积极性及学习信心。例如,数学教师开展“三角形”单元主题教学时,可以要求学生将“三角形”“全等三角形”“全等”“直角全等三角形”等重点知识的定义、判定方式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展示出来,让学生对“三角形”单元主题的教学内容进行初步了解,同时明确该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对知识要点形成潜意识的重视,进而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要点的认知和运用。

结语:在单元教学视域下,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能够梳理学科的知能结构,挖掘知识背后的思想方法。教师要在学习中寻找问题,设计环环相扣的启发式问题链,以加深学生对单元整体的理解,促使学生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洪臣。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路径[J]。 数学大世界:中旬, 2021(6):1。

[2]蒲厚金。初中數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策略[J]。 教育科学论坛, 2021(13):4。

猜你喜欢

单元教学设计策略初中数学
运用分析、比较策略设计单元语言实践活动
赣鄱生态水产品包装设计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单元教学现状与对策初探
浅议郊野公园对城市宜居性提升的设计策略
设计策略决定企业品牌形象
大连智慧旅游平台UI浪漫设计研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