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初期若槻内阁构建对华扩张新目标的外交尝试*
2021-03-23陈太勇
陈太勇
加藤高明的病逝,把若槻礼次郎推上了首相宝座。若槻一次组阁时,政基薄弱,党争激烈,执政年余便因在野党及枢密院深度发酵“南京事件”与“昭和金融危机”而被迫辞职,其在内政外交上并无标志性建树,被日本朝野訾议为“无为首相”,故为学界有意无意忽略。实际上,第一次若槻内阁的对华政策是研究北伐初期中外关系的重要一环,不仅涉及北伐的国际环境与日本政府对国民政府内部关系的研判,同时也影响北伐告成后中外关系的走向。但对这一重要问题,学界历来甚少关注,若槻对华外交常被“币原外交”所遮覆,以致许多重要的历史问题长期留存。日本学界虽偶有探及,但要么侧重于伦敦军缩会议、要么聚焦于劳农运动、要么偏矢于国内党争,其研究完全依附于第二次若槻内阁内外政策的旧有叙事框架,在第一次若槻内阁对华外交与该时期的日蒋关系上并未形成独立的研究脉络①如波多野勝:『忘れがたき政治家(25)若槻禮次郎=外柔内剛の秀才肌、「軍縮」「終戦工作」に真骨頂』,自由民主党編:『月刊自由民主』通号(607)2003.10;横関至:『若槻禮次郎の労·農運動対処策の基本的性格―「政党政治」下の労·農運動対処策に関する一考察』,『一橋論叢』76(1)1976.07;河原宏:『若槻禮次郎―未成熟のままに自壊する政党政治』,『現代の眼』21(1)1980.01等。。
本文深入挖掘日本内阁档案、外务省记录,日本军政首脑的日记、回忆录以及美英档案,对北伐初期若槻内阁极力拉拢国民党右派,染指英国在华势力,稳步攫取在华优势地位的战略考量进行深入探索,对“南京事件”爆发后力保克制、说美挺蒋等“另类”行为背后拉蒋投日、怂蒋反共、“和平”分化国民革命阵营的战术权衡做系统剖析,揭示第一次若槻内阁拟以外交手段实现“扶蒋、驱英、反共”这一对华扩张新目标的本质诉求,溯清被“币原外交”所遮覆、与“币原外交”交杂牵连却又有别于“币原外交”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同时对该时期的日本党争展开深层分析,厘清“民保对立”背景下日本政治军国化的嬗变轨迹,廓明日本军国主义亟欲打破华盛顿体制束缚,以武力干涉北伐的政治动因。
一、夹缝组阁:“破旧”与“立新”之间的内困外“忧”
1926年1月29日,加藤高明病逝,若槻礼次郎继任宪政会总裁,并依惯例组阁,成为日本内阁制创设以来的第二个平民首相。近代日本内阁制一直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即首相必须由伯爵或侯爵担任。原敬虽然开创了无爵者组阁之先河,以政党政治取代了藩阀政治,却为右翼势力所不容,在任内被刺身亡。若槻无爵无位,却总揽国政,难免訾疑不断。
若槻继任时,正值议会解散、普选开施之际,政局艰难,只能保留前阁班底。外相币原喜重郎、藏相滨口雄幸、陆相宇垣一成、海相财部彪等皆为前阁成员,铁相仙石贡、文相冈田良平等亦是凭借与加藤高明的私人关系入阁的,新阁完全成了前阁的延续①尼子止述:『平民宰相若槻禮次郎』,モナス発行,1926年,第5,489頁。。在野党诋毁若槻乃加藤影子,依其善而善、侍其恶而恶②山浦貫一:『政局を繞る人々』,東京:四海書房,1926年,第122頁。。另一方面,宪政会内部也并不团结,派系林立,内讧不断,延旧维稳、落实前阁政策、实现加藤遗志遂成若槻执政之首务③若槻禮次郎:『若槻禮次郎自傳古風庵囘顧録』,東京:讀賣新聞社,1950年,第309頁。。
若槻组阁之初,宪政会、立宪政友会、政友本党三党鼎立,宪政会在议会占165席、政友会162席、政友本党87席,党争异常激烈④尼子止述:『平民宰相若槻禮次郎』,モナス発行,1926年,第5,489頁。。宪政会对内倡导包含无产阶级在内的“民本政治”,对外推行所谓的“不干涉主义”,走议会主义民主化道路。而以田中义一为首的立宪政友会却不断强化皇权,镇压工人运动,管制社会思潮,在外交上频频迎合军部,推行“对华强硬主义”,走皇权主义保守化道路⑤坂野潤治:『近代日本政治史』,東京:岩波書店,2006年,第134—142頁。。若槻组阁后,“民保对立”愈发激烈。
随着“民保斗争”的加剧,立宪政友会势力日大,在反对宪政会的同时也不断围堵政友本党。众议院见“民保对立”日趋激化,遂开始撮合宪政会与政友本党,在获得与宪政会轮流坐庄的承诺后,政友本党转而支持宪政会内阁⑥林茂、辻清明編集:『日本内閣史録』3,東京:第一法規出版株式会社,1981年,第109頁。。为了完成税制改革,若槻采纳了众议院的建议,派藏相滨口雄幸与时任税改委员长的政友本党总务委员元田肇会谈,拉开了与政友本党合作的序幕⑦『東京朝日新聞』1926年2月15日,朝刊,P1。。政友本党为了推行国家本位的既定方针,在税改上采取了支持态度⑧「若槻内閣に對する本黨の態度」,政友本党誌編纂所編:『政友本党誌』,政友本党誌編纂所発行,1927年,第190頁。。但“宪本合作”的基础极其脆弱,它们只因政友会的围堵而暂时达成了利益交换,但并未形成牢固的利益捆绑。宪本两党在有限的合作中仍各怀鬼胎,相互猜忌⑨時局批判會編輯:『憲本聯盟の眞相と批判』,時局批判會印刷部発行,1927年,第13頁。。
4月21日,若槻内阁提出了选举法改正案、税制改革、法制改革、关税定率法改定、金融制度整改等新政⑩戦前期内閣文書:「若槻内閣総理大臣訓示(大正15年4月21日)」,『地方長官会議における総理大臣訓示集』,A15060268700,資00270100,101—105,日本国立公文書館蔵。。在政友本党的有限合作下,若槻内阁顺利完成了关税定率法、大米增产计划、降低央行利率、重启正币流通等一系列新政⑪戦前期陸軍省日誌:「大正15年」,『内外政治経済重要事件誌(大正15年以降昭和12年迄)』,C15120180400,中央—軍事行政その他—206,1493—1494,日本防衛省防衛研究所蔵。。尔后,若槻趁热打铁提出了税改议案,拟提高个人所得税、营业税的起征点,减少日常苛捐,保护小农经济,全面整顿国税体制①「税制の整理成る」,若槻禮次郎:『國民に訴ふ』,改造社発行,1927年,第31—32頁。。税改议案遭到了政友会的强烈反对,虽然在政友本党的支持下勉强完成了税改,但不久政友本党便转而与政友会合作,一起创立了“联立政权”,使宪政会建立“单独内阁”的计划搁浅②林茂、辻清明編集:『日本内閣史録』3,第134—135頁。。其后,若槻通过拉拢分化之策勉强把“联立内阁”转为了“单独内阁”,最后又把“单独内阁”成功升级为了“若槻内阁”,却被政友会厉指为“难孚众望之阴谋家”③山浦貫一:『政局を繞る人々』,第122頁。。
12月25日,嘉仁天皇崩逝,皇长子裕仁继位,若槻提议改元“昭和”,枢密院议长仓富勇三郎却力主改元“上治”。虽然在元老西园寺公望的介入下最终得以改元“昭和”④戦前期枢密院文書:「元号建定ノ件」,『枢密院会議筆記·一、元号建定ノ件·大正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A03033691300,枢D00598100,第7頁,日本国立公文書館蔵。,但若槻与枢密院的矛盾亦随之恶化⑤若槻禮次郎:『若槻禮次郎自傳古風庵囘顧録』,第317頁。。昭和改元后,党争愈发剧烈,“朴烈事件”与“松岛事件”也适时爆发,强烈冲击了宪政会内阁的执政基础。“朴烈事件”乃旅日韩人朴烈夫妇在1923年被日本政府以“暗杀天皇”为由逮捕。为“保皇安境”,日本政府开始大肆屠杀旅日韩人,这遭到了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1926年3月25日,大审院判决朴烈死刑。为平息国际舆愤,若槻令法相江木翼(宪政会)复审,并奏请御裁,恩赦死刑⑥「朴烈問題の顚末」,若槻禮次郎:『國民に訴ふ』,第86—87頁。。这等同于直接推翻了前法相小川平吉(政友会)的判决,政友会极为愤懑,厉指若槻腹有鳞甲居心叵测,两党关系进一步恶化,相互声讨,转卸责任⑦「朴烈事件(大正十五年)」,立花宗幸:『日本政党罪悪史』,大日社発行,1933年,第67頁。。“松岛事件”乃大阪色情场所松岛搬迁贿赂案,宪政会干事箕蒲胜人为该案的既得受益者(受贿5万日元),他怂恿若槻允准搬迁,但不久便祸起萧墙,坐上了被告席。若槻在松岛案上态度暧昧,似有认同搬迁之嫌,故遭受了颇多“作伪”訾议⑧「松島事件と其の眞相」,濱田一平:『大正昭和政変史』,国論統一会議常務局発行,1930年,第96—97頁。。若槻虽极力辩解,试图阐明真相,但事件仍被无限放大,成了在野党倒阁的反面材料⑨「松島事件の釋明」,若槻禮次郎:『國民に訴ふ』,第93—94頁。。
“朴烈事件”与“松岛事件”爆发后,政友会、政友本党便藉机提出了内阁弹劾案,攻讦若槻滥用职权为韩犯减刑,践踏司法威信、紊乱伦常纲纪、罔顾世道人心⑩「内閣弾劾案と三黨首妥協」,片岡直温:『大正昭和政治史の一斷面續回想録』,西川百子居文库,1934年,第505頁。。在三党首会议上,若槻以辞职之暗诺方使政友会与政友本党撤回了弹劾案⑪若槻禮次郎:『若槻禮次郎自傳古風庵囘顧録』,第318—320頁。。其后,为削弱宪政会内阁的执政基础,政友会提出了地方分权与外交进取之策:“在内政上以产业立国,实行地方分权;在外交上脱出他国威胁,摒弃消极退让的‘弥缝政策’。”⑫戦前期内閣文書:「産業立国を基調とする政友會の主要政策」,「総選挙に関する新聞記事切抜」,『昭和財政史資料第2号第73冊』,A08072004200,平15財00240100,0000138,日本国立公文書館蔵。在对华政策上,政友会提出了尊重所谓“国际信义”的外交方针:“虽然宪政会内阁并无意干涉支那内政,对北伐消极静观,但也应及时确立积极政策,保护在支日人生命财产,确保条约上之既得权益,纵深推进满蒙经营,扩大在支权益。”⑬戦前期内閣文書:「国際信義を尊重する帝国の對支外交方針」,「総選挙に関する新聞記事切抜」,『昭和財政史資料第2号第73冊』,00000140。虽然外务省亚洲局长出渊胜次力说政友会与政友本党对北伐暂时旁观,但遭其严拒⑭高橋勝浩編:『出淵勝次日記』2,国學院大學日本文化研究所発行,2000年,第422頁。。政友会亟欲以“积极之策”取代宪政会内阁的“静观之策”,攫取在华优势地位,故不断拉拢分化新阁成员。在其分化下,藏相滨口雄幸等提出了不信任首相的六大理由,不断谴责若槻在内政外交上的无为无能①戦前期内閣文書:「現内閣不信任の六大理由」,「総選挙に関する新聞記事切抜」,『昭和財政史資料第2号第73冊』,00000150。。
“破旧”不易,“立新”亦难,在外交上若槻也面临诸多“烦忧”。随着北伐的推进,若槻认为日本在华既得权益日渐受到威胁,如何在“币原外交”的基础上有所“超越”遂成若槻对华外交之重务。虽然若槻组阁之初在对华政策上沿袭了币原外交的既定路线,同时推行“不干涉内政”与“维护在华权益”两大方针②幣原平和財団編:『幣原喜重郎』,幣原平和財団発行,1955年,第276頁。,但昭和改元后,政基稍稳,若槻便随即确立了以超越“币原外交”为指向的对华政策新基调:
一、把东亚构建为世界外交的中心:亚洲与日本帝国休戚相关,须把世界外交的中心渐次转向东洋,对支那国民合理的“向上心”给予极大同情,以维护帝国在支权益;
二、对支政策协调:不偏向一党一派,不干涉支那内政,以支那四亿民众的福祉为对象,常取同情之策,支持支那有识之士;
三、对支召开关税会议、设置治外法权委员会之态:先于列国向支示以诚意;
四、对支改订日支通商条约之态:给予支方适当便宜,公平解决;
五、对南支态度:以国民政府为友邦,支持国民政府中有识之士解决日支间诸问题;
六、对支利源之态:支那有400余洲之富源、4亿余之勤民,有相当之财政及经济基础。须全力开发支那利源,方可改善帝国经济之困境,推进帝国产业之发展;
七、对国民革命之态:警戒支那通过引入外国资本、开源兴业以自强。③戦前期内閣文書:「憲政會内閣の政策」,内閣總理大臣憲政會總裁若槻禮次郎述·憲政會總務横山勝太郎閲:『憲政會内閣の政策』,憲政宣傳社発行,1927年,第12—15頁。
显然,若槻拟以“温和主义”为基础,以外交为触媒“先予后取”,在中方收回关税自主权、取消治外法权等方面给予一定便宜,拉拢国民党右派,阻防蒋介石投靠美英,稳步攫取在华优势地位。虽然若槻对华政策看似“温和”,但其对华观本质上却极为偏激:“华盛顿会议后,支那藉英美之力,不断蹂躏吾在支权益,驱逐吾在支势力,危及吾满蒙权益,三百余悬案无一解决,是可忍孰不可忍。”④若槻禮次郎男稿:『日本と其使命』,民政社発行,1935年,第11—12頁。故“在维护在支权益上决不能拖延不决”⑤總理大臣若槻禮次郎:「對支外交情勢」,興亜文化協会編:『歴代総理大臣施政方針』,興亜文化協会発行,1939年,第229頁。。对于山东问题,若槻提出:“胶济铁路与青岛港乃日本帝国经济发展之基石,但现状已没法满足帝国需要,必须以积极手段快速打开困局,纵深推进在鲁经济的全面发展。”⑥戦前期内閣文書:「山東積極的展開策ニ関スル件ヲ定ム」,『公文類聚第五十編·大正十五年~昭和元年·第十六巻外事二通商雑載』,A01200554600,類01572100,第3頁,日本国立公文書館蔵。
显然,若槻所谓“不干涉内政”与“维护既得权益”这两条对华外交路线本身就是完全矛盾的⑦江口圭一:『日本帝国主義史論』,東京:青木書店,1975年,第135頁。。日本在华既得权益本质上是日本帝国主义通过侵略政策强行取得,其想要维护在华既得权益,就必然要限制中国的主权、压制中国人民的反抗。北伐初期若槻内阁对华扩张的新目标便是在这两条互相矛盾的路线指引下,“在同情支那合理要求的同时维护在支特殊权益,基于国际正义在列强间不断扩大日本帝国的威望,全方位推进对支扩张”⑧戦前期内閣文書:「憲政會大會宣言」,内閣總理大臣憲政會總裁若槻禮次郎述,憲政會總務横山勝太郎閲:『憲政會内閣の政策』,第5—6頁。。即打着“同情”中国、为中国民众谋“福祉”的幌子,在“消极静观”的口号下推行“温和扩张”之策,以外交手段稳步攫取在华优势地位。
二、扶蒋驱英:若槻内阁对华扩张新目标的确立
北伐初期,为防止列强联合干涉,国民政府主要以英国为反帝目标,对日美则采取了暂不触其利益的权宜之计。1927年1月5、6日,国民政府收回了汉口、九江英租界,并准备进而收复沪宁。这让在长江腹地经营多年的英国极为不安,鲍德温(Stanley Baldwin)内阁认为:“华盛顿会议以来,中国形势巨变,产生了有缔约能力的政府,连续发布修约宣言,拟收回关税自主权及租界,废除治外法权,这势必严重危及大英帝国在长江流域的经济地位。”①“The Secretary of State to the Charge in Salxador(Engert)”,FRUS,1926,vol.2,pp.924-929.为维护在华权益,鲍德温内阁决定派远征军赴沪干涉,并不断游说日本出兵。
1月8日,英国驻沪总领事巴尔敦(Sydney Barton)往晤日本驻沪总领事矢田七太郎,要求日本联合出兵以卫租界,但矢田委婉表示仍将按照原先维持租界秩序之共通原则与国协调②戦前期議会記録:「各国領事側ノ對策」,『最近支那關係諸問題摘要(第五十四議會用)』(第二巻時局ニ對スル政府ノ措置),縮微膠巻—帝国議会調書R—7,第8—9頁,日本外務省外交史料館蔵。。13日,英外交大臣张伯伦(J.A.Chamberlain)向日本驻英大使松井庆四郎要求长江附近的日军施援,共同阻止国民革命军挺进长江下游③Diplomatic Archives of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 Japan,Japanese Diplomatic Documents,Microfilm-S1.6.1.5-4,p.15,p.33.。英驻日大使蒂利(John Tilley)几乎每日都要到外务省游说币原出兵,共同干涉北伐④戦前期議会記録:「對支共同出兵ニ関スル英國政府ノ提議」,『最近支那關係諸問題摘要(第五十四議會用)』(第二巻時局ニ對スル政府ノ措置),縮微膠巻—帝国議会調書R—7,第28—30頁。。
国民政府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给日本带来巨大冲击,各界开始讨论与英合作的必要性,但若槻仍断然否决了联英主义,斥英说日出兵乃有己无人之投机主义⑤広瀬順皓編:『憲政史編纂会旧蔵政治談話速記録』第八卷,東京:ゆまに書房,1999年,第290頁。。厉指英国“槌仁提义,于己无利时便背盟弃约,于己有利时便要吾替其火中取栗,俨然把吾当成了其在东洋之看家狗。然同盟已废,早无道义约束,此时出兵不仅劳民伤财,更会招致国民政府把反帝目标转向日本,引火烧身”⑥若槻禮次郎:『若槻禮次郎自傳古風庵囘顧録』,第327—328頁。。币原认为英对华时局判断有误,亦极力反对出兵⑦Diplomatic Archives of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 Japan,Japanese Diplomatic Documents,Microfilm-S1.6.1.5-4,p.15,p.33.。
英见日无意干涉,遂决定先行出兵。24日,鲍德温宣布增派3个旅(步兵第13旅3 000人、14旅3 300人、第20印度步兵旅3 300人及补助部队若干)约1.3万的陆军援沪⑧North China Herald,Jan.29,1927,p.135.。26日,英驻美大使霍华德(Esme Howard)把这一决定通告美国政府,以探美方意向⑨“Memorandum by the Secretary of State,Washington,January 27,1927”,F R U S,1927,II,p.59.。美国并不赞同另派陆军护侨,仍采取了传统的海军护侨之策,并于2月初开始执行把上海公共租界置于交战地外,使之“中立化”的方案⑩“Memorandum by the Secretary of State,Washington,January 31,1927”,F R U S,1927,II,p.67.。美国国务卿凯洛格(Frank Billings Kellogg)声明在对中国收回关税自主权、废除治外法权等问题上将采取“绥靖政策”,给予中方一定便宜⑪“The Secretary of State to the Charge in China(Mayer),January 25,1927”,F R U S,1927,II,pp.350-353.。美国的态度对日本产生了积极影响,日驻华公使芳泽谦吉随即向美驻华公使马慕瑞(John MacMurray)表示将尽可能与美国协同一致⑫“The Secretary of State to the Minister in China(MacMurray),January 31,1927”,F RUS,1927,II,p.59.。鲍德温内阁见日美皆无意联英,遂决定单独行动,前后出动了4个步兵旅、4个附属部队共1.7万余名陆军赴沪干涉①戦前期議会記録:「列國遣支軍動静(英国)」,『最近支那關係諸問題摘要(第五十四議會用)』(第二巻時局ニ對スル政府ノ措置),縮微膠巻—帝国議会調書R—7,第116頁。。
“五卅惨案”后,中国民族主义运动的矛头就直指英帝,北洋政府为了抗英而采取了对日友善的外交政策,在解决“五卅惨案”时也把日英区别对待,指出了同日本和解的必要性②徐鼎新、钱小明:《上海总商会史》,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第335页。。1926年2月27日,广东外交代表团、国民党市党部会同北京学生会、总工会等千余人在天安门举行了“反英讨吴示威大会”,要求抵制英货,在经济上与英绝交③戦前期外務省記録:「反英討呉示威大會ニ關スル件」,『支那ニ於ケル利権回収問題一件∕利権回収運動』,B03030290200,1—1—2—93_1_001,MT11292:01185—01188,日本外務省外交史料館蔵。。挥师北伐后,为孤立英国,防止列强结成反华统一战线,国民政府对日美法释放了较为明确的善意信息。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后,国民政府外交部长陈友仁及时会见了日本驻汉口总领事高尾亨,声明目前还没有收回汉口日法租界的打算,在会见日媒代表时也提及了与日合作的必要性④李恩涵:《北伐前后的「革命外交」1925—1931》,“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发行,1993年,第65页。。这被若槻视为了“积极信号”,旋即提出:“以国民政府为友邦,支持有识之士(国民党右派),解决日支悬案,扩大在支利益。”⑤戦前期内閣文書:「憲政會内閣の政策」,内閣總理大臣憲政會總裁若槻禮次郎述,憲政會總務横山勝太郎閲:『憲政會内閣の政策』,第13頁。陆相宇垣一成指出:“目前支那的排外运动仅以英国为目标,不仅要避免成为支那排外运动的靶子,而且要加深日支亲善,在经济上取代英国即将失却的地位。”⑥宇垣一成著,角田順校訂:『宇垣一成日記』1,東京:みすず書房,1968年,第568頁。显然,若槻内阁判断在北伐大势下,英国在华势力很可能退却,若能借国民政府之手顺势驱逐,不仅可以染指英国在华势力,甚至还可取代其在长江流域的经济地位。故指示驻华外交官极力拉拢蒋介石,谋取有识之士(国民党右派)的亲日化⑦野沢豊編:『中国国民革命史の研究』,東京:青木書店,1974年,第29頁。。
若槻内阁之所以打算扶持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还因在1924年的第二次直奉战争及1925年的反奉战争中,其所长期扶植的奉系军阀张作霖藉日援扭转战局,攫取了北京政府的话语权,把势力扩覆到了长江流域,但日奉关系并没有走上日本所预设的“理想轨道”。张作霖虽借日援不断拓展地盘,然而“并不甘被日驱使,更不愿做日之傀儡”,为夯固其在满蒙的军政基础,设立了“东北交通委员会”,暗中对抗满铁⑧野村浩一:『満州事変直前の東三省問題』,日本国際政治学会編:『国際政治—日本外交史研究、日中関係の展開』,東京:有斐閣,1961年,第78頁。。对日方提出的殖民要求也大都采取了拖延战术,亟欲摆脱日本控制⑨戦前期外務省記録:「奉天派の日本に対する態度」,「15.奉天派の対日態度並びに関税増徴問題に対する対策としての南北和平定義」,『満蒙問題ニ関スル交渉一件松本記録第二卷』,B02030036000,A1—1—0—1_003,P.V.M 23:690—692,日本外務省外交史料館蔵。。对关东军在满蒙的行动亦时有“忤逆”之举,这让日本十分不满⑩衛藤瀋吉:『東アジア政治史研究』,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1975年,第199頁。。日本有意“换马”,但苦于无可换之“良驹”。蒋介石政权的崛起及其“亲日反共”态度的明朗化,让日本看到了“换马”的可能性。对日本而言,扶持蒋介石不但可以对奉张起到警训作用,迫使日奉关系重新“归正”,而且还可在日奉关系没法“归正”时以蒋代张,全面推进日中关系,巩固并扩大在华权益。
另外,鉴于出兵西伯利亚干涉苏俄革命失败的教训,以及后来日苏关系的顺利发展,若槻内阁并未因意识形态的对立而立即对北伐采取武力干涉。币原建议:“暂不干涉北伐,全面推进日支经济合作,构建日支经济圈,增进日支亲善,维护在支权益。”①Diplomatic Archives of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 Japan,Japanese Diplomatic Documents,Microfilm-S1.6.1.5-4,p.15.虽然币原也很反共,但并不极端,他数次向若槻建言:“共产主义未必会遍及全支,即便共产党取得天下,两三年后,亦不会有外国人无法居住与通商之虞。如俄国革命之际,欧洲列国亦极为担心,但自日俄邦交正常化以来,帝国在共产主义俄国居住、通商、设厂,并无任何危险,支那亦然,暂时亦无须过分担忧。”②戦前期外交文書:「中国に対する強硬手段採択の効果等意見交換について」,日本外務省編纂:『日本外交文書』(昭和期Ⅰ第1部第1卷昭和2年(1927年)対中国関係),日本外務省発行,1989年,第542—544頁。外务参与官永井柳太郎也随之进谏:“虽然多年来白人在亚洲恣行无忌,但解放亚洲的曙光已悄然来临。若吾在关税自主、废除治外法权上给予支那一定同情,必会使支那民众产生感谢之情,从而确立日支亲善、同存共荣之基,构筑全新的日支关系。”③『民政』,1927年7月號,第1頁,東京大学付属図書館憲政資料室蔵。若槻随即纳议,确立了“中日提携”之策:“国民政府须顺应大势,严拒西力渗透,独立自主,进步发达,善吾益吾。今后须加深日支提携,协同发展,全力构筑日支共存共荣之基。”④「日支の共存共栄」,若槻禮次郎:『國民に訴ふ』,第22頁。
日本一直对英国垄断多年的长江腹地垂涎不已,在北伐尚未触及其在华权益的前提下,若槻内阁亟欲通过国民政府的反英运动削弱英国在华地位,扶持蒋介石驱逐英国在华势力,以所谓的“王道精神”率领东亚民族致力于未来的实质性扩张⑤上原勇作関係文書研究会編:『上原勇作関係文書』,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1976年,第237頁。。为此,海相财部彪特派小室敬二郎赴昌谒蒋,蒋旋即表明了“近日远苏”的意向⑥『時事新報』1927年2月9日,P1。。日蒋一拍即合,迅即达成了利益交换,若槻内阁随即确立了“扶蒋驱英”这一对华扩张新目标。外务省官员和许多“要人”开始频繁出没于南昌总司令部,极力拉拢蒋介石⑦张宪文等著:《中华民国史》第1卷,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588页。。
三、有限静观:若槻内阁对北伐的真实态度
若槻内阁这一对华扩张新目标是以国民政府的对日合作为基础,以驱逐英国在华势力并取代其在长江流域的经济地位为标靶,以构建日本主导下的日中经济圈为指向,以稳步攫取在华优势地位为宗旨的排他性扩张战略。其对北伐的“静观”既不“消极”更不“无为”,而是目标明确的“有限静观”,在“扶蒋驱英”的同时“怂蒋反共”,破坏国共合作,分化国民革命阵营。一旦国民政府的对日政策“逸轨”,把反帝目标转向日本,便出兵干涉,以武力迫其“归正”,“不干涉”的前提是“满蒙权益的深化”及“在华权益的广化”。
“五卅惨案”爆发后,日本采取了和美英一样的武力政策,派兵镇压中国的反帝运动,以事实修正协调外交的既定路线⑧林茂、辻清明編集:『日本内閣史録』3,第128頁。。为维护在华经济权益,币原不惜动用武力,联合奉张镇压中国的工人运动⑨日本外務省百年史編纂委員会編:『外務省の百年』上巻,東京:原書房,1969年,第916頁。。显然,“不干涉主义”的前提是维护并扩大在华经济权益,一旦其所注重的经济优先战略不能通过外交手段驶上“正轨”的话,便诉诸武力,积极干涉。
1927年1月初,以进行“中国学”研究为专务的高等间谍机构东亚同文书院院长大内畅三,基于“国民政府反帝运动指向英国而对日持友好态度”这一判断,拟利用中英矛盾的激化,以推进中日文化合作为幌子,以中日两国的“共同朋友”这一所谓的“第三者身份”向国民政府转达了若槻内阁“扶蒋驱英”的态度及构建“新日中关系”的基本条件:
一、中国、日本以平等互助之精神,共同解决国际间对东洋一切束缚,以彼此互惠为根据谋两国国民经济之提携。
二、日本以诚意协助中国定期收回治外法权,按期取消一切租界条约。
三、日本以诚意协助中国收回关税完全自主,废除厘金。
四、东三省境内,日本政府、国民一切既得权利应俟中国统一后,中日两国自动让步,以好意改善于两国不利的条约。
五、中日两国通商条约及税则,应以双方最惠之精神,订立平等互惠条件双方尊重而实行之。
六、关于中国暂时之战局,日本以友谊之精神促成南北一致,或中国南北领袖同意南北分治,再
根据全国民意以法律统一,如至不得已时南北作战,日本必绝对中立,承认南北为对等交战团体。①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四辑(二),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凤凰出版,2013年,第1028—1029页。
大内畅三的出发点与永井柳太郎如出一辙,拟在关税自主、废除治外法权上给予中方一定便宜,先“协助”蒋介石收回被英国把持了数十年的海关行政权,再与国民政府订立一种类似差别税率的关税协定,借蒋之手驱逐英国在华势力,构建有利于全面扩大日本在华经济权益的日中关系。若蒋介石的对日政策符合日本的“国家利益”,便“扶蒋代张”,支持蒋统一南北,通过“日蒋亲善”深化满蒙权益,巩固并扩大其在华利益。若蒋介石的对日政策“逸轨”,把反帝目标转向日本,全面展开北伐,日本不仅难以取代英国在长江流域的经济地位,满蒙权益亦将难保,便势必援张抗蒋,维持南北分治。
若槻内阁对北伐的“静观”,亦是出于蒋介石“近日远苏”态度明朗化的考虑。在国民政府暂时仅以英国为反帝目标的前提下,以有纳入“正轨”之可能的“日蒋关系”警训日渐“逸轨”的“日奉关系”,构建日本主导下的“新日中关系”,以外交手段胁迫国民政府及北洋政府履行所谓的“成约”,全面深化满蒙权益,稳步攫取在华优势地位。然而,一旦国共深化合作,纵深推进北伐,其满蒙权益必将难保,日蒋关系势必“逸轨”,对华扩张新目标也必然会迎来临界点——要么放弃权益,要么放弃政策。
激进派十分担心北伐会提前触发这一临界点,素有“中国通”之称的驻华日媒代表、满洲通信社社长武内止戈认为:“国民革命源起孙文,同赤俄勾连,与共产势力关系密切。孙曾派蒋赴俄活动,争取俄援。若国共深化合作,全面展开北伐,支那势必全盘赤化,危及日本既得权益。”②戦前期外務省記録:「支那革命劇の成功性と危険性」,「支那革命と日本対策の真諦革命運動の正観と支那民族性」,『支那内乱関係一件∕国民軍ノ北伐関係∕新聞論調』,B02031860600,A—6—1—5—1_2_4,REEL No.A—0782:0045,日本外務省外交史料館蔵。国民革命军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后,武内便积极鼓噪联英主义:“北伐正飙向恐怖危险之邪路,国共合作日益深化,以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为目标,有解放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浓重色彩,对支政策须由‘乐观安心’下的‘无为旁观’转为‘日英协调’下的‘积极干涉’。”③戦前期外務省記録:「對南策を誤った漢口英租界事件」,「支那革命と日本対策の真諦革命運動の正観と支那民族性」,『支那内乱関係一件∕国民軍ノ北伐関係∕新聞論調』,REEL No.A—0782:0052—0053。
军部最初并不赞成联合干涉,出于染指英国在华势力的投机主义之需而在对华政策上与内阁暂时合流,采取了所谓的“单独主义”。然而,随着北伐的推进,军部开始担心对华扩张新目标的临界点会提前到来。为牵制国民政府扩大反帝目标,国民革命军甫一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陆军省便派1500名步兵参加了上海工部局的共同防御计划④Diplomatic Archives of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 Japan,Japanese Diplomatic Documents,Microfilm-S1.6.1.5-4,pp.246-247.。1月7日,海军省派遣“天龙号”巡洋舰随第18驱逐舰队赴沪,是日晚再遣巡洋舰“五十铃号”“川内号”随第24驱逐舰队赴沪(详见下表)①戦前期議会記録:「帝国海軍ノ陸戦隊準備」,『最近支那關係諸問題摘要(第五十四議會用)』(第二巻時局ニ對スル政府ノ措置),縮微膠巻—帝国議会調書R—7,第14—17頁。。
2017年1月初日本海军赴沪情况
1月25日,第24驱逐舰队抵沪,桃、樫、桧号驱逐舰抵宁,柳号驱逐舰抵芜。据不完全统计,截至3月7日,抵沪日军驱逐舰再增4艘(时津风、滨风、天津风、矶风)、河用炮舰再增2艘(隅田、坚田)、巡洋舰再增2艘(利根、平户)、海军陆战队再增1 500余名②戦前期議会記録:「山東軍南下ニ因ル新事態ト各国ノ警備状態」,『最近支那關係諸問題摘要(第五十四議會用)』(第二巻時局ニ對スル政府ノ措置),縮微膠巻—帝国議会調書R—7,第50—53頁。。这对国民革命军在长江下游的行动起到了巨大的战略威慑作用。
在海陆两省大幅增兵的同时,若槻在议会演说中也随即提出了“实现军备现代化、训练青年、强固国民”的国防方针③大日本帝国議会誌刊行会編:『大日本帝国議会誌』第17卷,大日本帝国議会誌刊行会,1930年,第330—331頁。,接着又在宪政会的政报里提出了“扩充军备与舰艇补充计划”④戦前期内閣文書:「憲政會内閣の政策」,内閣總理大臣憲政會總裁若槻禮次郎述,憲政會總務横山勝太郎閲:『憲政會内閣の政策』,第27—28頁。,准备大幅淘汰老式舰艇,广造新式战舰,提高海军作战能力⑤總理大臣若槻禮次郎:「海軍實力の補強と陸軍軍制の一部改革」,興亜文化協会編:『歴代総理大臣施政方針』,第230頁。。为此,内阁决议大幅提高国防预算(1927年总预算为1.3005亿日元,同比增长9 000万日元),再造4艘新型巡洋舰、15艘新型驱逐舰、4艘潜水艇、2艘特务舰、2艘河用炮舰,总造价为2.61亿日元,由“紧缩的财政政策”急转为了“积极的国防政策”⑥立憲民政党史編纂局編:『立憲民政黨史』下卷,立憲民政党史編纂局発行,1935年,第708頁。。1927年初,若槻内阁正式出台了“对华积极政策”,开始从“战略紧缩”转向了“战略扩充”⑦尼子止:『平民宰相若槻禮次郎』,第489—490頁。。
实际上,若槻的对华扩张思想非常激进:“消化日本人口激增的唯一血路便是对外扩张,特别是向满蒙扩张。因向美洲大陆移民受阻,澳洲又紧锁门户,故必须自然延伸至朝鲜、满蒙。开拓大陆、夺取满蒙乃大日本帝国之天赋使命。”更有甚者,若槻竟削觚为圆,屡屡宣称:“因帝国数次忍让,华会方才满足支方要求,但支人却不知感恩,一再蹂躏吾在支权益,吾方越‘示好’支方就越‘高压’,故不得不奋起反抗。”⑧若槻禮次郎男稿:『日本と其使命』,第6—7、11—12頁。显然,若槻的“对华积极政策”与田中义一并无本质区别,只因己身无爵无望,政基薄弱,在政党斗争的夹缝中才不得不屈蠖求伸,暂以“温和扩张”代替“武力扩张”,其对北伐及国共合作的真实态度乃目标明确的“有限静观”,合其利便继续“静观”,不合其利便相机干涉。
适时,日本政治军国化现象日益严峻,军部特别是陆军省在外交决策过程中的影响日增⑨Akira Iriye,J apan and th e Wi der Wor ld:From th e Mid-nine te en Centur y t o the present,Singapore:Longman Singapore Publish Ltd.,1997,p.62.。国民革命军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后,军部便开始担心对华扩张新目标的临界点会提前到来,陆军高层对若槻的扩张策略颇为不满,指责若槻的“温和扩张”收效甚微,宣称不以武力干涉内政的方针容易使中国走上赤化的“邪路”,若对北伐及国共合作一再容忍,势必招致更大的“危险”①戦前期外務省記録:「幣原外相對支大演説と観方の誤り」,「支那革命と日本対策の真諦革命運動の正観と支那民族性」,『支那内乱関係一件∕国民軍ノ北伐関係∕新聞論調』,REEL No.A—0782:0054。。参谋本部认为国民政府的排英运动必然会演化为排日运动,危及其满蒙权益。3月13日,参谋本部在《对支排英运动观察意见书》中明确提出:“支那今日排英,来日势必排日,为确保满蒙权益,必须伸出友谊之手,与英协调,联合反共。”②Diplomatic Archives of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 Japan,Japanese Diplomatic Documents,Microfilm-S1.6.1.5-6.由是,军部的对华扩张策略遂由“单独主义”转向了“联合主义”。
若槻内阁与军部的对华政策看似龃龉,实则相合,分歧仅在于扩张策略。军部的扩张策略冒险激进,诉诸捭阖纵横之武力手段,带有武士道军国主义的浓重色彩。而若槻内阁的扩张策略相对温和,提倡远交近攻之外交手段,带有现代自由主义的少许倾向。对日本而言,只要国共深化合作,全面展开北伐,国民政府的对日政策势必“逸轨”,提前触发对华扩张新目标的临界点。而一旦临界点到来,不仅难以取代英国在长江流域的经济地位,甚至连满蒙权益都将不保,不管是内阁还是军部,都会及时放弃“静观”,以武力干涉北伐。
四、权落矢逸:若槻内阁对华扩张新目标的“搁浅”
1927年3月24日凌晨,国民革命军右路军攻入南京城,北洋军溃逃,混乱中发生了乱兵排外抢劫与伤亡事件,英美军舰随即炮轰南京城,造成中国军民伤亡惨重,事态持续恶化。“南京事件”的突发为“协调外交”亮起了黄灯,朝野各界不断指责若槻对华扩张的失败,要求若槻立刻采取更为积极的对华政策③林茂、辻清明編集:『日本内閣史録』3,第127頁。。但若槻仍力保克制,并未参加英美炮轰南京的行动,而是居中斡旋,不断为蒋介石辩解,试图说服美国放弃制裁转而挺蒋,以外交手段达成联美疏英、促蒋反共、分裂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分化国民革命阵营的既定目标。
在若槻授意下,币原在会晤美国驻日大使麦克维夫(Charles MacVeagh)时一再强调:“事件乃左派与共产分子挑起,鄙人已对蒋介石严加训诫,蒋与国民政府之前途,完全取决于国民党右派如何维护秩序、镇压左派与共产势力。鄙国相信蒋介石必能维护好治安,若冒然施裁,只会助其政敌之攻讦,并使左派得以控制国民政府,于日美皆极为不利。”④“The Ambassador in Japan(MacVeagh),Mar.28,1927”,F R U S,1927,Ⅱ,p.164.日本驻美大使松平恒雄在访晤美国副国务卿格鲁(Joseph Clark Grew)时表示:“此时施裁,不但难以奏效,反而会适得其反,深陷泥潭。”⑤“Joseph Clark Grew memorandum,April.6,1927”,FRUS,1927,Ⅱ,pp.183-184.在日本的积极奔走下,美国态度日趋松动,最终表示不参与也不赞成英国的联合制裁⑥Action to enforce demands regarding Nanking outrages,April 7,1927,FO 371∕12477,F3365∕1530∕10.。在获知美国意向后,币原便令上海总领事矢田七太郎通过黄郛劝诱蒋介石务必加快反共进程⑦C.Martin Wilbur&Julie Lien-ying How,Missionarie s o f Rev olution:Sov ie t A dvis er s and Nationalist Ch ina,1920-1927,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9,p.400.。并让重庆总领事后藤禄郎通过川康边务督办刘湘向蒋表示:“敝国方面虽有军舰二艘停泊南京,却严守中立,并未参加炮击,兹特将此消息谨为函达,转知各报社了解此项消息,以免普通人民讹传误会。”①国民政府外交部档案:“陆军二十一军司令部关于英美兵舰轰击南京情形及程潜随入城恢复秩序与日本领事函案件”,档号:民176—01—0223,第3—4页,四川省档案馆藏。
但若槻此举并未获得日本朝野的谅解,日媒一边指责国民革命军的“暴行”,一边谴责若槻对华扩张策略的“失误”:“首相极为短视,竟押宝于‘日支亲善’,结果被支出卖愚弄,饱受屈辱。”②「屈辱外交と南京事件」,森田小六郎:『噴火山上の民政党』,東京:文明堂出版部,1928年,第10頁。武内止戈厉指:“自汉口、九江英租界事件以来,现内阁对支外交频频失误,南京事件之辱皆源于首相错误的对支观及对支政策。”③戦前期外務省記録:「支那革命と日本対策の真諦革命運動の正観と支那民族性」,『支那内乱関係一件∕国民軍ノ北伐関係∕新聞論調』,REEL No.A—0782:0040。陆军高层认为北伐已经完全脱出了若槻所预设的“理想轨道”,强烈要求武力干涉。陆军中层把币原对事件的“柔性处理”当成了“媚华外交”的极端事例加以攻讦④森克己:『満州事変の裏面史』,東京:国書刊行会,1976年,第438頁。。陆相宇垣一成力谏若槻:“从稳定东亚大局及维护帝国地位出发,必须尽快出台更为积极的干涉政策,全力阻止赤化。”⑤林茂、辻清明編集:『日本内閣史録』3,第128頁。宇垣原本打算扶蒋驱英,取代英国在长江流域的经济地位,把北伐作为蒋介石、张作霖“净化”与妥协的介质,使蒋张“和谐”相处,“和平”分治。但“南京事件”突发后,宇垣对华政策迅速转向,指责“武汉政府已成苏俄尖兵,亲日拉美不过是为反英而采取的权宜之计,继英之后,其攻击矛头不是日本就是美法”。主张联合英美及时剿共:“强化列强对支联合战线,包围并封锁共产势力,向支南北稳健派提供武器,援其剿共。”⑥宇垣一成著,角田順校訂:『宇垣一成日記』1,第564、555、569—570頁。陆军次官畑英太郎随即以书面形式具化了这一联合剿共方案:
一、加强与英美合作,至少在对支立场上与列强一致,构建以日本为中心的协调体制;
二、与英美结成反共统一战线,通过列强间的言论机关排击苏俄对支政策及援支行为,封锁鲁、苏、浙、闽、粤等地,阻止苏俄武器与军需品输入;
三、镇压长江上游与南方的共产派,共同向南北稳健派提供军资武器,剿共灭赤。⑦戦前期外務省記録:「支那ニ於ケル帝国地歩ノ擁護ニ関スル研究(四月七日宇垣陸相ヨリ若槻総理ニ口頭ニテ述ヘタル要旨四月十二日畑陸軍次官持参)」,『帝国ノ対支外交政策関係一件松本記録第一巻』,B02030164500,A—1—1—0—10-009,P.V.M.32:52—54,日本外務省外交史料館蔵。
显然,对华扩张新目标的临界点到来后,以陆军省为首的激进势力对共产力量的壮大如鲠在喉,对华政策由“扶蒋驱英”迅速拐向了“与国合作”,对北伐的态度也由“有限静观”急转为“联合干涉”。为防止“赤化”、阻扰北伐、维护在华权益,便亟欲联英反共⑧戦前期外務省記録:「革命運動と現危局の應急策」,「支那革命と日本対策の真諦革命運動の正観と支那民族性」,『支那内乱関係一件∕国民軍ノ北伐関係∕新聞論調』,REEL No.A—0782:0058。。对宇垣一成来说,临界点到来后,“扶蒋驱英”的前提已不复存,剿共上升为第一要务,故把联英剿共的决议及时通告了英驻日大使蒂利,以推进日英合作,加快剿共进程⑨Ikei Masaru,“Ugaki’s view of China and his China Policy,1915—1930”,in Akira lriye ed.,Th e Ch inese and the J apanese,pp.216-217.。
事件爆发后,日本驻华使、领、殖机构也不断要求出兵“维权”。日本驻华公使馆武官本庄繁要求陆相宇垣一成及参谋总长上原勇作迅速向长江以北各要隘派驻重兵,阻止南军北上⑩上原勇作関係文書研究会編:『上原勇作関係文書』,第439—443頁。。济南总领事藤田容介声称:“苏皖方面北军战况不利,若北军败退,即便南军止步徐州,也势必陷入困局,危及在济日人生命安全,出兵自卫迫在眉睫。”①戦前期外交文書:「北軍の敗北により済南在留邦人約二千総引揚の可能性あり政府の方針稟請について」,日本外務省編纂:『日本外交文書』(昭和期Ⅰ第1部第1卷昭和2年(1927年)対中国関係),第677—678頁。济南居留民团行政委员会长高冈健吉也以保护在济日人为由电请外务省火速出兵②戦前期外交文書:「徐州方面の戦乱に鑑み在留邦人保護のため至急派兵について」,日本外務省編纂:『日本外交文書』(昭和期Ⅰ第1部第1卷昭和2年(1927年)対中国関係),第679頁。。
实际上,事件甫一爆发,海军军令部便令海军省持续增兵,先遣第25、28驱逐舰队赴沪,第1舰队(阿武隈号、鬼怒号、久摩号)赴青岛③『東京朝日新聞』1927年3月26日,朝刊,P1。。紧接着又遣一等海防舰“八云号”(舰载海军陆战队500人)赴沪④『東京朝日新聞』1927年4月8日,朝刊,P2。。参谋本部宣称:“若外交手段不能迫蒋屈服,便再增派1个师团,趁机占领胶东要塞青岛。”⑤戦前期外務省記録:「對南方方針」,「(1)広東省政府承認問題から(6)英国の対支新政策覚書公表の影響とこれに対する日本政府の対策1」,『帝国ノ対支外交政策関係一件松本記録第一巻』,B02030164500,A—1—1—0—10_009,P.V.M.32:34—39,日本外務省外交史料館蔵。为阻止国民革命军北上,日本海陆两省不断增兵沪鲁。据不完全统计,截至3月末,光援沪的海军陆战队就达到了2,200人⑥戦前期議会記録:「租界防衛ニ關スル列國海軍協定」,『最近支那關係諸問題摘要(第五十四議會用)』(第二巻時局ニ對スル政府ノ措置),縮微膠巻—帝国議会調書R—7,第96頁。,陆军各兵种2,181名(士官94人,兵士2,087人)⑦戦前期議会記録:「帝國海軍ノ陸戦隊揚陸」,『最近支那關係諸問題摘要(第五十四議會用)』(第二巻 時局ニ對スル政府ノ措置),縮微膠巻—帝国議会調書R—7,第102頁。。4月末,海军陆战队增至2,660人⑧戦前期議会記録:「南軍上海占領後ニ於ケル警備状態」,『最近支那關係諸問題摘要(第五十四議會用)』(第二巻 時局ニ對スル政府ノ措置),縮微膠巻—帝国議会調書R—7,第120頁。。
“南京事件”爆发后,日本的政党斗争也瞬趋白热化。政友会总裁田中义一厉指宪政会内阁的“温和扩张”连在华日人的生命财产都不能保证,要求若槻马上转以武力干涉,否则便引咎辞职。总务长山本条太郎指责若槻的扩张策略毫无成效,方被武汉政府如此“凌辱”。干事森恪谴责若槻对华政策过于温和,方让日本蒙受“国耻”⑨『政友』,1927年5月第315號,第18、10、35頁,日本国立国会図書館蔵。。政友会要员小川平吉、植原悦二郎等也轮番抨击若槻“退缩外交”的无能⑩「若槻内閣の退嬰外交」,立憲政友会報国史編纂部:『立憲政友会報国史』上巻,立憲政友会報国史編纂部発行,1931年,第583—626頁。。枢密院顾问官伊东巳代治大肆攻击若槻在事件处理上失误,在反共策略上失责,在对华贸易上失策,在保护日人上失职⑪晨亭會編:『伯爵伊東巳代治』上巻,晨亭會発行,1938年,第526—527頁。。
虽然若槻内阁怂迫蒋介石提前发动了“四·一二”反共政变,成功分化了国民革命阵营,但并未赢得在野党的支持。4月16日,政友会召开临时党代会,田中义一宣称:“支那局势已经超越了内战范畴,正在引发东亚危机,甚至已危及世界和平,无论从自卫立场出发,还是从维护东亚和平的天赋使命出发,都必须及时出兵,积极干涉。”山本条太郎指出:“若蒋介石将反帝目标转向日本,不仅会收回租界、恢复关税自主、废除治外法权,也势必会收回满蒙,继而反对压迫弱小民族,煽动朝鲜独立,索还台澎。”⑫『政友』,1927年5月第315號,第16—17頁。故“必须阻止苏俄援支,排除他国干预,勒令武汉政府废止联苏主义,迫蒋深入反共。若情况紧急,便联英占领须占领之支那领土”⑬山本条太郎伝記編纂会編:『山本条太郎伝記』2,山本条太郎伝記刊行会,1939年,第512頁。。随后,政友会正式出台了武力干涉之策:“为维护帝国权益,防止赤化,保护帝国居留民之生命财产,维护多年来在支构筑之经济地位,必须及时出兵。”⑭『政友』,1927年6月第317號,第13—14頁。
其间,日本国内爆发了持续不断的“金融恐慌”。3月15日,东京渡边银行与AKAJI储蓄银行这对兄弟银行因不堪挤兑而双双宣布停业。19日,中井银行也宣布停业。不日,村井、中泽、左右田、八十四银行亦随之遭受了猛烈的挤兑风潮,恐慌持续蔓延①「政治闘争の経済的大波動」,片岡直温:『大正昭和政治史の一斷面續回想録』,第569—570頁。。但若槻内阁的金融体系并不健全,经济政策亦不成熟,无法有效处理危机。虽然若槻内阁设立了经济调查委员会,出台了强固金融基础的一系列紧急措施,但危机仍持续恶化,台湾银行、近江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毁灭性冲击②林茂、辻清明編集:『日本内閣史録』3,第132—133,134頁。。经济问题迅速转化成了政治问题,最终导致若槻内阁的执政基础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开始全面坍塌。政友会一边深度发酵“南京事件”,一边谴责若槻金融恐慌应对之策的“失误”,联合政友本党、枢密院等加大了倒阁力度。
尽管若槻饬令大藏省三次大幅调整央行利率,但台湾银行、近江银行等仍负债累累。3月21、22日,新任藏相片冈直温受命两度发布融资声明,要求枢密院批准日本银行(央行)提供特别援助,但枢密院并未采取任何行动③「私の第一次·第二次聲明」,片岡直温:『大正昭和政治史の一斷面續回想録』,第584—585頁。。4月1日,若槻向枢密院发布紧急敕令,要求日银融资2亿日元,向台湾银行、近江银行等提供特援④戦前期内閣文書:「日本銀行ノ特別融通及之ニ因ル損失ノ補償ニ関スル財政上必要処分ノ件ニ対スル枢密院ノ議決」,『公文類聚·第五十一編·昭和二年·第二十八巻·産業一·農事·商事一』,A14100096500,類01625100,第5頁,日本国立公文書館蔵。。枢密院议长仓富勇三郎、副议长平沼骐一郎不但置若罔闻、拖而不决,反而要求扩大军费支出,增加驻华日军数量。若槻一再要求讨论特融,但仓富与平沼避而不谈紧急救援案,而是不断攻击若槻对华外交的无能,谴责若槻“温和扩张”的无为,才让日本遭受了无法洗脱的“国耻”⑤若槻禮次郎:『若槻禮次郎自傳古風庵囘顧録』,第323—328頁。。因迟迟得不到央行救援,台湾银行、近江银行等大行也被迫停业,从而引发了全国性的金融危机。
在若槻的一再催促下,枢密院方于4月17日召开临时会议,讨论紧急敕令案,片冈直温要求日银紧急融资,以宪法规定的紧急敕令形式进行补救⑥戦前期枢密院文書:「日本銀行ノ特別融通及之ニ因ル損失ノ補償ニ関スル財政上必要処分ノ件」,『枢密院会議筆記·一、日本銀行ノ特別融通及之ニ因ル損失ノ補償ニ関スル財政上必要処分ノ件·昭和二年四月十七日上奏ニ添附返上』,A03033692900,枢D00603100,第6—8頁,日本国立公文書館蔵。。但仓富勇三郎却以“敕令案违反帝国宪法第八条及第七十条”为由阻止融资⑦戦前期内閣文書:「日本銀行ノ特別融通及之ニ因ル損失ノ補償ニ関スル財政上必要処分ノ件ニ対スル枢密院ノ議決」,『公文類聚·第五十一編·昭和二年·第二十八巻·産業一·農事·商事一』,A14100096500,類01625100,第6頁,日本国立公文書館蔵。。平沼骐一郎与伊东巳代治也以违宪加以反对⑧日本銀行調査局編:『日本金融史資料明治大正編』22,大蔵省印刷局,1959年,第919頁。。伊东甚至以和敕令案并无直接关系的“南京事件”批判若槻在内政外交上的巨大失误⑨金子堅太郎編:『枢密院関係文書』,第147頁,日本国立国会図書館憲政資料室所蔵。。最终,敕令案被枢密院以违宪为由彻底否决⑩戦前期陸軍省史誌:「昭和2年」,『内外政治経済重要事件誌(大正15年以降昭和12年迄)』,C15120180500,中央—軍事行政その他—206,1495,日本防衛省防衛研究所蔵。。敕令案被否成了压垮若槻政权的最后一根稻草,金融危机引发了政治海啸。若槻虽欲做最后的努力,但已无力回天,只能揽下一切罪责,向天皇递交辞呈⑪「若槻内閣總辭辞職と最後努力」,片岡直温:『大正昭和政治史の一斷面續回想録』,第638頁。。日本经济进一步恶化,若槻新政的曙光被金融恐慌彻底遮覆,国民对政治的关心度跌至冰点⑫林茂、辻清明編集:『日本内閣史録』3,第132—133,134頁。。“破旧”难行,“立新”亦败,若槻下台后,其对华扩张新目标也随之“搁浅”,这为在内政外交上皆持强硬态度的田中义一上台提供了契机。
结语
北伐初期,日美英等帝国主义为维护在华既得权益,不断调整扩张策略。日本的对华扩张是以独霸中国为指向的排他性战略,这必然与英美形成直接冲突,日美英之间的外交博弈深刻体现了列强在华激烈角逐的复杂图景。若槻内阁与军部的对华政策看似龃龉,实则相合,皆以排挤英美、攫取在华优势地位为宗旨,分歧之处仅在于扩张策略。军部的扩张策略冒险激进,以武力为后盾,以“丛林法则”为准绳,军国主义色彩浓重。若槻内阁则相对柔缓保守,以外交为触媒,以“温和主义”为介质,既有自由主义的行为倾向,也不乏军国主义的精神底色。
“南京事件”之所以这么轻易就被以政友会为首的在野党发酵成了政权更迭的导火索,一方面说明了日本国内政治斗争的白热化与党派对立的尖锐化,在与政友会的政治交锋中,宪政会明显处于弱势。宪政会内阁的执政基础极其薄弱,一个突发的外交事件便被在野党无限放大,发酵成倒阁利器,皇权主义保守派在与议会主义民主派的对垒中大获全胜;另一方面说明了日本政治军国化现象的日益加剧,华盛顿体制形成后持续了一段时间的反军国主义风潮在“南京事件”突发后瞬间消散,激进派对温和派的扩张策略并不满意,亟欲打破华盛顿体制的束缚,以武力攫取在华优势地位。
田中义一作为山县系军阀的得力承袭者与实践者,在战略上急于冲破华盛顿体制的束缚,减少来自英美的“合法”干涉;在战术上亟欲以武力攫取在华优势地位,出台了更为激进的“对华积极政策”,极大地迎合了激进派对外扩张的政治诉求。宪政会内阁倒台后,按照“宪政常道”的旧规,政权移交给了以三百万“在乡军人”为政治基础、军国主义色彩极为浓厚的立宪政友会。田中义一上台后,便集总理大权与外交大权于一身,开启了以武力干涉北伐、阻扰中国统一的“军国政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