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课堂中学生鉴赏水平的提高分析
2021-03-22钟贻玉
摘 要: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学习美术知识有些力不从心,由于学生没有转变传统学习的观念,认为美术课程是副课,对美术课程重视度不高,导致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动力不充足。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如果没有融入创新的教学理念,缺乏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就会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发生。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新课改的教学要求,教师在美术课堂中要以提升学生鉴赏能力为最终目标,优化整个美术课堂教学过程。本文就美术课堂教学中鉴赏能力培养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然后就学生鉴赏能力培养要点和提升鉴赏水平的措施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美术课堂;鉴赏水平;培养意义
美术课程教学中,教师要联系新课标教学要求,创新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手段,针对学生美术核心素养优化整个课程教学活动。通过美术课程理论知识学习,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加以判断以及分析和感受等,有助于学生产生良好审美享受,帮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以及美术现象,学生在提高鉴赏能力的基础上,也能开阔美术视野。通过让学生在美术鉴赏中提高学习参与的动力,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提高,陶冶学生情操。
一、美术课堂教学中鉴赏能力培养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一)美术课堂教学中鉴赏能力培养的意义
美术课堂教学中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就需要在实践教学中采用创新的教学方式,针对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比较关键。
1.促进学生理论和感性相融
教师在美术课堂中为学生讲述具体美术知识,要注重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培养学生鉴赏能力是新课标教学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是基础,通过强化学生在美术课堂中学习的动力,让学生成为美术课堂中心,才能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素质[1]。为学生讲述美术知识,突出培养学生鉴赏能力,有助于学生把美术理论和感性融合,促进学生自身艺术感知力发展,提升学生美术艺术素养,让学生在美术知识学习中实现精神沟通交流。
2.夯实学生美术知识基础
高中生的思维已经有了相当程度发展,教师在为学生讲述美术知识过程中,以培养学生鉴赏能力为主,优化美术课堂教学过程,只有在扎实的美术理论基础支持下,才能有助于学生高效学习。教师在为学生讲述具体美术知识过程中,采用多样化方式加深学生对美术理论知识学习的印象,让学生在掌握美术基础下展开学习美术知识,从而能加深学生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2]。利用美术知识理论来帮助学生鉴赏美术作品,让学生从鉴赏中认识到美术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3.促进学生深层次审美
教师在为学生讲述具体美术知识,明确教学目标比较重要,通过将美术理论知识融入课程教学中去,帮助学生提高鉴赏能力,有助于学生产生深层次的审美,这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基础。完成鉴赏课理论知识后,要注重引导学生尝试探索美术作品的深层次美。美术鉴赏课教学中有助于学生发现以及感知美术作品,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美术作品审美氛围中去,促进学生感知作品造型美,以及结合学生生活以及情感认知,将美术作品内涵深度挖掘,促进学生形成审美体验,从而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美术艺术素养[3]。
(二)美术课堂教学中鉴赏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培养学生美术鉴赏能力,需要在实践教学中采用优化的方式,创新美术教学的理念,实践教学中教师没有及时从应试教育观念中解放出来,造成美术实践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1.不重视美术课程
美术课堂教学质量效果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在当前应试教育向着素質教育转变阶段,一些教师仍然没有全面转变教学观念。教师受到应试教育观念影响,对学生美术素养培养重视度不高,学校对美术课程也不重视,美术作为不是必考的科目,教师也没有在实践教学中将其作为重要课程对待[4]。由于教学观念的影响,美术课时常会被其他课程占用,这就会直接影响学生美术鉴赏能力培养的质量,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也会受到很大程度影响。
2.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高中美术课程教学质量有效提升需要有创新的教学模式为支撑,调动学生在美术课堂中学习的动力,而在美术课程实际教学中能发现,美术课程中存在的教学模式单一化的问题比较突出。美术鉴赏教学要能从浅到深以及从具体到抽象,拓展学生对美术知识学习深度,注重向学生传授基本美术理论知识以及技能,需要引导学生在鉴赏中发展审美能力,而教师由于没有采用恰当科学的教学模式,造成了美术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美术知识学习的质量效果[5]。
3.没有突显学生主体地位
美术教学培养学生鉴赏能力,提高学生鉴赏水平,教师只有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活动,才能促进学生高效学习。从美术课堂教学的现状能发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将学生主体地位鲜明突出,一些教师不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没有采用有效教学手段方式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美术鉴赏信心不足,很难提高学生美术知识学习的质量。
二、美术课堂教学中鉴赏能力培养要点和提高措施
(一)美术课堂教学中鉴赏能力培养要点
高中美术教学质量有效提升,采用创新的教学模式比较重要,以学生鉴赏能力培养为目标优化教学方式,教师准确把握美术知识教学要点,就能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发展。针对学生美术鉴赏能力进行培养,需要教师重视教学中要点,如明确美术鉴赏力培养目标,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明确学习的方向,认识到美术鉴赏力提升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审美的能力,如此才能有助于学生对美术知识高效学习[6]。另外,教师在培养学生美术鉴赏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美术知识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成为美术课堂中心,突出学生在美术鉴赏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而能为学生美术学习素养提升起到积极作用。
(二)美术课堂教学中鉴赏能力提高措施
美术课堂教学在对学生鉴赏能力培养方面要采取优化措施,以下措施落实要加强重视:
1.注重学生图像识读素养培养
教师在为学生讲述美术知识中明确教学的目标是基础,教师在针对学生鉴赏能力培养方面,需要结合新课标教学要求,针对学生图像识读核心素养针对性培养,让学生能在美术课堂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高效学习美术知识。教师通过图像识读方式来引导学生就美术作品思考以及鉴赏,注重和美术核心素养培养进行紧密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能从图像识读中对美术作品的内涵产生深刻的认知,这对强化学生审美意识有着积极意义。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述中国传统绘画知识点中,通过为学生提供不同时代背景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作品的特色,让学生从观察中找到特别之处,和时代背景相结合融入绘画内容。学生观察后结合自己所观察的内容说出自己的理解,从而有助于学生对作品产生批判思维,图像识读当中有助于加强学生对中国绘画的了解,从中体会美术作品创作者的用意,促进学生探究中国画的艺术地位,这是学生鉴赏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2.提高学生美术表现素养水平
教师在培养学生美术鉴赏能力时,要能和新课标教学要求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在美术课堂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美术核心素养内涵丰富,为能提高学生美术知识学习能力,教师要明确美术教学的目标,将提高学生美术鉴赏水平作为重要内容,采用多样化手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以往教师在美术课堂中忽视学生美术实践,使得学生美术表现力比较薄弱,这对学生鉴赏水平提升必然会产生不利影响。新的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引导学生把美术知识和创造进行有机结合,发挥学生艺术表现力,在美术创作中通过开放思维,结合学生自身观点进行艺术创作。
例如: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为能提高学生美术表现素养,就需要具体的美术知识点,在讲述民间美术内容中,可以为学生创设手工实践活动,介绍多种形式的民间美术项目,美术课堂中引发学生主动参与创作,促进学生将美术实践以及创造思维进行紧密结合,从而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素质。让学生在美术实践活动中学会欣赏民间美术作品,将年画以及剪纸等民间美术艺术作品为学生展示,学生动手操作,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美术表现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
3.注重对学生审美判断力培养
学生鉴赏水平提升是和多种因素有着紧密联系的,其中审美判断素养是学生鉴赏水平提升的重要促进元素。教师在美术课程教学中要充分注重为学生构建良好鉴赏氛围,让学生融入氛围中去,深入探究美术作品,以美术核心素养为基础目标,积极引导学生多角度鉴赏画作。鉴赏画作前教师要能为学生讲解相应要点知识,促进学生自行感受以及体会。通过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促进学生从中能产生情感共鸣,有助于学生对美术作品内涵有更多的认识。美术鉴赏并没有标准答案,需要学生采用语言表达鉴赏感受,将学生发散性思维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有效提高学生鉴赏力。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鉴赏美术作品中,以文艺复兴早期的画作《最后的晚餐》为例,教师在引导学生鉴赏作品中,需要帮助学生阐述创作背景,学生再结合自身的感受基础上讨论,让学生对自己观察的结果以及运用美术理论知识交流互动,学生从中产生审美的过程体验,有助于学生审美判断力发展。一件成功的美术作品是受多元素影响,如美术作品衍生的意义、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思想观念、作者的时代性观点等都有着紧密联系,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美术知识角度进行阐述分析。
4.鉴赏活动促进学生审美体验
一些学生受到高考的压力,对于美术知识学习也有着紧张情绪,美术鉴赏活动是轻松的,对放松学生心情以及缓解精神紧张有着积极作用,教师可结合学生兴趣为学生选择相应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鉴赏美术作品,丰富学生美术知识,让学生能深刻体会美术作品的内涵以及趣味性。学生在参与美术鉴赏活动中产生审美体验基础上,学习的积极性也能调动起来,开阔学生视野,促进学生能在审美当中得到情感慰藉。高中生在美术知识学习中以提高自身审美鉴赏能力为目标,教师结合学生美术素质能力培养的需要,激发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创新活力,增强美术课堂的趣味性,学生在趣味性的知识引导下,主动进入美术作品审美氛围中去,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美术知识学习的能力。
例如:为学生讲述具体课程知识时,教师通过将现代化技术在课堂中的灵活运用,如通过为学生播放幻灯片的形式,来普及民间艺术工艺品,为学生讲述艺术品形成的过程,以及内涵和历史知识等,如剪纸艺术的发展,让学生能从民间美术艺术作品的欣赏中获得美的体验,从而有助于增强学生对美术艺术的认知。教师在美术课堂中也可通过古今对比的形式来深化了解不同价值观念对当今时代的影响,如“唐三彩”,教师在美术课堂中为学生讲述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就要讲述唐三彩在唐朝的地位,历史地位分析之后让学生能够明确唐三彩如何成为唐朝工艺顶峰的,将历史背景以及人文因素详细分析,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不同时代人的生活和思想文化,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在审美活动中,在丰富的理论基础的情况下能产生良好审美体验。
5.美术课堂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教师在美术课堂活动中,不只是要为学生讲述具体的美术知识,也要注重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培养学生民族精神。在美术历史当中能找到文化的根基,完善学生人文观以及历史观和世界观,增强学生对本民族的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教师要在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美术艺术的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完善学生独立人格。通过将传统美术文化引入课堂中,让学生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展开分析,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能够完善知识体系,从不同的视角来分析美术作品,感受民族美术艺术作品的文化特色,从这一角度出发展开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美术素养。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能为学生可持续学习美术知识打下基础,实现高质量学习目标。
结束语
高中阶段美术教师需要集中精力,突出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美术课堂的中心,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素养。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鉴赏能力、图像识图素养以及美术表现素养等的培养,最终促进学生鉴赏水平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桂林.浅谈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10):129-130.
[2]李赫玮.高中生美术鉴赏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新课程,2021(41):113.
[3]张晓刚.与时俱进,创新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模式:浅议高中美术鉴赏课的课堂创新[J].新课程,2021(41):179.
[4]王安琪.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探索与实践[J].文理导航(中旬),2021(10):86-87.
[5]王惠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对学生审美心理影响探究[J].高考,2021(28):167-168.
[6]何军海.高中生审美心理特征與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1(18):164-165.
作者简介:钟贻玉(1992—),女,汉族,山东青岛人,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第二中学,中学二级,硕士。研究方向:学科教学美术。
1751500783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