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主题情境为载体的议题式教学设计探究

2021-03-22钱海楠

高考·下 2021年12期
关键词:议题式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

摘 要:运用恰当的课程设计将主题情境教学与议题式教学方式组合运用,使两者相得益彰。文章从以主题情境为载体的议题式教学概念出发,探究以主题情境为载体的议题式教学设计的策略和意义。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主题情境;议题式教学

一、概念界定

议题式教学是近年来高中思想政治课倡导的一种教学方式。2017年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提出议题式教学建议,强调了两点:思想政治课程的价值导向和针对性,议题教学必须围绕与学科知识的关联性突出重难点。经过高中一线教师的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了以学科大概念为基础确立的主议题,在主议题的统摄下以结构化知识的获得为着力点,以议题、情境、任务、活动为线索进行序列化设计与推进的教学模式。议题既要基于真实的社会生活设计,又与教学内容高度吻合,浑然一体,具有可议性和能议性。议题式教学需要我们面对真情境、探讨真问题、获得真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同样适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

主题情境探究教学是指师生以某一“整体情境”为载体贯穿课堂教学始终,以随着情境的发生与发展生成的问题为纽带,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理解知识并产生价值认同,教学过程具有整体性、连贯性。

以主题情境为载体进行议题式教学,就是坚持用主题情境与主议题共同引导和贯穿教学过程,采用恰当的课程设计策略,发挥两种教学方式的特点与优势。

下面以部编初中《道德与法治》九上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一框“夯实法治基础”为例创设以主题情境为载体的议题式教学思路与架构,探究设计策略与教学意义。

二、案例背景与课堂架构

本框介绍了我国法治道路的选择,讲述了法治的要求和如何坚定不移地建设法治中国。九年级学生在七八年级法律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法治意识,对重大社会事件有所关注。据此确定素养目标为理解法治的作用,明确法治的要求,了解法治中国建设的路径;提高合作、批判、建构能力和理性思维,认同全面依法治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做主;培养学生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自觉践行法治要求的内在价值。教学的重点是法治的作用和要求,难点是如何建设法治中国。

本节课以“香港《国安法》的颁布与实施”为主题情境贯穿教学过程,以“香港《国安法》如何夯实法治基础”为议题统领教学内容,按照如下三步进行设计。首先,在确定本框学科大概念“夯实法治基础”的基础上,梳理出法治的作用、法治的要求、建设法治中国的路径、法治中国建设的公民担当等结构化知识;其次,分别围绕主题情境和主议题选择、设置与教学内容关联的分情境和子议题;最后,设计出序列化的议学活动和议学任务,建构学科大概念,达成教学目标。

本框的课堂架构简明地呈现了笔者所遵循的“主题情境——主议题——子议题——子情境——议学任务——议学活动——学科大概念”设计思路。

“夯实法治基础”课堂架构

主题情境:香港《国安法》的颁布与实施

主议题:香港《国安法》如何夯实法治基础

主要环节

环节一:议题描述·坚持法治道路;环节二:议题辩论·明确法治要求;环节三:议题决策·探索法治路径;环节四:议题追问·法治建设我担责

子议题

子议题1:面对暴乱为什么要选择走法治道路?子议题2:有了良法是否就能实现善治?子议题3:法治中国建设怎么推进?子议题4:公民可以為法治中国建设做些什么?

子情境

子情境1:香港《国安法》颁布实施前后香港面貌对比;子情境2:法律界人士对香港《国安法》的评价“国安法是良法,必将带来香港的善治”;子情境3:香港《国安法》的制定过程和颁布实施带来的影响;子情境4:给香港中学生写慰问信,宣传香港《国安法》

议学任务

任务1:描述分析法治作用;任务2:辩论明晰良法善治的关联,明确法治要求;任务3:探究法治中国建设的路径;任务4:践行法治中国建设的公民担当

议学活动

活动1:搜集、描述、分析;活动2:商议、辩论、展示;活动3:搜集、商议、决策;活动4:商议、撰写、展示

设计意图

意图1:以香港暴乱和《国安法》治乱为切入点,描述、分析、总结,引导学生理解走法治道路是国家和地区治理的必然选择。同时让学生意识到香港暴乱的实质是反中乱港分子与外部势力相互勾结、肆意破坏法治、危害我国国家安全的行为,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意图2:引用新闻报道中绝对化观点,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辨别的基础上分组辩论,厘清概念的内涵、外延及相关性,明确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和善治,发展辩证分析、合作交流的能力,涵养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学科素养。

意图3:通过小组搜集资料、汇总展示,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了国安法对香港社会的威慑力,体会到完善法律对夯实法治基础的重大意义;在探究法治中国道路的过程中,发展全面看问题的眼光,培养政治认同、法治意识等学科素养。

意图4:通过小组搜集资料、汇总展示,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了《国安法》对香港社会的威慑力,体会到完善法律对夯实法治基础的重大意义;在探究法治中国道路的过程中,发展全面看问题的眼光,培养政治认同、法治意识等学科素养。

学科大概念:夯实法治基础。

学科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

三、以主题情境为载体的议题式教学设计策略

(一)以学科大概念为起点、以核心素养为目标

学科大概念是一框的核心知识,是学科知识的统合,也是一节课教学设计的起点和知识学习的终点。核心素养植根于核心知识,素养的提升以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为基础,以知识的迁移运用为重要表现。2017年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在谈到教学内容更新时强调“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这种提法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同样具有指导意义。所以在进行本框教学设计时笔者首先确定了学科大概念“夯实法治基础”,并将其作为教学的起点和知识学习的终点,通过情境探究获得“法治的作用、法治的要求、建设法治中国的路径”等结构化知识,最终对“夯实法治基础”这一大概念建立全面、系统的认知。教学过程中逐步推进的情境探究、体验、感悟、升华的过程也是学生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核心素养逐步提升的过程。

(二)情境线和议题线并驱、主题情境和主议题相辅

大概念不是教师直接告知学生的,而是学生通过情境探究,深度理解知识,并产生价值认同后自己获得的。情境是学生学习和获取知识的载体,只有紧扣学科知识选取真实社会事件或生活事例作为情境材料,才能确保情境探讨的针对性、实效性。在主题情境探究教学中就要设计运用与学科大概念高度相关的主题情境。笔者设计本框教学时,选择了与“夯实法治基础”高度关联的社会重大事件“香港《国安法》的颁布与实施”作为主题情境,并分设子情境(详见“课堂架构”子情境),构成情境线。大概念既是议题设计的来源,也是议题探究的目标。主议题要依据大概念、结合主题情境设计,主议题和主题情境相辅相成。据此笔者将本框主议题确定为“香港《国安法》如何夯实法治基础”,其与主题情境“香港《国安法》的颁布与实施”共同统领课堂的进程。围绕主议题设置子议题,(详见“课堂架构”子议题),构成议题线,是理解、获得大概念的串绳,与情境线双线并驱。课上带领学生面对真问题进行真探讨,学生置身于真实议学情境参与议学活动,完成议学任务,达成知识目标和素养目标。

(三)以序列化活动为路径、以主动学习为灵魂

关于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埃德加·戴尔认为需要学习者主动学习,建构主义认为需要学习共同体的互助合作来完成。议题式教学采用“议中学”的教学方式,其讨论、实践、教授他人等形式,均属于埃德加·戴尔学习金字塔中的主动学习,有利于学生保持深刻持久的记忆,也符合建构主义对学习的理解。活动体验是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活动的设置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需融知识性、情感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学生只有乐于参与活动,才能积极主动地加入“议”的过程,进而有效开展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教授本框时,笔者对应结构化的知识设置了描述分析香港《国安法》与香港修例风波的内在关联、辩论良法和善治关系等四个开放性的体验活动。有很多学生为了掌握议的话语权,课前搜集了法治中国、香港修例风波、香港《国安法》等资料,为最终形成理性思考、判断和价值选择提供了充分的资源。在“议”的过程中,学生进行了信息交流,完成了书信撰写,完善了自身的认知结构,增强了爱国爱港情感体验,提升了法治价值观,也增强了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

四、以主题情境为载体的议题式教学的意义

(一)符合思想品德新课标的价值取向

课标是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依据。“教师应准确把握思想品德课程德育性,避免概念化、孤立化地传授和记诵知识”“教师应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优化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以主题情境为载体的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组织下依托主题情境进行议题式探究,它融知识于情境,赋予知识增长土壤;融情感于体验,供给情感生长养分,符合思想品德新课标的价值取向和教学要求。

(二)实现理论知识和生活关切的统一

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道法课程构建的基础,生活化教学是道法课堂教学遵循的方向。以主题情境为载体的议题式教学作为一种生活化教学方式,把时事要闻、身边事例等打造成课程资源,不仅能创设课程教育的良好氛围,也能为学生们搭建更优质的知识探究平台。在对一个个生活化的真实情境的分析探讨中提高学生对课程知识的认知水平,增强学生将学科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意识,提升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指导他们对社会发展进行深刻的剖析和思考,从而获得更高层面的课程教育实效。用主题情境贯穿议题式教学的整个过程,既可避免单一主题情境探究教学过于追求预设严密带来的用知识印证情境、情境与知识重心错位的弊端,也可规避用碎片化情境铺排的议题式教学神聚而形散、整体感欠佳的瑕疵。它抓住了整个教学内容的重点和本质,将围绕议题开展活动具有的开放性、兼容性优势和围绕主题设置情境具有的真实性、连贯性优势相融合,在以完成一个个小任务为目标的议学活动中实现知识逻辑和生活逻辑的统一。

(三)适应新时期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求

为与21世纪人才培养要求相适应,2016年9月13日推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确立了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的核心素养体系。以主题情境为载体的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对课本内容进行深度探索,夯实文化基础;通过开展与初中生认知能力相匹配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必备的情感思想。教学中将抽象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寓于更贴近社会文化背景的事例或热门话题中,鼓励学生围绕议题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通过互助合作发挥集体的智慧,集思广益,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社会参与感,培养合作型人才。用真实的整体性情境调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知识和经验,去探究、发现、建构新的知识,更能引发学生的价值认同。以主题情境为载体的议题式教学不仅增强了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运用到新情境中去的自觉性,提升了自主发展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发现思辨能力、仁爱互助品格、知行合一精神,促进了适应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结束语

以主题情境为载体的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面对复杂生活情境、解决具体问题,不但能够提高知识与生活的联结度,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品格、能力和素养的提升。随着新课程改革持续推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在大德育观的视角下,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以活动为基本形式开展教学,同时要系统关注初高中课程,以课标为导向,积极地创新课堂教学策略,做好初高中的教学理念和方式衔接,助力学生未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42.

[2]沈雪春.議题式教学简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27.

[3]沈青青.政治议题式教学对主题情境探究教学的超越[J].教学与管理,2021(25):69-71.

[4]张翰.“大概念”:一个不容忽视的课程新理念[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9(6):31-33.

[5]朱彬彬,沈雪春.“我国的社会保障”议题式教学设计及点评[J].政治教学,2019(11):25-28.

作者简介:钱海楠(1982—),女,汉族,江苏如东人,苏州外国语学校,一级教师,硕士。研究方向:活动型课堂教学。

猜你喜欢

议题式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
为议题式教学的三种“议”境喝彩
浅析“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运用
高中政治课堂议题式教学探究
拨云见日
议题与实证:指向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探索
创新教学模式培育核心素养
师生参与,构建高效课堂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